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來源於博大的自信
06-25
成功來源於博大的自信(自信篇)自 信一;人能不能成功,並不是天生下來就註定的。1;當今世界第一演說家安東尼.羅賓,他在美國是柯林頓總統的私人顧問,他曾經幫助過黛安娜王妃,幫助過網球好手阿格西,幫助過美國福名500大企業的總裁走向成功,他一天的演講費高達一千萬人民幣,36歲為什麼能成功呢?17歲時,被他媽媽趕出家門,他在銀行掃廁所,前途可以說是一片黑暗,太不相信自己成功了?22歲就有了三層樓的別墅,面對太平洋,買直升飛機,30歲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名潛能大師。他能有這麼大的改變,為什麼我們不能呢?其實;成功與失敗根本不需要你任何先天的條件,完全是你後天的自信造成的。2;發明大王---愛迪生到底讀了多少書?他能夠發明這麼多產品?答案是他只讀了三年書。成功與學歷無關,年齡無關,背景無關,失敗也是。成功根本不需要任何條件,只要相信自己,相信,再相信,任何人都會成功的。3;『想要』還是『一定要』慾望;第一個要有慾望,可是只有慾望是不行的,強烈的慾望,強烈的到『一定要』的地步。例如;(1)一定要戒煙 (2)一定要減肥那你就了解吸煙和肥胖會給自己帶來利於弊,造成後果的重要性。朋友們想要和一定要是完全不同的倆個概念,想成功我們就一定要,一定要。。。。第1節:不開心的大多數序言不開心的大多數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現一個無法忽略的事實:他們中絕大多數都生活得並不開心,過著沒有成就且毫無目標的生活,似乎沒有能力應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和狀況。他們任由自己過著平庸的生活,得過且過。甘於平庸似乎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不滿的情緒使他們把自己的失敗和失望歸咎於社會、他人、境遇和周遭。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掌握在別人的手裡。這種思想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至於他們無法接受完全相反的事實。傑出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現,就是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自身的思想觀念,進而改變自己的生活。這句簡單的話里包含著一個真理,即我們並不是受害者,而是可以創造生活和世界的創造者之一。或如另一位偉人所言:你並非自己所認為的那種人,但是,只要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就會成為怎樣的人。第2節:綿羊般的順從思維綿羊般的順從思維勇敢的反義詞不是懦弱,而是順從。這個道理只有在歷經滄桑之後才會明白。即使你花費了寶貴而無可挽回的時間試圖去弄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太晚了,或許你永遠也無法明白。是什麼使我們大家如綿羊一樣相互跟隨?因為我們都試圖融入集體。是時候該掙脫這種綿羊般的順從思維了,停止自我懲罰吧!因為我們與家人、朋友和其他任何人都不一樣。如果我們拒絕順從,很多苦難都會煙消雲散。認為自己的生活完全受控於其他個人、團體或社會環境的想法,等於是為自己劃定了一個精神監牢,使自己淪為自我判決的囚犯。讓思維變成藍圖,將我們潛意識裡所有的思想觀念都綜合起來,無論這些觀念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生活就是我們思想的外在呈現。我們幾乎將一切構成生活的元素都囊括了進來,包括工作、婚姻、健康或其他私人事務,無論好壞,開心或悲傷,成功或失敗。認真地審視一下你周圍的事物、環境和你的生活,以及所有你認為它是內在的而事實上是外在的東西。通過發現自己如何變成現在這樣,從而找到實現理想自我的途徑。第3節:改變的力量改變的力量莎士比亞說:我們了解自己的現狀,但無法預知將來。這聽起來是不是像在說你呢?你總在意目前遇到的障礙和失敗,從沒有停下來想一想將來會怎樣。這是因為你從小就受到錯誤思想和觀念的影響,認識不到自己的能力和獨特之處。作為生活的創造者,你完全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你不能指望別人來解決你的問題--這是每一個偉大的學者都會得出的結論。正如某些大師常常提醒我們說:天堂就在你心裡。它不在某個遙遠的國度,也不在九霄雲外。佛家有雲:自己照亮自己,不要指望他人。每個人都有自我治療的能力。在打破消極思想的束縛之後,剩下的便是健康、幸福、富裕和思想上的平和。除非你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否則是不可能樹立起百分之百的自信的。只有在你真正確認自己存在的獨特意義之後,你才可以從自我強加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是的,就是自我強加!不是父母、家人、上司或社會,而是我們自己。我們把自己的生活交給別人,並且甘願被束縛。拋開自責的情緒,停止對自己因莫須有的不滿而產生的輕視。否則在樹立自信和解放自我的道路上,你註定將無功而返。為了成為一個真正自由、富有同情心、熱情和內心充滿愛的人,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愛自己。一直以來都有人告訴你,像愛自己一樣去愛你的鄰居,但如果你連自己是誰、是怎樣的人都不了解,那麼,這句話就欺騙了你,也欺騙了你的鄰居。第4節:首先滿足自己的需求首先滿足自己的需求樹立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首先要滿足你自己的需求。表面上看這似乎有點自私,但我們必須明白一點,只有在我們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才能更多地為社會做貢獻。許多人都以優先服務他人這個價值觀來逃避改變自己生活的責任。他們說應該把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宗教、家庭和社會放在首位。事實上這是在自欺欺人。有這樣一個實例,某人傾注滿腔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某個值得推薦的項目中,而實際上,他是因為無法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藉助工作來逃避而已。你改變不了世界,但你可以改變自己。改變人生的唯一方式,就是各人掌握自己的命運。你應該放下一切,全力滿足自己的要求。這是獲得自由的唯一出路。肉體上的束縛只不過是對過錯的一種懲罰,而精神上的禁錮卻是--如笛卡爾所說的死寂而絕望的生活。讓一切開始改變吧你即將踏上一段可使你終生受益的旅程。你將學會如何掙脫一直以來束縛著你身心的桎梏。當你發現自己正停滯不前,沒有或缺乏足夠的熱忱和信心去面對生活,那麼,這本書對你來說就是再合適不過了。如果你厭倦了平庸,對過去感到失望,但又不想渾渾噩噩度過餘生,本書可以為你解決煩惱。如果你能做到思想開放、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和觀念,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需要系統性地顛覆和重組自己的思維模式,並且如何去喚醒那個全新的自己!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你將擁有前所未有的幸福、愛、自由、金錢和自信。再沒有比釋放自己的潛能、過富有創造性而目標明確的生活更令人滿意的事情了。無論你的身份或職業是什麼,無論你目前的生活狀態怎樣,你都可以樹立百分之百的自信心,並且過程遠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困難。21天可以改變一切首先讓我們暫停一下,試著採用一種簡單卻非常有效的學習技巧,即--21天法則。一個人大約需要21天的時間才能改掉一個現有的不良習慣或形成一個新的好習慣。這點已經得到證實。如果要充分吸收本書的精華,也恰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準確理解本書內容,注意不要誤讀。本書通俗易懂,但單純地讀懂還遠遠不夠,你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去理解它的真正涵義。只有在真正理解了它的涵義之後,你才能做出必要的改變。你必須經歷從讀懂到完全領悟這樣一個過程。對某一事物的真正理解體現在你的思維、情感、行為和反應中。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人們往往在第一次讀完本書後,就嚷嚷道我讀懂了。事實上,只有當它真正融入你的意識並形成一個新的習慣模式之後,才能稱作完全領悟。在閱讀本書時,請拋開其他所有事物,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當中來。花數小時的時間將消極、不利的習慣模式改掉,形成積極而有建設性的習慣。這可能會給你帶來一生的成就和自由。數小時與一生相比,哪個更為值得呢?如果有時候我措辭激烈,是因為我想要擊破讀者那厚厚的思維阻抗層,到達你們可對真理加以辨別和傾聽的內心深處。如果我成功了,那麼您的思想便能得到升華,這時您內心的某個聲音也會說:是的,我相信是這樣。要想從本書中獲得最有益的效果,應該先從頭到尾讀一遍,了解書的大概內容,然後再回過頭來,選讀對你來說最有意義的章節,加以咀嚼消化,讓它們深入到你的思想意識中。而最重要的是立即付諸行動!如果您已經做好準備的話,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第5節:引子secret1讓自己的頭腦清醒你的覺醒程度與你所能接受的有關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已經接受的思想或者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深信不疑。這些思想與催眠術相比,其效果相差無幾。在過去這些年裡,我通過暗示和想像等手段使數百人對我的觀點深信不疑。下面我給你們舉一個例子,以便更好地證明我的觀點。在催眠狀態下,我告訴一個正常、健康的女士,說她拿不動我放在桌子上的鉛筆。令人吃驚的是,她竟然真的無法做到如此簡單的事。不用懷疑她是否嘗試著去拿鉛筆,事實上她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卻無論如何也拿不起。一方面,她確實在努力去拿起鉛筆,全身肌肉都在使勁;而另一方面,你拿不動鉛筆這句話使她的大腦相信,她確實不可能拿起鉛筆。此時我們發現,精神信念戰勝了身體力量。這是一場意志力和想像力的對抗,而勝出的往往是想像力。許多人認為可以單純依靠意志來改變生活。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首先,思想中的消極觀念會導致他們失敗,即使再怎麼努力也是徒勞。他們對錯誤的觀念深信不疑。無論他們的能力有多高,目標有多麼遠大,付出再多努力,意志力再堅定,在這些被當作真理供奉的錯誤觀念面前也都無濟於事。所以人們一旦相信某個觀點是正確的,就會將其奉為行為標準。通過相同的方式,我很快就證實了在催眠狀態下,一個人之所以能或不能幹某件事情,是因為想像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旁觀者看來,我似乎擁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可使她能夠並且自願去做那些她平常做不了或者不願做的事情。當然,事實上能或不能取決於被催眠者本身固有的能力。那位女士使自己處於催眠狀態,在不知不覺中相信自己能或不能做這件事。而事實上,沒有人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催眠,因為催眠的過程需要被催眠者的配合。催眠師僅作為一個引導,幫助被催眠者更快地進入催眠狀態。在這裡我通過簡單的催眠現象,來闡明一個對你來說非常有用的心理學原理。這個原理在現代教育中日趨顯現,如學生在老師的幫助引導下進行自我教育和學習。而在康復醫師的引導下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身上,這點體現得尤為明顯。人們一旦相信某個觀點是正確的(不管事實上到底是對是錯),就會將其奉為行為標準。無論這個觀點有多麼荒謬,人們都會本能地搜集證據來維護它。除了通過親身經歷或學習提高,沒有其他辦法能使他改觀。由此不難發現,在某人認可並接受了某個不正確的觀點之後,其言行就會處處以這個錯誤觀點為基礎。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從對當前某事物深信不疑的狀態下清醒過來。這不是什麼新鮮見解。可以說有史以來,無論男女,人們都處於某種被催眠狀態,只是他們自己絲毫沒有意識到。但若干世紀後,一些偉大的導師和思想家們逐漸認識到這點。他們發現人們總是被錯誤的確信限制著自身的能力,於是便試圖努力讓人們從這些錯誤的確信中清醒過來,挖掘自身遠遠超乎想像的巨大潛能。因此,最重要的是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你已經了解事實。換句話說,你不能把現在被你視作真理的觀念當作真正的真理。相反,你必須堅持認為我現在已經被錯誤的思想和價值觀沖昏了頭腦。正是這些錯誤的思想阻止了你施展自己的潛能。對於這一點,也許大家會認為,我們從根本上來說都是被灌輸教育和各種思想對抗的產物。那些一直生活在錯誤觀念里的普通人,永遠無法發現或接近自己的潛能。他們對父母和老師的話深信不疑,把書本里的觀念奉為聖旨,根本不去加以考證。許多人都盲目相信那些所謂的知識淵博者的花言巧語,從不質疑這些專家們提出的觀點在現實生活面前是否站得住腳。在這些觀點、價值觀和信仰的影響下,他自身的能力便受到限制。即使他的成就已經超越了這些人,他仍不能摒棄這些觀念。值得慶幸的是,某些事或人激發了他超越當前意識水平的興趣,這其中就包括自信心的發現和培養。第6節:引子因此,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從對當前某事物深信不疑的狀態下清醒過來,因為它正阻礙你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讀一讀下面這句話:你的覺醒程度與你所能接受的有關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再讀一遍。這是決定你的人生是否能夠得到改變的關鍵。用聖賢的話說就是,認清事實,你才能獲得自由。本書中的許多觀點可能會與現在被你奉為真理的觀念背道而馳。有些看起來甚至違反常規或不合邏輯的觀點也會挑戰你的思想。你可以選擇探尋真相,也可選擇拒絕接受。選擇權在你的手裡。這就是上面所說的你人生所能改變的程度與你所能接受的有關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如果你誠心想要改變你的人生,想要增強自信心,就必須要開放你的思想。對於本書中的任何觀點,我不想因為我說它是正確的你就認為它確實是正確的,否則你將一無所獲。你必須要自己去驗證。自信是建立在內心的確信和安全感之上的,而內心的確信和安全感取決於你是否已經弄清是非對錯。如果要在一塊已經有一座舊的、無用建築的地皮上,修建一座新的、有用的建築,那麼,首先要把舊的建築拆掉。你必須把那些阻礙你擁有自由、豐富和健康人生的錯誤的確信徹底粉碎掉。這也是本書的主題所在。第7節:信仰的束縛信仰的束縛信仰往往對我們的思想產生束縛,使我們無法接近真相。什麼是信仰(belief)?信仰就是那些被我們當作真理而接受的自覺或不自覺的信息。但遺憾的是,信仰往往對我們的思想產生束縛,使我們無法接近真相。信仰對於所謂錯誤觀念的過濾切斷了真相的來源,使人們只看到自己想要的,而排斥其他所有事物。那些所謂的堅定信徒(firmbeliever)永遠無法知曉什麼是真理。他們總在引用事實來排斥其信仰之外的一切事物,把自己不贊同的事物視作一種威脅,終其一生都把那些新鮮的、不尋常的、具有啟迪性的事物當作惡魔,而認為那些陳舊的、傳統的、壓制思想的觀念才是真理。他們無法明白,真相--無論它有多殘忍--其本質是美好,而謊言--無論它有多誘人--其本質都是邪惡。為了保護自己的信仰,堅定的信徒們在自己的四周建立起一堵堵堅固的圍牆,有的大,有的小。但無論圍牆大小,它終究只會將真相隔離。堅定的信徒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思想。這導致了他們的愚昧和無知。他們只了解圍牆內的事物,沒有機會去探尋圍牆之外無限的真理。他們不知道,真理的力量可以穿透世界上任何堅固的建築。信仰和信念(faith)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與信仰不同的是,信念並非完全是限制性的。它會使人不斷去探索和了解事實的真相,讓一切皆有可能。堅定的信徒總認為自己知道答案,而有信念的人卻總能認識到自己還有更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總在尋找學習的機會。第8節:"錯誤的確信"帶來的問題錯誤的確信帶來的問題我們對世界所能做的改變,就是改變自己。想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人生,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很多問題大多歸因於我們錯誤的確信。錯誤的確信即我們確信某事或某物是對的,而事實上它們是錯的。錯誤的確信通常源自我們的意願思維,後者會扭曲事實,導致我們自欺欺人。我們希望一切都能如我所願,而得到的便是一個被我們的信仰過濾了一遍的世界。這會使我們對真相視而不見。我們對世界所能做的改變,就是改變自己。只有在認識到自己錯誤地確信了某事物之後,人才能改變自己。人類的煩惱大多源自慾望(且是沒有實現的)。我們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為我們錯誤地認為地球應該按照我們的意願旋轉,認為自己應該做什麼或有什麼樣的成就。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逃避現實。愛默生說:我就是自己每天思考的那個我。你在思想、身體、情緒和精神方面的活動都是你大腦運行的結果。更確切地說:你根據自己目前的意識水平,選擇接受、包容或拒絕你精神和身體環境里的一切。你目前的意識水平基於你的受教育程度、生活環境、家庭狀況、成長經歷、成功、失敗和宗教信仰。你會發現,許多你過去認為正確的事情事實上是錯誤的,包括那些你堅信不疑的信條。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逐漸發現,所有你正在接受、包容或拒絕的事物均基於你目前的意識水平。但是遺憾的是,你目前的意識水平可能是錯誤甚至荒謬的。第9節:沒有人喜歡改變目前的意識水平沒有人喜歡改變目前的意識水平我們逃避、抵觸或必要時甚至強烈拒絕任何對我們的信仰產生威脅的觀點。我們發現要改變目前的意識水平很難,其原因如下:1.我們大腦所構思或想像的東西完全基於我們目前確信的真理,無論這些真理有多麼荒謬,因為我們的行為和反應受大腦的控制。2.找借口(或者我們更願意稱之為邏輯理由)總是容易的。我們總會拿出邏輯理由來證明為什麼沒有必要改變或不可能改變。3.我們只追求那些符合我們現有價值觀的事物,逃避、抵觸或必要時甚至強烈拒絕那些與我們目前的信仰相違背的東西。4.我們在自己的潛意識和中樞神經系統里預先制訂了應對特定境況的錯誤響應程序,一旦陷入這些境況,我們就會按照這些錯誤的程序去反應。換句話說,我們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去感覺和行動。這個系統由我們自己建立,所以也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改變它。從理性的層面來說,我們承認在自己的生活中肯定存在需要改變的東西,但我們幾乎總認為自己的具體情況與別人不同。這使得我們逃避、抵觸或必要時甚至強烈拒絕任何對我們的信仰產生威脅的觀點。就拿酗酒者來說吧,在他們看來,沉溺於喝酒似乎是很合理的事情。還有吸毒者、賭徒和強迫性飲食患者,他們都認為自己的上癮是合理的。他們在現有意識水平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合理化解釋,無論這個基礎有多荒謬。改變意識水平最主要的障礙,是我們拒絕承認我們錯誤的確信已經扭曲了自己的感知。因此,時不時地審視自己的信仰和觀念尤顯重要,它可以讓我們及時發現自己是否站在了錯誤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一個有著正常健康性格的人,他的思想會經歷一個不斷重組的過程;而一個神經上有問題的人,儘管他的思想觀念是錯誤和荒謬的,他仍要堅持。後者唯一可能改變自己的情況,是當他面臨某個迫使他不得不改變自己老套而自欺欺人的習慣模式的巨大危機的時候。當你的大腦程序化或習慣性地接受錯誤和荒謬的價值觀時,你會逐步形成某種生活方式去證明它們。你會假設某事物是正確的,儘管可能事實相反。然後你會尋找機會證明自己是對的。你變成了一隻追逐自己尾巴的狗。一個錯誤的觀點會導致另一個錯誤觀點的產生,直到你再不能理性行事為止。首要任務你人生的首要任務,就是擴展自己的意識。你人生的首要任務,就是擴展自己的意識。在意識擴展的同時,你會丟棄那些制約你樹立自信心的錯誤的確信。通過以下方法可以實現這個任務:1.別再自動或任意地維護自己的是非對錯論,因為它使你不能接受新觀念,使你陷入無知2.重新評估自己的觀念、價值觀、信條、理想、假設、辯解、言語、目標、希望和衝動3.重新審視和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和動機4.學會相信你的直覺5.留意自己的錯誤,試著去改正,因為從這些錯誤中你可能學到有生以來最寶貴的東西6.愛自己,愛他人7.學會傾聽,不要臆斷或主觀地認為這是對的或那是錯的;學會傾聽,不必在意內容的真假8.注意自己多數時候在爭辯和維護什麼9.要知道,新形成的意識會為你提供做出良好改變的方式和動機開始問自己:我的想法合理嗎?或有沒有可能是我錯了?。如果別人與你的觀點一致,那你就可做到非常客觀。毫無疑問,你會印證為什麼別人可能是錯的。學會用這樣的方法審視自己的觀點。質疑一切事物,在考慮了所有的可能性之後,得出自己的結論。人們只有在自我審查和自我學習之後,才能得到積極的答案。跟隨自己的意念,你不僅會發現某些關於自己的真相,還能獲得心理上的優勢。張開雙手,宣告自己作為人的尊嚴,邁出創建意識的第一步。--卡爾·榮格(carljung)第10節:為什麼你可以改變為什麼你可以改變主導思維或觀念的改變,會帶來內心意識的變化,從而導致外在環境的改變。所有改變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改變那些制約我們意識的主導觀念。我們可以改變,是因為我們自己創造了生活。改變受我們的潛意識和想像力的影響。如詹姆斯教授所說,改變始於我們的內在思維。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知道,外在的改變會緊隨內在改變的腳步而至。主導思維或觀念的改變,會帶來內心意識的變化,從而導致外在環境的改變。在我們熟悉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愛麗絲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在她還沒來得及了解自己目前身處的這個新世界之前,就不得不接受與過往經驗完全不一樣的現實。她必須要適應新環境。不知你是否還記得,愛麗絲遇見了幾張撲克牌,她發現這些撲克牌是兩面的,如果要真正認出它,就必須看完兩面。也就是說,她必須要全面去看問題。其實,這也正是我們生活所需要的態度。在將我們的生活帶入更積極的軌道之前,我們得先去發掘人生中沒有的東西。這樣,我們便能在現在和理想的未來之間搭起一座通行的橋樑。人類內心桎梏的根本在於對自己的無知。若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和現狀,他就不可能獲得自由,不能駕馭自我,最後只會淪為作用在自己身上的支配力的永久的奴隸和玩物。這正是為什麼古訓將了解自己視為邁向自由的第一步的原因。--葛吉夫(gurdjieff)到目前為止,你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現在是誰,將來打算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目前的狀態使你無法釋放自己的無限潛能。你像一隻籠中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遼闊。你錯誤的確信讓你認識不到自己的價值、能力和獨特之處。第11節:獨立secret2束縛抑或自由只要你不依靠他人,就沒有人可以讓你失望。獨立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是我們錯誤地認為別人比我們更聰明更能幹。要樹立自信,一定要先學會獨立。許多人認為獨立意味著對他人疏離、冷淡或不友好。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獨立的人會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可以與他人和睦相處,同時也保持著自信和沉著。他/她可以自力更生,沒有必要去依靠他人。獨立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是我們錯誤地認為別人比我們更聰明更能幹。這使我們常常將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別人的身上。我們總是向外界伸出求援之手,希望別人或環境甚至上帝把所有該我們自己做的事情全部做完。我們的依賴性由此陡增,總想要操縱別人,變得順從、愛與人攀比和競爭。本章我們將講述這些缺點會對自信心的樹立產生怎樣的致命影響。但首先,我們要簡單地講一講獨立一詞的含義。獨立跟隨自己的直覺時,我們便能相信自己,不再隨波逐流。獨立不僅僅是你能夠獨立並成功地處理事情,獨立的含義遠不限於此。獨立是勇於面對內心對成功的渴望,是關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從其他人那裡獲得你應該怎樣、應該做什麼和應該擁有什麼的啟示。當我們學會正確地理解我們內心發出的信號,跟隨自己的直覺時,我們便能相信自己,不再隨波逐流。發現並改正依賴的壞習慣當你習慣性地仰視別人時,說明你的依賴性已經產生了。依賴是依賴者和被依賴者共同打造的牢獄,對雙方都有害無益。當事雙方都同樣缺乏獨立,這樣一種依賴與被依賴的關係只有在雙方共同維護的情況下才會愈演愈烈。依賴最糟糕的一面,是當你認為自己在依靠別人時,它就會變成事實!你忽視了培養獨立能力去解決自己問題的必要性。當你習慣性地仰視別人時,說明你的依賴性已經產生了。它開始於你將自己與你從心理上服從的某人做比較的時刻。某些人的依賴性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至於他們願意放棄個人的權利去迎合其他個體、價值體系或宗教信仰的需要。他們覺得能夠找到一個可以盲目依附的個人、團體或宗教,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他們將自己的幸福交付給這個人、團體或宗教。當然,在遭遇失敗時,他們也有了可以推卸責任的對象。依靠別人的人是受別人支配的。他們認為別人比自己聰明,在遇到問題時總是第一時間向他人求助。他們從屬於被依靠者,後者的建議在他們看來是神聖而不可違抗的命令。他們總感到精疲力竭,因為不止有一個建議者,而他們要決定到底應該聽誰的。建議比比皆是,且大部分都是免費的,不用支付任何報酬。你的周圍總會有一打甚至更多的義務顧問,他們都欣然告訴你他們自己的觀點。但他們通常都專註於自己的問題,根本不清楚你真正應該或必須怎樣,所以你總是得不到適當的建議。事實上,接受一個無資格提供建議的人的意見,就如同找水管工人來修補你的牙齒。他們大多數人連自己的問題都無法解決,又怎麼能教你去解決他們自己還未能解決的問題呢?第12節:獨立要戰勝依賴他人的毛病並不容易。從孩童時期開始,我們便習慣於向他人尋求幸福、引導和智慧。依賴在我們的成長過程和教育經歷中佔有一席之地,但它不會因此而抹殺我們的個性。每個人天生都有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困難的能力。讀這句話,並做標記:只要你不依靠他人,就沒有人可以讓你失望不要指望他人給你幸福、鼓舞、愛和動力,這樣就沒有人可以傷害你的感情,使你感到傷心、孤獨、生氣或失望。獨立的人不需要依靠別人,他自己能夠根據現實狀況自信地應付生活中的挑戰。他可以客觀地看待事物,不夾帶個人意願。他不願意因逃避現實而影響自己的生活。一旦形成獨立的性格,你就不必再拖延或逃避解決你所遇到的問題,因為你有足夠的信心,自我肯定,並會用沉著的姿態去迎接人生的每一個境遇。你不再感到焦慮,因為你知道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力量的源泉與你緊密連接在一起。你不再需要他人不斷給你鼓舞和動力。相反,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會逐漸發現,內心的力量可以戰勝你遇到的任何困難。第13節:克服想要操縱他人的慾望克服想要操縱他人的慾望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們學會獨立,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小時候,你從不知道也不在意周圍的世界在上演著什麼。你只關心自己的幸福。無助的你對他人的施與和幫助產生依賴感。你最大的幸福是被人呵護和關愛,你最在意的是儘可能多地引起別人的注意。很快你發現,你的哭聲可以喚來一個大人照顧你。哪怕你只是因為感到無趣而開始哭泣,也會有人出現來安慰你。你的微笑也同樣奏效,所以你很快便學會在被抱起時微笑,被放下時哭泣。這個簡單的練習便是你操縱他人的苗頭。於是整個孩童時期你都在發展這種技巧,你努力給他人留下良好印象,讓他們注意你。這樣,在你人生的開始階段,你就讓自己對他人的認可產生了依賴,遇到他人否定時便認為遭到了拒絕。小孩子這樣的行為還可以原諒,但作為成年人,這樣的行為就是在自欺欺人了。如果你還在試圖操縱別人為你做那些你自己有足夠能力完成的事情,那麼從心理上來說你還不能算是一個成熟的人。在我們的文化里,父母都在儘可能地為孩子做更多,不求回報。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他們也意識到這樣不好,但仍在無意中欺騙孩子,許多本該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他們都幫著做了。在人生的前18年里,孩子們依靠父母生活,這使得他們一直在扮演著循規蹈矩的囚犯角色。有趣的是,這個現象只在人類中存在。其他所有動物在幼崽出生後不久,父母便會將它們推向外面的世界,讓孩子們很快學會自力更生。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們學會獨立,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在孩子的各個年齡段,都應盡量建立他們的責任感。只有獨立以後,他們才能體會到自力更生的快樂和作為人的尊嚴。幫助孩子順利地從過度依賴他人到學會獨立,允許他們犯錯,並教他們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是每個父母的基本責任。否則,當他們今後的人生中遇到必須要自己解決的事情時,他們就會說:我做不了!只要對結果沒有把握,他們就會拒絕嘗試任何事物,因為一直以來他們都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中。每當你為別人做他/她自己完全有能力去做的事時,實際上都是在破壞他本身的某種品質。你越是在乎某個人,你就越應該警惕你是否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和行為的權利,而無論思考和行為的結果怎樣。這不僅限於父母和子女之間,還同樣適用於夫妻、家人和其他所有的人際關係。不管我們有多愛對方,都不能替他/她過活或把他/她的擔子往自己肩上扛。當孩子長到十來歲時,就應該斬斷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我個人認為他們在18歲或高中畢業之後就應該搬出去住。許多父母都反對這樣,他們有自己所謂的邏輯理由。但事實是,沒有什麼比單獨生活更能促使一個人學會獨立了。有趣的是,所有在商業、政府、藝術和科學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幾乎都無一例外地經歷過獨立生活的艱難或在初成年時便決定不再受父母的呵護。我們經常聽到父母這樣的解釋,我們只想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在家裡住不用為錢擔心、我們只幫助他們到可以獨立生活為止或他們根本沒有能力獨自過活和完成學業等等。表面上看父母似乎是在照顧孩子,但他們的出發點往往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第14節:克服想要操縱他人的慾望這些接受並培養這種態度的父母,他們只是在拖延決定孩子最終必須要獨自面對成人世界那一天的到來。他們這樣只會使自己愈加難以做出這個決定。他們的溺愛等於是在鼓勵孩子繼續依賴別人,期待接受別人的幫助和支持,讓他們覺得自己仍未長大。在這裡,我得澄清一下我的觀點。我並非在慫恿你不要去幫助你的孩子、配偶或家人。我的意思是,你必須要給予他們個人自由,讓他們明白在成長的道路上有些事是必須要自己獨立去面對的,而你只需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他們適當的幫助。在他們獲得成功時,讚美、鼓舞並認可他們的成績,因為這些成長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是他們無法給予自己的。而經濟上的援助須謹慎對待。想從經濟上幫助他們,這樣的想法並沒有錯,但經濟援助應該以償還為前提。沒有獨立能力的人,只能選擇操縱別人去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不獨立,你就必須使用技巧去讓別人為你服務,滿足你的要求。你把別人當作運輸工具,載你行駛在人生的道路上,但你前進的速度和能到達的地方,僅限於你能說服這台運輸工具走多快或去什麼地方。如果你身為人母/人父,一定要隨時注意那些可能對孩子產生束縛的行為,否則在今後的人生中,他/她將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第15節:致命的順從致命的順從順從是人類最大的心理弱點之一。我們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沒有要自己做出重大決定的經歷。大人們常常剝奪我們這個權利,代替我們做出決定。就算我們努力做了決定或提出自己的意見,也極少受到重視。最終決定權在父母手裡。我們要麼同意他們的要求,要麼就只有盡量按照他們的意思去做。慢慢地,我們長大進入了青春期,我們將不得不自己決定什麼對我們才是最好的。對於普通的青少年來說,這個從少年到成年人的轉變令人感到恐懼。因為面對未來,他們絲毫沒有做好準備。而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體制,也大大地忽視了這個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正是在這個人生的關鍵階段,我們選擇了順從。從小就有人告訴我們要順從,要逆來順受,長大後我們大多數人都選擇將順從進行到底,因為它是最容易、最有利的生活方式。我們選擇循規蹈矩,因為我們對被認可的渴望遠比我們真正的需求強烈得多。順從是人類最大的心理弱點之一。不幸染上這個惡習的人很少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想要成為一個偉大而獨立的人,想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他根本就做不到,因為他總是期待獲得別人的肯定。這註定了他的失敗。順從的人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他永遠不會滿足,不斷地從別人那裡尋求讚美和認可。小時候,尋求的對象是父母和老師;工作了以後,對象變成了老闆和同事;結了婚,對象又換成了他的配偶。他需要有人在身邊不斷地讚美他,這樣他可憐的自尊才能得到慰藉。通過對他人認可的追求,他逃避了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和幸福的責任,完全將自己的康樂寄托在別人身上。實際上,他已經在精神上淪為了別人的奴隸,變成了一個無法獨立生活的失敗者。還記得我們前面所說的么?勇敢的反義詞不是懦弱,而是順從。我們永遠都不應將創造/毀滅自己生活或主宰我們人生的權力交到別人的手上。攀比的後果是畏懼儘管他已經做得很好,但對失敗的恐懼卻一直使他惶惶不得安寧。攀比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總拿自己與別人做比較的人其實是生活在恐懼的陰影里。他害怕別人比自己強,認為他們比自己優秀,總感覺自己的能力永遠都無法與別人相提並論。對於比自己弱的人他同樣心懷擔憂,他認為他們似乎快要趕上自己了。如果他在某大公司任職,他會一直觀察周圍的人,看誰會對自己產生威脅。儘管他已經做得很好,但對失敗的恐懼卻一直使他惶惶不得安寧。最後他得出結論:度過餘生的唯一方式就是戰勝別人。他最關心的是在他虛構的梯子上,他是否能成為站最上面的那個人。他的生活也因此而了無生趣。第16節:競爭--創造力的扼殺者競爭--創造力的扼殺者我們在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沒有把握時,才會與別人競爭。競爭只是模仿。任何形式的競爭都帶有敵對性質。競爭各方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友好,但競爭的根本動機是要戰勝對方。上帝將人類放在這個星球上,目的是要創造,而非競爭。因此,如果你做任何事情的動機都出於競爭,那麼競爭也會成為你失敗的根本原因。活著的目的是生活,不是競爭。正如某位學者所說的那樣:我活著是為了我自己,不是為了要與人一爭高下!只有在那些有競爭需求的人看來,世界才是充滿競爭的。大多數人都會反對我這種說法,因為他們從孩童時期開始就接受推崇和認可競爭的教育方式。如果被問到競爭是否健康,他們會充滿激情地回答道:競爭不僅健康,而且非常必要。在他們看來,競爭賦予了他們生活的意義、目的和方向,人們在出色完成某事後應該得到獎賞。他們永遠不明白,獎賞是過程所賦予的,而非結果。我們在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沒有把握時,才會與別人競爭。競爭只是模仿。它源於我們在孩童時期模仿他人的需求。喜歡競爭的人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他想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他艱難地試圖超越那些他認為比自己更出色的人。他總拿自己與周圍的人比較,需要通過別人來肯定自己的成績。相反,有獨立性格的人認為沒有競爭的必要。他不需要注意別人在做什麼或者要去超越別人。他了解自己的能力,並一直努力做到更好。他唯一的競爭對手是自己,他的目的是要不斷完善自我,實現更多理想。第17節:讚美VS認可讚美vs認可成人和年輕人,尤其是孩子,他們更願意聽到認可之詞,而非那甜蜜的讚美之音。讚美(praise)人們是如此地喜歡那如音樂般悅耳的讚美之聲!許多人不惜一切只為聽到它。他們寧願失去金錢、賣命地工作、毫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只為那讚美之詞。就像吸毒的癮君子需要靜脈注射一樣,為了滿足毒癮不惜走上絕路。他們在售賣讚美的毒販間穿梭,對被認可的感覺逐漸上癮。上癮的程度越深,他們就會越多地把自己生活方向的決定權交給別人。對讚美的追求意味著你必須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每當你犯了錯誤或你認為所做的事沒有達到別人的要求,你就會感覺自己不如別人。你因為沒有做到你認為應該做的事而責怪自己或感到內疚。你不停地問自己:我做得夠好嗎?但總想做到足夠好的人,會強制性地形成一種要比別人好的需求。煩惱由此產生,並不斷疊加。在各方面不管你如何努力去超越別人,你仍感覺不夠,因為在你眼裡總會有一些你認為比自己優秀的人存在。他們的錢比你多,房子比你的大;他們比你更有聲望,身體素質比你要好……一切對比的結果都顯示出,這是一場你永遠都無法獲勝的遊戲。是什麼讓我們對讚美如蒼蠅見到肉般地趨之若鶩?那就是我們在孩童時期對父母認可的依賴。讚美和責備是父母控制我們的手段。我們如果順從,就會得到獎賞;如果反抗,便會受到懲罰。獎賞和懲罰體制是如此根深蒂固地深入我們的潛意識和中樞神經系統,以至於我們會對任何形式的讚美和責備產生條件反射。與孩童和少年時代我們努力取悅父母一樣,作為成年人,我們會將餘生的大部分用來取悅他人。讚美最有害的後果是它會讓你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認同感。你做了好的事情,讚美會說你很好;犯了錯誤或表現不好,讚美就會說你不好。只要你不符合讚美你的那些人的標準,你就覺得自己令他們失望了,自責之感油然而生。而結果是,那些讚美你的人將你置於一個受他們控制的位置。如果你了解他們的意圖,他們就會滿足你的需要,但當他們想從你身上得到的東西超出你願意或能夠給予的範圍時,他們就會停止讚美,任自責的情感去折磨你。他們知道,只要能使你感到自責,你就會赴湯蹈火只為重新獲得他們的認可。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信,你必須停止對讚美的追求。如果你想改掉這個壞習慣,就得丟棄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的念頭。不要以任何理由去仰視任何人,這樣你才能逃脫追求他人認可的怪圈,不再受到讚美的誘惑或責備的脅迫。認可(recognition)讚美和認可這兩個詞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這裡我們所說的認可,是對事實的評論。它既不是稱讚,也不是價值評判。認可,顧名思義,即承認某個人以他目前的意識水平,已經達到他/她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水平。讚美和認可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是一種價值性評價。當你因為某人為你效勞而讚美他很棒時,你其實是在告訴他,如果他滿足不了你的要求就很遜。舉個例子,孩子送給你一束花,你不應該說:你是個好孩子,因為你送了花給我。如果你這樣說,你就是在告訴他:如果他沒有送花給你,他就是個壞孩子。相反你應該說:謝謝你送的花,我非常喜歡。這樣,你就只是對孩子的行為表示了認可,而沒對孩子本身做出任何價值評價。成人和年輕人,尤其是孩子,他們更願意聽到認可之詞,而非那甜蜜的讚美之音。他們需要確認自己是否在周圍人的生活中佔據著特殊的一席之地。他們想要被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對待,因為真實的自己而被別人認可,而不是因為他符合別人的標準而被接受。當通過努力得到別人的認同時,他們會感覺自己是作為一個人而被認可,而不是因為自己的行為而被評價。他們會認為,無論是否符合其他人的標準,自己都是一個獨特而有價值的個體。讚美和認可之間的區別可能很微妙,但對自信心的樹立來說兩者都非常重要。當人們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才能確認自己的價值時,如果他沒有聽到有關認可的隻字片語,他就會轉身投向讚美的懷抱,變成它的囚徒。第18節:從別人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別人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不願意掙脫束縛的人,其實是在促成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我們已經知道依賴他人必須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也認識到我們必須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撬開我們那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樣緊緊拽住別人衣角的雙手。我們努力地履行著自己認為是份內的事,不願意失去家人、朋友、同事和同輩的認可。因為害怕獨立,我們一次次讓機會從身邊溜走。但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就隨時都可以從別人認可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如此看來,問題根本不在別人,而在自己身上。你的基本責任是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不願意掙脫束縛的人,其實是在促成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這種關係不僅禁錮了自己,也束縛了被依賴的人。也許跳出別人認可的束縛,會傷害到對方或令他們失望,但時間是最好的醫生,它會治好他們的傷痛和失望。最重要的是,當你首先滿足自己的需要時,你也會重新獲得他們的尊重。只要你真的想要樹立百分之百的自信,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你錯誤地認為依賴、操縱、順從、攀比和競爭是你幸福的源泉。除非讓自己從這樣的想法中解放出來,否則你創造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當你決定去做所有你力所能及之事時,你才能從精神和肉體上得到解放,才能得到你一直夢寐以求的自信。我們的問題是:到底是選擇束縛抑或自由?答案在你自己的手裡。第19節:引子secret3自我認可的藝術自信不足最糟糕的一點是,它會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積極的自信不僅能帶給你快樂,也是你建設人生的奠基石。承認自己的真正價值,是樹立自信心的另一個要素。你有多自信,就能走多遠。這一點早就在現實生活中得到證實。你根據對自己的認可去感知你和他人之間的關係。這種感覺基本上是無意識的,早在孩童時期就已經被灌輸到了你的潛意識裡。積極的自信不只是簡單地承認自己的才能或成就。它是個人對自我的認可,不是自我主義,也並非自戀。你只不過是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真正獨特而有價值的個體,不需要用成就或財富去令他人矚目。事實上,自吹自擂正是沒有自信的典型表現。許多人咋一看似乎自信滿滿,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領袖、學者、發明家、藝術家以及那些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們,他們中許多其實都是自信不足的可憐蟲。歷史上有些極受敬仰的人,有的是癮君子,有的是酒鬼,有的甚至用自殺的手段去逃避那個他們永遠無法接受甚至憎惡的自己。積極的自信不僅能帶給你快樂,也是你建設人生的奠基石。自由地創造你期望的生活,是一項你必須嚴肅面對的任務,否則你的自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殆盡,最後只會像那些可憐的人們一樣鬱鬱而終,或者甚至選擇自殺。增強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分析自信不足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現方式。弄清楚這兩點之後,你就會知道應該怎麼做才能提升你的自信心。第20節:人生的初始階段人生的初始階段到目前為止,造成我們缺乏自信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父母不夠自信。自信的缺乏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第一是從父母那裡接受的一系列違背自己利益的思想和價值觀;第二是在學生時代一些觀念錯誤的老師或其他事物(如求職分析和智力測試)對你做出的貶低性評價;第三,是那些過分強調自責和自我貶低思想的消極信仰。當然缺乏自信的原因還有很多,但這三個是最主要的。本章主要討論第一個因素。到目前為止,造成我們缺乏自信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父母不夠自信。尤其是母親,她對我們的影響最深,因為我們人生中最容易受影響的時期大部分都與她一起度過。許多成年人對錯誤的思想和價值觀執迷不悟,而這會通過他們的態度和行為舉止傳染給下一代。如果我們的父母不自信或感到自卑,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會受到影響,認為自己應付不了在家裡和學校碰到的哪怕是最簡單的問題。事實上,父母錯誤的假設變成了我們生活的現實。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從出生後到五歲左右這段時間,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被心理學家稱為最易受影響時期。在這期間,我們大腦接收到的事物會對我們今後的行為模式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如果在這個階段父母表現出自信不足,很容易會在孩子的大腦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當你因初次犯錯被罵壞孩子時,你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自信不足的苗頭便開始嶄露頭角。你錯將別人的評價信以為真,認為自己的確是一個壞孩子,但實際上壞的只是你的行為。事實上,世上根本沒有壞孩子,孩子們唯一壞的地方,是他們意識不到怎樣的言行才能產生積極的結果。當然,有些事是孩子不能做的,如果做了就要受到懲罰,但是,這些事情本身不會使孩子變壞。在被別人說成是壞孩子時,你也會跟著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確實是壞孩子的行徑,但你忽略了一點:你的行為只不過是你用來滿足自己需求的手段。如果你沒能明白這一點,堅信自己是壞孩子,你就會產生一種自卑和自我貶低的情緒。這種情緒會紮根在你的潛意識裡,最終以羞愧、自責、懊悔和內疚等形式表現出來。拿自己與別人做比較,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這樣的行為也會導致自信的缺乏。在父母拿你同你的兄弟姐妹或其他孩子做比較時,你的自卑感便開始萌芽。你將缺點視作自己的一部分,總拿自己與你崇拜的同齡人相比。你認為他們的力氣比你大,能力比你強,比你招人喜歡,比你更自信……於是,自卑的烏雲開始籠罩在你的頭上。如果父母將批評換成鼓勵性的言語(如你那麼棒,我相信你不會幹這種事),可以很大程度地阻止孩子自卑感的形成。第21節:人生的初始階段忽視或不欣賞孩子的獨特性,是父母的另一大失誤。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感情、需求和意見視若無睹,他們總是用這樣的話來堵住孩子的嘴巴,小朋友要乖,不應該有那麼多廢話!或者爸爸/媽媽自己知道該怎麼做!他們通常會以輕蔑或粗魯的態度駁斥孩子的意見。一些兒童心理學家認為,父母這樣的表現說明他們不夠自信,所以才想要維護自己的立場。令人不安的是,許多父母對孩子的事都一手操辦。背地裡他們希望孩子的一切都能符合他們的要求,在這種思想的作用下,他們把孩子推到了他/她力所能及的水平之上。他們將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這無疑會以犧牲孩子的人生為代價。這些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們根本無法滿足他們那不切實際的高標準,因為他/她還沒有形成--或者甚至根本就不具備--那樣的心智或體力。外表也是導致自信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一點人們還沒有足夠意識到。許多孩子因為與眾不同或畸形的外表而飽受自卑的折磨。如果你總對他說你太矮了、太高了或反應太慢之類的話,不斷地讓他意識到自己的缺陷,自卑感會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很難除掉。有些父母非常看重金錢和物質,他們的孩子也秉承了這種思想,拜倒在物質的裙下。物質上的成功,需要不斷地奮鬥和打拚,這導致他們多數會為金錢而結婚,並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由於太過重視金錢和物質,這些孩子喜歡在別人面前擺闊,總是大手大腳地花錢去買一些他根本不需要的東西。物質主義破壞了孩子對自身真正價值的理解,他們的生活重心在於追逐財富,並以此來慰藉他那可憐的自卑心。前一章我們講到許多父母沒有及時幫助孩子學會獨立。他們有的過於強勢,有的太過順從或佔有慾太強,他們將自己的孩子變成了精神上的瘸子。他們剝奪了孩子沉著自信地面對人生的權利,將他們變成了乖巧溫順的小綿羊。自信不足會導致自卑,而後者又反過來成為自信不足的誘因。完全通過獎懲手段來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缺乏自信。這個說法可能與許多人秉持的觀念背道而馳。必須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們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要用懲戒措施去威脅他們。一旦吸取教訓,他們多數都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他們知道,無論做什麼事,要麼成功,要麼就只有自食其果。越早認識到這點越好!第22節:人生的初始階段自信不足最糟糕的一點是,它會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研究表明,自殺在家族成員之間具有傳染性。這並不奇怪。如果你遺傳了自信不足的缺點,遇到某些狀況時你也會選擇極端方式。自信不足不但會傳給孩子,它對與我們有接觸的其他人同樣會產生影響,尤其是那些在我們身上尋求指導和鼓舞的人(當我們是教師或者神職人員時)。他們直覺地感到我們缺乏自信和對自我價值認識不足,從而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我曾經開導過數百個缺乏自信的人,勸告他們要積極地面對各種人生境遇。他們都因深受家庭、學校或消極信仰的影響,而成為自信不足的犧牲品。自信不足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它們其實是我們企圖逃避日常生活的手段,是我們允許自己暫時逃避現實的託辭。我們對它們的沉迷程度,與我們的自卑感和畏懼感(害怕證明自己)的強烈程度成正比。我們沉溺於這樣的方式,企圖掩蓋自己不想為人所心。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手錶——成功、時尚與創新的象徵
※周易智慧:成功務必尋求高人指點
※做最成功的父母--賞識孩子的55個細節
※心態坦然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克里米亞脫烏入俄能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