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娃滿滿的幸福感,這樣教育准沒錯!

作者:Cindy

本文由:神奇麻麻在哪裡(sqmmznl)

授權發布

  土根快兩歲了,有時候我感覺離terrible 2越來越近,或者已經進入了這個階段,開始名目張膽地挑戰我們的權威了。

 

  那天飯吃了一半,從餐椅上站了起來,故意朝我和他爸揮揮手,看著我們有啥反映。他爸讓他坐下,他就嘿嘿一笑,站得更高了,差點要從餐椅上晃下來。

常常喜歡從餐椅上站起來的土根

  我和土根爸一起喝令他坐下,他竟然把勺子扔了過來。這分明尋釁滋事戰事升級啊。土根爸直接上前把他摁回座椅里,還打了一下他扔勺子的手。

  土根一下子想哭,但憋住了,隨後低下頭去臉漲得通紅,好一會兒都沒抬起頭來。

  我覺得奇怪,咋沒聲兒了,仔細去看他表情,他竟然把手伸進喉嚨欲作嘔吐狀……

  真的把我驚到了,這娃是怎麼了,竟然搞自虐!不會是他爸打過分了傷到了自尊,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創傷……會不會影響安全感和日後的心理發育啊……腦海中已經自動播放土根青春期離經叛道離家出走的視頻了。

  我和他爸面面相覷,他爸說,我就輕輕打了一下,不至於吧。

  我趕緊去逗逗土根,摸摸他的手,沒想到他噗嗤一下就笑了出來……好傢夥,跟我演戲,戲精你贏了!

  但是土根手指伸喉嚨去催吐這樣的行為還是讓我很不安,什麼不學學自虐……我跟土根爸說,改天去問問土根的醫生吧,為啥這麼小的孩子會自虐。

01

  醫生說:孩子自虐的方法有很多,

手指伸喉嚨沒啥大不了

  土根自從上了託兒所,他的私人義大利醫生從以前幾個月見一次,變成一個月得見幾次,不過也給了我請教問題的機會。

  我跟醫生說了土根自虐的事,土根爸還演示了他是怎麼打的(估計也是怕自己打重了,哈哈),醫生都看笑了,她說,孩子自虐太正常了,只是他是手指伸進喉嚨里去,別的孩子是撞地撞牆滿地撒潑,通過各種方式來「控制」父母。但這時候如果父母慫了,馬上態度轉變去安慰孩子,就讓孩子得逞了。

  接下來,醫生說了一句話讓我驚醒,她說:

  在孩子3歲前,父母必須是孩子的權威,否則等到孩子長大了,他會因為失去規則意識而沒有安全感。

  這真的讓我醍醐灌頂,但同時也感到一些疑惑,我們一直在說,3歲前要給足娃愛和及時回應,否則娃會缺乏安全感;這邊又要同時表現父母的權威,不然娃又會缺乏安全感,這是矛盾嗎?父母會精分嗎?怎麼都缺乏安全感,這娃也太難搞了吧……

02

為什麼3歲前尤其要表明父母的權威?

為什麼缺失了權威反而會失去安全感?

  孩子在剛出生時,他以為和媽媽是一體的,當媽媽無法滿足他時,他大聲哭鬧,媽媽必須為他服務,世界的一切都圍繞著他(這也無可厚非,寶寶自己無法獨立生存,我們也要給足耐心和愛。

  這種「為我獨尊」的意識一直到2歲的時候發展到極致,因為這時候孩子的自主意識變得更強,必須「我」來支配一切(可怕的T2,有些孩子可能一歲半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3歲)。

  這時候父母的角色就要從「服務者」轉向「權威者」了,寶寶要開始明白,父母不是由他支配的,世界也不是圍著他轉的,「我」不過是滄海一粟,才不像自己想的那麼重要。 「我和父母之間原來也是有邊界的呀!」

  醫生說,「樹立權威」和「及時滿足」之間,並不矛盾,他們是共同作用的關係,你必須在愛孩子的同時,讓他明白獨立自主和為所欲為並不是一回事。

  成人都知道,沒有規則,就沒有自由。如果父母從小沒有給孩子樹立規則和邊界感(溺愛或者全然不管),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直以自我為中心,父母以為給了他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但想像一下,孩子長大以後沒有可依賴的規則,遇到問題沒有可信賴的(有規則意識的)人為榜樣,他的行為找不到正確的參照,遲早會被社會教育;他的心是孤獨的,漂泊而無處可依。

  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搏擊俱樂部》,裡面布拉德皮特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完全沒有規則意識的人,本來以為他會因為這種無所畏懼的自由感到狂喜,可是他卻無比孤獨並走向了毀滅。

電影《搏擊俱樂部》片段

  著名的心理學著作《孩子挑戰》一書里也寫道:清晰和明確的界限,能給人安全感,讓人清楚自己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和職責。

  規則和道德教育對孩子的最大用處,就是節省他做判斷的成本,什麼事兒可以做,什麼事兒不可以做,心中有了堅定的觀念,對於他將來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是父母教給他最好的一課。

03

需要精分嗎?

如何一邊保持權威一邊愛意滿滿?

  意識里認為娃在3歲前要給足愛和安全感,所以當土根自虐時,我一下子就心軟下來亂了陣腳,差點就從「權威者」的角色又退化成了「服務者」,生怕他因為我的「權威」而失去安全感。現在有醫生的這番話,我在原則性問題上的堅持就更坦然而輕鬆了。

  我記得當年在義大利留學時,去我的同學家做客,這是一個義大利女孩,她的父母看上去非常nice又開明。女孩悄悄跟我說,別看他們很nice,其實以前對她管教很嚴,因為大部分義大利的父母對孩子都相對自由,所以當初沒少為這個和父母吵架。但是現在她非常感謝她的父母對她的管教,讓她獲得了很好的教育,很多她當年的朋友現在都「迷茫而不知未來」。(義大利的就業率很低,年輕人如果不努力讀好的學校,很難找到工作)

  現在想來,她的父母很好地貫徹了一種「嚴格但卻溫暖人心的教育風格」。這種教育風格符合心理學家鮑姆林德的一個著名理論,就是從「響應程度」和「要求是否嚴格」為兩個維度,來研究怎樣的孩子最幸福,最後發現,只有一種情況能造出幸福的孩子:權威型的父母。

要區分「權威型」和「獨裁型」父母哦(圖片來自《讓孩子的大腦自由》)

  權威型的父母不只是有權威、嚴格要求,同時是積極響應,及時滿足,善於表達愛。(獨裁型父母是過於嚴苛,而忽略了情感)

也不要做溺愛型和忽略型父母

  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溫柔地堅持」,就是這個道理。這無論對於大孩子還是3歲以前的寶寶都是適用的。

04

但也不能限制太多,

只有原則性問題要堅定say no!

  醫生在跟我說一定要堅持「權威」後,也補充了一句,這不是說要時時限制孩子,事事表示權威,什麼都對他說no, 而是在涉及孩子安全、涉及公共意識等原則性問題上不能手軟。(其實我覺得還可以加上一條,就是極度觸及情緒底線,畢竟人無完人,孩子的行為再天真可愛有時候也會讓人抓狂)

  2歲的寶寶,智力還沒跟上身體的發育,父母在安全等原則性問題上一定要幫助他分清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可是孩子不聽啊。」我說回土根最開始的情況,讓他從餐椅上下來完全當耳旁風。

  「這就需要父母的堅定和耐心了,可能一開始他仍舊以哭鬧或自虐來表達不滿,但是父母就是要一以貫之自己的立場。你不必生氣,也用不著吼,直接把他抱下來,然後鄭重其事地握住他的手,說不可以,這樣會有危險。」

  「那實在不聽話可以打嗎?會留下心理陰影嗎?」我補充問。

  「打一打也沒啥,但其實是沒用——因為你說什麼孩子真的都明白。」

  和醫生的這次聊天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都「絕不姑息」了,雖然娃還是常常重複犯錯,但有一次土根又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我和他爸一瞪眼睛,土根就乖乖坐了下去。


推薦閱讀:

過早結婚是否會湮沒一個人的抱負和野心?
韓寒:幸福觀 -
幸福法則:真愛要經得住寂寞和誘惑
阻礙再婚幸福生活的心理問題(圖)
夫妻情感關懷:家庭幸福的源泉(一)

TAG:教育 | 幸福 | 幸福感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