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八字、查三代 傳統婚禮中的常州老婚俗 圖

「婚期帖」上要寫忌宜事項,迎親前男方要送「祭祖擔」

  婚事一旦定下來,男方就要開始找人算婚期了。在包立本收藏的「婚期帖」上可以看到,除了「天喜三合」的結婚日期被寫上去,還有當天忌諱和適宜的事項。韋中權介紹,以前不光要看新人和雙方父母的屬相在結婚那天沖不沖,還要把當天忌諱的屬相寫出來,親朋中如果有這些屬相的就不適合來。

  男方把「婚期帖」送交女方後,就等著迎親那一天了。「民國期間,迎娶新娘還是用轎子,男方用八人大轎那是氣派,有錢人家大小姐出嫁,嫁妝隊伍三里長呢。」

  韋中權說,過去常州有個規矩比較特別,迎親前男方一定會帶「祭祖擔」去女方家。「就是一些祭祖食材,像豬頭三牲是一定要有的,此外還有一隻大公雞,如果給女方帶母雞,就是看不起對方。」

  這個習俗保持到解放初期,如今在武進一些鄉鎮,男方迎親時還會帶著一隻大公雞前往。

  過去在新人房間進行的「鬧洞房」,現在在婚禮舞台上成為表演項目

  舊式婚禮的隆重而熱鬧,大多在家裡舉行,掛門帘和掛帳子,張燈結綵,一派紅火。

  「新掛門帘,節節高升,頭戴烏紗帽,身穿紫龍袍、多子多孫,富貴榮華,萬萬歲。」韋中權說為了討彩頭,掛門帘時都要說一些吉利話,每個環節都很講究。

  「新娘下轎後要跨火盆後才能走入屋內。儀式不複雜,先是介紹人講話,然後證婚人,最後是父母,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後,新人進入洞房。」

  韋中權說鬧洞房是新人最難受的一關,俗話說「新婚三日無大小」。文鬧是在床沿上吊一個蘋果,新人去咬。武鬧是拿公公和媳婦開心,或者將新郎新娘綁在一起。「鬧洞房其實一直延續下來了,過去是在新人房間,現在是在婚禮舞台上,成為了表演項目。」

「明清婚禮」喜慶熱鬧

  從喜帖中解讀民國婚俗

  戚墅堰福鑫園集藝館館長徐漢平收藏了1500多張從乾隆到文革時期的紙質文件,其中一張民國時期的喜帖保存完好,封面上「常州青果震元醫院發」幾個字就讓人對那個時代的婚禮浮想聯翩。

  內頁寫著:「謹詹於國歷四月三十日假座武進縣立民眾教育館進行結婚禮,並請蘇鴻銓先生證婚,屆時薄治菲筵恭請觀禮,高震元、邢德庄謹訂」。喜帖寫上證婚人名字,可是民國時期的一種風氣。

  「證婚人一直是很重要的人物,在民國時大多由社會名流擔任,尤其以請文化、教育界名流為榮。」包立本告訴記者,徐志摩當初看上陸小曼,請劉海粟牽線,說動陸小曼母親將其嫁給徐志摩,劉海粟既是介紹人也是證婚人。

  喜帖除了以新人名義邀請嘉賓,新人雙方父親的名字還出現在喜帖里。韋中權解釋,這一方面表示對親朋中長輩的尊重,另一方面很多長輩不熟悉小輩,以父母的名義請更合適。這個習慣流傳至今。

  其實,在民國時期,常州人就開始興起西式婚禮,而且更正式,會在教堂舉行。在一封由常州九豐染織廠代發的喜帖里寫道:「恕邀下午四時假重慶南路伯多祿教堂舉行婚禮,四時三十分假重慶南路震旦大學西部四樓茶點」。

  包立本告訴記者,這對新人在上海舉辦婚禮,他們的父輩中一位有可能是九豐染織廠的股東,通過廠里邀請同鄉去上海參加婚禮。

  明清婚禮喜慶熱鬧,漢唐婚典大氣典雅

  中式婚禮傳達中國傳統的婚姻觀

  「明清和漢唐是如今最流行的兩種傳統婚禮,前者喜慶熱鬧,後者莊重典雅。」常州和合婚慶總策劃谷禮利告訴記者,「明清婚禮」中新娘穿戴鳳冠霞帔,新郎身穿長袍,其實儀式和民國時期也差不多。

  「紅色是絕對的主調,路引全是宮燈,舞台上四張龍鳳椅,坐著新人父母,新郎新娘牽著花球入場,拜高堂的時候行的是真正的叩拜,婚禮上就要強調孝道的重要。」

  如果說「明清婚禮」有點司空見怪,那麼「漢唐婚禮」就讓人有點穿越感了。「我們給新人定做漢服,進場奏的是編鐘禮樂,新娘持扇半遮面,新郎雙手作揖,兩個人一步一停,緩慢而莊重,就像上演一出古裝大戲。」

  宮女鋪路,灑滿五穀雜糧,司儀話少而嚴肅,新人在台上要對詩、洗手、潔面,動作優雅,最後行結髮禮。「有對大學城的老師做過『漢唐婚禮』,所有嘉賓都震住了,被這般古意和誠意打動。」

  「中式婚禮的規矩那麼多,為什麼?就是要新人嚴肅對待婚姻,重新審視自己的態度,繁複又莊重的儀式能賦予婚姻神聖感。」谷禮利認為,在閃婚閃離泛濫的時代,中式婚禮在傳達中國傳統的婚姻觀,現在正越來越受到新人的認同。


推薦閱讀:

你在家裡吃元宵,我在深夜戰婚博。--IDO99海外婚禮
婚禮中掌聲知多少?
婚禮新娘致辭(一)
婚禮上的藏飾
一個完美的婚禮,如何選擇新郎婚鞋呢?

TAG:婚禮 | 傳統 | 常州 | 婚俗 | 习俗 | 傳統婚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