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愛會做什麼? |
文:尼爾來源:與神對話時間:2005-9-2 21:02:14 點擊:574
|
我什麼時候對於關係才學得夠多,而能令它們順利進行?到底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在關係中保持快樂?它們必得是經常不斷的挑戰嗎? 關於關係,你沒有什麼可學的。你只要展現你已經知道的東西。 可是的確有一個方法能讓人在關係中得到快樂,那就是,以它們本該有的目的去運用關係,而非你設計好的目的。 關係是經常具挑戰性的;經常召喚你去創造、表現,並且經驗你自己之更高又更高的面向,你自己之更宏偉又更宏偉的視野,你自己之越來越崇高的版本。沒有什麼比在關係里你更能即刻地、具衝擊力地,並且純凈地做到此點。事實上,沒有關係,你根本完全無法做到。 唯有透過你與其他人、地及事件的關係,你才能存在於宇宙里(作為一個可知的「量」,作為一個可被認明的某物)!記住,每樣東西都不在時,你也不在。只有在相對於非你的東西時,你才是你是的東西。那就是相對世界的準則,與絕對世界――我所居之處――相反。 一旦你清楚地了解了這點,一旦你深切地理解了它,那時你便會直覺地祝福每一個經驗、所有人類的接觸,尤其是個人性的人際關係,因為以最高的講法而言,你視它們為建設性的。你明白它們可以被用、必須被用,正在被用(不論你想要它們如此與否)來構築你真正是誰。 那個構築可以是你自己有意設計的一個宏偉創作,或完全是個偶發的形狀。你可以選擇做一個人,他只是由所發生的事產生的一個結果,或,它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選擇做怎樣的人及做怎樣的事的一個結果。自體(self)的創造是在後者的形式才變得有意識起來。自體在第二種經驗里才得以實踐。 所以,祝福每個關係,將每個都視為特殊,並且都形成了你是誰――並且現在選擇做誰。 且說,你的詢問是與浪漫的個人人際關係有關,我了解那一點。所以讓我明確的,並且詳細的談論人類的情愛關係――這些不斷給你如此多麻煩的事! 當人類的愛情關係失敗(除了完全就人類的說法而言,關係永遠不會真正失敗的,它們只不過沒產生你所想要的東西),是因為人們為了錯誤的理由進入關係。 當然,「錯誤」是個相對的說法,意指以「正確的」――不論那是什麼――當作衡量的標準!以你們的語言來說,比較精確的說法是:「關係失敗――改變――最常發生在,當人們為了不全然有益或有助於關係的存活的理由,進入了關係的時候」。 大多數人進入關係時,著眼在他們能從中得到什麼,而非他們能放進去什麼。 關係的目的是,決定你喜歡看到你自己的哪個部分「顯出來」,而非你可以捕獲且保留別人的哪個部分。 就關係――並且就整個人生――而言,只能有一個目的:去做,並且去決定你真正是誰。 你說,你本來「一無是處」,直到有位特殊的人物到來,這雖是很浪漫的事,但卻不是事實。更糟的是,這是將不可置信的壓力加諸別人身上,令他做所有各種他本不是的東西。 為了不想要「令你失望」,他們非常努力的試圖做些什麼,直到他們再也做不下去了。他們不再能完成你對他們的描繪。他們不再能扮演好你派給他們的角色。於是憎恨累積起來,憤怒隨之而至。 最後,為了要救他們自己(以及那關係),這些「特殊的他人」(special others)開始重新要回他們真正的自己,較為按照他們真正是誰去行動。差不多就在這時,你說他們「真的變了」。 而現在你說你的「特殊的他人」已進入了你的人生,你覺得完整了,這是非常浪漫。然而,關係的目的並不是有一個能令你完整的人;而是有一個你可以與他分享你的完整的人。 這兒就是所有人際關係的矛盾所在:你並不需要一個特定的他人,來使你完全地體驗你是誰,但是……沒有另一個人,你卻什麼也不是。 這既是人類經驗之神秘與神奇,又是挫折感和喜悅之處。要想以一種有意義的方法住在這矛盾內,需要很深的了解和完全的甘願。我觀察到很少人能做得到。 你們大半的人都是帶著滿懷的期待、充滿性能量、一顆大為開放的心,及一個喜悅、熱忱的靈魂進入你們「關係形成」的歲月的。 在大約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大部分的人是更早而非更晚),你放棄了你最大的夢想,擱置了你最高的希望,而安於你最低的期望上――或根本一無所有。 這問題是如此基本,如此簡單,然而又如此悲劇性地被誤解:你最大的夢想,你最高的想法,及你最喜愛的希望,都是與你摯愛的別人,而非你摯愛的自己有關。你關係的試金石在於,別人多能附和你的想法,以及你覺得自己多能附和他人的想法。然而,唯一真正的試金石卻是與你能附和你自己的想法多少有關。 由於關係提供了人生最大的機會――的確,其唯一的機會――去創造及製作你對自己之最高觀念的經驗,所以關係是神聖的。因此當你將關係看作是去創造和製作你對他人之最高觀念的經驗時,關係便會失敗。 讓在關係里的每個人都只擔心他自己――自己在作誰、做什麼和有什麼;自己在要什麼、要求什麼、給與什麼;自己在尋求、創造和經驗什麼,那麼,所有的關係都會綽綽有餘地滿足其目的――及它們的參與者! 讓在關係里的人別去擔心別人,卻只、只、只擔心自己。 這似乎是個奇怪的說法,因為人家曾告訴你,在最高層次的關係里,一個人是只擔心別人。然而我告訴你的是:你的集中焦點在別人身上――你的執迷別人――才是造成關係失敗的原因。 別人是誰?別人在做什麼?別人有什麼?別人在說什麼?想要什麼?要求什麼?別人在想什麼?期待什麼?計劃什麼? 大師了解,別人是誰,在做什麼、有什麼、說什麼、需要什麼、要求什麼,根本與你無關。別人在想、期待、計劃什麼根本與你無關。唯一有關的是,在你與那些的關係里,你是誰。 最有愛心的人就是「自我中心」的人。 =======如果你仔細地觀察,便知並非如此。如果你無法愛你的自己,你便無法愛別人。許多人犯了一個錯誤,他們經由愛別人來尋求對自己的愛。當然,他們並沒覺悟到他們在這樣做。這並非一個有意識的努力。這是在心裡進行的。心的深處。在你們所謂的潛意識裡。他們想:「如果我能愛別人,他們也會愛我。然後我將是可愛的,而我能愛我。」 這個的反面就是,如此多的人恨他們自己,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別人愛他們。這是一種病――這是當人們真的害了「相思病」(love sick)的時候,因為真相是,別人的確愛他們,但那根本與你無關。不管多少人公然宣稱對他們的愛,都還不夠。 首先,他們不相信你。他們認為你試圖想操縱他們――試圖想得到什麼東西(你怎麼可能愛他們真正的樣子?不成,一定有些錯誤。你一定想要什麼東西!那麼,你到底要什麼?) 他們鎮日無所事事,只試著理解怎麼有人可能真的愛他們。由於他們不相信你,乃開始從事一些活動,好讓你去證實它。你必須證明你愛他們。而要做到此點,他們可能要你開始改變你的行為。其次,如果他們終於得到一個結論:他們能相信你愛他們了,他們又立刻開始擔心,他們能保有你的愛多久?所以,為了要抓住你的愛,他們開始改變他們的行為。如此,兩個人都在關係中喪失了自己。他們進入這關係,希望找到他們自己,卻反而喪失了自己。 這種配對所導致大半的怨懟,就是在關係中喪失了自己這件事。 兩個人在一種合夥關係中結合,希望全體比部分之總合要來得大,卻發現反而更差。他們覺得比當他們是單身時還要差。能力更差,更不能幹,更不興奮,更沒吸引力,更少喜悅,更少滿足。 這是由於他們真的是較差了。因為他們放棄了他們大半的本來面目,以便生存――並且停留――在他們的關係中。 關係從來不該是這個樣子的。然而,比你所能知道的多得多的人,都是如此在體驗它的。
===為什麼?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人們已喪失了(如果他們真的曾保有過)與關係中的自己的連繫。 當你再也看不到彼此為神聖旅程上的神聖靈魂時,你就無法看見在所有關係背後之理由和目的。 為了進化的目的,靈魂才進入身體,而身體進入生命。你正在進化,你正在變。而你正在用你與每樣東西的關係,來決定你在變為什麼。 這是你到這兒來做的事。這是創造自己、認識自己的喜悅。有意識地變為你希望成為什麼的喜悅。這就是有「自我意識」的意思。 你將自己帶到了相對性世界,以便你可以有認識且體驗你真的是誰的工具。你是誰就是在與所有其他一切的關係中,你創造自己成為什麼。 在這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個人關係。因此你的個人關係是個神聖的領域。它們實際上與他人毫無關係,然而,由於它們涉及了別人,所以它們與他人甚有關係。 這就是神聖的二元性。這就是封閉的圓。所以,若說「自我中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認識神」,這並不是很激進的觀念。在你的人生中,去認識你自己的最高部分,並且停留在那中心,可能並不是一個很壞的目標哦! 所以,你的第一個關係必然是與你自己的關係。你必須先學會尊重、珍惜,並且愛你自己。 在你能視別人為有價值的人之前,你首先必須視你自己為有價值的。在你能視別人為有福的之前,你首先必須視你自己為有福的。在你能承認別人的神聖性之前,你首先必須認識你自己為神聖的。 如果你將車放在馬的前方――如大半的宗教叫你做的――並且在承認你自己為神聖的之前,承認別人為神聖的,有一天你會心懷憎恨。如果有一事是你們沒有一個人能忍受的,那就是有人比你要神聖。然而,你們的宗教卻強迫你們稱別人比你們神聖。因此你們會照做一陣子,然後將他們釘在十字架上。 你們曾(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釘死了所有我派給你們的老師,不只是一位而已。而你們如此做,並非因為他們比你神聖,卻是因為你們將他們看成是那樣。 這些老師們全都帶來同樣的訊息:並非「我比你神聖」,卻是「你與我一樣神聖」。 這是你們尚未能聽見的訊息;這是你們尚未能接受的真理。而那就是你們為何永遠無法真正的、單純的愛上別人的原因。因為你從未真正的、單純的愛上你自己。 因此我告訴你:現在並且永遠以你自己為中心。在任何一刻好好看看你是什麼、做什麼、有什麼,而非別人怎麼樣。 你的救贖並不能在別人的行為(action)中找到,只能在你的反應(re-action)中找到。 雖然我心中明白,但不知怎的,這聽起來卻象是,我們不該在意在關係中別人對我們做了什麼。他們可以為所欲為,只要我們保持平衡,保持住我們自己如如不動,以及所有那些美德,便沒有東西能觸及我們。但其他人的確觸及了我們。他們的行為的確傷害了我們。而當傷害進入了關係時,我卻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我能對自己說:「站開一些;使它沒有意義。」好象不錯,但知易行難啊!在關係里,我的確曾被別人的言語和行為傷害過。 會有那麼一天,你不再受傷。在那一天,你會了悟――並且實現――關係的真正意義;它們的真正理由。 由於你已忘記此點,所以你以那種方式反應。但那也沒關係,那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那是進化的一部分。在關係里,你從事的是靈魂的工作,然而那是一個主要的了解,一個主要的憶起。你仍然必須在你的那個層面努力――了解的層面、願意的層面,憶起的層面,直到你憶起此點,並且也憶起了如何利用關係為創造自己的一項工具。 因此,當你對別人的所是、所說或所為感到痛苦或傷痛時,你可以這麼做。首先是對你自己及別人誠實的承認你到底感覺如何。你們很多人怕這樣做,因為你認為那會令你「不好意思」。在你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你了解,你「那樣感覺」很可能是可笑的,很可能你是太小氣了。不是的,你是「比那大量多了」。但你卻沒辦法。你仍然那樣感覺。 只有一件事你可以做。你必須尊重你的感受。因為尊重你的感受意謂著尊重你自己。而且你必須愛你的鄰人如你愛自己一樣。如果你無法尊重你自己內心的感受,你又如何能期待去了解和尊重別人的感受呢? 在與別人的互動過程里,第一個問題是:現在我是誰,還有,與那個相關的,我想要作誰? 往往你不記得你是誰,並且不知道你想作誰。直到你嘗試了好幾種作人的方式。那就是為什麼尊重你最真實的感受是如此的重要。 如果第一個感覺是你負面的感覺,有那感覺往往就足以讓你遠離它了。因為當你有那憤怒、有那不悅、有那厭惡、有那怒氣、爽快承認想「傷害回去」的感覺時,你才能舍掉這些第一次的感覺為「非你想要作的人」。 大師則是都已經歷過這類經驗,而能事先預知她最終的選擇是什麼的人。她並不需要「試試」任何事。她以前穿過這些衣服,知道它們並不合身;它們不是「她」。而既然一位大師的一生都致力於不斷地實現她所知的她自己,她就再也不會懷抱這種不合適的感覺。 那就是為什麼大師面臨其他人可能會稱為災難的事情時,能面不改色的原因。大師祝福災難,因為大師明白,自己的成長來自災禍(及所有經驗)的種子。而大師的第二個人生目的永遠是成長。因為一旦一個人已經完全的自我實現了,便再也沒別的事可做,除了更多的自我實現之外。 在這個階段,一個人由靈魂的工作轉移到神的工作(God work),因為這正是我在做的事! 為了這個討論的目的,我會假定,你仍然在努力於靈魂的工作。你仍在尋求實現――使成「真實」――你真正是誰。生命(我)會給你豐富的機會去創造那個(記住,人生並非一個發現的過程,人生是個創造的過程)。 你可以一而再地創造你是誰。的確,你每一天都在做。不過,照事情的現狀來看,你並不總是發現同樣的答案。在雷同的外在經驗之下,第一天你的反應可能是選擇要有耐心、有愛心和仁慈。第二天你可能選擇要憤怒、脾氣壞而悲傷。 大師則是永遠得出同樣答案的那個人――而那答案永遠是最高的選擇。 在這一點上,大師是隨時隨地可預測的。相反的,學生則是完全的不可預測。在成為大師的道路上,只藉由,在對任何情況的反應上,一個人是多麼可預測的做出最高的選擇,便可知他做得怎麼樣了。 當然,這打開了一個問題:什麼選擇才是最高的選擇? 這是有史以來,一直環繞著人類哲學和神學的一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真的令你關注,你已經在作大師的路上了。因為事實上,大多數人仍然繼續完全關注於另一個問題上。不是什麼才是最高的選擇,卻是什麼才是最有利的選擇?或我如何能損失得最少? 當你由減低損失或最大利益的觀點來過生活時,人生真正的利益就喪失了。機會就失去了。因為這樣的人生是在恐懼中度過的,而那種人生是關於你的一個謊言。 因為你並非恐懼,你是愛。並不需要保護的愛,無法失去的愛。然而,如果你繼續回答第二個問題而非第一個問題的話,你就永遠不會在你的經驗里明白此點。因為只有一個患得患失的人,才會問第二個問題。而只有一個以不同方式看人生的人,會看他自己為一個較高的存在;他了解嬴或輸並非那試金石,只有去愛或沒能去愛才是,只有這樣的人才問第一個問題。 問第二個問題的人說:「我是我的身體。」問第一個問題的人說:「我是我的靈魂。」 現在,讓所有有耳能聽的人注意聽吧!因為,我要告訴你們:在所有的人際的關係里,在重要關頭時,只有一個問題: 現在愛會做什麼?
|
|
推薦閱讀:
※現在的女生大多數都是這樣的 你中了嗎?
※這種以前只能在山上看到的,以前卻無人問津,現在畝收60000元年賺20萬!
※【求生極樂】我相信真搞清楚、搞明白,恨不得現在就去,真的,不是假的
※現在的武俠片和這些經典相比太過小兒科,可惜再也沒有了
※鄭博士 如何避免凶宅出現在自己生活或工作中?
TAG: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