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噸煤炭產能清理目標不敵國企年度增量
過剩產能清理政府再出重拳。
國家能源局官網近期發布通知,將把淘汰煤炭行業落後產能作為調節優化煤炭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2014年全國將淘汰煤礦1725處、淘汰落後產能11748萬噸。同時還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3〕99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國辦發〔2013〕104號)要求,逐步淘汰9萬噸/年及以下煤礦。
然而,看似上億噸的落後產能淘汰,以及上千座的小煤礦關閉背後,李朝林等一些煤炭行業研究人士卻向記者表示,雖然國家已經意識到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但是淘汰落後產能速度遠遠抵不過產能擴張的衝動。
壓小上大的產能清理
就在今年2月份,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2014年全國將淘汰煤炭落後產能3000萬噸。僅僅兩個月之後,這個目標已經翻了兩倍以上。
按照關停9萬噸/年及以下煤礦的思路,此次上億噸的產能化解目標,絕大部分將由小型煤礦來化解。
在煤炭經營者看來,行業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在陝北以及內蒙古地區,超過七成的民營中小煤礦停產或關閉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即使能夠照常生產的,也基本是賠本賺吆喝。」陝北榆林煤老闆高軍表示。
在高軍的手裡,有5個煤礦的股份,佔比基本上都在20%左右,其中4個煤礦在2013年就已經全面停產,剩餘的一個煤礦雖然在生產,但是實際產量嚴重縮水,不到往年的一半。
就在中小煤礦競相停工之時,大煤企的產能依舊處於增長期。1~2月神華集團煤炭產量3943萬噸,同比增長0.7%。年初,年產量排名行業第二的中煤集團下屬上市公司中煤能源(行情 股吧 買賣點)曾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全資子公司中煤陝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煤陝西公司)擬投資170.32億元,建設大海則煤礦及選煤廠項目。
依照這樣計算,僅神華集團一年的新增產能就可能超過全年的產能淘汰目標。
這意味著,關停中小煤礦對於產能過剩的實際效果並非如預想的那麼明顯,而承壓的中小煤礦面臨的問題不僅僅局限於銷售。
「雖然煤礦現在已經停產,但是通過民間融資積壓在煤礦上的錢卻在不斷地加息 ,去年沒有停產的煤礦雖然有」分紅「,但是1塊錢的分紅收益率不過幾分錢,根本抵不過民間拆借甚至不及正常的銀行(行情 專區)貸款利息。」高軍表示,依照目前的煤炭行情,2014年或許1分錢的分紅都難以確保。
據悉,債權人和銀行已經多次上門催繳貸款了。 像他這樣陷於借貸困境的煤礦經營者在西北甚多。他甚至決定將部分煤礦的股份轉讓,卻難尋接盤人。
面對上述困境,與高軍一起與記者見面的另一位煤老闆表示,如果能夠按照國家能源局優化煤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將目前停產的民營煤礦兼并重組,或許對民營煤炭企業是一種出路。
然而,這更像是煤老闆高軍們的一廂情願。因為在國家能源局下發的2014年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計劃中,陝西僅有8家煤礦被淘汰,5家煤礦關閉退出,3家煤礦改造升級,至於兼并重組的煤礦,一家也沒有。
「整合不是簡單地合併差能,還涉及到建設和技術改造,這些都需要再投入,在煤價這麼低的情況下,煤炭經營者自顧不暇,中小煤企的合併意願和能力都很弱。」 從溫嶺到陝西開煤礦的趙正表示。
對於上述情況,煤炭專家李朝林向記者表示,雖然我國已經認識到煤炭產能過剩,有意關閉那些落後的小煤礦,但是這並不能緩解煤炭產能嚴重過剩,因為,在國內煤炭產能都集中在少數大煤企手中。
事實也正如李朝林所述。
據公開資料顯示,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同煤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冀中能源(行情 股吧 買賣點)集團、陝西煤化工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山西焦煤集團等8家企業原煤產量超過億噸,總產量佔全國的37%左右。
因此, 2014年全國關閉小煤礦1725處、淘汰落後產能11748萬噸,對於整個煤炭市場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進口煤警示還競爭於市場
「不排除少數企業為了獲取政策支持而擴大了產能過剩的事實,也不排除少數國有企業和重點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消除產能過剩的政策出台。」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主任鍾春平表示。
他在近日發表的研究成果中表示:「淘汰和清理落後產能」,特別是產能較小的企業,這種政策一定程度上是維護大企業的利益。基於這種政策特性,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有可能進一步扭曲了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加劇了產能過剩頑疾——所有的企業都力圖擴大產能。
越清理、越擴產,越擴產、價格越被壓低,2013年前三季度32家A股煤炭上市公司財報顯示,其中有28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佔比高達88%。
即便如此,國內煤炭產能仍在持續增長。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從2014年1月2日至3月26日,就有10座煤礦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的核准。而記者在3月份下旬對西北地區煤炭企業開工情況調查時發現,華能集團在甘肅省慶陽市投資數百億元,規模高達2000萬噸的核桃峪煤礦和新莊煤礦,按照計劃原定於2013年投產,但是截至目前還沒有產出一噸煤。
這種行政化的「去產能」能走多遠?
進口煤在近兩年衝擊煤市的事實,已經顯示,僅靠行政命令約束的市場調控效果有限。
4月10日,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一季度,中國進口煤8396.4萬噸,增加5.1%,3月份進口煤2529萬噸,環比增加247萬噸,增幅達到10.82%。
一季度,中國進口煤均價為每噸493.7元/噸,同期秦皇島港山西產5500大卡動力煤維持在520元/噸左右。
在此情況下,用煤企業選擇增加採購進口煤無可厚非。作為煤炭供給的一個變數,進口煤一直是調節煤炭價格的重要籌碼。記者在3月下旬對陝西、內蒙古、寧夏等地區煤炭開工情況調查時,就曾經遇到一位寧煤集團旗下的礦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於進口煤價格低,致使一些煤炭商大量進口,甚至囤貨,這不僅僅給國內的煤炭企業銷售造成了壓力,同時也衝擊了國內煤炭價格體系。
回應煤企的保價訴求,2013年5月,國家能源局曾下發《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要求從國外進口的動力商品煤炭熱量不得低於4544大卡/千克,硫含量不得高於1%,灰成分不得高於25%。但看似一個較為苛刻的暫行辦法,卻並沒有能夠阻止進口煤蜂擁而至。據我國海關公布的2014年1月份數據,1月份中國進口煤為3590.09萬噸,同比增長17.5%,創下單月進口煤數量新高。
海外煤企對中國市場的覬覦也仍在繼續:在2014年山西太原國際煉焦煤資源與市場高峰論壇上,蒙古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TuvdenorjNaran就曾透露,在未來的20年內,蒙古國將計劃向中國市場出口煤炭10億噸。
「即使國家通過政策主導關閉小煤礦化解產能過剩,但是遠遠趕不上國內煤炭供給量的增長趨勢。」一位券商研究員判斷,在2014年煤炭行業將在產能過剩、庫存高企、巨額債務的壓力下,煤炭市場難言回暖。他表示,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逐步淘汰年產9萬噸的煤礦,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即使是30萬噸小煤礦的關閉標準,也不符合市場預期。如果能夠將這個標準提高到60萬噸或者100萬噸,一方面會讓民營中小煤礦「集體死亡」,另一方面,也勢必讓一些一味殺價增產的國有企業大礦開始正視: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合理安排生產,實現減產救市。
而在鍾春平看來,需要建立的是清理過剩產能的長效機制。當前對產能過剩和產能利用率的關注,很大程度上跟排放和環境污染有關。而導致產能過高的主要原因在於,資源和環境等並沒有得到恰當定價。
「化解落後產能的長效機制上,首先,可能需要更多地從市場機制入手,通過對資源和環境進行定價,通過影響成本等方式引導微觀層面的資源配置,減少地方政府的各項補貼措施,提高並加大對水電資源、三污排放等的收費。對於國有企業,需要強化其利益機制。在具體政策上,需要更多地通過環境標準等方式來實施,強化環境監督力度。」他說。
正在上海舉辦的 「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大會」上,發改委能源專家表示,中國正在醞釀實施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計劃,主要是煤炭消費總量控制。
推薦閱讀:
※目前國內煤開採後使用方式主要還是一次性燃燒嗎?為什麼不像煉油那樣對煤進行深加工呢?
※「煤改清潔能源」,英國人是怎麼做的?
※古人為什麼不用煤炭、石油?
※為何絕大部分煤炭形成於石炭紀?
※煤炭知識學習筆記(二)化驗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