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子一族:後悔來不及 但對夫妻關係更滿意
導語:那些曾經走在時代前沿,為了追求事業以及新的生活方式而放棄生養小孩的年輕人,他們的想法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改變,再生小孩,已經有點來不及了,但好消息是,這些無子一族對自己的伴侶關係質量評價更高,他們比有小孩的夫婦更願意維持當前的這段伴侶關係。
丁克家庭的現狀
「有時候我看著我的姐姐,看見她的孩子,還有她的孫子,我意識到她有一個跟她關係緊密的家庭。然後我會看看自己,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將來誰來照顧我呢?」
德蕾達·塞·米切爾在倫敦東區長大,是一個很成功的教育家,她同時也創作偵探小說,並獲得過英國偵探小說獎。她的個人生活也並不孤單,熱愛旅行的她走遍了世界的五大洲,而且擁有一個交往10年的伴侶托尼,但她有一個遺憾:她可能永遠都不會再有自己的孩子。為了追求自己豐富的人生夢想,她沒有在年輕的時候生育小孩;現在她也許已經錯過了這個機會,因為她已經49歲了,剩餘生育期的時間已經不多。
在現代社會裡,米切爾代表著越來越壯大的一個人群:無子一族。
女性智商越高,生育慾望越低?
如今在全球範圍內,超過45歲的女性里,有20%都未曾生育。至於那些學歷在本科以上的女性,這個比例上升到了1/3。倫敦政經大學甚至發表過一份富有爭議的研究報告稱,女性的智商每增加15點,生育慾望就降低25%。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眼界更寬。比起生兒育女,她們有更多更重要的夢想需要儘快完成。
米切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二代移民,米切爾的父母都出生在西印度群島,那裡的人都會生很多很多孩子。「我們家已經算少的了,」米切爾說,「我們兄弟姐妹只有四個人,而其他家可能都會生八九個。對於我們那裡的人來說,生孩子是人生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她也曾經想要有很多個孩子,但當她踏入大學以後,新的世界就在她眼前展開了。她開始了解其他國家和文化,從此以後就愛上了旅行;畢業以後,她成為老師,然後利用假期走遍了世界各地。
「當我最初遇上我現在的伴侶托尼時,我確實是想要小孩的,」她說。但10年前的某一天,她在衣索比亞旅行時突然意識到,她並不願意放棄這種四處旅遊的自由:「我想要繼續教書,想要旅行,不僅如此,我還想要寫作,以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這些孩子脫離貧困。」於是,她開始寫小說,並且把自己的作品和教育諮詢工作結合起來,在監獄裡教青少年讀書,等等。
她想要做的事情太多,相比之下,生小孩成為一個不那麼重要的願望。米切爾承認,儘管她有時候會感到遺憾,但她並不後悔自己選擇了自由。
即使是希望生育小孩的女性,她們受教育程度越高,也會越傾向於優生優育。這也就意味著,她們不但進入社會的時間更晚,還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賺到能養家的錢;與此同時,她們對待伴侶也更挑剔。
然而,女性適合生育年齡並不長。
朱莉婭·斯圖爾特是一個成功的記者兼小說家,她曾經獲得國際特赦組織英國媒體獎,小說作品《倫敦塔集雨人》更被列為奧巴馬的節日必讀書單。她是一個典型的優秀女人,對待感情也很慎重,從未想過未婚生子,因為她自己就是在父母雙全的家庭里長大的,覺得這樣很好。
在遇上她前夫時,她35歲。在交往數周后,她就曾提到了要孩子的事情,「因為當時全世界都在說,如果你過了35歲,你的生育能力就迅速下降了」。但她也承認,當時他們的關係還不穩定,那並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合適的時機出現在40歲,他們終於結婚的時候。她在婚後辭掉了自己的工作,跟丈夫一起搬到了巴林。但那個時候,生育已經開始變得困難起來,他們的嘗試始終沒有成功。三年之後,他們的婚姻垮掉了,當斯圖爾特一個人回到英格蘭時,她需要面對的不僅是婚姻的失敗,還有自己無法再回到原本工作崗位上的事實,所以她暫時把孩子這件事放在了腦後。但到了45歲時,她愕然發現,儘管她還很年輕,但她已經提前絕經了,生育對於她來說再無可能。
推薦閱讀:
※行中五行與數與陰陽的關係
※付子堂: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關係
※日線、周線、月線三者之間關係的口訣
※八字與職業的關係
※如何追女生之怎樣確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