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死亡事件調查——楊修之死

三國死亡事件調查——楊修之死  楊修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東漢末期文學家,太尉楊彪之子,以學識淵博而著稱。建安年間被舉為孝廉,任郎中,後為漢相曹操主簿。後來卻因「雞肋」事件被曹操莫名地殺害,時年44歲。那才華橫溢的楊修到底為什麼會被一向愛才的曹操殺死呢?這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故事呢?  楊修,出身世代簪纓之家,他是東漢太尉楊震的玄孫,自祖上楊震至父親楊彪,楊修家族四世為東漢太尉。可說楊修出身名門,是典型的官宦子弟。受到家庭的影響,楊修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本人天資也非常好,加上後天努力學習,楊修後來是才華橫溢,知識淵博,十分聰明,是當時有名的文士。當時,禰衡就稱過當世英才,「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建安年間,楊修被舉孝廉,除郎中,後被曹操任命自己的丞相主簿,也就相當於「秘書」一類的工作。參加工作後的楊修,工作能力表現的非常強,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十分符合曹操心意;曹操十分欣賞楊修。不僅曹操喜歡楊修,就連曹操兒子們都仰慕楊修的才華,從曹丕以下,曹操的兒子們,都紛紛地都願意與楊修交朋友。例如楊修曾贈曹丕王髦劍,曹丕對此劍甚感珍惜;而曹植更是屢次寫信給他,視楊修為知己,與楊修交往過厚。  就當楊修順在仕途風順水地的時候,楊修卻不知不覺地捲入曹丕、曹植之間的奪嫡之爭。當時,曹丕、曹植是最有希望繼承曹操的王位的。而曹丕、曹植身邊也都聚集著一批人才,各自形成自己的小團體,明爭暗鬥。而楊修,就和丁儀、丁廙、等成為了曹植的親信。雖然,曹植和曹丕之比,雖然在文學才華上是曹植佔優,在政治和軍事才能上應該說是曹丕要勝一籌。所以,每次曹操詢問時政軍務方面的問題,都是楊修事先寫好了問答的答案供曹植使用,曹植也是靠著楊修的幫助,每次屢屢過關。但時間長,曹操自然就對這件事情起了疑心,最後讓人調查,才發現是楊修幫助曹植作弊,知道真相的曹操,對楊修幫助曹植欺騙自己,參與到奪嫡事件當中很是不滿。這一事情,也成為後來楊修的死因之一。在奪嫡的過程中,曹丕後來逐漸上了上峰。因為,曹丕本來就精於搞政治,玩心計,而且,曹丕身邊的智囊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等人,他們各個都是老謀深算、工於心計的人才,自然為曹丕出了不少的主意。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沒有什麼政治和軍事經驗,遠不如司馬懿、陳群、吳質之流的老謀深算,這樣在鬥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再加上曹丕長子的地位,又有賈詡等朝中重臣的支持,自然領先於曹植。而這時候,曹植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他放浪形骸,多次違反曹操禁令,而曹丕的表現就的好多了,他謹守曹操的法令,並在曹操面前完全做出一個孝子的模樣,令曹操本人和他身邊的侍從都對曹丕的表現很滿意。最後,曹操終於下定決心立曹丕為王太子,而把曹植排除在外。儘管楊修在曹植失寵後,曾經有意疏遠曹植,但是因為曹植畢竟是曹操的兒子,所以不敢過於明顯,還是保持了一定的來往密度。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他是比較缺乏政治上的應變能力的。後來,為保證日後曹丕能接班穩定,曹操開始對曹植的小集團處理了。其中曹植的妻子就因為穿了十分華麗的衣服,違反了曹操簡樸的命令,就被曹操所殺。而楊修作為曹植陣營的核心人物,自然在打擊的範圍。  除了參與到奪嫡的政治鬥爭,楊修還一點就是為人過於高調,愛表現,處處彰顯自己的聰明,經常揣摩領導的意圖併當眾散播。楊修這方面表現記載表於《世說新語·捷悟篇》,據新語記載,楊德祖任曹操的主簿,當時正建相國府的大門,剛架椽子,曹操親自出來看,並且叫人在門上寫個「活」字,就走了。楊德祖看見了,立刻叫人把門拆了。拆完後,他說:「門裡加個『活』字,是『闊』字。魏王正是嫌門大了。有人送給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點,就在蓋頭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誰能看懂是什麼意思。輪到楊修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教每人吃一口呀,還猶豫什麼!」曹操曾經從曹娥碑旁路過,楊修跟隨著他,看見碑的背面寫著「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個字。曹操就問楊修:「懂嗎?」楊修回答說:「懂。」曹操說:「你不要說出來,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說:「我已經想出來了。」他叫楊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寫下來。楊修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成絕字;幼婦,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東西的,受辛合成辭(辤)字:這就是絕妙好辭。」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了,結果和楊修的一樣,於是感嘆地說:「我的才力趕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而《後漢書》也記載了一件事情,就是楊修工作的時候,經常藉機外出,為了防止曹操一會兒詢問工作,他事先將曹操詢問的內容寫於紙上,讓從人代為回答,但時間長,曹操覺得蹊蹺,一調查發現了楊修的所作所為,就十分忌恨楊修。通過上述表現,我們看出楊修是愛耍小聰明,處處愛表現的人,特別是楊修也總能把曹操的心思揣摸透,並且到處散播,儼然曹操第二。這樣處處猜透領導的心思,自然會讓領導討厭,而曹操本身就是聰明的人,疑心又重,楊修處處表現的比曹操還聰明,曹操自然會對楊修特別反感,忿恨。通過楊修的表現,我們又可以看另外兩個人的表現來比較。那就是賈詡和司馬懿。先看賈詡,賈詡是曹操中後期特別倚重的謀臣,地位特別高,但賈詡自認為自己足智多謀,而又非曹操舊臣,恐人陷害,所以為人處事十分低調,工作之餘不結交朝臣,婚姻也不與高門望族聯姻,這樣一來,賈詡就相當安全,曹操父子也更器重賈詡,他最後一直做到太尉之職。再看司馬懿,司馬懿也是出身名門,因為才華出眾也被曹操選為主簿,但曹操老懷疑司馬懿有野心,對司馬懿十分猜忌。面對曹操的猜忌,為了保身,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工作,十分謹慎,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完成本職工作,從不說三道四,一干就是十幾年,這樣才打消曹操的戒心。而且他與曹丕交好,曹丕也經常在曹操面前給司馬懿說好話,有效地保護了司馬懿。後來司馬懿成為曹魏的四朝重臣,並由後世子孫取曹魏而代之。通過上述對比,我們就會發現楊修那些不過是小聰明,與賈詡、司馬懿的大智慧差遠了。而他本生又是曹操政敵袁術的外甥、父親楊彪也是曹操眼中釘,曾經被曹操修理過,這樣容易讓曹操其疑的身份,他本該小心翼翼處理與曹操的關係,可身處政治中心的楊修絲毫沒有在意,依舊處處張揚,處處顯示自己聰明過人,自然會讓曹操對他猜忌,這也是楊修悲劇的原因之一。  最後,在征討漢中,曹操在與劉備對峙,進退兩難的時候,曹操手下將領不知進止何依。曹操於是出了教令,唯曰:「雞肋」而已。曹操手下將領都不能通曉曹操的意圖,唯獨楊修心領神會,說:「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並將曹操要撤軍的意圖,在曹營中開始散播,弄得曹軍個個準備撤軍。當時,楊修已經為曹操所猜忌,他不小心翼翼地明哲保身,還要耍自己的小聰明,這不是找死嗎?果然,曹操知道楊修猜透自己的想法,並且對外散播,弄得人心惶惶,十分惱怒,加之楊修之前的所作所為,曹操是新帳舊賬一起算,於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楊修被曹操以「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臨刑前,聰明過頭的楊修,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早令曹操不滿了,然後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就這樣一代名士楊修被曹操處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透過楊修之死,雖然裡面有曹操過於猜忌的一面,但更多的原因出自楊修自己。楊修雖然聰明,但他沒有大智慧,沒有敏銳的政治頭腦,不會明哲保身。身處奪嫡政治鬥爭中心,他不僅沒有遠離是非,反而深陷旋風中心,加之沒有站好隊,還幫著曹植欺騙曹操,最終被曹操以「交結諸侯」之罪殺他。此外,身為曹操的主簿,從事秘書之類的工作,他不是安心本職工作,反而是處處出風頭,彰顯自己的聰明,極力地表現自己,這當然會引起曹操的忌恨,這也是導致殺身之禍的原因。而且楊修還善於揣測曹操的意圖,如果智慧的人,就會把猜到領導的意圖,咽到肚子里,自己清楚就行了,可楊修卻到處張揚自己的聰明,不僅擅自傳達領導意圖,而且多次「漏泄魏王訓誨」,這自然讓曹操非常生氣,這也為他自己招了大禍,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些也許就是楊修之死帶給我們的歷史教訓和思考。
推薦閱讀:

獨家調查:另一種模特的隱秘生活
「監察」如何理解監察機關調查權與公檢偵查權的異同?
影響理論創新的幾大因素——基於310位專家的調查
80/90後職場生態大調查
左衛民 安琪 | 監察委員會調查權:性質、行使與規制的審思

TAG:死亡 | 三國 | 調查 | 楊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