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久視——中華傳統內丹學的現代轉化

長生久視——中華傳統內丹學的現代轉化

中華文化,其本質上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大生命文化。

由生命智慧凝聚而顯現的「太極圖」告訴我們:生命,需要以陽性的知與陰性的慧「沖氣為和」,方可周行不殆。

中華養生文化,從廣義上講,是包括整個「人學」的「人生修養學」。真正意義上的修鍊應是伴隨終生的,並且絕不僅僅在於修身養性,更重要的,是培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與生命觀。恰如《陰符經》開篇所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第一部分:中華傳統養生體系之大道絕學——內丹養生

一、淵源

1、中華傳統養生思想概覽

1.1中華主流文化,可以概括為由《周易》奠定,經儒、釋、道顯學的闡發而形成的「天人合一」的「中和之道」,和以天地人「三才」為核心的「和合」文化。

1.2中華文化的主流價值觀,要概括為「和、善、正、中、通」五個字。「和」是運行基礎;「善」是終極目標;「正」是立命之本;「中」是行為準則;「通」是經世策略。

1.3中華文化的主流價值觀始終是中華養生文化的基本骨架與核心思想。它不僅僅是修身養性,更重要的還在於它引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融、建立「合天道、應天時、法自然」的生存秩序。中華傳統養生思想,大體分為儒、釋、道、醫、武及民間養生文化等。

1.4儒家養生思想的特點是以和為社會為核心,以禮制心,注重內心修養和社會實踐。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而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誠其意;欲誠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在格物致知這一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要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此為調心養性的基本要求。

1.5釋家。釋家的宗旨基本為「自度」與「普度」,與世無爭、「涅磐寂靜」出世思想是其主流,無儒家那種「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抱負。釋家的修持,主要在於掃除思想上所有的執著和差別,並在否定一切中孕育著深邃的佛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禪非禪,是為禪;般若非般若,是為般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種智慧,就是於捨棄一切求得佛道,合於佛道。佛門修性養生之法,包括禪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凈土宗、密宗等等。佛家修鍊以「戒、定、慧」三學為門徑,就修行次第而言,以「戒學」為基礎,「定學」為中心,「慧學」為指導。而在治學上,「慧」是正見,可指導修「定」。

1.6中華傳統養生思想重點在道家。整部《道藏》,就是一座東方養生思想的寶庫。不僅其養生門類如呼吸吐納、存思內觀、導引按摩、辟穀服餌、香湯沐浴、房中節慾、內丹修鍊等。道家養生思想首推《易經》、《道德經》、《陰符經》。其養生思想皆以性命雙修、內煉精氣神為主旨,達到返樸淳之目的。

1.7蕭天石先生說,在東方文化三大主流中,言養生一事,則又以道家為最高而最圓通,最徹底而最完善。儒家偏於入世用世,偏於支離繁瑣;佛家偏於出世舍世,偏於寂滅消極;唯道家則主超世,可入可出,可用可藏,無二者之偏弊,而又能盡賅其所長也。

1.8縱觀中華養生文化,除釋家自成體系外,其餘儒、道、醫、武各流雖博大壯觀,然源頭歸一,其基本理論莫不以《道德經》及陰陽、五行、干支等說為論據。陰陽之理集中於《易》,五行之說始於《尚書*洪範》,干支之法托始於黃帝之臣大撓。

1.9源於「易」「道」,融會佛家(且佛文化一入本土,便以漢文化為土壤,用漢文化的範疇去解說、傳播,事實上是同化之後的發展,故稱漢傳佛教,這其中受道家的影響尤深),又豐富、發展「易」「道」,這便是中華養生文化的主流。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才好說「萬法歸宗」。

2、內丹養生

2.1道生萬物,即內在於萬物。生育天地是為道,長養萬物是為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以道德修養為生命視覺的內丹養生,因其徹始徹終的載道之功,全面詮釋生命文化與生命智慧,故被稱之為大道絕學。

2.2內丹養生,首先是一種「與天地准」的生命觀。內丹完全是假託之辭。其實就是「與天地准」的、能涵蓋天地而又能超越天地的虛無本體。這個本體無形、無情、無名,卻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

所以,凡修鍊之士,都需要有涵養天地精神與宇宙氣質、且與造化相始終的生生不息的意志品格。以自身小天地、小宇宙去「參同」大天地、大宇宙,進而回歸大天地、大宇宙,返還本元之我的生命實證過程。從生命觀的角度,「與天地准」就是要人尊敬自然,師從自然,合於自然之道。同時也要熱愛生命,善待生命,保持平等觀。效法古人「立德、立功、立言」以不朽。如此,方能與物同伍而超於物,與人同伍而超於人,達到與神同化、與天同高、與宇宙同其永恆的「長生久視」的境界。這叫「與天地准」。

2.3什麼是天地精神:天的精神,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追求」精神。天乃萬物生成的根元,造化根本的大陽;地的精神,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承擔」精神。地乃陰元之氣,萬物生生不息的根本。涵養天地精神,就是要讓生命自強不息,讓本元厚德載物。也就是老子倡導的長生久視之道。

2.4 什麼是宇宙氣質:宇宙氣質即造化之機韻,神化無方,玄妙深遠。唯其玄妙深遠,方能自無生有,由有入無。涵養宇宙氣質,就是要「物我兩忘,心身俱泯,與宇宙同住,與造化同化」,此即文始真人開示的「渾人我,同天地」之通天人而一的上乘境界。

2.4內丹養生學說的特點,是上承羲黃老莊之旨要、下秉性命雙修之養生實踐的丹道合一的思想體系。因此,除了實踐道德以自高其人品、超絕於物我之外,尚有內在生命修鍊的使命。所以說,內丹養生是從大本大根入手的人生最高學養。

2.5所謂大本,即生命本元,內丹養生非常「叫真」,也就是一切唯真,純而無雜。這個真,就是先天虛無一氣。至於人與萬物的後天形質,皆為假合,人的養生修鍊,即要去幻成真,脫離「虛偽世界「、」物質世界「之樊籠,回到「真實世界」而與道合真。這種過程,被稱為返「先天之真常」,合「自然之妙諦」。

2.6所謂大根,即生命靈根,丹家稱之為性根命蒂。性根,指自己的元神,也就是先天一點自性之光,人所以為萬物之靈,全靠此性光閃現。命蒂,實為先天一點元陽之氣,是人一生的生命總能源,能源耗盡,生命即結束。這就是為什麼內丹養生要重視性命雙修。

2.7內丹養生要「大道至簡」,就是要人返樸還淳,回歸先天虛無境界而己。返還的途徑,無論法門多少,總是不離「虛極靜篤」,「歸根復命」之道。大道雖然至簡,但修鍊起來卻需要「慎終而始」、「勤而行之」。

二、承傳與演化

1、內丹養生的形成與流派

1.1內丹,相對於以身外藥物煉成的「外丹」而言的,主要是指人通過修鍊自身精氣神而在體內結成的丹。丹有「自己本來真性」、「黍米形的能量團」、「一種光」等說法,但都應歸屬生命本源的能量。

1.2黃帝為道家的始祖,而集大成於老子。其思想要旨是「道法自然」。最早將道家養生思想提煉為內丹學的,是東漢時期的魏伯陽,著有內丹學奠基之作《周易參同契》,此書被尊為「萬古丹經王」。首次將「大易、黃老、爐火三者通同而契合」,系統提出了准日月運行規律以為內丹修鍊的周天理論。

1.2道家對「天人合一」、與「天人同化」之功,確有其玄義無窮的修證方法,包括在道德、心性、生理等方面,其精氣神的煉化,自初步入手以至最後了手,步步驗證,井然不紊。話雖如此,然其妙化過程,則因人而異,冷暖自知了。但肯定的是,煉己築基的功夫是斷不可少的,當然還要開關展竅。以後的進境,就是不到火候說不得了。不是保守,而是真的「無話可說」。雖說無話可說,但確是可傳可授的。聽著有點玄,實同再平實不過了。

1.3道家修真之法,總不外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天元神丹,立地飛升,目前無法驗證;地元靈丹,點化黃白。惟世罕真傳。人元大丹,性命雙修,陰陽鍛煉。超凡入聖,了當生死,莫過於此。修清靜者為天元丹法,修服食者為地元丹法,修陰陽才為人元丹法。

1.4道家丹道一門,自古到今,無論繁衍出多少宗派,總以煉養陰陽,返樸還淳,性命雙修,性命雙了,為羽化登真第一要義。「萬般神通皆小術,唯有金丹是大道」。

2、內丹養生延年益壽的奧秘

2.1生命的品質首先表現為一種智慧,內丹養生的智慧,就是法天地之象與陰陽之道,常使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清靜),亦使日常行為不斷「合於道」而做出「不傷其生」的正確選擇。一是常清靜。清者,萬緣頓息;靜者,一念不生。此法最要者,在於天地人三才並煉,「心即天,身即地,念即人」,「天地萬物,靈靈蠢蠢,一切生滅造化,動靜變幻,皆先天一氣之運化作用,而我功修內景亦不過先天之作用。外界一切景象皆當作吾身之內景,日常之接人待物、辦事等皆不過這個大身內之氣機變化」。二是「不傷其生」。人不得長壽,主要是傷生。而傷生莫過於傷精、傷氣、傷神。大多數人的傷生尤在一個「過」字,如過飽、過飢、過勞、過喜、過悲、過思慮等。再有就是名利不去,喜怒不除,聲色不離,滋味不絕,以至神虛精散。而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就在於教人得中和之道而止,以全精、全氣、全神。

2.2以先天虛無一氣為本源的「性命雙修」。內丹養生講求的就是先天一氣,並將其視為生命本源。其內煉精氣神為主的「逆修」程序,產生了返本還元、還精補腦的效果。內丹學認為,人受氣之初,在母體中是通過臍與母氣相接,受先天之氣化育成形的。待出生落地剪斷臍帶,哇的一聲打開後天口鼻呼吸系統,元始祖氣落到「天心」處,便與後天呼吸之氣隔絕。此後生命過程,即是元始祖氣隨精氣神之外化不斷消耗的過程,以至「油枯燈滅」,生命終結。而內丹修鍊,是將功夫分為兩段:通過修性(心與神)和修命(精與氣)的互濟互補,在身心合一、性命合一的虛極靜篤狀態下,促成「開關展竅」招攝先天一氣,再經過煉化過程在到後天返先天的目的。這一精化氣、氣化神,以至神還虛過程所帶動的「周天現象」,也就是自然而然地成了返本還元、還精補腦的過程了。

2.2真正的生命能源——「水中金」。健康壽命,全在於作為生命能源的元精足與不足。因此,健康長壽之要在於補虧,補虧之要在補精、養精。但常人的後天口鼻呼吸是難以完成補先天元精之重任的,唯有道家內丹養生對人類長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即金丹大道所說的「藥物」——「水中金」(真陽之氣),並系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抽添」、「返還」方法。就清修而言,是先借身內陰陽交媾所得之物而開通任督等經竅,進而使之百節通透,後可有所作為:就栽接來說,則借「生龍活虎」之氣以開關展竅。總之,陰陽而通者,乃借不同層次之真陰真陽交媾所得之物,以開通黃道,奠定修真之基,以圖實現生命的超越。

2.3內丹學在本質上,是一種以自然為宗、虛無為體、清靜為用的「天人合一」的養生哲學,主張「上善若水」,主張「慈、儉、不爭」。出世入世,寵辱不驚,大同混俗,真常應物。內丹修鍊,也首先教人煉己存誠,通過煉心性,增學養,使人常清常靜,氣定神閑,以達身心空靈,返樸還淳的境界,自然得道多助,外其身而身存了。

3、內丹養生與其他養生方法的不同

內丹養生有著鮮明的東方哲學「氣一元論」的文化特點。

3.1釋家立足於心性修持,主張通過明心見性以達大覺大悟,把身體當作一副「臭皮囊」,不十分重視;儒家立足於功業,將修身作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錢;而醫家和武術家,立足於「治未病」、立足於防身健身,以達各自的理想。道家內丹養生則立足於生命本身的修鍊,通過「爐鼎」、「藥物」、「火候」之假來達到「返本還元」之真,主張「我命由我不由天」,主張「長生久視」,是一套完備高超的養生實踐體系。

3.2內丹學的要義在於「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窮理」,就是要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之常理,(客觀規律),而「窮」之至者,即是一無所有,那麼真正的窮理,也是無理可究(也有理解為「天下至理無不得」),即是一個「虛」字了。老子講「虛極靜篤」,莊子講「唯道集虛」,一個「虛」字,道盡了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之精華,之靈根。「盡性」,不是由著性子來,也不是儒家的「能盡人之性」,而是老子所說的「為道日損」。王安石解釋說:「為學者,窮理也。為道者,盡性也。性在物謂之理,則天下之理無不得,故曰日益。天下之理,宜存之於無,故曰日損。窮理盡性必至於復命,故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者,復命也。」事實上,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是一種遞進關係。人與物皆有天賦的屬性,在人則稱為人性,在物則稱為物理。人性與物理皆出於天,其理相同。因為人之性,因物有遷,只有擺脫外物之牽累,才能盡性,所以對萬物之理,應該無所計較而存之於無。萬物各有其理,眾人為萬理之分殊所迷惑,而聖人則能從萬理之中提煉出一個根本的東西,即「致其一」。這個「一」,也就是「清靜虛無之本元」。如果掌握了「天下之理皆致乎一」的道理,則不必再從萬物具體之理上去窮究,所以說「天下之理,宜存之於無」。「以至於命」,即「歸根復命」。這個命,具有本體的意義。「復命」,就是復歸於人的生命本體。而人的生命本體,也就是宇宙之本體,因此,「復命」就是要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然而,「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逐漸消除本性之外的東西,心中之外物消除一分,本性就復一分,這樣不斷「消之復之」,才能最後至於「復命」。

3.3內丹修鍊所有方法都不離修真宗旨。「真」即「夫真一者,純而無雜謂之真,浩劫長存謂之一」。也就是先天一氣。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因此,內丹修鍊應是「重道不重術」,術是聞道的手段、途徑。

3.4內丹功法「同尊共識」,大道至簡至易

作為內丹學本源的「黃老」養生思想,可謂大道至簡,注重實效,不尚空談,步步驗證,玄而不玄。其要旨,為「道法自然」。「致虛極,守靜篤」;「虛其心,實其腹」;「載營魄抱一」;「專氣致柔」;「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等。只要虛其心,守靜篤,專氣至柔,綿綿若存,即是體道悟道。本來至簡至易,但難在世人「神好清而心擾之,心好靜而欲牽之」,於是妄念驚神,著物生貪,欲求清靜,反覺大難事。縱觀內丹養生之要,不外「以道心照天心」,純系靜中寂照而己。

3.5內丹養生修鍊條件上,講求「法侶財地」。法,即方法,要求必得「真傳」;侶,即道侶;財,即財力支持;地,即環境,對安全、安靜、清潔、場態有一定要求。修鍊思路是「順其自然」。

三、傳統內丹學的養生理念與方法

1、基本養生理念

1.1道法自然

以「自然為宗、虛無為體、清靜為用、無為無功」的修持原則,也是內丹修鍊的起手和了手功夫。以自然為宗,就是修鍊者首先要「認祖歸宗」,這個宗就是鴻蒙未判、天地未兆就有的先天一氣。

以虛無為體,是指內丹修鍊的本體不僅在於修鍊者的身與心,更主要的是以身心合一而顯現的心性去修持人人本具的「靈根」——先天一氣。這個靈根才是「真人」,才是「本我」。以心性修靈根,而不是修心即道。

以清靜為用,是引導修鍊者「以道制欲」、「真常應物」,以達「湛然常寂」的「常清靜」狀態。可見,內丹養生的真正要義,就在於「清靜」二字。

以無為為功,是指在修鍊的方法上要「順其自然,無為施功」。因為任何有作為的東西都屬於後天之功,與內丹學主張的「返還」先天有著天壤之別。

1.2煉養陰陽

內丹學旨在「返本還元」,於是就有了「逆生」之理。而其逆生之道始終不離「陰陽」。內丹養生重在「交感」(非交合),未有不交媾而成造化者。也稱陰陽之道。這裡的陰陽,也是假借,最終要煉的還是所謂的「純陽之體」的「本來元性」。

傳統內丹還有兩重天地之說,即陰性的虛無天地和陽性的實有天地,因此也就有了先天陰陽和後天陰陽的說法。

1.3返樸還淳

蕭天石:「古今中外,言養生之道,最高明湛徹而又最博大精深者,莫過於道家。道家養生學,重本體,重訣法,重實證。其理論與方法,無不本末兼賅,體用無遺;大之可以極聖功神化之妙造,小之可以達養生盡年之微旨:切不可徒以『壽命學』方之,以免下墮於塵濁之譏」。

返樸還淳,從重體的角度說,是要人返樸歸真,找回先天本性;從性命雙修的角度,是要後天返先天,煉養自性與靈根,以達與道合真之境界;從修持方法上說,是教人「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單從命功修鍊來說,內丹養生更重視中老年人「己漏之體」的保精、保氣、保神、固精、固氣、固神、養精、養氣、養神。重視補虧之道,務使精全、氣全、神全,以返還於末漏之前的童真體,然後再進入「天人合一」、「神虛合一」的真人境界的修鍊。

1.4性命雙修

內丹學以「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為修鍊要義,這就決定了其「性命必須雙修,功夫還分兩段」的修持特點特點,也可視其為內丹修鍊的一大總綱。

性,指心與神。命,指精與氣。就學理上講,性功屬於聖學,包括心功、性功以及道德修養等;命功屬於命學,包括生命外在形體的鍛煉與內在精氣神的鍛煉。

性功要訣,是無欲入定,促生「大葯」孕育「嬰兒」,稱作「內葯了性」。主要靠修持者自身的悟性,旁人無法插手;命功要訣,是虛極靜篤下「開關展竅」,招攝先天一氣,稱作「外葯了命」,命功長進,主要靠師傳了。

性命雙修的進境,主要體現在煉己築基,以及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過程中。

1.5假借修真

一個「虛」字,道盡了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之精華,之靈根。而這個無形無象的「虛」,是要通過有形有象的「實」來煉化,來把握的。

內丹學將「出世入世」均看作是必要的修鍊環境,將「天地人」及萬事萬物均視作修鍊之資。其修鍊算途徑,主要是借「爐鼎、藥物、火候」之假,以煉性修命,返本還元,達到超凡入聖、超聖入神,超神入化、與化合真之目的。

日常所用的灶、鍋、罐被假借,稱作爐、鼎。具體修鍊中,有以身體某部位為爐鼎者,或以身心、或以天地、或以太極、太虛。所假借者不同,丹法便也分出了品次。再有就是藥物,各家均以精氣神為內煉之資,因修鍊程度與性功命功之分,產生小葯、大葯之別。至於火候,主要指修鍊者掌握呼吸、意念的尺度,這是內煉中最難掌控的,也是最難言傳的。

總之,心性與境界越高,爐鼎就越大。精氣神越足,越純,藥物質量就越高。最難把握的火候,就只能看個人的人格力量與修鍊境界了。

2、傳統內丹學的基本修鍊方法

道家修真,即行「全真」之道。所謂全真,亦即全其本真。全精、全氣、全神,方謂之全真。在修鍊方法與程序上,漸法與頓法各有不同。

2.1漸法

2.1.1漸法第一步為煉己築基。

煉己,即煉心。包括修鍊者的行為、道德修養(如積德累行)以及心意方面(如收心止念、識心見性)的鍛煉。煉己的關鍵是要排除雜念。因此,修鍊初期需要一些有效的方法支持,如凝神下丹田,寄心於息等。而築基,則主要是補足全身生理機能虧損,同時初步打通任督和三關的徑路,直至氣通、全身經絡通暢,使之精滿、氣足、神旺,為內丹仙術作準備。

煉己築基主要以「心氣」二字為提綱,心即神,神即性,氣即命。通過煉築,達到凝神歸根,根蒂深固的目的。這個根,是指性根,丹家稱之為月窟(泥丸)。這個蒂,指命蒂,丹家稱之為天根(海底)。要想性根命蒂堅固永久,就必須煉己築基,意誠功深。

2.1.2煉精化氣

煉精化氣屬內丹修鍊的「初關仙術」,重點是採藥與煉丹,也稱百日關。主要是於靜定恍惚中採取先天元精,並以元精為藥物,在把握調葯、採藥、封爐、煉藥、止火等步驟的前提下,行「河車」運轉。這一修鍊過程基本上屬於有為之功。

內丹學認為,人到成年,皆因物慾牽擾而耗先天元精,必須用先天元氣溫煦它,使之充實並重返先天,所以要煉精化氣。煉精化氣過程一般會產生內氣從下丹田循督脈、任脈再回至下丹田的循環運行,有如地球繞日周天360度,故稱「小周天」。

煉精之要在乎身。身不動,則虎嘯風生,玄龜潛伏,而元精凝。

2.1.3鍊氣化神

鍊氣化神屬內丹修鍊的「中關仙術」,重點是還丹與溫養,也稱十月關。這段功夫,先要經過「大死七日」的入圜過渡步驟,隨之「采大葯」、「養胎」,進入無為的入定功夫。

鍊氣化神屬於大周天運行,是煉精化氣基礎上進行的。一般分大葯過關服食和守中兩步。大葯過關服食實際上是屬於煉精、鍊氣之間的過渡,行功時間一般只需要七天。大葯過關,是將下丹田元精鍊化而凝成的「氣」-——大葯(也叫金液還丹)搬運過背後三關,行河車運轉一次,落於中丹田黃庭中,謂之服食。此為煉丹過程中危險的一節,因此需要「防危慮險」。大葯過關服食後,身中諸脈自然開通,生理髮生質的變化,能延年益壽,祛除寒暑。繼續行功,才開始鍊氣化神,即是「十月關」,也稱為「守中」。通過鍊氣化神的大周天火候,使神和氣密切結合,相抱不離,達到氣化為神的目的。這步功夫完成後,按丹書上的說法,叫「長壽還童」。

2.1.4煉神還虛

煉神還虛屬內丹修鍊的「上關仙術」,重點是脫胎、神丹、還虛,也稱九年關。煉神還虛純為性功,約九年,前三年神超內院,哺乳溫養;後六年調神出殼,直至虛空粉碎,合道成仙。

內丹修鍊,實以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為基礎功夫,主要是為了煉神還虛,煉虛合道,追求與道合一的最高宗旨。

丹家蕭天石:煉神一著,旨在還虛,也就是神入虛無,與虛合一之功,其要在能身心合一,身心兩忘,身心俱化,必如此方能形神俱妙,而得證真也。

煉神之要在乎意。意不動,則二物交並,三元混一,而聖胎成。

還虛乃煉丹最後一段功夫,按次第在結胎養胎,出神哺乳之後,其實質是煉元神以還太虛,使神與太虛並存,與太虛為一,並無玄妙之處,要在「虛極靜篤」,達真空境地,入無人無我無天無地之境界。

3、頓法略

四、傳統內丹養生思想的現代認識價值

傳統內丹學,其本質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生命觀、修持觀,是一種入世出世的煉養之學,其要在二對生命玄機的把握與體證。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生命觀對解決人與自然矛盾的價值尺度作用;

古人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故天有常而世無常,天道不變而人道常變。

1.1學引導我們逐步深化對生命本源的認識

1.1.2無非是煉「一靈真性」(王重陽詩:一靈真性號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煉自身不生不滅之元神。中華傳統文化認為,宇宙的本原是道,而丹家的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最後與道合真,就是為了讓「元神」與道同一,登入不生不滅之境。

1.1.3「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形離為之死」。所以,真正的養生,應首先明了「氣從何來」?「神因何去」?養生之道在養神。知神氣者即可長生。現代人要學古人「虛心絕慮,保氣養精,不為外境愛欲所牽,恬淡以養神氣,即長生之道畢矣」。

1.1.4長生久視的真實含義,是指肉體和精神上兩個「長生」境界。所謂肉體上的長生,就是在盡其天年的基礎上進一步修鍊,把肉體生命延伸到極至。而精神上長生,就是通過性命雙修達到性命合一,進而證到天人合一,生道合一。這樣,修鍊者就可將自身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無限、永恆的「道」的層次。突破生命層次所特有的約束,成為真正的「死而不亡」的人。

1.1.5智與慧,是兩個層面的靈性。智是陽性的,屬於經驗的、知識的、邏輯的,所以有智商之說;慧是陰性的,屬於遺傳的、本能的、靈動的,所以有慧根之說。

1.1.6內丹修鍊,教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窮理」,就是要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常理」,即客觀規律。窮理的目的是「識道」;同時要人「盡性」,也就是「為道日損」,這是個不斷去除後天「污染」的過程。盡性的目的是要擺脫外物之牽累而回歸本真,即是「體道」;相應的過程就是「以至於命」,即老子所說的「歸根復命」。這己經開始向復歸於人的生命本體,亦即宇宙本體的層次跨越了。這是在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因此屬於「證道」的層面。由此可見,內丹修鍊的「識道、體道、證道」的全過程,始終都對人的身心有著層層深入的要求,即要人把持自身行為,使之不斷「合於道」。

歷代內丹學的扛鼎人物,也無一例外的都是知識學養、修為品德兼備且心系蒼生的賢德之士,堪稱當世師表。做人要有境界。這種境界的意識、境界的層次、境界的融合,大都是由價值觀的轉變開始的。

1.1.7內丹學的性命雙修,實質上就是身心並煉,身心合一的健康工程。不僅要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更要實現人生的超越,包括生理極限的超越和心靈歸宿的超越。要知道「我是誰、我從哪來,我到哪去」。道家介倡導的那樣:「我命由我不由天」。

2、傳統內丹學養生思想的生命智慧及現代啟示

傳統內丹學的生命智慧主要體現在:內丹學強調大生命及長生久視之道,反映中華主流生命文化對思維方式的突破。

2.1天人合一的大生命觀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萬物為一物,萬神為一神」。這樣一種本源生命觀,就可把我們感覺到的山川鳥獸、人類種族都看做是生命本源的同類、宇宙的一個卵子。生命是平等的,相互交融的。離開了本源的、平等的生命觀,任何人都難免視角受限。

2.2天人合一的大生命觀還賦予了我們「三才合一」的生命精神。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追求精神。生命從生到死是有一種追求的。所以決策時,不應忽略了矛盾統一體中任何一方的追求,否則這種決策可能有偏頗。這種不偏頗的生生不息的智慧,叫做「守中」。二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承擔精神。三是對生命終極的關懷精神。無論是生命本身,還是人生事業,離開了對生命的關懷,皆會失去真正的價值尺度。真正的生命智慧,應是追求精神(天道)、承擔精神(地道)、關懷精神(人道)的「三才合一」,如此方為恆常之道。因此,天人合一是生命與事業長生久視的共同法則。

2.3合天道,應天時,法自然

2.3.1合天道:天道即自然之道,用現代術語即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天道的重要法則就是《易經》中的「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生命的存在,就是靠陰陽二氣沖和而形成的動力。就養生修鍊而言,只修陽(有形的),不修陰(無形的),就破壞了平衡,就會不「和」。真正的陰陽雙修,就是要積陰德之功,修純陽之體。現實中,要使生命過程延長,就要緩和自身相對的極化,使自身的陰陽趨於平秘狀態,否則就會引發各毛病,或自身與外界不能陰陽沖和,也必然導致挫折與坎坷、夭折。

合天道,就是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法於陰陽,即要效法天地「不自生」而長生的陰陽交感、運行、變化之規律,順其自然、師從自然,而不是違背自然、改造自然;和於術數,即是讓自身所掌握的方法、技術和於自然、社會、身心的運行之道。中華文化講「萬事皆為數」,這個數,代表了生命,萬物內在的運行規律與消長周期。知「和」才能「合」。

合天道,就是合規律。天道之於規律,就是對立轉化和循環往複。任何事物產生對立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轉化和往複,而不是激烈的對抗。要想長生久視,要想生生不息,就要衝氣為和:不是對沖,而是化解,像太極圖一樣沖而不盈,不盈就是淵。真正合天道,就是淵而廣大、和且包容。

天之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鵝卵石最明顯的例子,長時間在河裡衝來衝去稜角都磨圓了,把鋒利的、過長的、有餘的東西磨下去了。

2.3.2道之體是虛無,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之用是生生之用,無為無不為。道家不消極,而是更積極,它的「無為」是用,它的宗旨是「無不為」。「無為」,不人為干擾自然規律,才合於生生不息之道,合於道了,自然就能「無不為」了,而達到「無不為」的方式,就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再有,道用弱不用強,因為物壯則老,所以上善若水,順勢而為。

道的德性是不居功,純任自然。《道德經》講「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而不足焉,有不信焉」。太陽照耀萬物,它並沒有說把恩德給予你們了,而大家都感覺日出日落是很自然的事。其實,「不知有之」才是真正的不居功,純任自然。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這是真正的功德,道之出口,淡然無味,天然去雕飾,沒有任何粉飾的東西。

2.4應天時

天時就是自然運行之勢,萬物生髮之機。合天時就是審時度勢、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比如日出陽氣生髮、夜半子時陰陽交媾,這種時候,就是盜天地正氣、納日月精華的最佳時機。在這樣的時機進行坎離交媾,就是應天時。內丹修鍊講求子午卯酉四時練功,注重節氣變化等均為應天時。時空關係決定了所有生命的周期,法相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要想變、要想通,就要學會把握時空關係,順應自然生髮之機。

如何以不變應萬變?需要審時度勢,與時俱進,順勢而為。需要窺天擇,盜天機,通變術,還本原了。

2.5法自然:法天地、法自然,這是長生久視的基本規則。也就是要把握體道和修道的原則,即從有兩個方面來師從自然。法自然,要「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即通過觀察、感悟來認識自然之道及萬物生存、發展的規律,掌握自然運動變化,進而讓自己身心運行合於自然之道。

法自然,就要損思少事。「為道日損」,儘可能少念頭,別讓紛繁雜事把自己攪亂了,攪亂了心就易率性而為,違背自然之道了。心不亂,做事就會合於自然,合於本性;心亂,就不是本性而是妄念在操持了。

法自然,還要嗇神主靜。老子說:「治人事天,莫若嗇」。內丹養生最講求「嗇神」,實際上是節約能源的辦法。嗇神是為了「穿梭根固柢」,這就抓住了老子思想中長生久視之道的一個本源的東西,就是節約生命能源。

法自然,還要至柔處弱。物壯則老,是謂不道。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推之」,「佼佼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保全之道就在於至柔處弱。

3、內丹養生思想的生命智慧對思維方式的突破

古人對宇宙與生命本源的認識方法,主要靠自身的先天感應能力,通過身心合一,達到與自然融合的空靈狀態,以自身生命場與自然之道相混融,從而產生直覺來證悟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這是一種無相對,無極化的直接感通的方法。

現代人的認識方法,是以自己的後天邏輯思維能力,加之一定的科技手段,對物質世界進行綜合分析或剖分實證,經過無數次驗證的,就稱之為「科學」。

內丹學生命智慧的最大價值,就在於對思維方式的突破。這種思維方式可以用「參同」兩個字來概括,包括「大易」、「黃老」、「爐火」三學的宇宙觀和運行觀。

3.1「易」的思維方式:天人相應,感而遂通

「易」的感通方式,讓我們看待世界時,不會簡單的只用邏輯的視角,而是多了一個渠道。感通的原理,是基於萬物同源,天人相應,也就是古哲人常說的「人體小宇宙,人心小天象」。所謂同源同類必相通,這是中華主流文化認識論的基礎。《易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老子:「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就是感通的方式。內丹修鍊所以能開發這種能力,正如《易經》所言:「黃中通理,正位居位,此為乾坤合撰之道,地天泰運之學」,實際是陰陽交感帶來的生命信息。感通,就是感乾坤沖和,感陰陽運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性命雙修的性學與天道的關係。「黃中」體現了性的真,為人的本性;「通理」就是明道理;「正位居體」即是合道。

人類得以生存,得益於感通能力。現代人思維能力進化了,感通能力遠比不上古人。內丹修鍊,就是要我們浮躁的心靜下來,讓被後天污染的自性重現光輝。靜下來,我們的自性之光就會像無人攪動的水潭一樣,越來越清澈見底。當一個人的心性進入純凈狀態時,他對天地萬物,對生命本身,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很強的感通能力。這就是由定生慧的道理。

3.2「黃老」的思維方式:無欲觀妙,有欲觀竅

「黃老」留給我們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本源的,無為的方式。這種思想,就是從微至大。要靜下來,感知很微妙的地方,由微至大至本源,返本歸根。

「無欲觀妙,有欲觀竅」,要從有無兩個方面入手,引申為觀陰陽、觀動靜、觀剛柔、觀雌雄、觀黑白,總是同出而異名。觀妙,就是觀大道之妙,所觀者,生命運行的本體、靈根,於靜中回複本元狀態。觀妙之要在於「虛極靜篤」;觀竅,就是觀大道之竅,所觀者,是生命運行的玄關、功用,於動中乃現規律。觀竅之要在於由靜而動之中不存一動之想,有一心,無二念。古人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觀道的時候是觀妙,觀器的時候是觀竅。

3.3「爐火」的思維方式:重視並把握生命轉化

「爐火」學說,是獨具內丹學特色的思維方式,主要是教人重視並把握生命的轉化之所與生髮之機。世上萬物負陰而抱陽,這一負一抱即有玄機:世上萬物又都是沖氣為和,這一衝一和又皆有火候。負陰抱陽與沖氣為和,都反映著陰陽轉化的道理。

爐火的作用,主要是煉化(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化之功的關鍵在於把握鼎器(轉化之所)與火候(生髮之機)。

內丹養生中有上中下三品丹法之說,但無論何種丹法,皆以虛為鼎,或身心虛空處,或人與天地、與太虛陰陽交感處。有虛空,才有生機,生命才得以轉化。因此,內丹養生最重視的,就是一個虛字。

爐火學說的另一層要義,就是把握生髮之機。這個生髮之機,就存在於自然運行之道中。在天地,如東方;在一年,如立春;在一日,如子時。歷來丹師「傳功不傳火」,主要是因為火候無形,不可度量,只能是「葯產神知」。可見,爐火學說的思維方式就是教人於內煉內覺中提高人自身把握生命轉化空間與轉化時機的能力。這種與邏輯無關,全然是天人感應的、心靈感知的、進而是超覺感通的。

第二部分:傳統內丹學的現代轉化

1、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為道,即為氣。這便是道家養生思想的基礎。

2、本即虛,養生要養虛。內丹學的根本法訣就是「以無制有,器用者空」。

3、生命的污染都來自人的心靈,而心靈的污染則來自慾望,這種慾望過了頭即是心魔。因此,真正的養生,是先要「清靜其心」。「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4、太上雲,「吾從無量劫以來,觀心得道」。先賢告訴我們,人有三心,人心、道心、天心。人心即妄心,道心是照心,天心即是人的元關祖竅,亦稱氣穴。古人講養生,就是用道心照天心。如何照?儒家說,「吾日三省吾身」,以養「浩然正氣」;佛家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以「明心見性」;而道家則直言相告,「人心若與天心合,顛倒陰陽只片時」。可見,對「心」的「觀照」,於養生是何等重要。

清靜養心,以化性、化情。用老子話說:「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現代人捨棄「心君」的地位,不但舍本求末、舍內求外,更是舍心求身,只重外殼了。

5、現代迷信(主要是知識盲從、學術偏執)、社會倫理、價值主張等似是而非的東西,對生命回歸本真構成種種複雜影響。

6、老子說「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為什麼這樣講,主要是「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又說,「眾生所以不得真道,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如果定力不足,心性不明,這欲,是最好不見、少見為好。

7、道家的內丹修鍊,是一種超世的思想,即出世入世,順其自然,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的人生態度。「不見可欲」,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對之以性」的大境界。性者,心未萌也。對境無心,方能見性。真正的金丹大道修鍊,是混世同俗、合光同塵的,更是天地人三才合一的。

8、明師,即是真明白的實修者。內丹之道,即返還之道,歸真之道。

9、傳統內丹學的修鍊宗旨,可曰之為:修真、修仙、成聖。內丹學屬於中華傳統養生文化的大道絕學,非大福緣難遇,非大智慧難得,非大願力難修,非大功德難成。老子說,國之利器,不可以輕易示人。內丹學還是「器」的範疇。既然是器,就仍屬手段,手段的應用,全在乎善與惡之一念間。因此,內丹學的轉化與傳播,如無正確的修持觀,也可能把善事善舉變成偽善之外道甚至邪道了。

10、譚子《化書》云: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這己言明內丹修鍊的大綱程序。正所謂「忘形養氣氣化神,是雲大道透三關」。元明以來,丹家都講「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但「皆不如譚真人所說為圓融」。

11、張三丰曾說,真師、明師難遇,通過精研揣摩《道德經》、《周易參同契》、《悟真篇》等根本經典,以真經為明師,同樣能達到修鍊的目的。


推薦閱讀:

內丹與「五行」學說
內丹|煉丹謂之起火,今有《真仙秘傳火候法》,全文
第603期:太極拳功與內丹漫談(一)
道教內丹(3)---詹石窗
盧理湘:復卦之內丹學內涵

TAG:傳統 | 中華 | 現代 | 長生 | 內丹 | 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