楹聯知識--語法規則
06-25
中級研討班一期的幾位老師——lianrenlwz:李文鄭先生,中國楹聯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楹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犁云: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征聯獲獎專業戶之一。葉落無痕:網路資深聯家,本站超級版主。老鬼出山:網路資深聯家,本站首席版主。天光雲影: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征聯獲獎專業戶之一。本站超級版主。相見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征聯獲獎專業戶之一,本席版主。聯墨雙精。撐天拄地兩行字納古涵今一副聯楹聯知識 http://www.zhgc.com/ylzs/ylzs.asp中 華 新 (中華詩詞學會 2005年5月頒布) 楹聯學習資料《中華國粹網簡明對聯聲律規則(試行)》《中華國粹網簡明對聯語法規則(初稿)》對聯聲律的層次分析 陳學易關於對聯聲律的若干問題――再評馬蹄韻理論體系關於馬蹄韻和聯譜之說(達之)重讀《對聯格律》,全面認識馬蹄韻關於忌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的說明(肖大志)對聯的一些創作手法以及對聯格律的一些補充對聯創作漫談(上) 相見歡對聯創作漫談(下)相見歡欲學詩鐘者請進 葉落無痕(閑話詩鐘 ●張西廂)對聯資料收集名士聯話妙聯點評淺談"對稱美"中級班教學大綱/內容/計劃(試行)王力《詩詞格律》:http://www.xici.net/b733557/d47980466.htm (西祠衚衕網)《漢語語法與語法教學網》:http://www.xmuoec.com/gb/teacher/yufa/Default.htm 嵌名聯知識: 關於嵌名聯的幾點心得(故國神遊):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305&ID=72459&page=1 關於嵌名聯(李岫春):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369&id=72217 (中級班資料室) 怎樣寫嵌名聯(陳樹德):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369&id=72221 (中級班資料室) 百度網:http://post.baidu.com/f?kz=94368606 網上嵌名作品集: 湯錫文個人網站:http://www.tangtang.org/literature/couplet/couplet-knowledge/name-built-in-couplet.html 語文天地網: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gid=130334 更多資料大家自己在這裡找(請將你認為較好的文章轉來此欄目,或者在此跟帖給個連接): 百度網:http://www1.baidu.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C7%B6%C3%FB%C1%AA&pn=10&cl=3參考閱讀: ●對聯的平仄問題(李先鴻): http://www.zhgc.com/ylzs/C%B6%D4%C1%AA%B5%C4%C6%BD%D8%C6%CE%CA%CC%E2.htm ●對聯平仄的寬嚴(餘子衡): http://www.zhgc.com/ylzs/C%B6%D4%C1%AA%C6%BD%D8%C6%B5%C4%BF%ED%D1%CF.htm ●以「意節」為基本元素,創建完全獨立的對聯格律(kkyj): http://www.zhgc.com/ylzs/C%D2%D4%A1%B0%D2%E2%BD%DA%A1%B1%CE%AA%BB%F9%B1%BE%D4%AA%CB%D8%A3%AC%B4%B4%BD%A8%CD%EA%C8%AB%B6%C0%C1%A2%B5%C4%B6%D4%C1%AA%B8%F1%C2%C9.htm (參看此帖9樓: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88&ID=1820&page=2) ●平仄和對仗在律詩與對聯中的地位有別(劉福鑄):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88&ID=1827&page=2 (以下兩篇針鋒相對的文章作為一般性了解) ●也談不拘平仄的對聯屬於正格(陳學易):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88&ID=1824&page=2 ●「不拘平仄」論,應該收場了(胡靜怡):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88&ID=1823&page=1 參考資料: ●馬蹄韻句腳平仄規則簡述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369&ID=72705&page=1 ●混入普通話平聲中的入聲字表: http://www.zhgc.com/ylzs/D05%BB%EC%C8%EB%C6%D5%CD%A8%BB%B0%C6%BD%C9%F9%D6%D0%B5%C4%C8%EB%C9%F9%D7%D6%B1%ED.htm ●平水韻部: http://www.zhgc.com/ylzs/D01%C6%BD%CB%AE%D4%CF%B2%BF.htm ●國粹「平仄查詢系統」: http://www.zhgc.com/pz/pz.asp 中國楹聯學會發布聯律通則(試行)編輯發布:中國楹聯學會(2007-5-23)瀏覽人次:616 按語: 中國楹聯學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工作報告指出,楹聯作為獨立的文體,應該有自己的理論體系,運行規則。長期以來,聯界在很大程度上習慣於套用詩律,沒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易於掌握的聯律,長此下去,勢必影響楹聯文化事業的發展。這一論述,在 我國楹聯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進一步把握楹聯發展規律,儘快制訂出一套既符合楹聯文體自身特點,又切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聯律,已成為楹聯文化事業蓬勃、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中國楹聯學會學術委員會在廣泛開展聯格文則討論的基礎上,遵循「求大同,存小異」、「嚴而不死,寬而不濫」的原則,適時地制訂了《聯律通則(試行)》。這是楹聯學術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我國楹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 實施《聯律通則(試行)》,必將對進一步提高楹聯創作水平,普及楹聯知識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楹聯創作、評審、鑒賞的實踐中,我們必須堅持聯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我們由衷地希望廣大聯友在實踐中繼續關注《聯律通則(試行)》,使其不斷充實和完善,無愧於聯界的基本法則。 聯 律 通 則 (試行) 中 國 楹 聯 學 會第一章 引 言 第一條 楹聯作為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獨立文體,根植於中華民族悠久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從各種文學形式來看,楹聯與包括駢賦、唐詩、宋詞、元曲、民間韻律性文學等在內的其它文學體裁、語言、文論術語之間,既有互相包容、滲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規律、定則。 第二條 楹聯是傳統的格律文學,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聯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應稱其為楹聯。 第三條 楹聯的基本特徵是詞語對仗和聲律協調。每一副楹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從形式到內容均為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關係。 第四條 楹聯文體質的規定性、適應性,要求創作與賞評堅持創新而不離傳統體範,重律而尤見時代風徽的原則。 第二章 總 則 第一條 字句對等。上下聯句的字數及其句數要相等。 第二條 詞性一致。上下聯句法結構的對應位置用詞的詞類屬性要相同。 第三條 結構對應。聯文用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修辭的運用,上下聯要對應平衡。 第四條 節律對拍。聯文語句的語流節拍,上下聯要一致。 第五條 平仄對立。聯文用詞綴句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對於單邊兩句及兩句以上的複句聯,每句句腳之平仄按音步遞換,句腳拼節形成「仄頂仄,平頂平」的格局。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第六條 語意相關。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相關聯,統一於主題。 第三章 附 則 第一條 用字的平仄聲調遵循漢語音韻學的成規。(1)在近古與近代通行的韻書中,字分四聲,「平聲」不分陰陽,統稱為「平」,「上聲」、「去聲」、「入聲」三種聲調為「仄」;(2)現代漢語字音以「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判別聲調平仄遵循「雙軌制」,但舊聲、今聲在同一聯文中不得混用。 第二條 語句的平仄結構以兩字(兩個音節)或一字(一個音節)為一個節奏,節奏點在每個節奏的第二字(一位元組奏,節奏點即為該字,誦讀時隔佔一節奏),以此安排平仄重複交替。 第三條 語句的語流節律按「二字而節」的常規節奏安排。在其與句法結構的語意節拍不一致時,平仄結構是不變的,可據聯文表達需求、作者態度表現與誦讀需要組織或劃分為種種相應的語意點頓句式。一副楹聯,或依節奏,或依意頓,只用一種方式,上下聯要一致。 第四條 使用領字,在上下聯相應位置要一致,詞性要相同,允許不拘平仄相反律,且不與被領詞語一起計節奏。 第五條 原則上按現代漢語語法學體系的詞性分類屬對。據歷史上詩聯家創作、鑒賞實際,允許異類相對的範圍大致包括: ① 形容詞和動詞(尤其不及物動詞); ② 在以名詞為中心的偏正片語中充當修飾成分的詞; ③ 按句法結構充當狀語的詞; ④ 同義連用字、反義連用字、方位與數目、數目與顏色、同義與反義、同義與聯綿、反義與聯綿、副詞與連介詞、連介詞與助詞、聯綿字等常見形式; ⑤ 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兩種序列(或系列)之間相對,如,自然數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屬相,以及即事為文合乎邏輯的臨時結構系列等。 第六條 對於歷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幾百種屬對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嵌字、銜字,音法中的借音、諧音,詞法中的交股、轉品,句法中的當句、鼎足、流水,等等,不能盡入於律,未列本通則者,以「律有,因律;律無,循例」原則定可否;凡對偶類修辭格運用得當,合於本通則要求即可視為成對。 第七條 巧對、趣對、借對(或借音或借義)、摘句對、集句對等允許不受典型對式的嚴格限制。 第八條 避忌: ① 合掌。 ② 不規則重字。 ③ 上聯尾三仄、下聯尾三平。 第九條 本通則作為楹聯創作、評審、鑒賞的依據,由中國楹聯學會解釋。 第十條 本通則自2007年6月1日起試行。 《中華國粹網簡明對聯語法規則(初稿)》 本規則分為【概念】【規則】【舉例】三個部分。 【概念】 ●詞性——劃分詞類所根據的詞的特點。 ●詞類——詞的語法分類。漢語辭彙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實詞、虛詞——實詞包括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其中名詞又可分為「天文、時令、地理、宮室、服飾、器用、植物、動物、人倫、人事、形體」等小類。 ●短語——舊稱「片語」。常見的短語結構有十種:並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主謂短語,方位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復指短語,固定短語。短語按整體詞性又可分為名詞性短語、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等。 ●句法結構——主幹結構:主語+謂語+賓語,輔助結構:定語、狀語、補語等。其中「主、謂、賓、定、狀、補」等稱為句子成分。詩詞、對聯中經常使用省略其中部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句」,還經常使用調換句子成分的「倒裝句」。 ●工對、寬對——詞性、結構非常統一的對仗稱為「工對」,反之為「寬對」;此為模糊概念,沒有確定界限。 ●自對——單聯中的對仗,也稱「當句對」。 ●字面對——上下聯字面詞性均能相對,但句法結構不同。 【規則】 一、詞性一致。包括獨立詞詞性和短語詞性,還包括轉義和活用後的詞性,自對除外。 二、句法結構可以不相同(允許字面詞性相對但句法結構不同的「字面對」)。 三、允許相同句法結構內的不同短語結構寬對(相同的句子成分即可相對)。 四、允許不同詞性、不同結構的自對在上下聯相對。 五、允許規則的重複用字(包括「異位互重」),忌不規則「異位重字」,忌除「之、而、其、的」等少數虛詞外的「同位重字」。 【舉例】 一、詞性相當(包括短語詞性):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 副動數名名(其中「千里、一層」均為名詞性偏正短語) ||||| 狀謂 定 賓(省略主語) 有天皆麗日 無地不春風(「麗」形容詞,「春」名詞,「麗日、春風」均為名詞性偏正短語,同處於賓語位置,仍屬工對範圍) 病例: 紅燈高掛千家樂 綠酒溢杯萬戶歡 (「高-掛、溢-杯」詞性失對) 萬里江山多錦繡 千年古國萬般榮 (「多、萬般」雖然同樣充當狀語,但同一成分的字數不等) 二、字面對(字面相對但句法結構不同):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三分國」是「蓋」的直接賓語,「八陣圖」卻不是「成」的直接賓語) 牢騷太盛防腸斷 風物長宜放眼量 (「太盛」是「牢騷」的謂語;「長宜」是「放眼量」的狀語。「腸斷」是「防」的賓語;「放眼」是「量」的狀語) 笑這些小孩兒徒然多事 容之以大肚子便是上乘 (結構寬對的典型例子,前六字、後四字句法結構均不同,但字面均為工對) 問道入冬螞蚱還能蹦躂幾下 記著落網豺狼難免咔嚓一刀 (字面工對,其中「蹦躂、咔嚓」聯綿詞相對,但上下聯後六字句法結構不同) 三、相同句法結構內的不同短語結構寬對(相同的句子成分即可相對): 誰教人只管好高上上上上 我替你從容定喘來來來來——甘肅蘭州五泉山涼亭(「只管、從容」短語結構類型不同,但均處於狀語位置,寬對) 休誇我那樣周到 且問你這件可行——百貨店行業聯(「周到、可行」寬對) 誰曾將此樓一拳打破 我也在上頭大膽題詩(「一拳、大膽」寬對) 好大膽敢來見我 快回頭切莫害人——湖北武當山朝山神道治世玄岳坊(前三字寬對) 還有一種因字數不同造成的結構不一致也可寬對: 振興古國茶文化 扶植民族藝術花(茶-文化,藝術-花,均為賓語,整體看作名詞即可) 四、自對舉例 1、詞性、結構相同的自對 春促山河變(山-河) 人描天地新(天-地) 歲尾年頭交子夜(歲尾-年頭) 人間天上共良辰(人間-天上,均為偏正短語) 山坡植樹,河岸造林,青峰環綠水 街道種花,社區栽草,鬧市盪春潮 (前兩個四言句結構詞性均一致,自對、上下對均為工對,後面的隔字自對「青峰-綠水、鬧市-春潮」上下聯詞性結構也相同) 山高人自小(山高-人小) 霧亂景猶迷(霧亂-景迷,隔字自對) 地靈更喜人傑(地靈-人傑) 物阜又遇年豐(物阜-年豐,隔字自對) 2、上下聯詞性、結構不同的自對 問道入冬螞蚱還能蹦躂幾下(蹦-躂) 記著落網豺狼難免咔嚓一刀(咔-嚓,上下聯詞性不同) 喜茫茫空闊無邊(空-闊) 嘆滾滾英雄誰在(英-雄,上下聯詞性不同) 古往今來只如此;(古往-今來) 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上下聯結構不同) 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後;(桂子香時-槐花黃後) 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西湖月滿-東浙潮來,上下聯結構不同)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敗亦可喜;(成固欣然-敗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殺,我獨憐才。(人皆欲殺-我獨憐才,上下聯結構不同) 3、自對特例 句中的重複用字照理不能看作自對,權且作為特殊的自對: 問當初著甚來由,不薄倖,真薄倖;(不薄倖-真薄倖) 到此日真成陌路,是姻緣,非姻緣。(是姻緣-非姻緣) 山好好,水好好,開門一笑無煩惱;(山好好-水好好) 來匆匆,去匆匆,下馬相逢各西東。(來匆匆-去匆匆) 不等字自對: 風正民心順(風正-民心順) 人和國事安(人和-國事安) 五、關於重字問題的例子 1、允許規則的重複用字,包括「異位互重」: 麗水麗山麗景 新春新歲新人(復字格) 處處明山秀水 家家笑語歡歌(疊字格)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見因如見果,果苦莫如地獄人(復字格)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復字疊字格) 本無月缺月圓,它隨順你 雖有花開花落,你任由它(「它、你」異位互重) 萬法一心,空不異色 一心萬法,色即是空(異位互重) 2、允許「之、而、其、的」等少數虛字同位重複: 漏網之魚,世間時有; 脫天之鳥,宇內尚無。 諸佛洞觀實相而無住 眾生遊戲虛空而不知 生的偉大 死的光榮 3、除少數虛字外,不允許「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 春安夏泰人長壽 秋福冬祥人進財(同位重複「人」,大忌!) 且詠清風尋皓月 不教清風問浮雲(同位重複「清風」,大忌!) 玉女飄飄如天降 珠花滾滾似玉傾(異位重複「玉」,大忌!) 《中華國粹網簡明對聯聲律規則(試行)》 【前言】 本規則綜合歸納了近年、近期各方意見,涵蓋了古今常見對聯類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感謝長期以來為對聯聲律理論的完善作出貢獻的理論工作者!感謝參與討論的所有版主和聯友! 本規則是本站對聯賽事評選標準(聲律部分)的制定依據,對於聯友日常出對句和成聯創作,本規則起指導作用,而非強制性規定。 本規則分為【概念】【總則】【細則】【舉例】四個部分。 【概念】 一、舊聲、今聲和平仄: (1)在近古與近代通行的韻書中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個聲調,稱為「舊聲」或「古四聲」,其中「平聲」不分陰陽,統稱為「平」,「上、去、入」三種聲調為「仄」;(2)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以「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稱為「今聲」或「新四聲」。 二、節奏和節奏點,意節和音節: 對聯語句中有規律的停頓現象稱為節奏,分為「語意節奏」和「語音節奏」,簡稱「意節」和「音節」。意節是按詞語實際意義劃分的節奏,音節是朗讀時按停頓需要劃分的節奏。節奏的末字稱為「節奏點」,「意節」和「音節」末字分別稱為「意節點」和「音節點」。按字數,有一位元組奏,兩位元組奏,也有三字以上的節奏,其中兩位元組奏居多。 三、律句、非律句和拗句: 由規範的兩字音節組成的句子稱為「律句」(其中單言句末字為單字音節),反之稱為「非律句」。 由律句組成的單句或複句聯稱為「律句聯」,由非律句組成或含有非律句的單句、複句聯稱為「非律句聯」。 平仄不依常格的五言、七言律句稱為「拗句」。從對聯聲律角度,有兩種拗句需特別留意,詳見【舉例】部分。 四、聯腳和句腳: 上下聯末字稱為「聯腳」,複句聯各分句末字稱為「句腳」。 【總則】 總原則:節奏相應,平仄相諧。 一、上下聯節奏應保持一致。 二、平仄的應用遵循舊聲、今聲「雙軌制」,但舊聲、今聲在同一聯中不得混用。 三、聯腳遵循「上仄下平」的原則。 四、節奏點平仄句內應交替(簡稱「交替律」),非節奏點不拘平仄;律句按音節點交替平仄,非律句按意節點交替平仄。 五、節奏點平仄上下聯應相反(簡稱「相反律」)。 六、複句聯分句句腳聲律要求: 1、上下聯句腳遵循平仄相反律。 2、單聯內句腳平仄遵循「三原則」: 摒除單調:避免所有分句句腳同聲; 疏散同聲:句腳同聲相連之次數,應保持在三、四句以內為宜; 平衡平仄:平仄兩種句腳之數目,總體上不可相差懸殊。 【細則】 一、律句聲律細則(參見【舉例一】部分) 1、律句的交替律和相反律統稱為「135不論、246分明原則」;五言、七言忌三平尾,不忌孤平; 2、三言句、三字詞在對聯中通常看作非律句;八言以上通常拆分為三至七言來分析聲律。 3、五言、七言律句的「三字尾」有意節、音節一致和不一致兩種情況,均按音節點交替平仄。 4、律詩拗句有滿足和不滿足「246分明原則」兩種情況,不滿足的情況作為特例,不提倡初學者刻意模仿。 5、複句聯中的律句聲律依上述規則。 6、符合律句格式的巧趣聯聲律可從寬(參見【舉例一】特例部分)。 二、非律句聲律細則(參見【舉例二】部分) 1、根據具體情況,意節可大可小。 2、領字、引字、襯字和句首的單字意節不拘平仄。 3、三字句和三字以上固定片語通常看作一個意節;全平的三字句(或三字詞)不宜連用。 4、四至七言根據情況可以劃分為各種字數的意節組合。 5、八言以上通常拆分為三至七言的組合,或者劃分為各種字數意節組合。 6、自由體(散文格、戲文格、民歌格、口語格等)和巧趣聯(復字格、迴文格、音韻格等)盡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7、除固定片語和極其特殊的場合允許三平尾外,盡量避免三平尾。 三、複句聯聲律細則 1、句腳平仄交替以馬蹄韻的「兩兩交替」為理想模式。 2、巧趣聯句腳平仄可不遵「三原則」,但應盡量遵循相反律。 3、同時含有律句、非律句的,分別遵循各自的聲律。 四、關於特例 幾乎任何規則都會有特例,對聯也有很多「出律」、「出格」的類型和例子,本規則未能也沒必要詳列;多數特例要麼和特定的場合有關,要麼和特定的作者或讀者有關,再不就是因為特定的需要,並不因為本規則中的確定性表述而失去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 【舉例一】律句聯舉例(所舉例子今古音未作標註) ●1、規範的兩字音節,音節點交替平仄,上下聯相反,非音節點不拘平仄: 四言: 心標/日月 義貫/乾坤(2、4位交替,上下相反) 五言: 窗意/包涵/畫 天容/醞釀/春(2、4位交替,上下相反) 光華/呈愛/日 仁壽/遍和/風(2、4位交替,上下相反) 六言: 隔岸/數間/斗室 臨河/一葉/扁舟(2、4、6位交替,上下相反) 七言: 茶亦/醉人/何必/酒 書能/香我/不須/花(2、4、6位交替,上下相反) 窗通/碧水/蒼山/外 人在/光風/霽月/間(2、4、6位交替,上下相反) 複句聯(句式繁多,僅舉兩例): 紫禁/迎春,瑞拂/千條/御柳; 丹樓/映日,祥開/萬樹/宮花。(四六句式) 旭日/鑒忠/誠,維權/果碩/三一/五; 春風/播善/美,普法/花馨/百萬/千。(五七句式) 律句格式巧趣聯也有不少合律的: 綠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疊字格) 馬籠/籠馬/馬籠/松,籠松/馬跑 雞罩/罩雞/雞罩/破,罩破/雞飛(音韻格) ●2、五言、七言律句的「三字尾」意節、音節不一致,按音節點交替平仄: 海內/存知/己(音節),海內/存/知己(意節),按音節點交替平仄: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讀書/人去/留蕭/寺(音節),讀書/人去/留/蕭寺(意節),按音節點交替平仄: 讀書/人去/留蕭/寺 招隱/山空/憶戴/公 ●3、有兩種特殊的律詩拗句打破「246分明」原則,但因歷代律詩、對聯均有應用(特別是第一種),本規則作為特例介紹,不提倡初學者刻意模仿: (1) 上聯:平平仄平仄——新年納餘慶 下聯:○仄仄平平——嘉節號長春(上聯2、4不交替,上下4位同平) (2) 上聯: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全仄) 下聯:平平平仄平(也有別的格式) 例1: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上聯2、4無交替,上下4位同仄) 例2: 酒膽海樣大 詩才天比高(臧克家先生題李白紀念館) ●4、律句聯特例(其中部分為巧趣聯)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有名的嶽麓書院聯。聯腳上平下仄) 三星/白蘭/地 五月/黃梅/天(流傳甚廣的無情對,也有說「黃梅天」是當地一道菜名。三平尾) 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贈江蘇南京、江蘇無錫五校鄉村教師。上聯無交替,聯腳上平下仄) 花開/三章/清平/調(六連平) 葉落/一曲/長恨/歌(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馬蕭蕭先生題楊妃墓) 小麥/已熟,父子/及早/當歸 大財/未進,阿嬌/權歇/半夏(聯腳上平下仄,有的節奏點未作交替) 一物/不知,以為/深恥 遭人/而問,少有/寧日(清代著名學者閹若噓自題。聯腳同仄) 大路/一條,到此/齊心/向上 好山/四面,歸來/另眼/相看(江蘇蘇州靈岩山繼廬亭,聯腳同仄) 以下兩例遵循相反律,但違背交替律,是「半合律」的巧趣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復字頂針格) 羊年/陽春/揚州/楊柳/颺絮/洋洋/洒洒 燕樂/艷日/雁塔/彥英/宴賓/嬿嬿/姝姝 【舉例二】非律句聯舉例(巧趣聯和自由體種類未能盡列) ●1、四至七言非律句例子(領字、引字、襯字和句首的單字意節可不拘平仄): 待/東邊月 傲/南面王 長/中華/志氣 覽/世紀/春光 除舊歲/破舊俗 迎新年/樹新風 承/上下/求索志 繪/春秋/振興圖 剪/半嶺/閑雲/補衲 留/一窗/明月/談經 名山/超/五嶽以外 精舍/在/二靈之間 ●2、三字詞句通常看作一個意節,有時意節可以不用分得太細,特別是固定片語,一般看作一個意節: 小康/有望,老百姓/全憑/三個代表 大地/回春,新千年/更看/九州風雲 興農業,減農稅,富農村,樂農家,農民/皆大歡喜 辦學城,增學科,強學府,鳴學界,學者/層出不窮 大企業/促/大繁榮,大品牌/闖/大市場,有容/乃大; 新農村/謀/新發展,新時代/建/新家園,無處/不新。 ●3、自由體和非律句巧趣聯(盡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恭親王去/德親王來/見新鬼/應思故鬼 夏同龢興/翁同龢敗/願貴人/莫學常人(復字格) 取二川/排八陣,六齣/七擒,五丈原/明燈/四十九盞,一心/只為/酬三願 平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變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嵌字格)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還居/孔子上 眉先生/須後生/後生/更比/先生強(復字借義格)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西湖/遊樂船/樂游/湖西(迴文格。歸入律句聯也可) 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 不做/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教我/為難(口語格) 三吳明清/第一街,水陸兩旺,馳譽/五湖四海 百業誠信/無雙埠,工商共榮,振邦/萬代千秋(有名的南浩街征聯。後四字細分為「五湖/四海」也可。可稱為「散文格」,但歸入律句聯也可) ●4、非律句聯特例 兩行/北雁,避風雪/以南來; 千古/西烏,沖夜月/而東去。(陳鏵與朱熹對飲,忽見山雁南飛.陳乃為此聯,朱極賞之。聯腳上平下仄) 搬嘴弄舌/說風道雨/哪個女子/似我那/潑水夫人 張口閉眼/噴雲吐霧/誰家男人/像你這/燒火先生(口語格。聯腳同平) 小康/有望,老百姓/全憑/三個代表 大地/回春,新千年/更看/九州風雲(固定片語三平尾) 楹聯創作的八種境界 解維漢 "境界"一詞,《詩·大雅·江漢》"於疆於理"句漢鄭玄箋云:"正其境界,修其分理"是說地域的範圍。 後來佛經翻譯成風,有了教義的造詣之說。唐代人們曾用"境"或"境界"論詩。到了明清,"境界"、"意境"已成為文學藝術的普遍應用術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對"境界"有精彩的論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楹聯是藝術,是美學,音律學,行為學,詮釋學等等學術門類的綜合。除了格律嚴謹外,情感還需要進行著重細化,楹聯作品必須要有意境,達到一定境界,有人寫的楹聯文通句順,符合聯律,但讀起來很俗氣,缺乏美感,像紙鶴絹花沒有生命力,境界不高,這就告訴我們,即便聯律極通,境界上不去,楹聯也沒了品味,味若嚼蠟。 境界是自然界與自己的統一融合與作品的一種程度。作品有境界與否可以給讀者不同的感受,詩外謂之大境界,詩內謂之小境界,我們剛開始是注重小境界的,偏重於寫實,把所見所得作具體的描述,給讀者作具體的視覺衝擊,這也是工於詩內。大境界,是於小境界外的一種延展,注重神韻的外延,更多的給於人一種自我思考,自我發現的想像空間。也是對自我的一種突破,達到詩與自身的統一,所謂心在內而神在外也,如此,當見前所未見之處。功夫在詩外,境界躍然於筆下,與平時的觀察積累和具體的知識充實是分不開的。境界是學識思想的集合體現,是本能的自然流露,功到自然成,刻意去營造境界或費力拔高境界都是愚蠢可笑的行為,一份耕耘,一分境界,只有長期努力提高自身思想修養和藝術修養,作品才有可能達到較高的境界。筆者以為,楹聯創作中至少存在以下八種境界: ● 自謂已窮千里目, 誰知才上一層樓。" (清)袁枚《隨園詩話》 ("自謂"原為"到此")作者志得意滿,主觀上認為自己已站在一個很高的境界,甚是自命不凡,但從客觀上看"才上一層樓"。可惜作者尚不知道"樓上有樓""天外有天",誤以為已經站得很高,可窮千里目了。待他日登上最高處,居於上層,才會為自己曾有的無知和自矜感到慚愧。形成這種狀況原因很多,主要在於眼界不開闊,坐井觀天,自以為是,心高氣傲。擺脫這種境界,全依賴時時戒除自滿,突破自我,奮進履新。 ● 心同野鶴與塵遠, 詩似冰壺見底清。 (唐)韋應物《贈王侍御》這是一種高雅清澈的創作心態,心同閑雲野鶴,翩翩起舞,悠閑自在,遠離俗世、俗事、俗人,詩句清澄透明,如冰壺,如清茗,空明清凈,雅人雅境雅詩,給人一種無窮的回味和美感。 ● 為人性僻耽佳句, 語不驚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這是一種堅定、執著的治學態度,目標明確,追求不已。有遠大的志向,有追求的高度,有實現目標的必勝信心,不會為一時的小勝而陶醉,也不會為暫時的挫折而氣餒。有這股精神,有這般毅力,百事可做,百事可成。 ● 花明柳暗繞天愁, 上盡重城更上樓。 (唐)李商隱《夕陽樓》這是起伏跌宕的追索構思過程,這種過程很不順利,常有坎坎坷坷、十步九回頭之感。這種過程是艱苦、單調、繁複的,往往久久無所得,陷入困頓迷茫境地,有的作者就此放棄,打道回府,兩手空空,了無所得。只有不離不棄,不屈不撓,不畏艱難困苦,才能最終歷盡艱辛,達到勝利彼岸。創作是苦差事,十年青燈黃卷,皓首窮經,往往走不出一個秀才舉人。 有人寫了一輩子,還是佶屈聱牙,味若嚼蠟。創作大軍很雄壯,創作成果有分野。 ● 一語天然萬古新, 豪華落盡見真淳。 (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偶得一句,未事雕琢,而清新天然,真摯淳厚。許多從事創作的人都有這種感受。這是收穫的喜悅,是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的創作實踐。有的詩人要覓得這一句"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夢裡憶誦,行進吟詠,都沒有結果。忽然靈感下來,新語迭出,宛如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一種創作的升華和突破,長期徘徊低迷,突然靈感迸發,平地發力,猶如排雲直上的群鶴,高沖雲霄,好不快哉!這種境界是自然天成,每每苦尋而不可得。 ● 卻有一峰忽然長, 方知不動是真山。(宋)楊萬里《曉行望雲山》這本是欣賞自然山景的一種細微感受。真山與天際雲山交相輝映,讓人分不清哪是真山,哪是雲彩,進入出神入化的境地。難辨真假,但這時奇蹟出現了,雲山突然長高,而真山則是不動的,這一剎那間,作者分清了真山、雲山,創作中虛的部分往往是最活躍的,是生動多變的,頻頻出彩的。虛的部分鋪排得當,作品就多了幾分靈氣。 ● 縱橫正有凌雲筆, 俯仰隨人亦可憐。(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這是創作思想的一種矛盾,作者空有一枝凌雲大筆,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一味追風趕浪空吟漫賦替人唱讚歌。或是為名,或是為利,或是圖飛黃騰達。功利性的歌唱,其音雖宏,其詞雖麗,畢竟太多金玉氣、脂粉氣,渾失自我,誠是可悲。 ● 不畏浮雲遮望眼, 只緣身在最高層。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這是一種高標跨蒼穹的曠遠境界,作者已登上巍巍高塔,極目四望,天空地闊,四圍茫茫,激起無限的感慨,撫今追昔,心宇茫茫,即使天空有朵朵浮雲掩映,也不畏其濃其重,滿懷信心,高遠曠達,洞徹古今。浮雲最終難蔽日,等到雲開見日時。 以上八種境界或為創作心態,或為創作情態,或為創作效果,都從不同角度概括出一種創作境界。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境界上不去,終日盤盤繞繞,只會在較低的層面打轉轉,很難"躍上蔥蘢九百旋。"受境界的局限,也只能發出低層面的瓦釜噌響,絕難振響高八度的黃鐘大呂。有出息、有抱負的楹聯人,首先應該開闊胸襟,廣敞胸懷,著眼於提升境界,從泥淖中跳出,從俗塵中擺脫,從混沌中清醒,從徘徊中騰越,實現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站在昆崙山巔的放歌,才有可能是清幽曠遠的天籟之音。 (原載《對聯》雜誌2009年上半月第3期) 第一講 初識對聯(逸雲軒主執筆)[教學目標和要求] 認識、了解對聯的基本概念、形式特點、功能作用、分類與歷史源流[教學重點和難點] 楹聯的形式特點與基本要素[教學內容] 第一節 什麼是對聯 對聯的概念、對聯的形式特點、對聯的功能作用 第二節 楹聯的藝術特徵 對聯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節奏相合、文義相關、平仄相諧六個要素與禁忌 第三節 對聯的分類 對聯的種類及分類方法 第四節 對聯的起源與發展 對聯的歷史源流與發展過程第一節 什麼是對聯 一、對聯的概念 對聯,俗稱「對子」,雅稱「楹聯」,也稱「楹帖」。是書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頭上、柱子上的對偶語句,是由兩行相互照應、對仗成文的漢字元號序列組成的文字聯合體。一個上聯,一個下聯。上下聯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節奏相合、文義相關、平仄相諧。是集書法、文學等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它既獨立於與詩、詞、曲、賦、駢文、謎語、俚語等各文學藝術表現形式之外,但又能包容這些藝術形式之長。應用比較廣泛,雅俗共賞,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實用性很強的傳統文體形式。它與駢文、格律詩詞相媲美,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國漢文學的特產物。二、對聯的形式特點 對聯由於歷史悠久,是傳統的實用性文體,同時本身含有美的屬性。因此,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將其作為藝術品來欣賞和回味。它的表現形式多樣,既可抒情寫意,繪景敘事,也可道賀慶喜,廣泛的應用於我國民間。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傳統性、文學性、藝術性、民俗性、實用性和對稱性、精練性、普及性的特點。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對聯的形式特點: 1、對聯通常是用毛筆豎寫,張貼、懸掛或雕刻在亭榭樓台、廟宇碑祠、客廳書齋、門柱廳堂上。有些對聯通常還加上四個字的橫披(也稱橫批、橫額),如春聯、壽聯、婚聯、輓聯等,其他類的對聯一般不加。橫披,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和中心,是對聯的點睛之筆。聯語可以用任何書體來書寫,懸掛、張貼時,傳統貼、掛法是上聯居右,下聯居左,橫披的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現代貼、掛,有的就不講究了,將其上聯居左,下聯居右,橫批的文字順序從左至右。有失傳統,不宜提倡。 現代不貼掛的對聯,如我們論壇上的形式和平時書面書寫,是橫寫,上聯在上,下聯在下,文字從左至右書,一般不加橫披了。 2、對聯可以不加標點符號,若加標點符號時,如上下聯各有一句,則上聯通常標逗號,下聯標句號;多分句時,上聯聯腳通常標分號,下聯標句號。根據內容、語氣的需要,對聯也可以標感嘆號、問號。 3、對聯,是「對」與「聯」的合稱,包括口頭應對(簡稱「對」)和書面聯語(簡稱「聯」)。書面聯語是上下聯均由一個作者創作完成的,稱為「成聯」或「自撰聯」;口頭應對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創作完成的,先有人寫成一個句子,稱為「出句」,後由別人對出一句,稱為「對句」。出句可以是上聯,也可以是下聯,但一般還是應以上聯為好。如: 上聯:門第春常在 第一句為出句,也叫出聯; 下聯:人家慶有餘 第二句為對句,也叫應對句、應聯。 4、對聯的句式分單句式和多分句式。單句式既上下聯各是一句;多分句式是由多個分句組成的聯,有兩分句、三分句、四分句、五分句式乃至更多。一般單句式和兩分句、三分句式的聯可稱為短聯,由四分句以上組成的聯稱為長聯。單句式聯的句尾字與多分句式聯的最後一個分句的尾字稱為「聯腳」,而多分句式聯中每一分句的尾字則稱為「句腳」。三、對聯的功用作用 對聯是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品類,古往今來,人們從未間斷過對對聯的藝術探求。它是我國文化藝術芳園中極為別緻的一朵奇葩,為人民所喜聞樂見,廣泛應用。它從最早開始的春聯逐漸發展到賀婚祝壽,交際裝飾,弔喪憫死,各種行業聯、文苑聯等十多種類;從階層愛好看,先有皇帝至將相,逐步擴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階級階層,不分貧賤富貴,人人都喜歡使用情趣各異的對聯,從張掛場所說,由皇帝的宮殿苑囿到監獄牢門,由富戶的高堂華廈到民眾的小廬茅舍,以至祠廟寺觀,亭台樓閣,名山大川,名勝古迹,清泉仙窟,門房書室,卧室案頭,商場工肆,店鋪坊館,甚至戲台神座,香爐花燈,箔櫃倉庫,豬欄牛舍等等,莫不懸掛長短不一,千姿百態的對聯。對聯之所以這樣被廣泛應用,正是由於它獨特的藝術性、實用性、價值性所決定的。 不論任何事情和場合,有沒有對聯,對人們的感受會有很大差別。如新年時有了它,人們會覺得春色滿園,生機勃發;新婚時有了它,人們會感到喜氣滿堂,美滿幸福;喬遷時有了它,會使人感到吉祥永駐,安居樂業;遊覽時見到它,會使人感到江山多嬌,勝景優美;悼亡時有了它,使人悲中興慰,思承美德……它的裝飾點綴作用,襯托著人們的思想感情。可以說有著比詩歌更廣泛的實用價值,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更大。 由於它思想內容廣泛,題材多樣,善於表達意境和情感,能從記事、述史、寫景、抒情、言志、寄懷、宣傳、鼓動、褒揚、貶斥到慨嘆、諷刺、鞭撻、娛樂、交際、遊戲、諧謔等等,都能隨作者的意志所為,完成它的作用。它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以美觀的體形,工整的對仗,鏗鏘的音韻和書法藝術、雕刻藝術結合起來,相得益彰流芳後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對聯應用範圍的擴大,它的生命力會更強大,壯麗的前景不可限量。 就其對聯的功能作用而言,它應該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裝飾點綴環境、啟迪世人、傳遞感情、祈祥祝福、陶冶情操、鞭撻邪惡、廣告宣傳、徵答交際等方面的作用。另外,對聯還有普及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用,是一種具有較強的啟蒙性的文學形式。學習寫對聯,對於我們學習漢語言文學,特別是有關字音、韻律、詞性、語法修辭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都有很大的幫助。欣賞與寫作對聯,是學習漢語的好形式。第二節 對聯的基本要素與格律 對聯是一種講究格律的文學形式,要欣賞與寫作對聯,必須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謂對聯格律(簡稱聯律),指對聯中有關平仄、詞性、語法修辭,以及書寫張貼等方面的格式與規律,其核心是對仗。對聯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合,平仄相諧,文義相關。下面,我們就此對這六個基本要素及對聯的一些禁忌問題,做一下初步認識和了解。 一、字數相等 對聯由上下兩聯組成,字數可多可少,但上下聯的字數必須要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上下聯相對應的片語字數也要相等。例: 上聯:春 來 眼際 下聯:喜 上 眉梢 喜對春、上對來、眉梢對眼際,相對應的字、詞字數相等。多分句例: 上聯:山明水秀,八節四時顏不老; 下聯:日麗風和,千年萬古景長春。 上下聯各兩個分句,第一分句為四個字,第二分句為七個字,單邊各十一個字。「秀、和」為第一分句句腳,「老、春」為第二分句句腳,也是聯的聯腳。相對應的字、詞字數相等。 對聯短的有「四言聯」或稱「四字聯」、「五言聯」、「六言聯」、「七言聯」,長的有十幾言、幾十言、上百言乃至幾百言,一般十幾言的可稱短聯,幾十言的可稱中長聯和長聯,幾百言稱「超長聯」(見第三節)。 二、詞性相當 上下兩聯相對應位置上的字詞,詞性需對稱,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虛詞對虛詞等。嚴格說,顏色詞要對顏色詞,方位詞要對方位詞等等。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上下兩聯相對應位置上的詞詞性完全相同,「兩」「一」都是數詞,「個」「行」都是量詞,「黃鸝」「白鷺」都是名詞,而且都是飛禽名,其中「黃」「白」又都是顏色詞,「鳴」和「上」都是動詞,「翠柳」「青天」都是名詞,其中「翠」「青」也都用來表顏色。一般對虛詞的要求比較寬鬆,對實詞的要求較為嚴格。 三、結構相稱 上下兩聯相對應的句法結構應儘可能一致,如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等等。如: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上下兩聯都是主謂結構,「明月」「清泉」都是主語,「照」「流」都是謂語中心語,「松間」「石上」都是狀語。 四、節奏相合 節奏,是由停頓形成的,本是音樂術語,是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等現象。在聯律中,則是指對聯語句中有規律的停頓現象。上下聯語句在哪裡停頓,有幾處停頓,在節奏上應當保持一致、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墳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上下兩聯依次都是二字一頓、二字一頓、三字一頓,節奏完全相合。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五、平仄相諧 漢語每個字都有聲調,古代漢語分平(含陰平、陽平)、上、去、入四聲,古人把上、去、入三聲歸為仄聲一類,與平聲相對。現代漢語則是分1、2、3、4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1、2聲為平,3、4聲為仄。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對聯要求上下兩聯之間的平仄要相諧。就是說:聯語句中的平聲字與仄聲字,要有規律地交替使用;上下聯之間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應該相對。即上聯是平聲,下聯就要是仄聲,反之亦然。上聯的末尾字(聯腳)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末尾字必須是平聲。如長沙愛晚亭聯: 花迎劍佩星初落 柳拂旌旗露未乾其平仄為: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兩兩交替,聲律和諧,類似馬之行步,「仄頂仄,平頂平」 ,故稱為「馬蹄韻」(關於馬蹄韻詳見第二講),富於節奏感、音樂美。 不過,五七言對聯對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所以,實際上也並不一定非要求整個音步平仄相對,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對即可。所謂音步位,就是每個音步的末位字,是決定整個音步性質的重點聲。由於漢字的絕大多數音步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就在每句的二、四、六字上。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如: 梅點春光蘭遣夏 平仄平平平仄仄(梅可不論) 菊呈秋色竹凌冬 仄平平仄仄平平(菊、秋可不論) 還有,就是並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上,比如,領字與專有名詞等的運用,句內可遵循片語的意節點或節奏點上平仄交替的規則亦可。 六、文義相關 對聯的上下兩聯在內容上必須相互關聯,體現一定的邏輯關係,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 寵辱不驚,任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看天上雲捲雲舒。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有關家國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對聯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個要素外,還有六個比較重要的禁忌,即六種應盡量避免的情況。現分別簡述如下: 對聯的六禁忌 1、忌同聲收尾:同聲收尾,是指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尾字(聯腳),不能同聲收尾,即不能同是仄聲或同是平聲。應上聯必須是以仄聲收尾,下聯則要以平聲收尾。 2、忌同聲落腳:是指應盡量避免由多個分句組成的對聯,各分句之間的句腳同聲落腳。多分句式聯的各分句之間句腳要平仄交替,嚴格說,應按馬蹄韻的「平仄桿」 規則,平平仄仄兩兩交替。既每邊二至三個分句的聯,要求各分句句腳不能全是仄聲或是平聲落腳;每邊四個以上分句的,要求各分句不能連續三句或三句以上同聲落腳(具體詳見第二講)。 3、忌孤平或孤仄:「孤平」,詩律術語,律詩大忌。是指在五言律詩「平平仄仄平」和七言律詩「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兩個句型中,如果除了句腳的平聲字外,只有一個平聲字的律句。即五言律詩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言律詩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須是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就是犯「孤平」。它僅存在於句腳是「仄平」的五言和七言律句中,如果不是「仄平」句腳,而是「仄仄仄平平」的「平平」句腳,則不能叫孤平。在對聯中,「孤平」,只出現在句腳是「仄平」的五、六、七言的句子下聯。一般認為應盡量避免出現。 「孤仄」亦然,是由「孤平」的概念類推出來的,也是在五言和七言的律句中,除句腳是仄聲字外,句中只有一個仄聲字,稱為孤仄。它也只出現在句腳是仄聲字的上聯中。 實際上,對聯中的孤平或孤仄現象,只存在於五言和六言句中,因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會出現孤平或孤仄的。忌孤平和孤仄,是為了使對聯的聲律和諧。近年來,關於孤平、孤仄以及忌孤仄,在聯界也一直有爭論,也有不少人提出對聯可以不必忌「孤平」。對此,筆者也表示贊同。但對初學對聯者來說,還是應當了解一下這方面內容,盡量避免。 4、忌三平尾或三仄尾:「三平尾」是指下聯(或分句)最後三個字連平,也叫「三平調」。「三仄尾」亦反之,即上聯末尾連續用三個仄聲稱為「三仄尾」。「三平尾」是格律詩詞中的大忌,許多年來一直套用到對聯中。忌三平尾、三仄尾的理由是「平仄交替太少,缺乏音調變化」,讀起來彆扭。 5、忌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這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保持一致。不能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也不能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也就是我們說的「重字」。 6、忌同義相對:同義相對,又稱為合掌。所謂合掌,指上下聯相對的語句,其意思應盡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對「朝陽」、「史冊」對「汗青」、「神州」對「赤縣」等,就屬合掌。當然,有些個別非中心詞語(尤其是虛詞)出現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聯中比重很小,無傷大雅。一些含義相近的語句相對,也未嘗不可。有的字詞,單獨來看是合掌,但在一定的語境中可能就不算合掌了,所以,有些類似合掌,要看是處於什麼語境下來判斷。忌上重下輕、上下聯無關、失替,失對等 總之,對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漢語言文學藝術形式,它不僅實用性強,而且藝術性要求也是很高的。它是一字一音的獨特藝術形式,其基本句式是來自駢文和律詩的(當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在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可稱為對聯),不是隨便兩組字數相等的話就能湊成的。藝術風格總的來說是短小精悍,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正因如此,它在格律上的要求是嚴謹的。對聯最本質的藝術特徵是其對稱性,而只有嚴謹的格律,才能保證它的對稱性。如果沒有嚴謹的格律,那麼,作為一種獨特文學形式的對聯,其獨特性、藝術性將蕩然無存,其藝術生命力也難以持久。清代梁章鉅在《巧對錄》序中云:「余輯《楹聯叢話》,多由朋好錄貽,而巧儷駢詞,亦往往相連而及。余謂是對也,非聯也,語雖通而體自判,因別載而存之篋。」 所謂「是對也,非聯也」,即是指一些「有對而無聯」的「對」。明確將「對」與「聯」作以區分。「對」,是過於偏重對仗奇巧,而忽視上下聯內容的連貫性,「對而無聯」,帶文字遊戲性質。而「聯」,則是「既對且聯」,上下聯完整地表達出某種含義的文體形式。另一方面,對聯作為一種形式小巧的文學體裁,就其格律文學而言,其內容應當是精悍的,應當包含儘可能豐富的思想涵義。在這個意義上,如果一副對聯忽視或不求格律和意境,一味的追求機巧,最後只能是僅有形式而無內涵,只能算是巧對,不能稱其為對聯(「無情對」作為一種特例除外)。如若是單有機而無巧,那就連巧對也都算得了,純粹是淪為文字遊戲了。反過來,我們在作聯時,若是以意先行,在重視聯意的基礎上去調整字詞和聲律,那則就會作出好的對聯來。所以,只有在把握住對聯的形式與內容統一的情況下,才不會失去它的藝術特徵,才會使對聯有「詩中之詩」 的美譽。第三節 對聯的分類 對聯經過上千年的發展變化,使用的範圍越來越廣,分類也日益繁多。由於對聯的自身複雜性,其分類至今還沒有一個科學而系統的方法。清代的梁章鉅可以說是劃分對聯種類最早的人,他在《楹聯從話》中將對聯分類為故事、應制(奉皇命而作)、廟祀、祠宇、官衙、勝跡、格言、佳話、輓詞、集句和雜綴十類。光緒年間出的《楹聯彙編》,把對聯分為壽誕、廟宇、故事、勝跡、應制、人品、格言、春聯、新婚、屋宇等二十類。內容也不夠全面,分類不夠科學,顯得繁瑣而紊亂。其實,不同的對聯有不同的特徵,對聯的特徵又與分類標準密切相關。按不同的標準,可分出不同的種類,恰當的分類,可促進對聯的創作和研究。近些年來,人們是根據對聯的字數、內容、形式、作用和創作手法等方面的特點來作分類的,但也不很一致。總體可見如下幾種分類:按字數的多少,可分成短聯與長聯;按使用的範圍,可分成行業聯與通用聯;按使用的時間,可分成節令聯與春聯;按貼掛的位置,可分成門聯與堂聯;按其固定場所,可分成名勝聯、館堂聯及戲台聯;按創作的指向,可分成自題聯與題贈聯;按情感的表達,可分成喜慶聯與哀輓聯;按審美趣味,可分成俗聯與雅聯;按對仗的寬嚴,可分成工對與寬對(借對、鄰對);按上下聯的邏輯關係,可分成順對與逆對(合掌對與無情對);按對仗的技巧,可分成拆合對、頂真對、連環對、雙關對、集名對、節氣對、生肖對、干支對、數字對等;按在詞曲創作中的運用,可分為合璧對、鼎足對、連璧對、聯珠對、流水對、隔句對、鸞鳳和鳴對和謎對等。 一、從寫作方法和上下聯的語意關係上來看,對聯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流水對)三種: 1、正對:所謂正對,亦叫同類對,寬對。對聯的上下兩聯內容相關或相似,是從不同的角度說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它的內容構成主要是並列關係,各類字詞工整相對,互為關聯,互為補充,但同義的實詞不可相對。如安徽白龍廟聯: 龍藏巨海秋雲淡 鳥宿荒岡夜月寒 春水接天長,一網收來魚滿載; 東風吹地暖,千鋤種下谷盈倉。 寶塔凌雲,一日江山,無邊清靜; 金燈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閑。 這些楹聯的上聯與下聯內容基本相似,它們互相補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點。這種形式的楹聯在聯語中佔有相當比重。 2、反對:所謂反對,即上下聯的內容相反,亦稱工對,在內容構成上有轉折變換關係,目的關係,體現一個事物的正反兩面性。所用的詞語也多是反義的。它們互相映襯,形成對照,使楹聯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從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 寧為玉碎; 不作瓦全。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劉勰《文心雕龍·麗辭》中有「反對為優」的說法,就上述楹聯以「反對」方式命意言事來看,確能引人注目,其藝術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對:所謂串對,即上下聯意思相承,把一個意思分成兩句話來說,上下聯緊相銜接,聯貫而下的聯語。亦稱流水對。如上下聯獨立起來都無意義,至少意義不全。所以上下聯一般都有因果、連貫、遞進、條件、假設等關係。試看一副眼鏡店聯: 懸將小日月 照徹大乾坤 上聯是因,下聯是果,由懸眼鏡到看見東西是遞進。還有《碾玉觀音》中崔寧吃了酒的聯語: 三杯竹葉穿心過 兩朵桃花上臉來 此聯連貫遞進因果關係都有。 要想著收咱失地 別忘了還我河山(馮玉祥) 一失足成千古笑 再回頭是百年身(唐伯虎) 上列對聯,上下聯的命意順承連串,均有珠聯壁合、一氣哈成之妙。從這點看來,劉勰的「反對為優,正對為劣」的說法,也未免過於形式主義了。其實不論是正對、反對還是串對,只要立意好,構思巧,用詞妙,富於哲理,令人感奮,即為佳聯。 在這裡,再說一下對聯對仗類型中的工對與寬對的區別: 工對:又叫嚴式。即指同類的詞或相關的詞相對,要求同小類的名詞相對,越小類則越工。按類別屬對即為工對。 寬對:寬對是相對工對而言的。即指詞性相同,句法結構相同的對仗。它的特點在字詞對中不苛求小類相對,只大類相對,平仄上個別不相對,句形結構大致相應即可。 工對要求顏色對、方位對、數詞對、虛詞對和動詞對,必須嚴格按同類對仗,否則為失對。特別是動詞,如造成失對,勢必使上下聯句子的結構發生變化,其它詞對得再好,也算失對。 另外,有些常用名(如人名、地名、國名、書名等)也應從嚴對仗。還有一種是鄰對,它指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鄰對一般比寬對嚴格,但又不如工對那樣整齊精密。下面是可以通對的門類: 1.天文與時令 2.天文與地理 3.地理與宮室 4.宮室與器物 5.器物與文具 6.器物與衣飾 7.衣飾與飲食 8.文具與文學 9.植物與動物 10.形體與人事 11.人倫與代名 12.疑問代詞與副詞 13.方位與數目 14.數目與顏色 15.人名與地名 16.同義與反義 17.同義與連綿 18.反義與連綿 19.副詞與介詞 20.連詞與助詞 21.介詞與助詞 22.嘆詞與助詞 然而,工對也不見得就都是好聯,如果一味的追求工對而不顧聯意,那就是唯對而對了,會誤入歧途。而寬對,會讓我們放開手腳,拓開眼界,在廣域的時空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如果運用得好,也不乏會有上乘之作。如清倪國璉的古藤書屋聯: 一庭芳草圍新綠; 十畝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與「藤花」之「藤」,一為形容詞,一為名詞;「新綠」之「綠」指的是顏色,「古香」之「香」乃指氣味。雖同為形容詞,並非—類,從個別對語講,似欠工整,可從全聯角度看,卻形象鮮明,音節和暢,被一致認為是「工對」。再如鄭板橋聯: 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 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此聯主要名詞沒有一個是同類的相對。 當然,寬對也不能無限的寬,一般應做到上下聯長短句相同,字數相等,語氣流暢。至於工對和寬對那種形式為好?從藝術形式看,是以工對為工,如果既工又不失聯意,當然是工對為好,但從全聯的總體要求來看,則應以藝術性、思想性與形式相結合來衡量。 二、從對聯的形式字數上來看,可分為短聯和長聯。如四字聯、五字聯、六字聯、七字聯、八字聯、九字聯、十幾字聯,可稱為短聯;幾十字聯、幾百字的稱為長聯。 如,四言聯: 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五字聯: 梔放同心結 蓮開並蒂花 六字聯: 泉自有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七字聯: 春江桃葉鶯啼濕 夜雨梅花蝶夢寒 八字聯一般用四,四句式寫聯,九言以上的對聯,一般由兩個律句組成,由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律句的組合而成。如:八字四,四句式: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九字五、四句式: 把古往今來,重新說起; 將悲歡離合,再敘從頭。 十字四、六句式: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十一字四、七句式: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十二字五、七句式: 天地啟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 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 長聯亦復如是,只是組成它的律句更多而已。如,清孫髯題昆明大觀園樓聯(180字):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襄就風鬟霧鬢。更頻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何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其它,還有文山五夫子祠聯一百九十字;李大釗挽孫中山聯二百一十二字;屈原湘妃祠聯四百字;長沙天心閣聯四百五十六字。另外,還有鍾雲舫六十自壽聯八百九十字。目前為止,公認最長聯是一千六百一十二字,是鍾雲舫擬題四川江津臨江城樓聯。 就對聯需要一定長度而言,如果短到一字、二字,性質上就起了變化,不成其聯。按照傳統習慣,一字可寫「斗方」,不需成對,例如「福」字,「壽」字,「喜」字。二字可作「題額」,例如北京頤和園東宮門前一座牌樓的題額,外側是「涵虛」二字,內側是「罨秀」二字,雖然成對,不能稱其對聯。三字可作門對,例如 「平為福/居之安」(《楹聯三話》卷下)但不多見。如此說來,對聯每邊通常應在四字或四字以上的,方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對聯。 三、從應用範圍上來看,可分為應用聯和裝飾聯兩大類。裝飾聯主要是指用於美化裝點環境的對聯,如裝飾亭台、樓閣、名勝古迹的對聯;書房卧室、名畫寶硯的裝飾對聯等。裝飾聯一般都富有哲理性,藝術性較強,令人回味無窮。 應用聯是指用於某一具體事項的有較強針對性的實用性對聯。如春聯、楹聯、婚聯、喜聯、壽聯、輓聯、行業聯、交際聯等。這種分類方式比較實用,也是最為普遍採用的分類方式。 (一)應用聯類: 1、春聯:春節時用紅紙書寫吉祥或祝頌語句貼於門上,稱為春聯。其源出於古之桃符。其內容多以除舊迎新,展望未來,吉祥祝頌為主,時效性較強。如: 爆竹一聲除舊 (古音) 桃符萬戶更新 2、楹聯:懸掛或粘貼在壁間柱上的聯語。過去常在官廷、府宅、廟宇、園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聯語,是為表達某種願望或滿足裝飾需要的聯。如:趙朴初為杭州「岳廟」 重塑岳飛巨像,化用岳飛《滿江紅》詞意精心撰寫的一幅古為今用、氣魄宏偉大新楹聯: 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開,老柏千尋抬頭望; 收拾山河酬壯志,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里駕長車。 3、婚聯:祝賀結婚所用的對聯,在結婚儀式上選用或編寫的能夠表達熱烈氣氛的對聯。如: 百年恩愛雙心結 千里姻緣一線牽 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4、輓聯:為了評價先人的生平業績,抒發後人誠摯的懷念之情,在追悼會或紀念會上所用的對聯。如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魏源挽林則徐聯: 品望重當朝,猶憶追陪瞻雅範; 褒榮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遺徽。 5、壽聯:老人喜過生日,子女或朋友為了表達祝福之情,以延年益壽、福滿家門為主要內容精心撰寫的吉祥聯語,貼掛在門上或廳堂上的聯。如: 福如東海闊 壽比南山高 6、饋贈聯:頌揚或勸勉他人,表示友情和敬仰,贈送他人的聯。如明太祖朱元璋贈徐達聯: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 (古音)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7、行業聯,是各行各業專門使用的對聯,如理髮店聯、書畫聯、郵局、商場等,各有不同。行業聯要求個性鮮明,特點突出,能起到廣泛的宣傳作用。如:酒店聯: 美味招來雲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藥店聯: 葯圃無凡草 松窗有秘方縫紉店聯: 金剪裁成丹鳳舞 銀針引出彩鸞飛 古董店用聯: 秦磚漢瓦傳流千古 夏鼎商彝羅列一堂洗染店聯: 盪垢滌瑕,還君清白; 刷新換舊,煥我文章。鞋店聯: 步月凌雲,祝君多進步; 登堂入室,邀友共攀登。 (二)裝飾聯類:是指用來裝飾亭、台、樓、閣或書齋、案頭的對聯。裝飾聯主要有勝跡聯、書齋聯和堂室聯三種。 1、勝跡聯,指為裝飾名勝古迹而題的對聯。古人在一些名山大川、廟祀和廨宇等古迹留下的雕鑿在山石上、亭柱間的聯,和今人書寫的勝跡聯。如,山東濟南大明湖聯: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又如,安徽滁縣醉翁亭聯: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又如,湖北武漢黃鶴樓聯: 擱筆題詩,兩人千古; 臨江吞漢,三楚一樓。再如,江西南昌滕王閣,也是著名的勝跡。清代文學家宋犖有一對聯曰: 依然極浦遙山,想見閣中帝子; 安得長風巨浪,送來江上才人。 2、書齋聯,是文人雅士在自己的書房書寫懸掛的對聯。這種對聯的思想內容大都是明心怡性,治學修養,述志抒懷,寄概自娛,勵志自勉等。如,清曹雪芹聯: 高山流水詩千首 明月清風酒一船 又如,清代著名書法、篆刻家鄧石如用隸書寫的一副題碧山書屋聯: 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3、堂室聯,又叫中堂聯、宅第聯,是掛於客廳、居室醒目處配合字畫的裝飾聯。如: 柳塘春水滿 花塢夕陽遲 陶情不出琴書外 雅興多應水石間內室聯: 梅香入夢 竹影橫窗 畫閣和風暖 深閨化日長 芳草有情,夕陽無語; 海棠開後,燕子來時。客廳聯: 友天下士 讀古今書 竹風留客飲; 松月伴賓茶。 海為龍世界 天是鶴家鄉 詩情畫意皆良友 鳥語花香最可人 四、從內容表現的廣泛性上來看,可分多類,主要有敘事詠物聯、寫景狀物聯、抒情言志聯、格言哲理聯、諷刺評論聯等,現分述於下: 1、敘事詠物聯:我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故事史跡很多,可以記敘詠懷者不少,歷代文人給我們留下這類對聯亦眾,對評述古人,體察社會,啟迪後人,都大有好處。如關岳廟聯: 義存扶漢三分鼎 志在平金一片心 此聯述而有評、簡練有力。 2、寫景狀物聯:寫景狀物,乃文人雅興志趣之事,睹景生情,描寫壯麗風景,狀美抒懷,為賞心悅目之舉。歷代寫景狀物之聯,不乏繪聲繪影、維妙維肖的佳作。如,乾隆題北京頤和園綉漪橋聯(俗名鑼鍋橋): 螺黛一丸,銀盆浮碧岫; 鱗紋千疊,璧月漾金波。 3、抒情言志聯:人是有思想感情,有志趣理想的,存之於內,必發於外,筆墨所到,自然流露,它可見於各類對聯,亦可有它專類。如林則徐在流放中言志聯: 西塞論心親舊雨 東山轉眼起新雲 此聯明顯地表明他的抱負,渴望東山再起。 4、格言哲理聯:人們為了策勵自己和勸勉別人,常制訂一種治學立業,修身處世的守則,或滿含哲理,意味深長的語句,以對聯形式見之,稱為格言哲理聯,如,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丹江橋涼亭聯: 橋下清溪,看你濁時有幾久 亭前大路,勸君邪徑莫須行。 上聯通過「清溪」「濁時」不會長久的規律,給人們揭示了挫折只是暫時的道理;下聯則成了規勸人們循章守法的箴言。 5、諷刺評論聯:是指人們對某件事或某人物產生想法時,進行評論的對聯。例如,安徽合肥包公祠聯: 理冤獄,關節不通,自是閻羅氣象; 賑災黎,慈悲無量,依然菩薩心腸。又如老百姓諷縣令聯: 王好貨,不論金銀銅鐵; 寅屬虎,全需鴻犬牛羊。 此聯是清時有一個縣令叫王寅的,百姓恨他貪暴,嵌名作聯貼在他的官府門旁。 五、從對聯的修辭格式和創作手法上來看,類別很多,多為機巧聯。現列舉部分如下(可參見本站楹聯倉庫首頁的分類表): 1、拆合格:就是利用漢字偏旁的拆分和組合來構成對聯,如: 閒看門中月 思耕心上田 古木枯,此木成柴; 女子好,少女尤妙。 2、鑲名格:就是在對聯中巧妙地鑲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如: 煩暑最宜淡竹葉 傷寒尤妙小柴胡(內含中藥材名) 日下荀鳴鶴 雲間陸士龍 兩舟並進,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 八音齊奏,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3、急轉格:就是對聯的上下半聯中間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轉變。如: 閑人免進賢人進 盜者莫來道者來 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 執法如山,錢山靠山豈非山乎 4、迴文格:迴文又稱迴環,是講究詞序迴環往複之趣的一種修辭法,上下聯各自倒讀和順讀完全一樣。是從迴文詩衍化而來,是一種別有情致的文學形式。它有三種不同的寫法: (1)上聯倒轉作下聯法。如: 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紀曉嵐) (2)上下聯順逆同一法。如: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廈門鼓浪嶼聯) (3)上下聯顛倒互換法。如: 禽鳴聽耳悅 鯉躍視神怡可讀為: 怡神視躍鯉 悅耳聽鳴禽 5、擬人格:是利用擬人手法構成的對聯。如: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 鴉叫鵲鳴,並立枝頭談風雨; 燕來雁往,相逢路上話春秋。 6、反詰格:是利用反問形成對聯,如: 經懺可超生,難道閻羅怕和尚? 金錢能贖罪,居然菩薩是贓官? 7、疊字聯:是同一個字連續出現的對聯。如: 綠綠紅紅 處處鶯鶯燕燕 花花草草 年年暮暮朝朝 8、復字聯:是指同一個字非連續重複出現的對聯。如: 天近山頭,行到山腰天更遠; 月浮水面,撈將水底月還沉。 風中綠竹,風翻綠竹竹翻風。 雪裡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9、頂針聯:是以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的聯。如: 開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10、嵌字聯:是將特定的字詞嵌進聯中,嵌字包括嵌入序數、方位、節氣、年號、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藥名)等。如: 當歸方寸地 獨活世人間 (「當歸」、「獨活」為中草藥名) 11、音韻聯:是利用漢字的多音和同音字成聯,包括同音異字和同字異音。 如同音異字: 無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又如同字異音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長長長長長長消 上聯讀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聯讀音:長長漲,長漲長消 12、諧趣聯:是取詼諧幽默之意成聯。如: 一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嬌; 十九月、八分圓,七個進士六個還,五更四鼓三聲響,二喬大喬一人占。 13、無情對:是一種字面上對仗工穩,而上下兩句文義確毫無關聯,在句式、意境、風格上風馬牛不相及的聯。它要求每一個字詞要對仗工整,借用偷換概念,使每字依另一種意思能與相應的字絲絲入扣,則這樣的聯就精彩。完全是一種文字的遊戲。如,有人以三個國名對一句古詩: 公門桃李爭榮日 法國荷蘭比利時!又如: 樹已半枯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 六、從聯語的出處分類,有集句聯、集字聯、摘句聯和創作聯等。 1、集句聯,是指全用古人詩中現成的句子組成對聯。 如,伊秉綬揚州平山堂聯: 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當春秋之交,草木際天。 「銜遠山,吞長江」語出范仲淹《岳陽樓記》。「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語出歐陽修《醉翁事記》。「送夕陽,迎素月」語出王禹偁《黃岡竹樓記》。「當春秋之交,草木際天」語出蘇軾《放鶴亭記》。 2、集字聯,是指集古人某碑帖中的字組成對聯。 如集王羲之《蘭亭集序》字的幾副對聯: 絲竹放懷春未暮; 清和為氣日初長。 靜坐不虛蘭室趣; 清游自帶竹林風。 寄興在山亭水曲; 懷人於日暮春初。 清氣若蘭,虛懷當竹; 樂情在水,靜趣同山。 這些聯所用之字,全出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聯語典雅俊逸,得古人之趣。 3、摘句聯,是指直接摘取他人詩文中的偶句並書寫的對聯。 如徐向前摘書明代詩人富好禮的詩句成聯,寄贈峨眉山: 山中奔日月 地底激風雷再如,峨眉山還有一摘句聯: 山色千重眉鬢綠 鳥聲一路管弦同 此聯摘自趙朴初《憶江南·峨眉山記游》詞中的句子。又如,1962年9月,毛澤東書贈毛岸青、邵華聯: 落霞與孤騖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聯語摘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句子。第四節 對聯的起源與歷史發展 對聯這一文學形式,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的長河中,和其它文學形式一樣,歷史悠久,淵源流長。究其對聯的起源,眾說紛紜,到底起源於何時,尚無確考。我們考證對聯的起源,筆者認為應從兩個方面來考證,一是看對仗句式從作為一種修辭的對偶中分離出來的最初獨立使用的時間;二是看這種分離出來的對仗句式獨立作用於門楹的最早時間。目前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對聯起源於桃符。所謂桃符,是指秦漢以前的周代,我國民間在過年時,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如果將其說為是對聯的起源,也只能是緣於它懸掛於門左右的理由。而在桃符上寫「神荼」、「鬱壘」二神名,其目的是為了辟邪。「神荼」與「鬱壘」並非為對仗的句子,直到《淮南子》記述有關二神時,尚無獨立使用對仗句的意識,因此,這種說法有些牽強,很難站住腳。 另一種認為,對聯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理由是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使桃符上開始出現聯語,代替了神荼和鬱壘的名字。孟昶的題詞改變了傳說中桃符的內容與性質,使桃符由原來驅鬼的桃木牌變為表達某種思想的特殊文體——聯語。梁章鉅《楹聯叢話》云:「嘗聞紀文達師言:楹聯始於桃符,蜀孟昶餘慶、長春一聯最古。認為是我國的第一副楹聯。 但從後來發現的材料看,認為遠在五代之前就已經有人作對聯了。譚嗣同在《石菊影廬筆識》中,以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與其妹劉令嫻的聯句為證,把對聯的起源時間定在梁代。他說:「考孝(梁代)劉孝綽罷官不出,自題其門曰:『閉門罷慶弔,高卧謝公卿』,其三妹續曰:『落花掃仍合,叢蘭摘復生』。此雖是詩,而語皆對仗,又題於門,自為聯語。」 這樣,它要比孟昶的題聯要早四五百年,如把對聯的起源時間定在五代,就為時過晚了。但是這個結論也不夠嚴密。因為,對聯的上下聯句腳是要求上仄下平的,而「卿」與「生」都是平聲,且正好是押韻,因此兩人和的應是詩句,而並不是對聯。 還有人把對聯的產生定在西晉,如,劉義慶《世說新語》載: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華)坐。張令其遇,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如以此就認為對聯出現於那個時代,筆者感覺也難說得通。因為那是兩人在初次見面時的禮儀上的口頭應答,並不見用於門的跡象。雖然二人應對求偶,合於對仗,平仄諧調,不過是二人自報家門的一種文人式的酬答。對聯的特徵也還不夠明顯。 對聯與其它文體相比,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對偶句形式。對偶句式是中國文學史中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像《尚書》中的「滿招損,謙受益」,《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易經》中的「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道德經》中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等,都是工整的對偶句。秦漢瓦當中有「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的對句,對工極巧。劉麟先生在其《中國駢文史》中說道,《道德經》中裁對之法意境變化多端:「有連聯作對者,有參差作對者,有分字作對者,有復其字作對者」,還說「古今作對之法,《詩經》中殆無不必具。」賦的出現,使對句藝術從不自覺走向自覺。梁朝初年,沈約的「永明體」產生以後,嚴格的要求對仗和聲律。不少學者認為,它為對聯走向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所以對聯的成熟年代應為隋唐,也是多數人予以認可的說法。 還有人認為,「永明體」只是為對聯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而做為一種文學品類,並未形成體系。南朝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在他的文學批評巨著《文心雕龍》中雖對「聲律」、「麗辭」做過精闢的見解,對詩、賦、騷、樂府、頌讚、祝盟、銘、碑、哀弔、雜文、諧隱、史傳、諸子、諸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等數十種文體作了詳盡的闡述,卻未提到對聯,這說明對聯雖有早於劉孝綽者,但當時並未形成文體,或者並未引起文學家們的關注。還有不少學者認為,對聯產生於律詩(五代、唐代)以後,這種說法爭論較大,反對者認為,關於對句之間的平仄問題,在唐朝以前已經解決,律詩中的句數,用韻相粘的問題和對聯並不相干。 總之,關於對聯的起源,說法不一,難以確考。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較為大多數人接受的觀點是:先有了先秦時期的桃符,而後從桃符演變成春聯,並與同步發展的文體合二而一,形成了最初的對聯形式。以前比較公認的是五代蜀主孟昶的桃符題詞。但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到了隋唐時代,永明體日漸興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歡將一些精彩之筆凝注於對句上,一時形成「摘句欣賞評品」的時風。一、唐代:對聯的產生時期 對聯產生於唐代,是有史實根據的。從陸續發現的唐代對聯逐漸增多,這至少說明唐代對聯的確實存在。導致對聯產生於唐代的理由,絕非偶然。從對聯的對仗句特點產生的途徑來看,它除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而外,最關鍵的就是律詩。律詩除排律外,八句中要求中間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且合一定的平仄,對聯也講對仗平仄。這說明對聯最本質的東西,是從律詩直接繼承和發展而來的。然律詩之「聯」與對聯,有聯繫又有區別。由律詩之「聯」轉化為對聯,還有一定得條件。這一點,香港的梁羽生先生在《律詩之「聯」不同於對聯》一文中舉例說,杜甫的《蜀相》中的頸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可說是概括了武侯生平,因此可以獨立出來作為武侯祠的楹聯;但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鶯空好音」就不能獨立出來作為武侯祠的楹聯。 除了律詩以外,在唐代,也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從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對聯的產生。這些因素,主要是聯句、摘句和書壁等。 聯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由兩人或多人共同作一首詩,相連成篇。後來習慣於一人出上句,續者對成一聯,再出上句,輪流相繼。這種作詩方式唐代很常見。《孟浩然集序》中記載:(浩然)間游秘省,秋月新霽,諸英華賦詩作會。浩然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座嘆其清絕,咸擱筆不復為繼。 唐代一些詩人和書法家都喜歡將詩句寫在壁上,即書壁。如此。如無錫惠山有唐代張祜題壁聯:「小洞穿斜竹,重街夾細沙」便是一例。 在唐代,各方面的條件都具備對聯的產生,不管通過何種途徑,對聯作為獨立的文學體裁,都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杜甫的「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白居易的「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也難」,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在詩人們的參與下,對聯藝術得到了弘揚。除白居易外,唐代詩人大都有名聯傳世。如李白的題湖南嶽陽樓聯: 水天一色; 風月無邊。 杜甫題寫的諸葛亮故居聯: 三顧頻煩天下事; 兩朝開濟老臣心。 駱賓王題杭州觀聯: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山西太原晉祠貞觀寶翰藏有李世民的對聯墨跡,為唐太宗御筆親題: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在《霞浦縣誌》和《福鼎縣誌》上發現的三幅唐代堂室對聯:唐代進士林嵩所題自己讀書草堂之聯:大丈夫不食唾餘,時把海濤清肺腑; 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台閣佔山巔。 陳蓬所題的兩幅對聯: 竹籬疏見浦 茅屋漏通星 石頭磊落高低結 竹戶玲瓏左右開 二、宋元明:對聯的發展時期 唐以後,對聯便逐步推廣開來。到了宋代,就正式向各個領域深入了,在門上粘貼對聯已經是一種普遍的風俗。王安石在他的《元日》一詩中這樣寫道:「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趙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詩中這樣寫道:「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這說明,在當時聯語作者已不在少數了。題聯的範圍也有所擴展,對聯已普遍成為名勝古迹、寺廟廊院等處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像寺僧契盈陪吳越忠懿王錢倜游黃浦江時,為碧波亭題聯: 三千里外一條水 十二時中兩度潮 著名文學家蘇軾也為廣州真武廟題聯: 逞披髮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有降龍仗虎手段,龜蛇云乎哉。 吳越廣順初(951年),龍華寺僧人契盈一日陪吳越王游碧波亭,適逢黃浦江潮水初滿,舟楫如雲,契盈稱可謂: 三千里外一條水 十二時中兩度潮 時人稱為佳對,便題到了碧波亭上。這是遊覽題聯,曰之為勝跡聯。 南宋紹熙五年(1194),朱熹築滄州精舍,自書一聯云: 佩韋遵考訓, 晦木謹師傳。 這是書齋題聯。 南宋權臣賈似道鎮淮揚時,上元張燈,客有摘句作燈門聯,曰: 天下三分明月夜; 揚州十里小紅樓。 這是燈門題聯。 壽聯和輓聯在宋代也已經出現。同時,對聯開始用於文學作品中,也在宋代。宋話本小說,常常用對聯進行章節的總結。總之,對聯在宋代被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並逐漸被人們喜愛。 到了元代,由於種種原因,對聯較之前朝顯得冷落了些,流傳下來的也少,現在能見到的只有楊瑞、趙孟頫等人的少數作品。如楊瑞的自題寓所聯: 光依東壁圖書府 心在西湖山水間 趙孟頫題西湖靈隱寺聯: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趙子昂奉忽必烈之命所書的兩副對聯,是為元帝歌功頌德的,影響比較大。書於大殿上的一副錄王維的詩句: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書於應門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 趙子昂還在揚州迎月樓題了這樣一聯: 春風閬苑三千客; 明月揚州第一樓。 元代的對聯形式,微妙地在元雜劇中得以運用。如關漢卿的雜劇《救風塵》在結尾處寫道: 安秀才花柳成花燭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這也算是對聯的一種新的形式吧。 對聯真正達到鼎盛時期在明清兩代。一直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 據史書載,朱元璋建都金陵後:「除夕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為了檢查執行情況,除夕夜,朱元璋還「微行出觀」,以體實情。一次他發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麼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朱元璋還有一副題寫秦淮河的對聯: 佳山佳水佳月佳風,千秋佳地; 痴色痴聲痴情痴夢,幾輩痴人。 由於朱元璋對對聯的重視提倡,上行下效,於是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春聯,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俗。「春聯」這個名稱,就是由朱元璋提出來的。春聯的推廣,對聯得到了大的普及,有力地促進了對聯的發展。爾後,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 由此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展楹聯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楹聯大家,如解縉、唐寅、徐渭、楊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解縉。 明清時期,統治階級對駢體文及對聯非常重視,還將其列入科舉考試之中。因此得中的進士、舉人,無人不通應對。由於皇帝垂青,身邊大臣無不精研對工,以贏得主子的賞識。因一副對聯而改變一個人命運者有之。為此楹風日盛,文人墨客以題聯巧對為幸事,訪勝尋古之際,不免撰聯題字,以壯雅興。入清以後,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三、清代:對聯的鼎盛時期 在清代300年間,湧現了無數楹聯高手,如紀曉嵐、翁方綱、阮元、鄭板橋、俞樾、袁枚、何紹基、孫髯翁、梁章鉅等都有傑作傳世。在這一時期,對聯的範圍逐漸擴大,凡是記述、抒情、議論都可入聯,還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長聯形式。孫髯翁所撰昆明大觀樓聯開歷史長聯之先河,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張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聯又長於大觀樓聯。最長的要屬鍾雲舫的「擬題江津臨江樓聯」,長達1612字,為迄今為止的長聯之最。 在康乾盛世,楹聯藝術日臻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聯的高手,他題的鎮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聯: 溪雲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乾隆皇帝是一個喜歡賣弄風雅的風流天子。他每逢出遊總是到處題詩撰聯,只是被稱道的作品不多,只有題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西暖閣的聯寫得還算不錯,聯曰: 燕賀鶯遷,樂意相關禽對語; 蘭草桂蕊,生香不斷樹交花。 晚清時期,對聯的寫作手法有了很大的創新,不過隨著語言的變化和白話文、新體詩的出現,長聯的平仄要求不像過去那麼嚴格了。由於長聯的出現,使得清代的對聯在我國楹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時期,出現了譚嗣同、章太炎、康有為、梁啟超、楊度、嚴復、王闓運、林則徐、張之洞、鍾雲舫等楹壇高手。隨著對聯的興盛和發展,還出現了一些彙集、記敘對聯的專家學者,梁章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寫的《楹聯叢話》等幾本專著,給後人留下最寶貴的資料,其他如梁恭辰、袁枚、王漁洋、譚嗣同、俞正燮等人也都有專著傳世。 清代對聯的發展在四個方面比較突出:一是越寫越長。二是越寫越巧。把許多藝術手法都運用上了。三是使用越來越普遍和廣泛。風景甚佳有景物聯;某人去世,有輓聯;感於世情,有喻志聯;交朋會友,有娛興聯。諸如此類,官民皆有。四是對聯獨有的整套格律-----馬蹄韻不僅形成,而且已經完善。總之,對聯在清代以來,進入了它的空前鼎盛時期。 明清以來,出現了無數撰寫對聯的高手。明代的解縉、清代的孫髯翁、鄭板橋紀曉嵐、曾國藩、俞樾等。有關他們的對聯軼事,至今還在流傳。他們所寫的對聯,有的已集而成冊。 對聯的彙集,遠在宋元兩代就已經出現,周守忠的《姝聯》、錢德蒼的《玉堂巧對》就是。明代揚升庵所著的《榭華啟秀》,是今天所見到的較早的一部對句專集。 清代,凡值大典慶成,皆有進御文字,為對聯的鼎盛時期。康熙、乾隆年間曾有兩次編輯楹聯,因未見其書,不知面目如何。清代汪升刻了一部《評釋古今巧對》彙集了康熙以前的趣聯巧對,可稱當時趣巧對聯的集大成者。乾隆年間,李謙堂所著《聯經》,共四卷,集儒家經語或根據經意自撰成聯。有影響的還有:王有光的《吳下諺聯》,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影響最大。個人專集有曾國藩的《求闕齋聯語》、左宗棠的《盾墨餘沈》、俞樾的《楹聯錄存》等等。章太炎、吳恭亨等也有專門的對聯集,而且中多精華。還有諸如《對聯匯海》、《對聯大全》之類的聯集。四、民國時期以後的對聯 到了民國時期,由於軍閥混戰和外寇的入侵,中國陷入了苦難的深淵。國無寧日,民不聊生。於是出現了許許多多憂國憂民之作。這之中尤以四川劉師亮為馳名。他於1929年創辦《師亮隨刊》,頗有影響。他氣質洒脫,語言幽默、詼諧,作品諷刺性強,在社會上產生很大的反響。其他還有馮玉祥、孫中山、柳亞子、郁達夫、郭沫若等,都寫過較有影響的名聯佳作。 解放以後,特別是進入八十年代以來,傳統文化得以復興。改革開放的大潮給對聯這一古老的文體注入了新的思想內容。全國各地楹聯學會如雨後春筍,楹聯愛好者越來越多,各地楹聯大賽和征聯活動不斷。對聯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對聯這一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世紀展示誘人的姿容。 對聯出現之初,以春聯、題贈、應答等形式為主。自宋以後,人們開始將聯句題於建築物上的楹柱上,由此「楹聯」一名始出。因其經久性較強,對聯的內容亦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而傳世之作頗多。 風景聯多用於名山大川、園林別墅等地,這種對聯與名勝聯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管採用何種手法,均不涉及人物、歷史、典故等,只是在寫景上做其文章。 請看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處有這樣一副聯: 萬頃湖平長似鏡 四時月好最宜秋 此聯採用了嵌字手法,聯句中在不同處散嵌「平湖秋月」四字,因聯句未見景外之物,只是在寫景上延伸開來,以「鏡」飾「湖」,以「秋」狀「好」,給人以美好意境,空靈可愛,是一副很不錯的風景聯。 有人為秦嶺題聯曰: 障南阻北 拔地分天。 此聯僅用八個字,便把一個巍峨連綿三千里的秦嶺活脫脫展現在人們面前,真乃惜墨如今,恰到好處。「拔地分天」一句,令人觸目驚心,拍案稱奇。一個「分」字格外傳神,遠勝力劈華山之勢。 湖南長沙嶽麓愛晚亭有一聯,寫得樸實別緻,聯曰: 晚景自堪嗟落日,餘暉憑添楓葉三分色; 春光無限好生花,妙筆難寫江天一色秋。 此亭原稱「紅葉亭」,又稱「愛楓亭」,這副聯概括了愛晚亭周圍楓葉艷紅的美景。上句以實處入題,下句以虛處落筆,一實一虛,便把江南勝景描繪的一覽無餘。 新疆天池,也稱瑤池,風景十分優美,據傳說是王母娘娘的住地,有人為此撰寫長聯如下: 飛鴻映天光,秋妍冬燦,屋脊冰場舞翩躚。錦雉低翔,銀峰奇幻,天山竟美詩情艷,何須築王母九苑; 巧艇掀池浪,春媚夏蔥,花叢野筵唱瓏玲。金鱗蕩漾,林濤歌喧,池水微寒浴興歡,勝過那西湖三潭。五、對聯對世界各國的影響 楹聯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學藝術形式,源遠流長。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它流傳到國外以後,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朝鮮平壤市大同江畔的一座煉光亭,亭的臨江石柱上有一副陰文聯: 長城一面溶溶水 大野東頭點點山 越南西貢某文藝愛好者的居室聯云: 客至豈空談,四壁圖書聊當酒; 春來無別事,一簾花雨欲催詩。 佛教傳入中國後,又很快通過中國傳入周邊國家,廟宇楹聯也傳至海外。韓國仁川公州麻谷寺大雄寶殿有聯云: 猶如夢中事 卻來觀世間 日本寺院極多,大多數寺院都有楹聯,僅一座萬福寺就有楹聯56副。硫球群島的東禪寺有一副楹聯: 頑石有禪意 古木生晝陰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三寶壟市三寶廟,專祀我國明代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其廟門聯曰: 滇人明史風來世;(滇人即雲南人鄭和)井水洞山留去思。(井水洞山指廟內的三保井與三保洞) 美國舊金山附近有個天使島,本世紀初,那裡十分荒涼,後來成為美國排華時美國移民局的一個據點,凡有華人到來,都要送去審查。七十年代初,一些華僑重返天使島,立了一塊碑,碑文聯曰: 別井離鄉,飄流羈木屋; 開天闢地,創業在金門。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水晶知識簡介!(圖文)
※喜歡和田玉的朋友必看的知識。太難得了!!!玉友說玉!!!
※格局象論命所涉及知識點概述(二)
※風水 ▎2017家居風水知識全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