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初學格律詩詞的朋友談談「寫作」問題】
關於舊體詩詞的寫作問題,我曾寫過這方面的文章。現在,根據朋友們向我提出的問題,再簡單地談談。 許多喜歡舊體詩詞朋友,想寫格律,或想填詞,在遵循格律或在用韻方面,感到困難。也有的朋友感覺格律限制了思想的發揮。我想對初學的朋友來說,大概是由於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不熟悉平仄;不懂音韻;不熟悉格律;不會運用格律而使格律成了枷鎖。
下面我就談談這幾方面的問題:
1、舊體詩詞的音韻: 舊體詩詞,首先要押韻。因此寫首先要熟悉音韻。因為舊體詩詞的格律,是由字的平仄組成的,弄不清字的平仄,就無法談格律。在清代以前的人寫詩,填詞都要依照「詩韻」和「詞韻」,並有書作為依據。但對現代人來說,這些書,可以說已經過時了。我說的「過時」,是說已經偏離了現代的語言。這些書里的字的讀音,已經和現在的讀音完全不同了。而過去這樣的書,是由官方主持修訂的。現在,沒有了科舉,沒有必要修訂了。
對現代人來說,最主要的音韻和平仄的依據,就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的漢語拼音。而所謂的韻書,就是以漢語拼音為準的字典,這就是所謂的「新韻」。這樣問題就簡單化了。
當然,有許多朋友已經熟悉和喜歡用平水韻,當然他們就依然用平水韻。新學的朋友喜歡用平水韻的,當然也會由他們自便。我只是認為,提倡使用新韻,更容易為大家所掌握。因此,我提倡使用「新韻」。
格律詩,一般押平聲韻,而在舊體詩里的古體詩,有押仄韻的。而詞則不同,在詞牌里,有押平韻的、押仄韻的,還有平、仄韻轉換押韻的,依不同的詞牌而定。
關於填詞,我主張除入聲字仍依照詞韻外,其他字都使用新韻。因為按照今天普通話的發音來看,詞韻已經有明顯的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詞韻的第十三部沒有單列的必要,如按今音,針、砧、今、金等都和第六部的字韻母完全相同。侵部單列是古時人的發音和現在不同而形成的。在現在詞韻的第十三部完全應該並如第六部。這兩部合併之後,基本上就和「今韻」相同了。
但入聲在詞裡面,有特殊的意義,有些詞牌,不使用入聲字押韻,就失去原來的韻味。如「憶秦娥」就用入聲為宜。因此,我建議填詞時,對有特殊要求的詞牌,仍用原「詞韻」里的第十五部至第十九部的入聲韻。
格律詩,一般押平韻,而在舊體詩里的古體詩,有押仄韻的。而詞則不同,在詞牌里,有押平韻的、押仄韻的,還有平、仄韻轉換的,依不同的詞牌而定。
2、關於平仄的問題: 如果讀音時,四聲讀准了,分清平仄就很容易。而分不清平仄,主要就是四聲讀不準。
在讀准四聲的前提下,第一、二聲為平聲,第三聲就是上聲,第四聲就是去聲。按照現在的普通話,入聲已並如其他的聲部。如白是平聲,國是平聲,而在詩詞韻書中,都為入聲。
四聲分清了,讀一、二聲的字都是平聲,第三聲(上聲)和第四聲(去聲)的字都是仄。如果說方言的朋友,可以藉助於「現代漢語小詞典」來分清四聲,也就分清了平仄。
我認為寫格律詩詞,就是要講求平仄。但在格律中也是有可以通融的地方,如寫格律詩,一般情況下可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七言詩的第二、四、六字,要求嚴格,第一、三、五字可靈活。但在要求嚴格的時候,還要求不可犯「孤平」和「三平」「三仄」。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在王力先生寫的「詩詞格律」的書中,寫的很簡明,一讀就明白了。我在此無須贅述了。
填詞時,在詞的格律中,也有可平可仄的字,一般用+號表示,其他標明平仄的字不可改變。
3、舊體詩詞的寫作: 詩詞優劣在於意境,沒有意境就算不得什麼詩詞。格律詩詞,當然有它的韻律美,但那只是為詩詞作者提供的一個特有舞台。詩詞作者寫出的詩詞,格律再嚴謹,沒有意境就沒人喜歡,甚至可以說算不得什麼詩詞。但寫格律詩詞,就要講求格律,隨意寫而不遵循格律就不叫格律詩詞,或者不是好的格律詩詞。寫格律詩詞的人,他們不覺得格律是一種束縛,反而他們善於運用格律,來增強詩詞的特殊的美。關鍵在於掌握格律和善於運用格律。
無論是自由體的現代新詩,還是格律詩詞,都要有意境。沒有意境,就算不得詩。
什麼是意境?這就有見仁見智的不同說法了。我認為描寫風景也好,抒發感情也好,表達意見也好,都可以寫出好的意境。意境是比字的表面更深層次的思想感情。詩言志,看如何理解。如果把「志」一定要和政治思想聯繫的話,我不贊成。如果說詩要立意,是必要的。但所立的意是什麼,只要感人就可以了。這是詩人的自由。
我認為寫詩填詞,和書法繪畫是相通的。在寫之前必須有個腹稿,就是「意在筆先」。也就是說先想好要寫什麼,總體的立意是什麼,如何去表現。比如在確立主題後,要決定寫長的,還是短的;再考慮選什麼調式。這都在於詩人自己的考慮,我就無法細說了。
但我想說的是,寫詩填詞,總得讓讀者知道寫的是什麼。就要有個總體的思路。然後,詩詞也要有起、承、轉、合。對這方面的問題是詩人自己的發揮,無法細說。但我可以舉幾個例子,我們來共同學習古人如何寫詩填詞。
首先我們看唐朝的(高適)的【送別】絕句:十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詩寫得太精彩了。詩的主題十分清楚,是送行。前兩句是寫送行是的景色:漫天的黃雲,紛紛的大雪,颯颯的北風,在嚴寒中的飛雁。在這樣凄涼的景色下,作者在送朋友離去。僅有這兩句並非驚人之筆。但第三句一轉,就開始打動讀者,結句使讀者為之一驚。這兩句,將這首詩,上升為驚人的傑作!這詩,絕非一般的詩人能寫得出來的。此詩的精彩,全在一轉、一合。我們從此詩可以學到如何鋪墊,而有如何轉和合。在寫絕句時,關鍵幾乎都是一轉一合。這是寫好詩的「難點」。
我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詩的前兩句似乎平常,而巧妙地一轉,又巧妙地一合,就成了千古絕唱。如果沒有這一轉一合的巧妙,前兩句一般人也不難寫出;而有了這一轉一合,就非一般人能寫得出來的了。
填詞也是如此,我們也舉個例子,如蘇軾的【南鄉子】: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這詞的主題也是送行。前半闋寫送行的情景,用塔來影射送行,但如果沒有下半闋的轉和收,就僅僅描寫了風景。這沒有什麼情趣了。下半闋寫的是送行歸後的挂念和悲傷,是抒情。「秋雨晴時淚不晴」的點睛之筆,把感情發泄出來,使讀者感動。
當然,才華是學不到的,這隻能靠詩人自己去發揮了。
大翔/鈴歌編輯
推薦閱讀:
※六爻同盟初學參考資料彙編
※【初學拉丁】5點必須注意!
※初學者如何穩步切入修行之道?怎樣修行?
※初學輪滑
※永字八法初學者掌握「永字八法」,對學習其他字體也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