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神靈體系中的至上神:昊天上帝、帝俊、東皇太一、玉皇大帝
06-25
論中國神靈體系中的至上神:昊天上帝、帝俊、東皇太一、玉皇大帝如果用一個字形容中國的神靈體系,恐怕很多人都會想到的是——亂!首先,中國地廣族眾,上古以來的神話起源恐怕就是多元的;其次,隨著西周人文精神的覺醒與儒家世俗哲學的興起,中國的神權時代早早就結束了,來不及融合各大體系(恐怕也融合不了),後是流傳亦僅零篇斷章。僅論誰是中國神話中的至上神,恐怕就眾說紛紜,一堆爛賬。這裡嘗試梳理一下,亦是給自己的思路打個小結。1、昊天上帝早期中國文化大抵可以分為黃河流域的北方文化與長江流域的南方文化,以北方中原為華夏正統。前者歷唐虞夏商傳承以周集大成,南方以楚為代表。北方華夏文化的神靈體系中的至上神無疑是「昊天上帝」,唐虞夏商周以至清朝歷代王朝統治者祭的那個「天」就是祂。《尚書·舜典》講舜「類於上帝」,殷商甲骨文中的「帝」「上帝」,周代的「天命」觀念,「天子」稱號,皆本此。華夏聖經《五經》中大量保留了關於「天」「上帝」的記載。後世以《周禮》中的「昊天上帝」一稱作為定名。這一「上帝」是中國上古以來以敬天法祖為核心的自然宗教——「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牟鍾鑒語)——的至上信仰。這一宗法性宗教是唐虞夏商周以來中國的國教,後世並未消失,經過孔子以降儒者的改造,漢武帝以後明確演變成了加入儒家義理的「儒教」。儒教繼承了先秦華夏的宗法性宗教,完善了其「昊天上帝」信仰,確立了祭天郊祀的國教制度,歷代皇帝恭行不輟,直至清代。但由於儒家重現世而輕彼岸,「神道設教」,崇敬神靈只為現世教化服務。所以雖然它繼承了上古宗法性宗教的一層「神」皮,但神靈體系其實非常薄弱。上至天子,下至儒士大夫,或崇道,或信佛,「上帝」觀念其實只是高高虛掛而已,並未深入人心。雖說宋以後三教合一,但最本質而言宗教有如配偶,只能一元抉擇。譬如一個虔信佛法輪迴解脫的皇帝,真的能滿心虔信的站在天壇之上敬仰「上帝」嗎?畢竟,「緣起性空」的佛法否認一切創世神、主宰神的存在,世界只是因緣和合的幻相,空無自性,無有永恆的存在,更無所謂「上帝」。個別崇信佛道的皇帝,著名的有譬如梁武帝、宋徽宗。滿清皇室更是整體信奉藏傳佛教(清代的朝珠、皇帝冠冕「夏朝冠」上的金佛皆其標誌)。統治者信若不純,下層百姓益無柢守。更由於儒學的精英性,儒教的宗法性、等級性,使得祭天權為皇帝壟斷,庶民與「上帝」的聯繫更為淡漠。20世紀以來,帝制終結,儒教制度性瓦解,祭天典禮更是久已廢弛。這位「昊天上帝」可謂神隱已久了。一個非佛非道的中國人口頭說的「老天爺」「傷天害理」「天地良心」中的天,指的即是這位儒教的「上帝」,但這僅是碎片性的無意識遺存罷了,常人心中並無一個自覺明確的至上神概念,譬如「上帝」之於基督徒。今人談上帝,絕大多數情況下恐怕指的是那位「洋上帝」——戈德(God)耶和華。這本是明末利瑪竇借用了儒教聖經《書》中的「上帝」一詞。如今可謂久借不還,賓已奪主了。總之,這位「昊天上帝」應是中國最正統的至上神了。無論先秦的宗法性宗教,還是漢以來的儒教,作為貫穿華夏始終的國教,「昊天上帝」皆其至上信仰,官方認證。另外,在儒教的神靈體系中,還有所謂「五帝」,祂們又分為五天帝與五人帝:中央黃帝含樞紐 軒轅東方青帝靈威仰 伏羲南方赤帝赤熛弩 神農西方白帝白招拒 少昊北方黑帝汁光紀 顓頊五人帝是五位上古聖王的神化,戰國以來即有,西漢承秦立雍五畤,祀五帝。五人帝位居上帝之下而輔佐之。東漢讖緯神學興,又發展出五天帝,「含樞紐」之類即是,皆出於緯書,位反居於五人帝之上,上帝之下。故後世儒教完整的天帝系統,即是:昊天上帝——五天帝——五人帝祭天之時,以天人十帝配祀。另,對應儒教五帝,道教亦有「五方五帝」: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炁天君又有以所謂「帝俊」為中國神話至上神者。此僅見於《山海經》,學者以為或是帝嚳的神化。這一支獨特的神話體系後世無傳。2、東皇太一這是南方文化神話體系中的至上神,尤以楚國文化為代表,見屈原《九歌》。漢室本楚人,故西漢時國家祭祀的至上神名「太一」,仍帶南方巫教色彩,還未徹底儒教化(北方化)。東漢正式確立「皇天上帝」(昊天上帝)之名,不再見「太一」一名。南北朝以後太一降格為儒教中的一位次級神靈,不再是至上神。此神後亦被道教吸收,發展成為「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3、玉皇大帝道教的神靈體系最為晚出,且多從儒教發展而來。但由於儒教的現世性,許多神靈在儒教中的概念非常淡薄,只是一個空洞的名詞。而當他們被借鑒發展於道教中時,則往往會有一套詳備的神學構建。譬如太一,譬如上帝。玉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據明《道藏》本《搜神記》、《玉皇本行集》等道籍講,祂是一位光明妙樂國的王子修道而成的後天之神。然而玉帝概念實從儒教上帝概念發展而來。上帝觀念在儒教中日益淡漠,宋以後幾乎僅僅抽象為「天理」這一儒學理念。但發展在道教中卻保持了人格性。但儒教上帝本是先天的存在,而非後天之人修道可成,在這一點上類似於基督教的耶和華。並且,道教中的玉帝地位降格,低於所謂「三清」,儒者朱子還曾對此表示不滿。但根本而言,道教玉帝從上古以來上帝觀念分化而出,已有別於儒教上帝。然而由於儒道互滲,中國人常常無法分別二者,譬如我們含混使用「老天爺」一詞時。但有一點是分明的:皇帝祭的是儒教上帝,道徒拜的是道教玉帝,後者沒有享受國家最高祀典的資格。然而在由始至終沒有祭天權的普通百姓那裡,後者實質代行了前者的權責與作用。「昊天上帝」自洪憲皇帝末次祭天后實已絕祀至今;玉皇大帝今日仍香火不斷,受到實質性的信仰與奉祀。除卻佛教,中國本土信仰大抵有三支:儒教、道教、民間信仰。中國上古以來的宗法性宗教為北方中原華夏正統,其主體為後世儒教繼承。道教於東漢末又從中分化,並大量吸收原南方巫教成分。儒道二教可謂同源(宗法性宗教)異流。剩餘非儒非道的神靈崇拜則成為今日所謂的民間信仰:在野而未被儒道二教收編,但卻是二教潛在的資源土壤。原本儒道二教同根而生,最為接近,許多神靈都是兼任二教之職。甚至於上帝是儒教的董事長,改名玉帝則成了道教的總經理(道教董事長是「三清」)。但是最大的區別在於道教接受了佛教的輪迴觀念,而儒教沒有。故道教玉帝是凡人修道歷劫輪迴後天成神,儒教上帝則是先天之神,與天地同生。總之,中國神靈體系中的至上神,正統而言是儒教上帝,在野而言是道教三清天尊,都不是玉帝,玉帝於道教亦不過代理主宰之神而已。至於東皇太一,後世成為道教「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帝俊無傳。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