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德道文化經典誦讀教育實驗彙報

(05年上海研討會交流稿)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致力於兒童經典誦讀教育的仁人志士:

大家好!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向大家彙報一下我們兒童德道文化經典誦讀教育的研究成果和體會,衷心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批評與幫助!

我們在座的各位可能是家長,可能是教師,也可能是熱愛和關心教育的社會工作者。當孩子像天使一樣來到我們的身邊,一天天長大,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責任的時候,我們會不約而同地思考著同一個問題——到底應該怎樣培養和教育好我們的孩子?目前社會上,在我們的周圍,形形色色的教育鋪天蓋地而來。家庭、學校和社會對教育事業的投入日益加大,教育的條件也日益現代化,但教育的質量卻是日益下降。自私、冷漠、孤僻等性格在現代孩子身上日益體現,兒童自殺、暴力及犯罪事件也是層出不窮。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現在教育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傳統美德的漠視和丟棄,造成社會整體道德水準的下降,嚴重地影響了兒童身心健康。這一嚴峻形勢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當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已成為各級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黨和國家領導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同時,在熊春錦先生、南懷瑾先生和王財貴先生以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積極倡導下,兒童經典誦讀活動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挽救工程正在逐步推廣開來。

現在,在全國一些地方,正在積極開展兒童經典導讀實驗,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們認為這個方法很好!它能夠培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健全的人格,追求真善美合一的理想,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學得大智大慧,克服目光短淺、處事功利化、人格虛無化、精神平面化的弊病,改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讓他們學會直接面對原著經典獨立思考,把讀書、思考、實驗與寫作結合起來,把知識、技巧、能力與方法結合起來,使他們走上社會後經得起摔打磨難,有謀生的本領,韌性的精神,又有創新的潛力,充實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過經典的導讀,潛移默化的切實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水平。最終成為既道德高尚又博學多才的棟樑之才。這是我們的期望,更是廣大家長的期望!

我們在德道大系統論的理論指導下,在德道文化經典誦讀的實踐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以誦讀《德道經》 為主,以傳統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教育為核心的兒童德道文化經典誦讀的教育理念。下面,我們就這一教育理念的理論基礎、引導問題及實驗成果向大家作一下簡單的彙報。

第一部分:德道文化經典誦讀的理論基礎

(一)五德為基心性圓中國自古就是道德的故鄉,是古老的禮儀之邦,道德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其長治久安的有力保障;對一個人來說是其健康長壽、事業生活順利的支撐;道德也是人、社會與自然三者相依生存、健康發展的紐帶與原動力。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即仁德、義德、禮德、智德、信德這五德。在《德道經》中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也;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也。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在道家學說認為:仁、義、禮、智、信等五種元素是德性的五個方面的不同分類,這五種元素的圓滿狀態合起來就是德性的圓滿狀態,也叫上德。人體是個整體系統,五德與人的生命系統息息相關。這五種德性與五臟分別相對應:仁德對應於肝臟,義德對應於肺臟,禮德對應於心臟,智德對應於腎臟、信德對應於脾臟(胃)。並且五德與五臟之間將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五德周全的人其五臟一般也健全功能完好,反之五臟健全功能良好的人其五德一般也較周全。當然一般人其五德總有缺失,總有表現不好的地方,那麼改變的方法就是「以有餘而補不足」。可見以五德為主的道德教育將不只使人的道德素質得到提高,也會保證人的身體健康。五德圓滿或缺失的表現概括了人身百態,人的任何心理活動及其表現在五德的範圍內概莫能外,失仁德者表現在對人態度為常嗆人,為人缺點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氣常生、白眼冷對。失禮德者對人態度為常恨人,為人缺點性情急躁、無理爭勝、虛榮愛美、記恨憎人。失信德者對人態度為常欺人,為人缺點猜忌多疑、蠢笨蠻橫、疑神疑鬼、埋怨人非。失義德者對人態度常傷人,為人缺點殘忍妒忌、虛偽好辯、口舌是非、惱人自貢。失智德者對人態度常厭人,為人缺點愚魯遲鈍、多愁善感、憂慮自生、自尋煩惱。道德的缺失就是五德成分的缺失,自然就會有了相應的修養自身道德的方法。作為人要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就要從五德下手,從五德的系統下手,對照五德缺失的方面,找出自己不足的德性,從心上樹立正確的觀念,在理上認清要改正與完善的地方,從外在表現上克服自己的缺點,日日三省吾身,時時事事注意對照,自然進步,進而鞏固,天長日久那麼我們的德性就會逐步完善,成為一名道德高尚修養健全的人。五德也就囊括了道德教育的所有內容,所以道德教育應以五德教育為核心內容,這樣則綱舉目張,使道德教育有了充實的內容,有了有利的著力點,在實踐中也才會使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二)德道誦讀興中華東方傳統文化寶庫中,老子《德道經》是一部殊勝的「哲學詩」和「萬經之王」。它揭示出「道」就是大宇宙的本源,是天地人萬物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是宇宙萬物可分可合的結構模式和運行規律。「德」是道的外顯,是道的載體和表現形態,五德的仁義禮智信即是道的五種能量元素。道德充滿宇宙太空和萬物的內外,無所不在。養育生息著天地人萬物。大至宇空星群,小至物質夸克,一切物質和生命的生存與發展,都是道德能量物質的巨大作用力。德能蓄聚的厚薄濃淡,決定著萬物質量層次的高低,規範著物性的特徵和物體的輕重大小,及其運化過程的長短久漸。「德」就像人類萬物生命分秒不能離開的陽光、空氣與水一樣,離開道德也就是生命的終結。一切萬有生命和物質,都是「道德」的充分體現,只是人類既享受著道德的恩惠,卻又並不知曉道德的真諦,更未能自覺地修養道德去「淳德合道」,長期處於離道失德的愚昧無明的狀態中而已。只有道德人生,才是最符合自然本質、最有意義、最有價質的人生。《德道經》預言般地深刻指出:「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世界歷史和社會的發展,也的確就是如此一步步地下滑到了道德的最後底線,降到了五德最末的「忠信之泊」階段。人類道德中所擁有的五德的最根本的基礎就是「信德」,信德的淪喪,也就是最後的道德人格防線出現了崩潰的嚴重危機。現今,在世界各地忠信、誠信、信譽、信仰等等都全面出現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機,從而使整個世界的法治步入了登峰造極的時代。人類的健康,也由於失德離道,心靈扭曲,隨著德性的全面鑿喪,病種病情越來越複雜和多樣化。人體內五德的嚴重缺失使內五行的動態平衡無法維持,心理疾病和疑難絕症日益增多,病變更加錯綜複雜,社會問題也同樣日益複雜化,犯罪率居高不下。陰極則陽生,物極則必反。「反也者,道之動也」。人類亟待道德的回歸,獲得道光德能,維護心靈健康和身體健康以及社會的健康發展。特別是世界演變成地球村之後,德和道的回歸,也必將是一個迅速變化的過程。《德道經》在世界上已經被翻譯成近二百六十種文字廣泛地傳播,對道德的認識和求證,正在逐步被全世界普遍認同和實踐,道德精神必將傳遍全世界。我們共同處在道德最後的底線,返樸歸真,修德合道的路也同樣就在每個人的足下。萬經之王的《德道經》蘊藏著豐富的道德能量,是人類回歸道德的瑰寶。《德道經》的內涵博大精深,她是涵蓋宇宙萬物的科學大真理。道德既是物質性的,又是精神性的,是真實存在於宇宙空間的一種無形而又具有巨大能量的物質。是人類共同的精神食糧和生命能量的源泉,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源動力。國學老師熊春錦先生曾指出:「老子通大道,慧智出文章,磅礴五千言,造就千萬聖」。誦讀《德道經》可以給人類帶來健康與和平;誦讀《德道經》可以轉愚為智,轉智為慧;實踐《德道經》能夠改變人生,再造人類的生命和精神。傳統德道文化,是靈修慧性思維與智識邏輯推理思維完美結合的瑰寶。

第二部分:兒童德道文化經典誦讀的引導問題

(一)課本選擇的問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儒、道兩家的思想占很大的比例,是根文化,具有重大的影響。選取這兩家的經典著作來進行誦讀,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現在,大家多採用《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和《德道經》幾種。《論語》和《德道經》可以說是儒、道兩家的精華所在,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作、代表之作、源頭之作,是非常適合誦讀教育的。如果在這兩本書中再做一個選擇的話,我們則比較傾向於將《德道經》作為首選。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論語》的文字比較華麗,讀起來比較繞口。而《德道經》文字簡樸,語言精鍊,更容易琅琅上口,便於誦讀和背誦。

2、儒家的思想偏重於對禮的修持和遵守,過於強化了禮的作用,忽視了其他四種德性與禮德的相生相剋、協調統一的關係,沒有將禮德升華到上德歸道的層次。整部《論語》可以說是對禮的條文化,強調人必須遵守禮的規定,忽視了心修的重要性,忽視了五德一體把握協調發展的整體論。在短時間內,這種方式對人們道德的提升,是有效果的。但時間一長,弊端也就顯現出來了。由於忽視了對五德的全面培補和修養,只是被動地遵行禮的標準要求,沒有從心靈的深處真正地產生共鳴,就會出現一些「假道德」的現象。自己明明知道這樣做是有違道德的,但是由於經受不住私心私慾的誘惑,而想方設法的用形式上的道德來掩蓋不符道德的事實。這種現象可以說比比皆是。「智慧出,有大偽」呀!而《德道經》地論述,一上來就抓住了對心地修養、對五德的整體把握,要求人們首先要清除自己過度的私心私慾,將自己的心調整到光明的、清靜的、淳德的狀態,這樣一來,五德得到了全面的培補,達到了上德的境界,人們也就自然的會遵從道德而行了,這就是自然無為的妙用了。《德道經》是一部直指心源性海的道德教育的教科書,必將會對人們道德修養提高產生巨大的、明顯的作用。以《德道經》作為誦讀的教材,效果最明顯也最穩妥。

3、《德道經》問世兩千多年,被尊為「天書」、「哲學詩」、「萬經之王」。她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傳統文化的科學寶庫。她包含著無比宏大的宇宙真理,蘊藏著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以及政治學、哲學、醫學、倫理學、養生學、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廣大領域,表現出中華民族豐富而深刻的理論思維,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在中國歷史上許多閃耀著光輝燦爛的東西,都可以在《德道經》中找到它的淵源。道德是中華之根,華夏之魂,我們民族之靈根深植於道德的基石之上。《德道經》歷代注釋者甚多,自古至今各種注釋千種以上。僅《八史經籍志》著錄的就有230部。不僅學者志士精心作解,歷史上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等皇帝,都曾專門為之作過注。毛澤東主席亦曾研讀《德道經》,在他的著作里多處引用此經中的意境,尤其是《矛盾論》和《實踐論》,無不閃耀著《德道經》的哲理光輝。《德道經》的光輝不僅撒播在中華神州,而且光照全球。(美)威爾?杜蘭在《世界文明史》一書中盛讚道:「在人類思想史中,它(指《德道經》)的確可稱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書」,他稱讚「老子是孔子之前最偉大的哲學家。」英國李約瑟博士是聞名遐邇的中國科技史專家,他非常尊崇老子,並因此起中文名字為「李約瑟」,以與老子李聃同姓為榮。國外翻譯出版《德道經》的各種譯本已多達260餘種,新譯新注還在不斷出現。其譯本之多,不僅居世界之冠,僅英譯本已多達40餘種,已經超過了除《聖經》之外的任何其它書籍。由此可見《德道經》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影響力,而且她必將在未來的人類精神文明建設中,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輝。正是基於以上三個方面的考慮,所以我們傾向於將《德道經》作為誦讀的首選課本。而《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可以作為輔助課本。這樣,主次分明,整體把握,則會相得益彰,效果更好!二、「群誦」、「獨誦」、「聽誦」通過孩子們誦讀《德道經》的實踐證明,閱讀本民族的文化經典,可以使閱讀者經過一番文化儒化而改變個人氣質;孩子們的性情變得的活潑開朗;身心透發著健康的氣息,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記憶力、注意力明顯增強;優秀的孩子將從這裡開始起步!孩子通過誦讀《德道經》向德性方向全方位的轉化,是不容置疑的。而這些都離不開 「群誦」、「獨誦」和「聽誦」在孩子們誦讀實踐所產生的作用!「群誦」即眾所周知的集體誦讀,是快速提高道德修養實踐水平,加快、加深誦讀效果的捷徑,是德性轉化的催化劑。在群誦中,我們聽到了,那昔日說話無聲的小姑娘發出悅耳的童聲;在群誦後,我們看到了,那昔日因心理障礙而顯得寫字如螻蟻般小的孩子,寫出的字體瞬然間開朗了,變得大方而舒展。如果您是家長,建議您早上規定十五分鐘,全家人一起誦念《德道經》的幾個章節,形成規律,反覆地誦。一個月下來,會發現家庭矛盾減少了,家庭氣氛更和睦了,家長更好當了,孩子更聽話了。正如《德道經》所云:「修之於家,其德乃餘」。如果您是老師,您不妨在您所帶的班級上試一試。就取《德道經》的德經第一章和道經第一章,讓您的學生誦一誦,誦一個月總結一下,看看這些學生是不是好帶多了。誦念可以將群體效應發揮出來開啟智慧,轉愚為智。這個群體效應發揮出來就可以開發學生的智慧,使人聰明。「獨誦」,孩子們專心而且認真仔細的誦讀,對所學章節的掌握是有益的。獨誦要注意「恭」、「熟」。只要不輕易地排斥和否定《德道經》,同樣能產生良好的作用。「聽誦」則是行不言之教,使得《德道經》的教化作用猶如春雨對萬物的滋潤,真可謂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孩子們誦讀《德道經》的日子裡,無論是在孩子們寫作業的時候,還是在孩子們課間休息、做遊戲的時候,我們總是讓《德道經》的誦讀聲響於孩子們耳際。日積月累,孩子們誦讀《德道經》的記憶力顯著提高。比如我們有一處誦讀輔導班,近來在學習到第65章時,僅僅領讀了一遍,孩子們就都會誦了,並且在半小時內很快就背誦了下來。在學習第67章時,孩子們集體誦讀了9遍就都背下來了。而到簡短的章節,如「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孩子們開口就能背下來。(我們使用的錄音磁帶是每五章左右一盤)現在換一盤新的磁帶,新學的一章,基本上在半個小時以內孩子們就能背下來。當然,學得快,背得快,得益於「聽誦」的滋潤。三、開口朗誦與閉口心誦頌經是開口高聲朗誦的效果好呢?還是閉口心頌的效果好呢?這個問題,實際上應當按照不同的階段,施以不同的方法,而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具體情況,應當是靈活地去掌握。

在誦讀的初級階段,總的方法是以開口頌為主。為什麼要開口頌呢?第一個方面,是中華古文化、道德文化學習的特徵,她就是要求大家從小就「搖頭晃腦頌詩文」,要出聲。無論是大人、小孩,七百年前的那些學堂裡面,就是這樣頌經的。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學習特色,是傳統文化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的重要環節之一呀!它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這其中有道啊!我們現代人已經丟掉了,很少看到有老師帶著大家在課堂上進行開口頌讀,一個個都教成了悶鴨子,都在心裏面記憶,都不開口。在古代特別重視開口,因為這裡面有道。那麼,這個搖頭晃腦頌詩文的道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出聲呢?因為它可以開心竅啊!心開竅於舌,舌頭就是心在體表的外竅。我們的五臟與外界的聯繫的戶牖(門窗)就是:腎,開竅於耳;心,開竅於舌;肝,開竅於眼;脾,開竅於唇;肺,開竅於鼻。很多的人,尤其是儒家的人們,多半是形容開口頌念《四書五經》為「其言如珠」,好像一個個珠子一樣自然地流動和滾動。那麼閉口頌,頌不頌呢?也應當頌。心裏面還有內竅啊,七竅玲瓏心。閉口的觀心頌,也是不容忽略的 。所以這兩者要因時因地靈活地把握,所以,這個頌念是開口頌好,還是閉口頌好,應當根據這些理,從我們體內的看得到的生理作用、看不到的生理效應這兩方面,綜合去考慮和掌握。要靈活,要善巧方便。你不可能家裡來了四五個客人,大家在談話,在聊天,你就在那裡大聲開口頌,把別人都鬧跑吧?如果那樣,那麼你邀請的這些朋友,你的愛人,可能就要真的跟你大吵一頓嘍!要因場合不同,應用不同的方法。所以,在第一階段以開口頌比較好。注意環境,注意場合,不要利己,不要單純為了滿足自己高聲朗誦,而不顧環境,故意去影響別人,干擾別人。如果只顧自己,那你頌不出效果來,方法再好也不行,你損人利己就達不到目的!一般而言,你只有在開口頌獲得效驗的基礎上,再自然地轉入這個閉口心頌。這樣才能夠高度地發揮閉口頌的作用。當然在第一個階段,也可以結合這個閉口頌同時地進行,但是要把這個主次分清楚,量體裁衣。

(四)胎教與經典誦讀每一對想要孩子的父母,都會希望自己能生育一個聰明、健康、活潑、品行端正的孩子。怎樣才能保證生育這樣一個孩子呢?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了胎教上。因此,胎教在古今中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視。並積累了豐富地實踐經驗,成為我們現在實施胎教的寶貴財富。胎教的思想最早起源於中國,我國古代許多典籍當中都有關於胎教的論述,《史記》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記述了周文王的母親在懷孕期間非常重視胎教的事例。此後歷代都有胎教的論述,如西漢賈誼的《新書?胎教》,東漢王充的《論衡?命義》,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小學集注?立教》,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宋朝陳自明撰的《婦人良方大全》及康有為的《大同書》等都有胎教方面的論述。古代的這些胎教思想給我們現在進行胎教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我們應該好好加以重視和利用。國內外大量的科學研究已經證明,胎兒在母體中四五個月後逐漸成形,大腦迅速發育,並且有了聽覺、觸覺、味覺、運動覺等感知能力,可以感受和接收外面信息。研究還表明,在胎兒的幾種感覺器官中最為發達的就是聽覺系統了。早在受孕後第4周,胎兒聽覺器官已經開始發育,第8周時耳廓已經形成,這時胎兒聽覺神經中樞的發育尚未完善,所以還不能聽到來自外界的聲音。到了第25周,胎兒的傳音系統基本發育完成。28周時,胎兒的傳音系統已充分發育完成並可以發生聽覺反應。至此,胎兒就已經具備了能夠聽到聲音的所有條件。胎兒對來自母體外的聲音非常感興趣,在胎兒的整個發育過程中,聽覺給胎兒帶來的影響最大。因此,在胎教中,選擇合適的內容,藉助聲音對胎兒進行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這為我們通過經典誦讀來實施胎教提供了可行性。通過經典誦讀對胎兒的教育可分為直接教育和間接教育。直接教育是指直接為胎兒誦讀經典或播放經典誦讀錄音,使胎兒受到良好影響的教育。美國科學家發現,經常對他誦讀詩文的胎兒,出生後對語言的接受能力會明顯比沒有接受過語言胎教的孩子強,開口說話時間會提早,今後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會比一般孩子高。母親可以定時誦讀經典給腹中的胎兒聽,若一直反覆念同一經典給胎兒聽,會令胎兒神經系統變得對語言更加敏銳。當然,胎教不僅是母親的責任,也是父親的責任。夫妻共同對胎兒誦讀經典,對胎兒更有好處。父親的音質、語調與母親的不一樣,父親的情感、性格與母親的也不一樣。如果雙方能配合起來共同對胎兒實施胎教,對胎兒的最初影響就是多方面的,這會有助於胎兒性格情緒的全面、平衡發展。同時,丈夫和妻子一起誦讀經典,還能提升夫妻兩人的道德修養,改善夫妻關係,促進家庭和睦,保證孕婦精神愉快,身心健康,為胎兒身心的正常發育提供了一個融洽、和諧、溫馨和充滿愛心的家庭環境。間接教育是指通過經典誦讀對孕婦的作用來影響胎兒。孕婦誦讀經典,這是孕婦的學習過程,但可以間接地影響到腹中的胎兒。為了讓母親的感覺與思考能和胎兒達到最充分的交流,誦讀經典的時候,最好要保持心境的平靜和注意力的集中。孕婦在懷孕期間,不僅生理上要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心理上也同樣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與反應。母子連心,孕婦的喜、怒、悲、思皆可以使血氣失合而影響胎兒,所以孕婦宜心境平和,心情舒暢,遇事樂觀,不要喜怒無常。經常惱怒,則氣血不順,必然影響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孕婦通過誦讀經典,可以安母體心神,驅散「心頭翻滾的烏雲」,讓「心中之水」平靜,為體內的胎兒提供最好的身心環境。通過經典誦讀實施胎教,不僅提高了夫妻兩人的心性修養,改善了家庭氣氛,同時也熏陶和強化了胎兒的德性與慧性,可謂一舉多得。因為教育具有連續性,如果能堅持下來,在胎兒出生後,繼續對他進行經典誦讀的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的話,那效果會更好。

(五)成年人誦讀的關鍵成年人在兒童誦讀和胎教中,都起到重要作用,這點在上面地論述中已經提到了。可以說,成年人誦讀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兒童誦讀和胎教的效果。在這裡,我們有必要對成年人地誦讀方法做一個簡單地論述。首先,成年人地誦讀,必須要把握好兩個字和一個堅持。兩個字是「恭」和「熟」。這個「恭」是指的「心恭」,「身恭」。「恭敬」的「恭」,誠信,信德無疑,禮德圓明,是恭的基礎。沒有這個恭敬心,沒有這個敬畏心、沒有這個處下之心,沒有這個頂禮之心,就無法打開經文的寶殿,進而登堂入室。這個「恭」還包涵了一種清靜,身心的清靜,要將自己的心和身調節到一種清靜的狀態,空明的狀態,古人還要求沐浴更衣,焚香而頌。連身體表面的清凈也作為一種要求,可見這個恭的嚴肅性和重要性。這個「熟」是熟練的意思。是說在進行經典誦讀的實踐過程中,要儘快地達到熟練的要求。所謂:「熟能生巧」,只有熟了,才能談得上體悟。如果你還沒有做到熟的要求,那麼,你只是在形勢上地念,根本不會產生什麼體悟,誦讀的效果也就無法產生了。一個堅持,就是說要持之以恆,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就有效果!第三部分:兒童德道文化經典誦讀實驗的成果彙報各位朋友,「道德人家福澤長」,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堅持誦讀《德道經》,學習《德道經》,實踐《德道經》,開啟智慧,愚者轉智;拓展視野,健全人格;修養道德,凈化心靈;加深涵養,明白事理;增廣心量,心胸開闊;家庭和睦,德光祥照;終生受益,利己利人。正如《德道經》所說的,「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愽。」我們的德道文化經典誦讀活動開展以來,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 道德實驗小學我們有一所道德實驗小學,叫志慧小學,坐落在陝西榆林地區。那是一所民辦的教育實體,同時也是教育部科學教育子課題——「相似性原理在少兒潛能開發中的應用」的實驗學校。2002年,我們開始在這所學校進行《德道經》誦讀實驗。志慧小學在九年義務教育規定的課程外,統一增設了一門「道德教育課」。以集體誦讀《德道經》為主,輔之以誦讀《三字經》、《論語》等傳統文化科目。這些科目以朗讀、背誦為主。據統計志慧學校全校有96%以上的學生會背《三字經》、《德道經》;小學一年級以上的學生,一般至少能背誦唐詩30首、宋詞10篇;高年級同學可以背寫好幾章《德道經》,並可以大致理解其內容大意。實驗證明,通過德道文化經典誦讀教育,學生從思想品德、言行禮儀、精神面貌、身體狀況、學習成績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志慧學校的學生有很多是從社會各學校被淘汰而轉來的所謂「差生」,但志慧人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善良和道德的種子,只要外界有陽光、有雨露,這些種子就會生根、發芽;只要人們能辛勤耕耘,這些幼苗就會生長、開花。為了促進每個兒童的健康和諧發展,志慧人為選擇了一條通過誦讀《德道經》走「差生轉良」之路,為孩子們善良和道德的心靈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並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通過誦讀德道文化經典為自己的心靈除草。學校自《德道經》誦讀實驗開展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打架、吵架事件,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同學之間,老師之間,師生之間都充滿平等友愛,互敬互讓,使學校幾年來保持一種團結奮進、和諧文明、健康向善的良好風氣,每一個學生都在道德光輝的沐浴下健康成長。幾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有多家媒體給予了廣泛關注和報道,得到了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

(二)兒童《德道經》誦讀班的實踐彙報fairy 由於機緣所致,眾位同仁齊心協力辦起來的,兒童經典誦讀的輔導班,由我做輔導班的老師。經過一個星期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2005年1月4日終於正式開班了。雖說我們都是新的嘗試,摸著石頭過河,在不斷的探索中前行,但值得欣慰的是在開班以來的日子裡,孩子們是進步的。班裡的孩子們,是幾個二年級的孩子,要麼是淘氣有餘的,要麼是有智力障礙的,要麼有心理障礙的。這些孩子們通過誦讀《德道經》發生的良性變化是非常顯著的。那麼看一看這些孩子們的變化吧!

蔡##:來班時,是一個走路低著頭,邁著小碎步,說話聲音小的聽不到的小姑娘。功課差尚且不說,坐著寫作業幾乎沒有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半天也寫不出幾個字。甚至一個字,東張西望,愣神。看看她的變化吧,就在第二天,就聽到了她那悅耳童聲,她敢大聲的讀經了。聽她在學校班的老師講,老師為蔡##驚訝,因為在學校兩個班一同上的活動課上,她敢舉手發言,而且發言說:「我……」不但有自己的觀點,而且敢於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並且說的很有邏輯性。她原來上課是從不發言的,更別說是兩個班的同學上課了。說到寫作業,起初蔡##寫的字是天書(我們不認識),到班來以後,她的語文作業是我先用鉛筆輕寫一遍,然後她再描紅,描了短短的一段時間後,她自己就能寫出很公整的字,更主要的是她現在注意力大有提高,她可以自己坐在那裡獨立的寫完作業,語文很快寫完好幾課的生字組詞。(有一個星期天,她沒有在星期六完成該完成的語文作業,別的孩子下課玩了,她就在教室里寫語文作業,而且寫得很是認真整齊。)數學自己也能獨立的完成。就在近兩天,六道兩步計算題一道也沒有錯。她的轉變是全方位的,聽她自己說,她原來吃飯很少,就不好好吃飯,現在她的媽媽說她吃飯吃得真好。眼前的蔡##,雖然說功課上仍有一定的距離,但已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

王##:是一個小時候發燒,燒傷大腦,又因治療藥物過敏,休克過的孩子。來班時,她不但目光中含有一種邪氣之外、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懶惰、還有一些怪動作,像渾身亂搖,亂扭,吐舌頭。從她來誦讀班學習開始至3月31日,她與蔡##倆個是需要一位老師由始至終單獨指導著學習、完成作業,現在她的注意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她可以自己坐在那裡獨立的寫完作業,很快寫完好幾課語文的生字組詞。數學自己也能獨立的完成。(就在近兩天,六道兩步計算題一道也沒有錯)。同一天,她們兩個同時做6道相同的數學家庭作業,是二步計算的題,一次性全對。現在的王##除功課有差距之外,亦是活潑可愛天真無邪!

呂##:是一個非常淘氣且軟硬不吃的小男孩,他在學校里是欺負老師的學生,老師批評他,他就有說不完的自己的道理,如果讓他按老師的要求來做,他的行為會使你無可奈何的。他的特點是,若他高興寫作業那就認真地完成,寫完之後就開始淘氣,去打擾別人。毫不誇張地說,他一個人的淘氣足以抵上這個班一個班的孩子。通過一個月讀經實踐,在一次老師批評他的過程中,他居然掉下了眼淚,當老師問他為什麼掉眼淚時,他說是知道自己做錯了。以往的他總是跟老師辯理,能認錯是前所未有,更別說是掉淚了。他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雖然他仍是頑皮淘氣的,但少了剛來時的滿臉的野象、張揚之象,多了一分莊嚴。在這裡,我想講講在輔導他的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為了減少他淘氣的機會,別的孩子從前往後一章一章的背,對他的要求是一邊和其它孩子一樣從前往後一章一章的背老子,一邊從81章從後往前背。儘管如此,面對他的頑皮和淘氣,我還是覺得自己的語言很蒼白無力,於是我就想行一行所謂的不言之教。我讓他站在我的面前看著我的眼睛,用自己的心靈與他進行交流,一會我們都會心的笑了,是出自內心的,誰也不知為什麼笑,是喜悅的笑。我就藉此來問他, 你可是喜歡看到老師的笑臉呀?他點點頭。我接著問,你是喜歡看到老師笑臉,還是喜歡看到老師生氣的樣子呀?他說喜歡看到老師的笑臉。 我就告訴他,你怎麼做,老師會高興的笑呀,你怎麼做,老師會生氣,如果你總是怎麼做,那老師不就總是在笑嗎?他點點頭。

候#:是個聰明的小男孩,只因家庭環境的因素,有著較重的心理障礙。剛來班時,那孩子好乖,讓他坐,他就一動也不動的按要求坐在那裡。讓寫作業,就認認真真的寫作業,下課就坐在自己座位上,一點也不淘氣,調皮,更不高聲講話。對於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不正常的。他的內心自我封閉,寫的字好小好小,也擠得很密(往往一個田字格能寫4—6個字)。現在的他會開心的和班裡的孩子們玩,當然也會淘氣。突然間從某一天開始,他就會寫開朗的大字了,大大方方的放在田字格里。 叢##:曾是一個毫不在意是非對錯的孩子,對他表揚或是批評他都表現的無所謂。依然我行我素,好像看破紅塵的樣子,對學習也沒有一點興趣。現在呀,他總是以一個好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做錯習題,他會很害羞。也很在意自己做的習題是對是錯。對學習也變得積極主動,就說上個周末吧,周五媽媽來接他回家時,他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在寫語文作業。(因為是周末,所以他們的作業一般都較多,要求語文作業周六在完成)媽媽讓他回家明天繼續寫,他對媽媽說,讓他再寫一課的作業。 那麼,這個班孩子的整體變化又是什麼樣呢?我們從諸多方面來闡述吧。首先從學習的能力上來講,在起初我用近一個月的時間教會他們前十章,每天學的很少,用的時間卻是不少呀。到春節前夕他們一天已可以學會整整一頁,第二十章他們很快就學會了,現在學到第五十五章,「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他們也很快學會,教起來越來越輕鬆,他們學得也越來越快,就連班裡的王##也學會了。在起初孩子們半小時能做兩道數學習題,現在已可以做五、六道數學題了。從表現方面來講,孩子們本性是好表現。原來呀,每當班裡來了接孩子的家長,他們就一個勁地表現他們的頑皮與淘氣,甚至當著家長老師的面騎在桌子上,我好尷尬。通過在寒假給他們講「二十四孝」的故事,現在當他們淘氣的時候,見到家長來了,馬上表現的認真,乖巧,真是有意思。 從意識方面來講,起初,每當他們獨自一個人讀經文,輪到蔡##、王##時,其它孩子們都是嘲笑、譏諷,恨不得制止她們而後快。而現在輪到她們兩個在獨自讀而不會的時候,他們都給提示,並跟她們一起讀了,絲毫也沒有嘲笑和譏諷。從行為來比較,在起初他們上廁所,我三令五申他們還是把小便搞的遍地都是。問是誰幹的,沒有人承認。漸漸我也不再說了,他們也不再把衛生間搞的很臟,偶爾有同學不小心,小便沒有入池,還會對我說。(雖然講起來有傷大雅,可這些細微之處卻是他們真實的進步)做錯事了,會來主動告訴我,末了,還要加一句:我要做個誠實的孩子。 孩子們的進步,是《德道經》的力量和魅力所致,更離不開為這個班付出心血的,我見過面和未曾謀面眾多朋友的支持、幫助和無私奉獻!

指導評語:這篇兒童誦讀情況反饋彙報,寫得非常好,很有說服力!看得出,您在誦讀教育實踐上是下了真功夫的。從以上幾位孩子的情況總結來看,效果很明顯,同時也更加印證了經典誦讀對兒童的教化作用是真實有效的。《德道經》被稱為是「萬經之王」,一切經典無出其右者。誦讀教育,一旦採用《德道經》作為誦讀根本教材之時,對孩子的教化作用則會是全方面的,孩子的綜合素質必將得到快速提高。

當前社會上,比較提倡孩子誦讀《弟子規》,為什麼呢?很多人認為《弟子規》的經文明確提出了孩子應該遵守的規範,只有讓孩子天天讀、背這樣的經文,才能提高他們的禮儀。我們則認為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是不明白「無為而教」理論的一種表現,是功利化的一種認識。我們就以《弟子規》來分析一下:《弟子規》通篇都在細化禮儀規範,雖列舉的很細,但百密一疏,終究不能盡善盡美。隨著時代的發展,必然也會有脫離實際,不能圓融之患。誦此經文,則只知應該如何行,而不知為何要這樣行。這樣的強制性教育,其功效,在起初階段比較好,但時間一長,其約束的效果就會逐步減弱以至於無。可以說,誦讀《弟子規》只能是一種權宜之計,由於忽視了心靈的修養與教化,重於顯(外在行為規範)而忽視了隱(內在心靈的調理與自身五德的修養),終將不能達到完美之功用。而《德道經》為萬經之王,隱顯並用,重於對心靈的教化與五德的培養。其經文,雖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由於抓住了心的教化這個根本,「疏而不漏」的功用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突出的體現。通過對《德道經》的誦讀與思悟,會使孩子在今後的人生旅程中,在《德道經》深刻內涵的潛移默化作用下,能夠清楚知道並把握自己的心靈與思識,進而正確引導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規範。這才是道德教育中的一種「釜底抽薪」的根本性方法。誦經典,就應該誦《德道經》這樣的直指心靈深處的,強化五德修養的經典之著才行。彙報中,從學習、表現、意識等方面的總結,就足以印證了以上的觀點。這就是我們得到經典誦讀教育的特色之所在!衷心祝願您的輔導班越辦越好!祝願孩子們得到五德的升華,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誦讀《德道經》,孕育健康嬰——我的《德道經》胎教實踐退 思2005-6-16 我和妻子是2002年結婚的,剛結婚時不想要孩子,但還是有了。在胎兒快兩個月時,我得了一場突兀奇來的怪病,在持續半月後又莫名其妙的好了。妻子為了照顧我搞得身心疲憊,頗感不適,考慮到可能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育,就打算葯流,沒想到卻自然流了。之後就順其自然,但直到去年也一直沒有懷上過。我本人素來是比較喜好傳統文化的,從2003年我有了電腦之後,就一直在網上一些國學研究網站、論壇、聊天室學習。2003年底,我們在網上接觸到經典文化教育,看到了一些讀經教育網站上的相關資料和一些育兒知識。當時妻子和我一致認為,要生一個心身健康的孩子,就要從培養一個心身健康的母親開始。正好,我又由於偶然的機會進入熊春錦先生在網上的《德道經》學習課堂。因此,從2003年12月開始,我們開始學習誦讀《德道經》。我們開始誦讀道經第一章和德經第一章,每天早晚誦讀。有時半小時,有時會不知不覺的達到兩個小時。這樣有一個月,我們又進行道經第1章和德經第1章以及道經第2至10章整體誦讀。我們發現兩個人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原本任性甚至有些不近情理的妻子變得能夠理解我了,我呢,對妻子也由非常刻薄變得能夠寬容愛護了,兩個人少了爭吵與矛盾,感情變得非常好。因此,對實踐讀經,堅定了信心,並且產生強烈的推廣願望。到了春節,我們就試著教親戚的孩子讀經。年初一晚上,將三個侄子和外甥叫到一起教讀道經第1章,他們都是6~10歲的兒童,開始時感到比較新奇,非常調皮,難以安靜,光是讓他們靜下來跟讀就花了將近一個小時,又花了近一個小時他們就背會了。第二天讓他們重複昨晚的內容,他們居然都能背誦出來。當看到原本調皮好動甚至撒野的他們能夠靜下來,用稚嫩的童音朗讀《德道經》時,我和妻子流淚了。這是經典的力量,這是《德道經》的力量!一個月後,再見到小外甥時,他竟然還能背下道經第1章來。六月份,小外甥被送到我們身邊,我們主要是教他誦讀道經第1章和德經第1章。經過一個月,周圍所有的人都說他的整個氣質變了。由此,我們誦讀《德道經》、實踐《德道經》的信心更足了,並且開始積極籌劃推廣經典誦讀。我們一直向親戚朋友宣傳經典教育,但是響應者寥寥無幾。我們一直對他們和所有認識的當老師的人說:「實施經典教育會將教育變得極其簡單,尤其是孩子的道德教育,不需家長和老師採取任何方法就能夠自然地完成。」可是他們有的只是贊同而沒有行動,有的只是當新鮮事物聽一聽,甚至有的還說:「你們現在沒有孩子,覺得容易,等你們有孩子你再看看,有你們說的那麼容易嗎?」我們對此無言而對。2004年,我們利用學生暑假機會,向家長和社會做了一定量的宣傳,宣傳王財貴先生首倡的經典教育理念,但是收效甚微。尤其是他們看到我們不是當老師的,連孩子也沒有,就更不信任了。為此,我們想,如果上蒼賜給我們孩子,就一定要以經典誦讀的理念培養孩子。天遂人願,很自然的,8月份妻子懷孕了。懷孕後的我們繼續堅持進行《德道經》學習實踐,每天參加學習。我們白天一有時間就會誦讀《德道經》,或者用電腦和VCD機播放熊春錦先生誦讀《德道經》的錄音,從未間斷過。直到現在,孩子已經出生快一個月了,我們還是用這種方法,讓孩子接受中華民族的偉大經典《德道經》的滋養和自然的教化。在整個懷孕期間,無論是母親的身體健康狀態還是胎兒的發育情況,可以說都是非常正常的,並且從產前到產後一切都很順利。孩子母親說:「我堅持每天聽《德道經》全文或親自誦讀《德道經》,在聽或誦的過程中,我會感到很輕鬆、愉悅。而當我感到煩躁不安的時候,聽誦《德道經》會很快使我心情恢復平靜。」學習《德道經》和《黃帝內經》,我們知道,「天食人以五炁從鼻入,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我懂得了人體是由無形的精神系統和有形的物質系統兩部分組成,所以我覺得在懷孕期間,嬰兒的發育不僅僅是依靠母親攝入的物質營養來決定的,關鍵是看嬰兒攝取能量的通道是否暢通,母親體內攝入的天德地慈之炁是否充盈。胎兒攝取能量不但是通過連著胎盤的臍帶從母親體內吸取血液,還要通過體表從「羊水」中獲得炁來滋養。這個「炁」和「血」是形成我們身體的基礎物質,也是胎兒發育成長必須的物質,只要「炁」和「血」充足,就不可能營養不良。但很多孕婦在整個營養觀上面存在根本性的錯誤,盲目的摒棄「炁」的營養作用,瘋狂地攝入高脂肪食物,加重自身傳輸系統負擔,阻礙了雙重營養的傳輸,反而導致嬰兒營養不良!誦讀《德道經》就能很自然的將五德能量吸收到體內,滋補、滋養身體內的器官、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動,也會很自然的供給腹中胎兒雙重營養。孩子母親說:「在孩子孕育的整個過程當中,我的內心是充滿喜悅的,不管遇到怎樣的挫折與困難,我都堅定的認為,經過胎教孩子一定會平安、健康的成長。我也一直以自己的喜好來決定飲食習慣。比如,懷孕的0~2個月,我特別喜歡茶葉的味道,也特別喜歡喝茶,因此就儘管去喝。好多人認為茶葉對孩子大腦發育不利,就勸我不喝,但我憑直覺認為是孩子發育需要我喝茶。從孩子在孕期和出生後的情況看,我沒有錯。在妊娠反應的時候,我只吃一些吃下去沒有吐的、感覺舒服的食物,感到不舒服的一律不吃。」令好多人不可理解的是,我們的孩子竟然沒有缺鈣,出生時體重就有3450克,發育很好,頭髮又黑又密,面部很光亮。出生後,黃疸反應很弱,對外界環境適應力很強,對風寒等抵抗力很強。剛三天,就能夠將晝夜分清,將睡眠自動調整過來。孩子母親的健康狀況也是很好,大夫一再囑咐我給她做些魚湯,我們家人和親戚朋友都擔心不進行魚湯等的滋補會沒有奶水,但我們堅持不必,僅僅喝小米湯,只是在父母要求下吃些雞蛋。一直奶水很足,孩子也吃得好,睡得好。這些天孩子長得很快,用我長輩的話說就是「沒有滿月,就已經有我小時候的三個月大了」。 我們還發現,胎兒對外界環境的敏感程度特彆強。孩子母親說,在胎兒五、六個月,她能明顯感到胎動的時候,如果不小心遇到一些噪音,就會感到胎兒劇烈的煩躁的胎動,可每當聽或誦《德道經》時,她會感覺到輕鬆、愉悅的胎動,甚至能感受到胎兒愉悅的心情。另外,孩子的預產期是5月17日,5月12日下午5點我陪妻子去醫院作檢查,當時那個房間裡面有一個婦女在引產(就是不足月人工流產)。妻子感覺很難受,在做胎心音檢查時胎兒心跳達到180多次,胎動特別厲害,醫生強烈要求我們要剖腹產,我堅持不(因為其他情況很正常),就辦了住院手續後,進行觀察,晚上8點半又檢查時,正好又有一個來檢查的,大夫說她孩子不到三個月已經死亡於體內。當那個女子進入檢查的產房時,胎兒心跳又極度加速到180次。所以那個大夫極力勸我們做手術,我還是堅持不。到晚上十點又檢查,心跳自然下降到150多次,我們就堅持回家休息。13日早上,8點檢查,恢復到140次,穩定了。我當時剛開始也還有點擔心,但心裏面一直就默念《德道經》雙一章,一會兒就自己心裏面很鎮定了,我就為妻子和孩子誦《德道經》。之後幾天情況很穩定,羊水很足,各種生產指標都非常好。生產時很順利,前後不到一個小時。孩子母親說「我並沒有感到特別痛苦,聽到孩子第一聲響亮的哭聲時,我激動地流淚了,內心充滿了感激之情」。

(四)愛心沐浴 德育熏陶——我的教育孩子感受

說起孩子教育,作為父母,個個都重視,人人都有一套辦法,但是究竟你的教育辦法、觀念、效果是否正確和有效,誰都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標準問題:你究竟要把孩子教育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要用什麼方法達到目的?你的效果是否長期有效?這三個問題誰都無法迴避,都必須作出一個正確的回答。我和愛人都是師範生,但我們的師範教育並沒有教我們如何培養孩子。我和許多家長一樣,面臨新出世的孩子,都還沒有做好應有的準備,沒有教育孩子的「上崗證」,所有的方法都是嘗試性的,粗淺不堪;所有的成果也是低水平的,有待提高。但我願意開誠布公地向各位彙報我的一點感受,接受大家的批評。總結起來,我的具體感受有四點:

1、慈愛是孩子的溫馨「襁褓」

我的孩子一出世,我們夫妻就忙碌著、計劃著,那時沒有具體的教育目的,只有歡喜和愛心。我們夫妻戀愛八年,衝破種種阻力走在一起,所以對小生命格外珍惜,對幼兒的教育就是一個字:「愛」。我是抱著孩子、看著她長大的,不斷地與她輕聲細語,不斷地用動作表情哄她開心一笑,不斷地輕拍柔撫,與她交流;盯著她的大眼睛,與她說話,與她談天說地,吟詩作賦;與她指點花草樹木,分辨飛禽走獸。伴隨著她從「襁褓」到搖籃,從小童車到蹣跚學步,驚嘆她的每個表情,讚美她的每一聲宏亮哭叫,欣賞她邁出的第一步。人們都談論「胎教」,我的胎教是夫妻相敬如賓,家庭和睦,清貧而不失溫馨,勞碌而不失幽默,努力讓愛在家庭、在身心永駐,讓微笑在彼此間流淌。出生後的教育又延續了這種氛圍,讓孩子天真的心靈觸摸到的是父母蕩漾的暖流,感知的是心與心無言的溝通,沐浴的是父母親密無間、心靈相通的愛的感召。我想這才是孩子的第一營養,是她最甜美的人生第一口「乳酪」。厚德載物。一粒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地,孩子最需要的是愛,愛具有超越名和相,具有超越有為和一切偏執的非凡力量,愛得越純真,凈化心靈、扶正祛邪的功用越強大。父母的愛心和寬慰、撫摸和輕語,往往可以使孩子的「小感小冒」散為無形,對這些體會我頗為深刻。

2、經典是孩子的七彩翅膀

兩歲的孩子是最容易教育的時候,父母的素質,家庭的環境,這時候都種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之中,反映在孩子純真的腦海之中。我愛好書畫、詩歌,與許多家長一樣,買了不少歌謠、詩詞與孩子一起吟唱,鋪上一張張大紙,讓孩子在空白世界盡情塗鴉,一邊大聲鼓勵,為她歡呼。我與別人不同的是,心懷歡喜地參與其中,和孩子比賽,看誰背得快,看誰畫得好,讓孩子充滿歡樂,並樂此不疲,讓學習就在不知不覺之中,堅持與歡樂同生,成果在分享中紛紛被懸掛在牆上。使孩子的天性盡情發揮,不附加父母個人意識過多的左右。我們驚訝地發現,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超常的記憶力,少年版的《西遊記》她幾乎可以一章章地背下來。到四歲的時候,我讓她背中醫針炙穴位,她一周時間就把十二經絡的數百個穴位按順序背下來。對於認字,我們沒有教她如何一筆一划地認和記,採用的方法是整體記、全篇背,書讀百遍,其意自明,何況一字?四歲時,我估計了一下,二千漢字她可以拿下了。不過孩子的特點是記憶而非理解,這種理解以及傳統文化背後孕藏的巨大道德營養、人文情懷、人生感悟都會在適當的時候一一釋放,回報給每一位虔誠的父母一個陽光燦爛、道德光明的孩子。

3、故事是每一個孩子心頭的「阿拉丁」神燈

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但少有會講、善講、堅持講故事的父母。我的承諾是早起晚睡各一個故事,接送孩子上幼兒園、小學的路上各一個故事,所以我每天都要備課,我的方法很土,把自己所掌握的全部知識和經驗都動員起來,結合歷史事故、民間文學、名著故事,揉和在一起,甚至全家人都編在其中,又往往把女兒編為主人翁。在天然優美的環境中,在曲折多奇的情景中,善與惡鬥智斗勇,美與丑互相交鋒,正義戰勝邪惡,讓每一個故事都成為孩子成長的心路。不怕大家笑話,我的徐氏版《小鬼當家》已經編到30多集了,《小兵張嘎》也是20多集,《西遊記》已經游進現代文明了。四、經典是孩子的立身之根有荒誕的故事,有誇張的遊戲,也有經典。我在家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讀經其實是中國人最好的讀書方法,這在世界上獨一無二,但這種方法現在並不為人所重。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內求內證法、格物致知法,中庸之道、整體之觀等博大精深的智慧有別於西方文化叢林法則的強權理論和象牙塔尖的科技思想,是全人類的精神食糧和回歸道德家園的方舟。 我開展的讀經教育,第一部是《德道經》,《德道經》是諸子百家的根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如果認真研讀它,你將發現,它的博大思想、深厚道德、無盡智慧已經包涵了全部人類的知識範圍,大氣磅礴無出其有,古今中外有識之士的稱讚這裡就不再列舉了。我的孩子大概用了一個月的時候,全文背誦了五千字《德道經》(帛書古校本),並能夠用其中的一些道理指導自己的生活,解釋社會現象,她在班級禮讓榮譽,對老師說是「上善若水」、「處下不爭」;她也懂得心靈重於外表,說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我想,《德道經》一定可以成就她的善人生,這部經典可以讓我現在就為她將來而放心。有德在心,其根必正,有道在身,其行必端。後來,我買了mp3,把四書和其他優美傳統美文的錄音都下載下來,供她傾聽,當然,在經典的間隔,我都錄上少兒歌曲,滿足她的童心愛好。身傳重於言教,在她學習的時候,我和愛人也積极參与,現在我們一家人都是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也是受益者。其他值得一提的是,我愛人教了她幾年的英語,現在她的閱讀和會話能力非常棒;我堅持一年時間早晚為她全身拍打,按摩(學自武術和中醫);我們一起培養她的愛心,珍愛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經常一起善事,努力做一個懂禮儀、有愛心、有道德感的人。目前,我們的孩子善良、聽話、懂事、明理、好學,這其中,更多是社會國家的安定,學校老師的教育,父母在其中只起到一部分作用,我不敢貪天之功,這裡特作說明。同時,我的孩子身上還有許多缺點和不足,與優秀孩子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故事,每個人都可以寫一本書,珍藏於記憶 的書,富有營養的書,孩子情感之根的書。我的教育感受是比較簡陋的,說的也不全面,但我至少是真誠的,崇古風崇自然的。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父母是第一個老師,但不明白清靜無為的道理,不懂得傳統文化營養,不用愛和行去感染孩子的父母又是沒有「上崗證」的老師。


推薦閱讀:

萌了個萌----兒童粗棒針翻領絞花開衫
小店面的淘氣堡兒童樂園怎麼增加盈利呢?
兒童用藥,路將在何方?
兒童的成長規律
8歲女孩掛在健身器材上身亡!父親看監控發現可怕一幕…

TAG:教育 | 兒童 | 實驗 | 文化 | 經典 | 彙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