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

論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信息來源:《金鷹》第25期作者:扎木蘇發布時間:2011-11-18點擊數:50

八百多年前,蒙古草原誕生了一位震撼世界的戰神,他的鐵蹄如颶風一般席捲中亞及東部歐洲,他和繼任者、子孫後代建立了史無前例的強大的蒙古帝國。中國境內有元朝、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中國境外有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其疆域東起朝鮮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亞,南達爪窪中南半島,總面積三千萬平方公里。這神奇偉業、輝煌成就,使他彪炳千秋。他不僅統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國,締造了蒙古民族,而且對中華民族的大一統和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同時對歐亞許多國家和民族發生過巨大影響,對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政治變革,對推動世界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成吉思汗無疑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世界上公認的千年第一偉人,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文韜武略、豐功偉績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諸部落,建立蒙古國,締造蒙古民族。 在成吉思汗崛起以前數百年間,蒙古高原上分布著許多部落或部落聯盟,除蒙古諸部外,較強大的還有塔塔爾、克烈、篾兒乞、乃蠻、汪古等部落。各部落互不統屬,奴隸主貴族們為了掠奪鄰部的人口、牲畜、財物,為了爭霸草原,為了彼此間復仇或由於金朝統治者的挑撥,長時期無休止進行戰爭,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的發展,使蒙古高原長期處於貧窮落後,社會發展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況。草原各部落無論奴隸主還是奴隸和牧民十分渴望草原上能出現一位英雄,帶領他們走向統一,走向強盛。早日擺脫金朝的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由自己當草原主人,過安居樂業的生活。 余大鈞教授在其《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順應廣大牧民的意願及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團聚起越來越多的部眾,兼并了眾多分散的、各自為政、互相敵對的部落。」「使這些分散孤立的,發展不平衡的部落日益衝破狹隘閉塞的狀態,緩慢的走向統一,建立了蒙古國。」成吉思汗前後用了二十多年時間,大戰六次,小戰幾十次。雖曾經屢遭挫折,但總是從困境中解脫出來獲得新生,由小變大,由弱到強,成為漠北草原一個強大部落。終於1206年統一蒙古高原諸部落,稱汗。 成吉思汗是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在建立蒙古國後,(一)建立了政治軍事合一的「領戶分封制」,把高原原有部落組織打散,按千戶制編組為軍事、行政、生產組織合一的各千戶,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有各級軍事封建領主層層統治的早期封建國家。當然了,剛剛脫胎的封建國家,不可避免的仍保留有濃重的奴隸制因素和原始公社殘餘因素。 (二)是擴建護衛軍(怯薜)。由於怯薜擔負保衛可汗、為可汗服務、代表可汗處理軍政事務等重要任務,因此成吉思汗為他們規定了優越的地位。成吉思汗降旨說:「我的護衛散班,在外千戶的上。護衛散班的家人,在外百戶、牌子的上。若在外千戶,與護衛散班做同等相爭鬥呵,將在外的千戶要受過者。」 對於曾經跟隨他南征北戰的八十名宿衛、七十名侍衛以及阿兒孩率領的一千名勇士,也孫貼格率領的弓箭手們,成吉思汗都給予高度的評價。 成吉思汗為了引起自己的子孫對這支中軍護衛的重視,格外發了一道詔旨:「九十五千戶內選擇的人,做我貼身的萬護衛。久後我子孫將這些護衛的想著,如我遺念一般,好生抬舉,休教懷怨,福神般看著。」 《元史?兵志》認為,成吉思汗立怯薜軍關鍵在於「制輕重之勢」。著名史學家朱耀廷在其《成吉思汗傳》一書中說:「大汗直接掌握著這樣一支最強悍的親信軍隊,就可以大大加強大汗的權利,保衛大汗的安全,藉以制約任何一個在外的諸王和那顏貴族。同時,這又一種『質子』制度,各級那顏的子弟被征入護衛軍,等於是充當『質子』,它有助於成吉思汗更牢固地控制各級那顏,使他們效忠於自己;是他們將自己子弟的安危與大汗的安危聯繫在一起考慮,更樂於保衛中央效力。同時,怯薜軍又是成吉思汗培養各級首領的一個大學校,對各級貴族子弟有很大吸引力。在經歷的長時期的氏族貴族相互爭戰之後,建立這樣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以維護最高的汗權,對鞏固新生的統一國家,防止氏族貴族的復活和重新發生內戰,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對外進行征服戰爭的有力工具。」 (三)、製造文字,結束了蒙古族沒有文字的歷史。蒙古族原來沒有文字,只靠結草刻木記事。在鐵木真討伐乃蠻部的戰爭中,捉住一個名叫塔塔統阿的畏兀兒人。他是乃蠻部太陽汗的掌印官,太陽汗尊他為國傅,讓他掌握金印和錢穀。《元史》說他「性聰慧、善言論、深通本國文字。」鐵木真覺得這人大有可用,就將他留在自己左右。「是後,凡有制旨,使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鐵木真又讓塔塔統阿「以畏兀兒字書國言」,即用維吾兒文字拼寫蒙古語,教太子諸王學習這種文字,這就是元朝人所說的「畏兀字書」。塔塔統阿創製蒙古文字,這在蒙古史上是個創舉。正是有了這種文字,成吉思汗才頒布成文法和青冊。而在他死後不久成書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這種畏兀兒字寫成的。改變了蒙古族沒有文字的歷史。 自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諸部落後,蒙古族就成為一個有共同的經濟基礎、共同的語言文字、共同的風俗習慣的一個真正統一的民族。八百多年來,幾經改朝換代,蒙古族不僅沒有消失,而且至今仍然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說這與成吉思汗的貢獻分不開的,他締造了蒙古民族。 (四)、蒙古成文法,大扎撒的頒布。在成吉思汗沒有統一蒙古高原以前,蒙古族還沒有自己的文字,也不可能有什麼成文法。但經過多少代的發展,在蒙古族內部也有自己的「規矩」、「體例」、「道理」等等,也就是所謂習慣法,蒙古人成為「古來的約孫」。後來產生了階級,出現了貴族和可汗,他們的言論、命令就被當做「法令」、「軍法」,蒙古人稱之為「扎撒」。 《蒙古秘史》說,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時就命令失吉忽禿忽著手制定青冊,這是蒙古族正式頒布成文法的開端。據《史集》記載:1219年,成吉思汗〔高舉〕征服世界的旗幟出征花剌子模,臨出師前,「他召集了會議,舉行了忽里勒台,在他們中間對〔自己的〕領導規則、律令和古代習慣重新做了規定。」這就是所謂《扎撒大典》。據《世界征服者史》作者志費尼說:「這些『律令』和『扎撒』是成吉思汗憑自己腦子創造出來的。」「依據自己的想法,他給每個場合制定一條法令,給每個情況制定一條律文;而對每種罪,他也制定一條刑罰。」成吉思汗的法律規定了各類人員的權利義務以及違反規定時的處置辦法;規定保護私有財產,保護繼承權,尤其是保護奴隸主對奴隸的所有權;規定反對某些落後的損人利己的意識,提倡急公好戰。 失吉忽禿忽(成吉思汗母親訶額侖的養子)被任命為蒙古國第一任專職大斷事官。成吉思汗不僅設立了大斷事官,還在大斷事官之下設有若干斷事官,為其僚屬、下級。諸王、貴戚、功臣有分地者,也各置斷事官管制其本部百姓。 正是在失吉忽禿忽擔任大斷事官時,蒙古國頒布了戶口青冊和大扎撒。同時還逐步制定了一套審理辦法,使國家逐步走上依法治國的軌道。蒙古國的國家機器逐漸完善發展起來。 建立蒙古國後,由於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秩序逐步穩定,文化科技不斷進步,人口也隨之增長。從建國初期九十五個千戶,到成吉思汗晚年時發展到一百二十九個千戶。成吉思汗在歷次對外戰爭中,將大批征服的各族人民遷入漠北,發展農業、手工業。漠北各地興建起許多城市、宮殿、庭園、村鎮。 從原始社會末期各部落互相掠奪、混戰的無秩序社會,過渡到有嚴整統治秩序的早期封建社會,是成吉思汗的豐功偉業。他使蒙古高原社會制度實現了跳躍式發展,這是推動歷史的巨大進步。 隨著蒙古國統一強盛,為擺脫金朝的民族壓迫、殘酷剝削、為統一北方各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成吉思汗實現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統一,為我國再次大一統創造了條件。 安史之亂後,唐朝後期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唐亡後形成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西、北邊疆少數民族相繼建立了遼、金、西夏王朝與中原王朝(五代、北宋、南宋)相對峙。此外,西北還有高昌回鶻、甘州回鶻、西遼、哈剌魯等民族政權。從8世紀後葉至13世紀後葉元朝統一全國為止五百餘年間,中原藩鎮之間,五代十國之間、遼金夏與宋朝之間,各族統治者為了爭奪權力、土地和財富,展開頻繁的戰爭,無數人由於戰爭喪失了生命,大片土地荒廢,眾多人民流離失所,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受到極大阻礙,特別是北方的經濟遭受破壞尤甚。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後,迅速提高了蒙古高原的生產水平,並將草原游牧民族的強大戰鬥力凝聚在一起,通過征討和和平招降相結合的方式,征服了西伯利亞森林狩獵諸部落,和平招降了高昌回鶻(畏兀兒)和哈剌魯,通過追殺西遼篡位者屈出律,在西遼居民的支持擁護下佔領西遼東部地區(西遼西部地區則被花剌子模國侵佔)。 隨著蒙古國力的不斷增強,成吉思汗把目標投向了金國。金國是蒙古的世敵,對蒙古各部進行了長期壓迫和剝削,並曾殘酷殺害成吉思汗的本族祖先。南宋紹興年間,塔塔爾部在金國授意下,曾先後擒獲蒙古部汗俺巴孩(成吉思汗族曾祖)、貴族斡勤巴兒黑(成吉思汗伯祖)、等獻於金朝被金人釘在「木驢」上殘酷處死。俺巴孩汗在臨死前曾大聲說,他的子女甚多,有朝一日必定會來報仇。這既是對金國的警告,也是對蒙古後人的激勵。成吉思汗牢記先祖的遺願。現在蒙古各部統一了,國家強盛了,是該嚴懲金國的時候了。 但是面對一個經濟實力雄厚、人口眾多、兵強馬壯的大國,不敢輕舉妄動。經過深思熟慮後,成吉思汗下定決心,在大規模攻金之前,必須先戰勝、降服西夏,破壞西夏、金國之盟。從而排除側翼受敵之患,以便全力攻金。此外,西夏戰略地位重要,是補充戰略物資和人力的衝要之地。蒙古騎兵習慣在草原平地賓士作戰,不熟悉攻破城堡,而西夏多城池,善於守城把關,先攻西夏,客觀上給蒙古軍提供演練場所。 1205年初春,成吉思汗派出一支蒙古騎兵從漠北南下,進入西夏的西部邊境,以追擊逃敵為借口,抄掠性進攻,目的在於初步試探西夏的虛實,並乘勝掠奪了許多戰利品、馬羊、駱駝,返回漠北。 1207年,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納貢稱臣為理由,親自率大軍第二次進攻西夏。這次進攻是以迫使西夏臣服蒙古,解除夏、金聯盟為目的。蒙古軍從漠北直指西夏北部要塞斡羅孩城。經過數月反覆進攻,才攻破此城。夏襄宗調集右廂諸路軍抗擊。成吉思汗見西夏國兵勢尚盛,不敢驟進。派兵四齣劫掠後,遂班師回漠北。 1209年春,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第三次進攻西夏。這次進攻目的依然在迫使西夏臣服,解除西夏、金國的聯盟,為大舉攻金做準備。 四月,蒙古軍再次佔領斡羅孩城。七月,蒙古軍乘勝攻破克夷門,長驅直入,包圍了中興府(今銀川市)。十月,夏襄宗派使者向金朝求援。金帝衛紹王目光短淺,他說:「兩個敵人互相攻擊,這是吾國的福分,有什麼不好?」遂拒絕了西夏求援,不發一兵一卒。 十二月,夏襄宗被迫同意議和,向蒙古國納貢稱臣,並將自己的女兒察合公主獻給成吉思汗為妃。1210年春,成吉思汗撒兵北返。 1218年,蒙古軍第四次征夏,長驅直入包圍了中興府。這次是因為西夏不夠馴順,故派遣軍隊聊施薄懲,脅迫西夏繼續助攻金國。此後十餘年間西夏利用蒙古攻金,金國國勢大衰的局勢,多次攻打金朝西邊州郡,金夏之間戰爭不斷,使金朝陷於多方面受敵,疲於應付的困境。 1224年,夏神宗傳位於李德旺,自稱上皇。夏獻宗即位後,改變其對金的政策,決定與金國議和,定為兄弟之國。夏獻宗因成吉思汗西征長期未回,認為有機可乘,派遣使者去聯絡漠北諸部共同抵抗蒙古。成吉思汗得知這一消息,加之1218年西夏大臣阿沙敢不於成吉思汗西征前夕出言不遜,拒絕發兵出征花剌子模國,認為西夏桀驁不馴,陰蓄異圖,密令孛魯(木華黎之子)伺機征討。1224年秋,孛魯統率大軍進攻銀州。西夏銀州監府塔海出戰,大敗被俘。蒙古軍攻破銀州。這次戰役共殺死西夏軍數萬,擄掠人口、牛羊、駱駝十萬。蒙古軍第五次進攻西夏,是在西夏改變其對蒙、金的政策——從附蒙改變為聯金的政策時發生的,這是蒙、夏關係決裂,成吉思汗大舉滅夏的序曲。不久,成吉思汗就統率蒙古大軍發動了滅亡西夏的大規模戰爭。 1227年初,蒙古軍包圍了中興府城,展開圍攻。西夏軍民進行了半年多艱苦的保衛戰。因城內糧盡,又遇到強烈地震,軍民大多患病。西夏末帝李晛在此困境下被迫派遣使者去向成吉思汗乞降。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縣駐地病逝。遺詔暫秘不發喪,待西夏末帝獻城出降時,把城內頑強抵抗軍民和李晛率領的文武百官大部殺盡。至此西夏滅亡,蒙古國終於除掉了這個心腹之患,可以全力攻金了。 金國是蒙古部落的宗主國,曾經滅遼、北宋,稱雄一時。但到成吉思汗稱霸時,金國已度過鼎盛時期,國勢日漸衰落,政治腐敗,經濟蕭條,軍備廢弛。朝臣勾心鬥角,國內各種矛盾十分尖銳。成吉思汗抓住這個機遇,並制定了周密的攻金計劃。 蒙古攻金的戰爭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211年到1217年夏,成吉思汗親自指揮絕大部分蒙古軍攻金;第二階段,從1217年秋到1229年,木華黎父子奉旨率領一部分蒙古軍負責對金戰事;第三階段,從1230年至1234年春,窩闊台與拖雷分兵攻金,後與南宋聯合滅金。 1211年,成吉思汗以為祖宗報仇作旗號,率領蒙古鐵騎殺向金國。時值初秋,成吉思汗親自率領東路軍。他派大將哲別為先鋒,首先向烏沙堡進攻,進入金境。哲別作戰勇猛,蒙古軍銳不可當,很快佔領烏月營。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攻擊,在野狐嶺戰役中打敗金兵,突破了金國用來防禦草原游牧民族進攻的邊牆。在這次戰鬥中,金國精銳部隊幾乎喪失一半,從此元氣大傷。金宣宗被迫求和,向蒙古貢獻了大量財物。 金軍在野狐嶺失敗後屯兵於澮河堡,嚴守不出。成吉思汗採取從中央突破敵軍、兩翼策應的戰術,全殲金軍主力。此後,蒙軍主力攻入戰略要地居庸關,哲別率領先鋒軍直達中都(現北京市)。中都是金國的首都,金國傾全國兵力嚴防死守。哲別與金軍幾次戰鬥不能取勝。成吉思汗率領後續部隊來後,見金國實力猶存,為了避免過多傷亡,主動撤出了對中都的戰鬥。 經過一段休整後,蒙古大軍分成三路向金國進攻。中路軍由成吉思汗和他幼子拖雷率領,南出紫荊關,向金國山東、河北等腹地進攻;右路軍由成吉思汗的另外三個兒子朮赤、察合台和窩闊台率領,沿太行山一線向南進攻,佔領金國的山西地區;左路軍由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兒率領,主要進攻東北方向。蒙古大軍三路齊發,互為犄角照應之勢,其勢不可擋。1214年春,蒙古三路大軍會師中都附近,再次將中都包圍。蒙古軍聲勢浩大,金軍接連失敗,金宣宗被迫向成吉思汗求和,獻納公主、童男童女五百、馬匹三千、金銀珠寶等。成吉思汗得到金國的大量財物後,率領軍隊撤退。 蒙古國實力強大,中都在幾年之內兩次被蒙軍包圍,金宣宗擔心總有一天中都必不保,在成吉思汗撤軍後,不顧眾臣的反對,倉皇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不久,成吉思汗借口金帝沒有議和誠意,再次統軍攻金。在野狐嶺,蒙古軍擊潰30萬金國守軍,前鋒直指居庸關。成吉思汗避實擊虛,留部將與金兵對峙,自己則親率精銳,晝夜兼程從小道奔襲紫荊關。金軍猝不及防,被迫退離紫荊關。紫荊關的失守,使金國的都城完全暴露在蒙古軍鐵騎面前。1215年,成吉思汗終於攻下中都。 1217年8月,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都行省、承製行事,賜以大汗所用的九尾白旗,將繼續攻打金朝的任務全權交他負責。留給他的蒙古軍二萬三千騎,降附的契丹、漢軍八萬餘人,總共十萬餘人經略華北。而成吉思汗親率蒙古軍主力西征去了。木華黎父子不負重託,在十年間佔領了金朝黃河以北大部分疆土,為蒙滅金打下了良好基礎。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後,其繼任者窩闊台遵照其臨終遺留的滅金方略,指揮蒙古鐵騎,以摧枯拉朽、勢如破竹之勢於1234年攻滅金朝,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1279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滅掉南宋,建立採行漢制的元朝,完成了全中國的大一統。 史學家王槐茂在其《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的奮鬥,奠定了統一全中國的基礎,對結束唐朝『安史之亂』以來的諸國割據分裂紛爭的局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吉思汗是對中國的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傑出歷史人物。」 元朝統一中國的過程是與中國歷史上經常發生的改朝換代的戰爭一樣,是推翻一個腐朽沒落危機重重,統治階級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矛盾極其尖銳的社會;是摧毀一個社會底層勞苦大眾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接連不斷的、搖搖欲墜、行將滅亡的國家。 三、成吉思汗西征,打通了東西方閉塞的通路,使東西方經濟、文化、科技得到大交流,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1215年,當成吉思汗忙於對金戰爭時,花剌子模國派來探聽蒙古方面情況的使團。成吉思汗在他駐營地接見了使團,表示願意與花剌子模王友好,允許雙方商人自由往來。1217年,成吉思汗派出使團去花刺子模國回訪,並轉達了成吉思汗願與花剌子模王締結和約,建立和平貿易關係的旨意。國王馬合謀答應締結和約。但當1218年暮春,成吉思汗派出的蒙古國商隊450人,帶著金銀及絲綢、皮毛等大量貨物到達花剌子模國邊城訛答剌時,該城長官貪圖商隊財物,意誣指商隊為間諜,將450人全部扣押,並寫信報告國王馬合謀。馬合謀下令將商隊全部殺掉,貨物沒收。商隊中僅一人逃回蒙古,將情況報告給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即派出三個使臣去見馬合謀,指責其背信棄義行為,並要求交出兇手,退還所有貨物。馬合謀蠻橫拒絕使臣要求,下令將為首的使臣殺死,並侮辱性的將其餘二使臣剃去鬍鬚,驅逐回蒙古。 花剌子模國是新興的西域霸國。在13世紀的最初十餘年,國王馬合謀先後征服阿富汗的古耳王朝,戰勝西遼,奪取西遼西部地區及西遼藩屬中亞河中地區。其疆土擴張到今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和中亞廣大地區,軍隊達四五十萬,成為伊斯蘭教世界最強大的霸主。馬合謀野心勃勃,他準備繼續攻佔西遼東部,攻打蒙古國,並征服中原,創造一個世界帝國。為了對付馬合謀,伊斯蘭教主哈里發派出使者,希望東方的教世主「約斡長老」出兵相救。而他們所謂的「約斡長老」正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面對經濟發達、軍力強盛的西域霸國,面對馬合謀這個伊斯蘭教世界最強大霸主,沒有忍氣吞聲地屈膝求和,沒有無可奈何、坐以待斃。儘管蒙古國經濟落後,人口僅數十萬的中國邊疆民族政權小國,但成吉思汗表現出蒙古族不畏強暴的大無畏精神,表現出大智大勇的民族英雄氣概,他決心動員全蒙古國的大部分力量,親自統率蒙古軍為主力的由多民族組成的十五萬大軍去積極主動抗擊西域霸國。 這是一場自衛反擊戰,以積極的進攻保衛蒙古國及中原免遭西域霸國侵略、征服。但是戰爭的持續勝利進行,使它從自衛反擊戰發展為帶有殘酷殺戮、破壞的征服戰爭。 成吉思汗和他子孫後代所領導的三次西征大軍,在中亞、西亞和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進行過戰爭,採取招降和攻殺相結合的方式,接受招降的城、堡予以赦免,而頑強抵抗、造成蒙古軍重大傷亡的城、堡,蒙古軍破城、堡後,即以血族復仇的傳統觀念,對城堡軍民進行殺戮、洗劫、破壞、焚燒,甚至夷為平地。戰爭必然使各地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破壞,這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存在的歷史規律。在否定戰爭破壞性的同時,要看到西征的積極一面。西征剷平了東西在各個方面進行交流的壁壘,使亞洲、歐洲、非洲的各方面廣泛交流,進入一個空前頻繁而且卓有成效的時期。中國的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紙幣、驛站制度、集體會議制度等傳入西方;西方的藥物、農產品、紡織品、天文曆法、地理知識、科學技術等傳入亞洲各地。成吉思汗的軍隊帶著東方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進入當時僵化保守的歐洲,喚醒了全球的人類覺醒。在成吉思汗軍隊的推動和刺激下,歐洲逐漸開始了空前的貿易、技術和思想革命。產生了一系列的積極效果,大大地推動了世界的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 成吉思汗1227年病逝。他子孫後代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奮鬥,在1234年消滅金朝,在1279年消滅南宋。結束了「安史之亂」開始的五百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元朝。元朝是中國邊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第一個全中國的王朝,疆域遼闊,台灣、西藏納入中國版圖,雲南等邊疆地區均歸元朝政府直接管轄,它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貢獻。 孫中山先生說:「亞洲早期最強大的民族之中元朝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佔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毛澤東同志將成吉思汗親切稱為「一代天驕」。 在西方,成吉思汗孫子拔都(朮赤二子)在他所征服的廣闊土地上,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斡羅思西邊,建立起橫跨歐亞兩洲的金帳汗國,也叫欽察汗國(1243——1503)。斡羅斯各公國成為欽察汗國的藩屬達二百四十多年。各公國每年向欽察汗國納貢,並接受汗國的監督統治。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拖雷三子)奉其兄蒙哥汗之命,率軍出鎮波斯地區(今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1258年統一了波斯地區,建立了伊利汗國。1261年得其兄元世祖忽必烈的承認和冊封,1380年滅亡。 1221年征服花刺子模國後,成吉思汗把畏兀兒以西直到河中草原地區分封給二兒子察合台,建立察合台汗國,1570年滅亡。 成吉思汗分封諸子,窩闊台受封葉密立(今新疆額敏)、霍博(今新疆和布賽爾)建立窩闊台汗國。1310年被察合台汗國吞併。 蒙古大帝國的疆域,從北面北冰洋到南面印度洋,從東面的太平洋到西面的多瑙河。在地球五分之四的遼闊疆域內,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高度統一,高度集權。人類文明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後代的鐵蹄下開始了世界一體化進程。 中國學者德山先生在《元代交通史》中曾說:「國際陸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孫三代三次西征的產物。」「第一次西征為建立橫跨歐亞空前未有的大蒙古奠定了基礎;」「第二次西行,即長子西征,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欽察汗國;」「開闢了通往中國的國際交通——欽察道;」「第三次西征即旭烈兀西征,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的另一個汗國——伊利汗國。」「開闢了中國通往波斯的國際交通——波斯道。」 加拿大史學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說:「往來於這條大道的商人們說,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國的路上行走,是絕對安全的。」美國傳記名家哈羅蘭姆在其著作中說:「雖然當初的成吉思汗從未接受過物質文明的熏染,竟能為50多個民族建立切實可行的典章,維持大半個世紀的和平與秩序」;「信使可以縱橫50個經度,一個少女懷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遊這個廣大的帝國。」使得東西方交流之暢通,歐亞文化之交流,「這是人類之間最廣大而開放的一次握手。」 著名作家、史學家龔禺銘在其《成吉思汗》(震撼世界的草原戰神)一書中說:「一些歷史學家依據歷史記載,把成吉思汗說成是一個嗜血好殺、野蠻殘暴的魔王,把他的出現說成是人類的災難。」他們指責成吉思汗在中亞的屠城,將敢於抵抗的城市男子全部斬首,將女子全部淪為奴隸;指責他的行為破壞了文明,甚至阻礙了人類的進化。但是,我們不能苛求古人,草原的法則就是「弱肉強食」。作為馬背民族的傑出領袖,建立統治的基本方法就是屠殺。如果他不去屠殺別人,必會死在別人的刀劍之下,從這一點看來,成吉思汗的血腥是被生存環境所逼的,是被惡劣的草原環境、被弱肉強食的草原生存法則所逼出來的!歷史上,所有游牧民族無不存在著這種血腥的一面,在這一點上,成吉思汗成了馬背民族的代表,如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舉起屠刀,這也可以看做成吉思汗的辯證法。 歷史是逐漸演變的,人的觀念、習俗也要與時俱進,我們不能拋開歷史發展和特點,按現代人和現代社會標準去觀察、分析、衡量歷史人物及其事件。 四、成吉思汗軍事思想和指揮藝術在世界軍事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對世界影響頗大。 劉樂土先生在中國大皇帝書系《成吉思汗》代前言中說「成吉思汗是後人難以比肩的戰爭奇才。他逢敵必戰、戰必勝的神奇將人類的軍事天賦窮盡到極至。戰爭成就了成吉思汗的千古流芳,沒有戰爭也就沒有了成吉思汗。」《元史》曾云:「帝深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勛偉跡甚眾。」 成吉思汗武藝高強,能征善戰,刀槍劍戟樣樣精通。戰時每每衝鋒在前,退卻在後,率先士卒,勢不可擋。他的超凡與卓絕更是在於他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略。《元史?太祖本紀》寫道,成吉思汗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敝,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他的繼任者三子窩闊台按其計,統率大軍攻金,於1234年將金朝滅掉。 成吉思汗不識字,也從未讀過《孫子兵法》,可每一次征戰,或是分割包圍,或是圍城打援,或是誘敵深入,或是遠交近攻,無不運用自如,迸射著智慧與果敢相映生輝的光芒。他統率的鐵騎驍勇善戰,勢如破竹,戰火、硝煙漫卷到俄羅斯、伊朗、阿富汗、烏克蘭、匈牙利、波蘭等歐洲和中亞的國家及印度北部。廣袤的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已經成了戰無不勝的神,對手無不聞風喪膽,臣服於腳下。著名作家野慶裕在他《成吉思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一位叱吒風雲令山河變色的英雄。他聲威震鑠亞歐,功業邁越古今。成吉思汗在軍事上創造的業績完全可以與素有『兵聖』之稱的孫武相提並論,如果說,授筆以言的孫武是以其軍事理論的博大精深而引起世人矚目,那麼仗劍以行的成吉思汗是以軍事謀略的獨特和軍事活動的巨觀而令世人感嘆!」野慶裕又說:「在數十年的征戰實踐中,表現出一種高超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創造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軍事思想,留給後人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成吉思汗善於治軍,他創建和統帥的蒙古軍,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既善野戰,又能攻堅。伊兒汗國重臣《世界征服者史》作者志費尼說:「整個世界上,有什麼軍隊能夠跟蒙古軍隊相匹敵呢?戰爭時期,當衝鋒陷陣時,他們像受過訓練的野獸,去追逐獵物,但在太平無事的日子裡,他們又像是綿羊,生產乳汁、羊毛和其他許多有用之物。在艱難困苦的境地中,他們毫不抱怨傾軋。他們是農夫式的軍隊,負擔各類賦役,繳分攤給的一切東西。」「他們的服從和恭順,達到如此地步:一個統帥十萬人馬的將軍,離汗的距離在日出和日沒之間,犯了過錯,汗只需派一名騎兵,按規定的方式處罰他,如果要他的頭,就割下他的頭,如要金子,就從身上取走金子。」 成吉思汗不僅善於治軍,而且精通謀略,深明戰法。這是他繼承、發展了我國北方游牧狩獵民族在數千年戰爭中積累的豐富的戰略戰術、戰鬥經驗,是他在長期艱苦戰爭實踐中,出色地、巧妙地、創造性地掌握和運用了這一軍事指揮藝術。 在戰略上:(一)、善於利用矛盾,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在統一蒙古高原諸部時,先是利用札木合、王罕與蔑兒乞部的矛盾,聯合二部,打敗蔑兒乞部,奪回妻子;又利用金朝與塔塔兒等部的矛盾,依靠金朝聯合王罕打敗了塔塔兒和札木合;然後又利用札木合、王罕、桑昆之間的矛盾,偷襲王罕、取得勝利。在以南征和西征中他也注意利用矛盾,各個擊破。一個時期總是集中力量進攻一個主要敵人,盡量避免兩面作戰,同時樹敵過多。(二)、知己知彼、謀定後動。成吉思汗在對敵作戰前,十分重視調查了解敵情,在較充分了解敵方情況後,才謀定而動,與敵交戰,從不打無把握之仗。(三)、以打進攻戰為主。進攻戰是成吉思汗指揮蒙古軍作戰基本戰略。據統計,他一生打五十多次大戰,基本都是進攻戰,只有進攻才能殲滅敵人,佔領城堡,奪取財物。只有少數幾次是防守戰。(四)、集中兵力於戰略進攻方向。在戰略進攻時,成吉思汗竭力避免兩線作戰,集中全力在一個戰略方向上作戰。當他不得不面臨兩個或兩個以上戰略方向時,他把全軍主力集中用在主要戰略方向上實施進攻戰,而把較少兵力用在次要戰略方向上實施鉗制的進攻或以攻為守的防禦戰爭。情況變化時再行調整。(五)、運動戰。成吉思汗根據蒙古軍總數不大的基本情況,採取以運動戰為主的戰略方針,力避陣地戰,持久攻堅戰的戰略方針。(六)、速戰速決。兵貴神速,成吉思汗指揮騎兵,常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其不意地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一舉打垮或征服敵人。(七)、殲滅戰。成吉思汗根據敵國人口多,軍隊數量大,國力強的特點,採取殲滅戰,力避擊潰戰,竭力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寧斷其一指,不傷其十指。(八)、以戰養戰。成吉思汗採取以戰養戰戰略,即俘獲、收降敵方的軍、民,奪取其牲畜、糧草、財物、武器、裝備以補充自己。(九)、無後勤機構負責供應的遠征。蒙古軍遠征時,「只是羊馬隨行,不用運餉。」「食羊盡則射兔鹿野豕為食,故屯數十萬之師不舉煙火。」進入敵境後,則奪取敵方牲畜、糧草、財物、人力,解決軍隊後勤給養及軍需。 戰術上,善於揚長避短、巧施詐術、避實擊虛、多路出擊、迂迴突襲、速戰速決。余大鈞教授說:「蒙古兵善於利用拉瓦戰術。就是派出先遣分隊,在寬闊的正面上,用疏散隊形,分為兩翼以弧形陣勢攻擊前進,主力則隱蔽行進或集結於弧形陣勢的中央靠後地區。先遣分隊以勇猛的射擊和衝擊激怒敵軍,誘敵迎戰,將敵軍引誘到主力行進或集結的地區。這時,主力從正面發起猛烈衝擊,弧形陣勢兩翼先遣分隊立即改為密集隊形,從敵之兩側或後方實施兇猛衝擊,聚殲敵人。」「這種戰術後為俄國哥薩克騎兵所採用,在迭次作戰中,均戰果卓著,造成輝煌之威名。」 萬耀煌先生在為布爾霖《成吉思汗傳》中譯本所寫的序言中說:「中國之兵學,至孫子而集理論上之大成,至元太祖成吉思汗,而呈實踐之巨觀。此兩人者,遙遙相距千祀,一則援筆以言,一則仗劍以行,卒以造成歷史上中國軍威震轢歐亞之偉業,發揚數千年中國兵學蓄精養銳之奇輝。」俄國傑出的蒙古學者符拉基米爾佐夫在其《成吉思汗傳》中說:「他不僅有軍事經驗、指揮才能,而且是統帥大軍團及特種部隊組織大戰役的才華橫溢的統帥者。」志費尼在其名著《世界征服者史》一書中說:「倘若那善於運籌帷幄、料敵如神的亞歷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時代,他會在使計用策方面當成吉思汗的學生,而且,在攻城略池的種種妙策中,他會發現,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怎樣對待世界歷史》一書中說:「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偉大的統帥,無疑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給陸軍部長的一份報告中說:「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從歷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戰鬥情況的詳細記載,且保存的很好,那麼軍人將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 成吉思汗是「千年風雲第一人」、「世界征服者」,他發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戰爭,創建了有史以來版圖最大的帝國,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過極大的影響。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一個成功的歷史人物所必須的眾多優秀品質。他極為重視團結的力量,在他的隊伍里,聚集了來自不同部族、不同國家、不同階級的眾多傑出人物,他們高度尊重和信任成吉思汗,在實際行動中任勞任怨地為他效勞。他是天才的領袖和統帥型人物,心胸寬廣、求賢若渴、善於發現人才、保護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他用人不問民族、出身、資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即使反對過自己的人,昔日敵人,只要具備才能都可以破格使用。如名將哲別就曾射中他脖頸,險些喪命,而木華黎則是敵對勢力的門戶奴隸。他具有極為堅強的性格,即使在最為艱難的時候,也決不放棄自己遠大理想,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堅忍不拔,頑強抗爭。他雄才大略,具有卓越的政治謀略與軍事才能,他所創建的部隊紀律嚴明,作風過硬,訓練有素,無堅不摧,無往而不勝。他膽敢以十萬軍隊與幾十萬金軍決戰,只帶二十萬軍隊敢於萬里西征,結果打敗一個又一個強敵,征服一個又一個國家。所有這一切說明,他不僅是一個能征慣戰的勇士,而且是一個精通戰略戰術深明治國之道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他具有優異的政治才能,沉靜清明,確立以法治國的原則,創建新型的統治秩序,尊重文化知識,創製語言文字,平等對待宗教,倡導宗教信仰自由,珍惜士兵生命,關愛百姓生活,使蒙古帝國的統治秩序日臻完善和鞏固。國力日益強盛。

參考書目:《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傳記與研究)作者:余大鈞 《成吉思汗傳》作者:朱耀廷 《成吉思汗》 作者:王槐茂 《震撼世界的草原戰神》作者:龔禺銘 《成吉思汗》(中國大皇帝書系)作者:劉樂土 《成吉思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作者:野慶裕 《世界征服者史》 作者:志費尼


推薦閱讀:

西夏為什麼能從唐朝延續到成吉思汗時代?
成吉思汗妻子遭仇敵擄走霸佔,他怎麼處理這頂綠帽子?出人意料
成吉思汗的單挑水平如何?
如果說成吉思汗是中國傑出的軍事家,那文天祥怎麼算民族英雄抵禦外侮?頂多是國家內部矛盾啊
傳播 「侮辱成吉思汗卦象視頻」 判刑1年?用的哪條法律?

TAG:歷史 | 成吉思汗 | 功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