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賺1億美元,比韓寒更暢銷的「二流作家」,他為逆襲等了10年……
簡七理財
理財更簡單,人生更自由
如果你有顆逆襲的心
卻一直在苦苦掙扎
讀了此文
說不定會有啟發^^
一提到作家或藝術家
我們腦海中就會想到四個字
窮困潦倒
曹雪芹窮到只能喝粥
蒲松齡窮到只能吃稀飯
卡夫卡是個保險業務員
梵高一輩子只賣出一幅畫
他們生前非常落魄死後突然成名
因為苦難是靈感的來源
生活富裕不利於搞創作
好像很多人都這麼說
直到今天我看到一個作家
他寫出多部暢銷小說
有數十部被改編為電影
他的戲劇每年都要演出幾百場
住在一棟大別墅
裡面收藏著數十幅世界名畫
最後以90多歲高齡去世
標準的人生贏家
我想你應該猜出他是誰了
英國作家毛姆
毛姆1874年出生在巴黎
10歲以前父母接連去世
由他英國的叔叔撫養長大
據說毛姆的叔叔對他非常粗暴
所以他的童年過得並不快樂
青年毛姆在倫敦學醫
他和朋友合租一套兩室戶公寓
每周租金僅1英鎊
這個時候他還是一枚小鮮肉
畢業後毛姆成為貧民區的婦產科醫生
經常半夜被叫醒去為產婦接生
表面上此人循規蹈矩
其實深藏一顆文藝青年的心
邊接診邊把這段工作經歷寫成小說
想不到小說出版後好評如潮
於是他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棄醫從文
大家對此完全無法理解:
毛姆啊你完全可以白天上班業餘寫作啊
當醫生收入高又穩定沒必要辭職啊
你憑啥覺得自己寫的東西會有人看啊
然而他打定主意要做一個自由職業者
辭職後毛姆不光拚命寫小說
還寫起了更賺錢的戲劇
然後順利迎娶白富美
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你以為在寫網路小說啊
實際上這些作品反響平平
到手的版稅微薄到只能糊口
巨大的生活壓力讓他開始懷疑人生
當初我為什麼要改行啊?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
no zuo no die
熬了十年事業不見起色
他打算重新進修再去做醫生
然而接下來
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
毛姆三十三歲的時候
一部被17個劇院槍斃過的劇本終於上演
連他本人都沒想到這部劇會大受歡迎
最後居然連續演出了422場
以小說成名的毛姆
終於靠寫劇本拼出了事業第二春
出名後的毛姆又在繼續寫小說了
他是狄更斯之後第二個短篇小說能拿
1000英鎊
稿費的英語作家
順便提一句
當時英國也有一個醫生
在雜誌上寫偵探小說引起轟動
稿酬一下子從單篇25英鎊
提高到12個故事1000英鎊
他也果斷決定棄醫從文
專門在家寫小說
這個人名叫
柯南·道爾
那麼問題來了
1000英鎊到底值多少錢呢?
當時中產階級一年收入頂多就1000英鎊
人家光寫一篇小說就抵中產階級干一年啊
難怪他們連醫生都不要當了啊
長篇小說《刀鋒》稿酬50萬美金
短篇小說《雨》的改編權賣了15萬美金
每年在倫敦西區劇院還演出好幾部劇本
一部每月可帶來8000英鎊收入
照這個節奏
搞定「財務自由」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啊
誰說作家都窮困潦倒的?
快點出來我保證不打你啊
這種賺錢速度連上帝都看不下去了
1929年全球性經濟大蕭條爆發
大批工人失業,投資家破產
出版業也不景氣
這下毛姆總該變成窮光蛋了吧?
but他毫!發!無!傷!
很多雜誌競相給他開出一字一美元的稿酬
而當時美國工人的周薪才20美元
簡直是一台行走的印鈔機啊啊啊
很多人夢想有錢後要環遊世界
土豪毛姆也愛玩「說走就走的旅行」
他幾乎一輩子都在周遊各地
像歐洲、東南亞、拉丁美洲、北非、印度
這些地方全都去過
20年代他的足跡到了中國
但當時他的作品還沒有中譯本知者寥寥
沒想到幾十年後
他的書都快塞滿我一書架了啊
毛姆不差錢
人家根本不考慮「窮游」
不管去哪兒都只坐頭等艙
住的地方也不能馬虎
作為頂級「酒店控」
一定要在奢華精品酒店裡休息靜養
▲毛姆住過的酒店
每到一處他都留心搜集當地奇聞異事
然後把這些素材加工成一部部小說
所以人家一邊玩一邊寫書
順便把玩的錢掙回來了
你辭職出去玩了一圈
沒錢了還得乖乖滾回來找工作
繼續上班
雖然毛姆讀書多有學問
但在投資這方面絕對是枚韭菜
一買股票就碰到公司倒閉
嚇得只買些債券收點利息拉倒
知道自己投資不行
毛姆決定只做自己擅長的事
旅遊
為了寫《月亮與六便士》
他去塔希提島搜集畫家高更的材料
不料陰差陽錯地在夏威夷下船
遇到一個叫阿蘭森的證券經紀人
毛姆和此人一見如故
還扔給他一萬五千美金去投資
過了二十幾年才想起來這檔子事
擔心賠了不好意思問
沒想到
人家居然把這筆錢滾成了一百萬美元
換算成年複合收益率17%
這個成績一點不輸投資大師
塞斯·卡拉曼
據說阿蘭森後來專門替毛姆管理證券投資
人家隨便出去旅遊一下
就成功勾搭到投資大神
圓滿解決後半生私人財富管理問題
只有好萊塢編劇敢這麼寫啊啊啊
▲瑪萊斯科別墅
有錢了肯定也要購置一些不動產的啊
五十四歲的毛姆在法國買下了瑪萊斯科別墅
天天在家欣賞地中海的萬頃碧波
他在豪宅里開派對吸引各界名流
連王公貴族都慕名而來
他七間卧室里睡過的作家、畫家和詩人
就是整支歐美文學和藝術隊伍
用過那四間盥洗室的美人和美男
可以重整一個好萊塢
餐桌上的政客
可以把世界格局定下來
話說毛姆天生就不愛熱鬧
為何還熱衷社交聚會呢?
原來每次聚會他站在一旁默默地觀察
不動聲色地將眾人的言行舉止盡收眼底
一轉身就把這些人統統寫進小說啊啊啊
除了寫小說毛姆也愛琢磨怎麼推銷
沒事就給自己偷偷打小廣告
有次他發現一部長篇小說銷量不好
他花一點錢在報紙上登出徵婚廣告
說自己是一個有教養的百萬富翁
想跟像毛姆某部小說的女主人公
那樣的女子結婚
結果那部小說一下子變成暢銷書了啊
所以說毛姆不光會寫作
也很懂營銷學
業餘還兼職給英國情報部門當間諜
我突然興奮的發現,天吶
毛姆根本就是一枚資深的
「斜杠青年」(Slash)
小說家/戲劇家/旅行家/廣告大師/特工
毛姆未必是當時最有名的作家
但絕對是最有錢的作家
他是個講故事的高手
知道觀眾要看什麼
知道如何迎合大眾市場
他深知寫作致富的最大秘訣
是因為
聽故事的慾望在人類身上
就像對財富的慾望一樣根深蒂固
然而毛姆的小說銷量越是好
主流文學界越是瞧不起他
認為他的水平頂多只能算二流
但他根本不在乎
他就是需要錢
並且毫不掩飾自己的金錢觀
除非是白痴
沒有一個人願意寫作
除非是為了錢
我憎恨貧窮
我討厭為了維持生計
節衣縮食精打細算
金錢能夠創造自由
一方面
他挑戰傳統價值觀
寫出了《月亮與六便士》《刀鋒》
主人公為追求夢想甘願捨棄婚姻和財產
以自己的方式尋找人生意義
另一方面
他也關心自己的小說銷量如何
版稅有多少
到底能取得多大的利潤回報
一方面
他認為精神優於物質
做自己想做的事
獲得內心的安寧比世俗的成功更重要
另一方面
他也非常講究物質生活的舒適
並不反對錦衣玉食的生活
如此詭異的畫風
在毛姆身上和諧共存
居然毫無違和感
1965年,毛姆逝世,享年91歲
活著的時候
他賺的錢約合今天的一億美元
即便去世後
他的小說依然在全球熱銷
而且這股熱潮傳到了中國
越來越多中產階級成為「毛姆粉」
以前我擔心純粹靠寫作收入太低
所以沒打算當作家
看了毛姆的一生我才知道
主要問題還是缺少寫作天賦
你們平時想在什麼地方浪費時間
以後就多浪費一點
搞不好這就是你的天賦
一不小心
分分鐘就錯過幾個億啊
自定義菜單-學理財-工具包,原創理財工具包等你喲
推薦閱讀:
※韓寒怒懟王耳朵先生,你怎麼看?
※郭敬明的電影比韓寒火僅因為腦殘粉?
※韓寒:這個國家將迎來國慶,這個城市將迎來世博
※韓寒的性格解析:戴面具的人(5)雙重人格的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