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洲是如何瓜分的?

1492年到17世紀初是歐洲列強在北美的探險、殖民時期,這一時期北美印第安人仍是北美大陸的主要居民。歐洲列強主要是西班牙人、法國人、荷蘭人和英格蘭人,他們先後進入北美大陸建立了各自的殖民點。歐洲殖民勢力在北美大陸探險、殖民和定居,驅趕、殺戮印第安人的政策和土著印第安人逐漸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同時,歐洲列強在北美的爭奪也日趨激化。一般說來,西班牙和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英格蘭和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則主要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相聯繫。

1.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16世紀時,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遍布西半球的南半部以尋求黃金和其它財寶。西班人牙迅速征服了位於中美洲秘魯的印加人和瑪雅人,以及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葡萄牙人則控制了現今的巴西。到160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了由墨西哥向南的大部分西半球土地。還在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了現今美國的東南部和西部。他們並沒有發現象他們在南美那麼多的財富。但是,他們控制了佛羅里達地區和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土地。1565年,西班牙人在佛羅里達建立了聖奧古斯丁,這是歐洲人在現今美國領土上建立的最早的永久性移居點。他們還在西部和南部建立了佈道區和其它移居點。

2.英國人和法國人憖拡約在16世紀開始在北美東部地區探險。最早,兩國只派遣一支探險隊和皮毛貿易商來到新世界。但在1600年後,他們開始在這裡建立了永久性殖民地。法國人的移民點主要在現今的加拿大。英國人移民點包括後來成為美國的13個殖民地。

多年來,英國和法國為控制大西洋和密西西比河之間的領土,以及為控制加拿大而爭鬥。當英國人在七年戰爭(SevenYears"War)中擊敗了法國以後,英國終於在1763年贏得了勝利。

3.英屬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時期(1607-1776年),這一時期,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後建立了13個殖民地。其中北部馬薩諸塞、羅德艾蘭、康涅狄格和新罕布希爾4個殖民地工商業較為發達。中部賓夕法尼亞、紐約、新澤西、特拉華4個殖民地以農為主,號稱「麵包殖民地」。南部弗吉尼亞、馬里蘭、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5個殖民字盛行種植園奴隸制。最早建立的是1607年的弗吉尼亞詹姆斯城,最晚成立的是1733年的喬治亞,前後持續約120多年。在北美殖民地時期,法國人在魁北克地區和密西西比河流域擁有強大的勢力範圍,西班牙人則控制了佛羅里達和墨西哥、太平洋沿岸地區。經過延續110多年的殖民戰爭,包括1652-1674年的3次英荷戰爭,1689-1697年的威廉王之戰,1701-1713年的安娜王位戰爭,1740-1748年的喬治王戰爭,特別是1756至1763年英法七年戰爭,英國牢固地控制了北美大西洋沿岸諸殖民地,控制了加拿大和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及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廣大地區,成為北美大陸東部地區的霸主,法國則退出了爭奪對北美霸權的角逐。

一、伊比利亞半島人征服美洲大陸

  公元16世紀,西南歐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以哥倫布打頭陣,向西大膽地越過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並毀滅了印地安文明。

  如果說,印地安文明的毀滅是狼吃羊的過程,那麼,美洲的瓜分就是狼咬狼的過程了。狼吃羊時,羊沒有任何機會,狼咬狼時,便有了許多變數。但無論是狼吃羊,還是狼咬狼,都遵循著一個共同的規律:以強凌弱,弱肉強食,這大概是動物界的鐵律。

  與西班牙相比,葡萄牙主要在亞洲征服,建立了一個海上殖民帝國,這就出現了一種「乍看起來是難於理解的」局面,「只有大約200萬人口的葡萄牙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高度文明的、擁有大得多的人力物力資源的亞洲諸國家」。

  史家說,一個重要「原因是葡萄牙人運氣極好,能利用不久就開始從美洲大陸源源而來的巨大的金銀供給。大批大批的金銀來自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的金庫,也來自墨西哥和秘魯的銀礦;它們來得恰是時候,使葡萄牙有足夠資金與東方通商。如果沒有這筆天佑的橫財,葡萄牙人本會受到非常嚴重的限制,因為他們既沒有自然資源,也沒有令東方諸民族感興趣的製成品。」

  這一段存在一點兒疑問,「大批大批的金銀來自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的金庫,也來自墨西哥和秘魯的銀礦」,這是西班牙人征服的結果,通史說得很明白,至於葡萄牙人是如何從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的金庫、從墨西哥和秘魯的銀礦掠奪財富的,通史里卻沒有講清楚,只是在下冊第六章有上述一段結論。

  而且,葡萄牙還利用「關於新發現地區的專有權問題」,利用羅馬教皇擁有的分配權,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對美洲巴西的所有權。那時,強權的歐洲人認為,「基督教國家有權把野蠻人和異教徒的土地佔為己有而無須顧及有關的諸土著民族」。「還有一種至少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承認的原則是,羅馬教皇有權分配任何不為基督教統治者所擁有的地區的世俗專有權」。

總之,16世紀,伊比利亞國家在歐洲海外征服中遙遙領先,從東方的香料貿易和美洲的銀礦中獲得了巨大財富。但是,到這一世紀末,它們卻從各自的領先地位急速倒退。後起之秀是西北歐的荷蘭、法國和英國。

二、荷蘭的崛起與取代

  紅眼病是人類的通病,當西、葡兩國大發橫財的時候,整個歐洲都在貪婪地注視著源源流入葡萄牙的香料和大量流進西班牙的金銀。

  西北歐國家十分妒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這些生利的帝國。然而,它們長久地忍住不去侵犯這些帝國的活動範圍,這不是出於對教皇訓令的尊重,而是因為害怕伊比利亞的勢力。因此,英國人和法國人轉向超出伊比利亞活動範圍的北大西洋。

  一開始,他們試圖尋找一條可通達東方的東北或西北航道,但都沒能成功。於是,對財富的巨大誘惑驅使他們大膽且公開地闖入伊比利亞人的勢力範圍——不僅闖入西班牙的美洲,還闖入葡萄牙的東方,而且,他們愈是侵入,愈是受到進一步侵入的鼓勵,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對手出乎意外地虛弱。荷蘭人最先利用了伊比利亞衰落所提供的機會,對荷蘭來說,17世紀是「黃金世紀」。

  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只是個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但它以運輸起家,在歐洲征服的歷史上,也有過一段輝煌。到1612年,荷蘭人在美洲曼哈頓島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這一殖民地雖然從未擴展起來,但它是荷蘭人在美洲的基地,主要發揮票據交換所的作用,因為那時在歐洲與美洲的西班牙、英國和法國殖民地之間,荷蘭的大量船隻經營生利但違法的運輸業。

  在南美洲,1621年,荷蘭人創辦了一個荷蘭西印度公司,目的是開發西、葡兩國在美洲殖民地還沒有牢固佔有的財富。荷蘭人通過這個公司開展殖民活動,經過10年打打停停的戰鬥,他們控制了從巴西東北部的巴伊亞一直到亞馬孫河的巴西海岸。但是,公司不願意、也無力承擔維持足夠的駐軍所需要的開支,這段沿海地帶到1654年全部丟失。

  荷蘭西印度公司還在加勒比海沿岸的加拉加斯、庫拉索島和蓋亞那建立殖民地。他們引進了甘蔗,甘蔗很快成為整個西印度群島最賺錢的作物,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史家說,這是荷蘭人在加勒比海沿岸留下的持久印記。

三、英法加入掠奪活動

  北歐人尋找前往東方新航路的失敗,驅使他們去侵犯伊比利亞人的勢力範圍。由於葡萄牙的東方屬地受到非常強大的保護,北歐人首先攻擊西班牙最薄弱的美洲殖民地。

  法國人以大西洋沿岸的拉羅歇爾為基地,對南美洲北岸進行海盜活動和私掠巡航。法國襲擊者所造成的損害相當大。1556年,法國的一個船長以10艘船進攻哈瓦那,洗劫了這座城市,並徹底毀壞了港內所有的船舶。

  英國人總是很狡猾,當時在西屬美洲露面的英國闖入者則試圖在和平的、商業的基礎上進行貿易。他們想做的不是明火執仗的劫掠,而是利用西班牙人的弱點,鑽空子佔便宜,因為西班牙工業衰弱,不能滿足殖民地的需求。當時西班牙殖民地最需要的兩種商品是布匹和黑奴,英國人生產了前者,並能在西非購買到後者。利用這種手段,英國人大發橫財,約翰·霍金斯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事例。此人作為英國奴隸貿易的創始人而名聲大振並獲取了大量財產,1562年,他作了第一次航行,在非洲西部的獅子山覓得奴隸,再運到海地換取獸皮和糖。利潤高得驚人,以致伊麗莎白女王和她的幾名樞密院官員也對他的第二次航行進行秘密投資。他遵循與前次相同的步驟,然後,滿載一船白銀返回,成為英國最富裕的人。

  但他們的第三次航行卻遭到了厄運,於是,英國人結束了與西班牙殖民地和平合法通商的希望。此前,他們是和平但違法的商人,此後,他們成了海盜和私掠船船長。

  於是戰爭便不可避免,1588年,西班牙國王派無敵艦隊侵犯英國,卻被英國人打敗了。

四、荷蘭讓位於英法

16世紀末,英國挫敗了西班牙海上霸權,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壟斷局面。荷蘭人倚仗資本雄厚,基本上壟斷了各國的貿易,征服者互相排斥,為了商業利益大打出手,於是從1652年至1674年暴發了三次英荷戰爭。

  第一次戰爭英國獲勝。

1664年,一支英國海軍遠征隊佔領了荷蘭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並改名新約克,即紐約。又加上一些別的原因,到1665年,第二次英荷戰爭開始,戰爭延續到1667年。

  期間,肆虐於14—15世紀的黑死病(即鼠疫)在1664—1665年期間又捲土重來,再度侵入英國。半年內從倫敦的西區擴及東區。據說倫敦人口的1/4、約10萬人死於這場災難,英國國內一片混亂。

1666年,倫敦發生了一場罕見的火災,連續燒了4天4夜,將倫敦城毀去2/3,據說經濟損失超過800至1000萬鎊(超過了兩次與荷蘭戰爭的費用)。

1667年荷蘭人奇襲英國海軍戰艦大獲全勝。

  英國遭此大敗,加之瘟疫和倫敦大火兩重災難,已無力再戰。於是開始談判,有關美洲部分,劃分了勢力範圍,達成如下協議:

  英國歸還在戰爭期間搶佔的荷屬南美洲的蘇利南;荷蘭正式割讓哈得遜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並承認西印度群島為英國的勢力範圍。

1672年第三次英荷戰爭爆發了。這次戰爭的緊要關頭,荷蘭海軍背水一戰,打敗英國海軍。

  總之,前後達20多年的英荷戰爭,雖說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體上看,荷蘭的實力大大削弱了。

三次英荷戰爭,儘管當年打得熱鬧,如今卻沒有多少人知道它了。令人料不就的是,期間一位英國經濟學家寫出了一本名著,卻流傳至今,傳播到全世界,這就是威廉·配第(1623-1687)在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術》,這一年,正是第三次英荷戰爭開始的那一年。據說,這本小書用「數字、重量和尺度」的統計研究方法,分析了英荷兩國的國情國力,對鼓勵英國的士氣起了很大作用。為此,馬克思評價說,威廉·配第是「政治經濟學之父,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統計學的創始人」。這是題外話。

17世紀下半期荷蘭人開始衰弱。在與英國和法國的爭搶中,荷蘭人原本就處於劣勢,法國人擁有眾多的人口、繁榮的農業,有一個富裕的祖國,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英國人也擁有較荷蘭人豐富得多的自然資源,並享有海島位置帶來的巨大禆益,地處海島,免除了時常遭受入侵的困擾。英國人還有海外殖民地迅速增長的財富和力量作後盾,而荷蘭人僅在南非南端有一小塊孤立的殖民地,他們缺乏保持自己原先擴張速度所需要的資源。就這樣,到18世紀,荷蘭不得不讓位於英國和法國。

五、英法的美洲爭霸賽

18世紀,英、法兩家開始面對面地在全世界爭奪殖民地霸權。

  在北美洲,英、法兩國的殖民地有許多共同特點。它們大約於同一時間征服拓居;它們都位於大西洋沿海地區和西印度群島(中美洲)。那裡土著居民較為稀少、原始,英國人和法國人不能象西班牙人那樣,靠盤剝土著勞動者生活,儘管他們在一些產糖的島上確是依靠黑奴勞動者。由於英國人和法國人找不到金銀,他們只好靠農業、捕魚、伐木、商業和皮毛貿易來養活自己。

  北美英屬殖民地大致可分成三類:弗吉尼亞及其緊鄰地帶——主要生產煙草;新英格蘭及其小批小批的不信奉國教者的居留地——從事捕魚、伐木、商業和皮毛貿易;英屬西印度群島——甘蔗種植園帶來極大利潤。總的來說,這些英屬殖民地人口稠密,遠遠多於法屬殖民地的人口。

  北美法屬殖民地的戰略位置非常好。1605年,法國人佔據阿卡迪亞(即新斯科會),1608年佔據魁北克,1642年佔據蒙特利爾。他們以聖勞倫斯河流域為開拓殖民地的主要根據地,利用無與倫比的內陸水系向西推進到蘇必利爾湖,向南推進至俄亥俄河。

1682年,法國貴族拉薩爾划船沿密西西比河而下,聲稱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為法國所有,並命名為路易斯安那,以紀念路易十四。因而,法國人在非常短暫的時間裡就侵入到北美大陸的中心。法國征服者最早佔據了這些地區,搶佔了大量土地,法國人佔據了北美洲殖民的制高點。

  那時,英國人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美洲東部,在阿巴拉契亞山脈與大西洋之間的一條狹長地帶,北起新罕布希爾,南至喬治亞,佔據13塊殖民地,以後變成了美國最早的13個州。

  法國人沿著從聖勞倫斯河到路易斯安那的路經修築了許多堡塞。這些堡塞形成了一條巨大的弧形地帶,把大西洋沿海的英屬殖民地有效地包圍起來。自大湖地區直到密西西比河流域,封鎖著英國人向西擴張的道路,加拿大和路易斯安娜恰好是法屬殖民地的兩扇門戶。

  殖民者的胃口總是大得很,18世紀英國王室發出的殖民地特許狀大多附文授予「從大海到大海」,英國人的目標是要佔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之間的廣大地區。

  在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島,法國人和英國人也是近鄰。法屬殖民地為馬提尼克島和瓜德羅普島,英屬殖民地則為牙買加、巴貝多和巴哈馬群島。這些殖民地是同南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通商的貿易站,這裡還有最可貴的東西,就是它們的熱帶產品——糖、煙草和靛青,這些極大地補充了法、英兩國的經濟。

總體上看,在北美洲,那時法國的殖民地幾乎佔盡了先機,可後來出現的日不落帝國是英國而不是法國,這是為什麼?

六、英國成了最大的贏家

  原來,那時法國人眼睛盯著的,首先是在歐洲大陸的霸權,而不是海外殖民地。

  為爭奪殖民地及歐洲霸權,從1756年—1763年英法暴發了七年戰爭。在北美洲,當兩家爭奪到緊要關頭時,1758年,法國將軍派使者到巴黎去說明加拿大危急的軍事形勢,並要求立即予以援助,他們的國防大臣弗朗索斯·盧瓦說,一個人在住宅著火的情況下,不會試圖去救馬廄。

  而且,由於英法兩國國內形勢的許多不同,跑到殖民地的英國人比法國人多得多。

  在英國,為了給不斷發展的紡織工業生產更多的羊毛、給迅速發展的城市生產更多的糧食,圈地運動如火如荼。圈地意味著更高的生產率,然而,也意味著社會的混亂和不幸。繞地一圈,便把成千上萬英畝土地圈進一道柵欄或樹籬內,農民們被推出他們自己的土地,處於羊吃人的慘境,史家說,正是這些被逐出家園的人們提供了從英國移居殖民地的群眾基礎。此外,還有處於困境的英國紳士,遭到迫害的清教徒等。

  法國的土壤較英國土壤肥沃。法國的農民深深地依戀自己的土地,他們能夠得到足夠的收入,無須求助於移居外國。法國還不許新教徒即胡格諾派教徒移居殖民地,

1688年,集中在大西洋沿海狹窄山麓地區的英國移民有30萬,而散居在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廣大地區的法國人僅2萬。到18世紀後半期美國革命爆發時,英屬殖民地的人口不少於200萬,相當於當時操英語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人是第一要素,正如史家所說,「這種大規模的殖民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1763年英國對法國的勝利和20年後美利堅共和國對英國的勝利」。

  隨著圈地運動而來的是英國工業的驚人發展,特別是由於歐洲大陸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期間,對軍需物資產生大量需求,英國人把握機遇,充分利用戰爭中難民和移民帶進來的許多新技術,發展工業,就象朝鮮戰爭成就了日本的經濟發展一樣。結果是英國在1550至1650年這100年中的工業發展,只是在1760年以後的工業革命期間才被超過,並為後來重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法國工業在產品數量方面大致和英國不相上下。但是,法國人口為英國的三倍以上,而且,法國人與生產布匹和金屬器具的英國人大不相同,傾向於製造奢侈品。

  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最初需要大量經費。它們和西班牙殖民地不同,出產不了金銀,提供不了可利用的土著勞動力。

  英國繁榮的經濟正好使上勁,它以各種方式促進了英國的海外殖民事業,為殖民地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本。

  為了爭奪歐洲霸權和海外殖民地,暴發了四次英法戰爭,從1689年開始,直到1763年英國大獲全勝為止,幾乎拖延一個世紀。高潮是1756年-1763年的決戰,史稱七年戰爭。之前,英國人主要與荷蘭人爭鬥,當他們發現法國人取代荷蘭人成為他們最可怕的對手時,矛頭立即轉向。

  法國人一心想著歐洲的霸權,甚至認為要是能在歐洲稱霸,就算將殖民地全部丟給英國,也在所不惜。

  聰明的英國人有一種聰明的戰略,他們置身於大陸事務的外圍,跳出歐洲混戰的泥淖,將財力集中於海軍和殖民地,同時資助同盟者、普魯士的腓特烈在歐洲繼續作戰。以牽製法國的兵力,進而發揮其海軍優勢爭奪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正如後來俾斯麥所說:「英國的政策從來就在於在歐洲尋找肯用自己的身軀維護英國利益的傻瓜。。」怪異的是,英法七年戰爭時的傻瓜卻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是那個時代的第一名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這就應了中國人的一句老話:「聰明反被聰明誤」,特別是對那些聰明人,這似乎是個接受不完的教訓。

1749年,英屬殖民地居民開始越過阿巴拉契亞山脈、絡繹不絕地進入流域地區。當時,法國人在賓西夕法尼亞修築了一系列堡塞,英國人便在莫農加希拉河和阿勒格尼河的匯合處設立一城堡,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用以反擊法國人。法國人迅速攻佔這個城堡,加以擴建,並命名為迪凱納堡,說是為了紀念加拿大總督。第二年,為了奪回迪凱納堡,英國人使用了到達美洲的一支正規軍,又遭到慘敗,英國人的敗北一直繼續到1756年底。

  此後,基於他們的正確戰略,英國的海軍控制了海洋,清除了海洋上的法國人。在北美洲,他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法國堡壘。直到圍攻魁北克,戰爭達到高潮。

  魁北克是法屬加拿大的中心,是一個天然大堡壘,矗立在聖勞倫斯河兩岸的峭壁似乎是攻不可破的。防守這個天然大堡壘的司令官是蒙卡爾姆,非常厲害。圍攻部隊又被疾病困擾,形勢對英國人相當不利。英軍司令官是33歲的將軍詹姆斯·沃爾夫,他在絕望中決定採取鋌而走險。他派360O名士兵在深夜渡河到魁北克城上游一側的某個地點,在那裡登陸,然後沿一條險峻的小道爬過灌木叢和石坡,爬上一塊高地,這裡可以俯瞰魁北克城。1759年9月13日早晨,決戰打響了。戰鬥非常激烈艱苦,雙方主將都戰死沙場,但最終英國老兵們獲勝。幾天後,魁北克投降。

  第二年,蒙特利爾也陷入向前推進的英國人之手,於是乎英國人搶佔了加拿大。這標誌著美洲法國殖民帝國的結束。

  戰爭的結局是,在北美洲,英國人從法國人手裡掄到整個聖勞倫斯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地區,為日後的美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法國卻失去了幾乎所有殖民地,僅保留了南美洲的蓋亞那、紐芬蘭沿海的無足輕重的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以及包括瓜德羅普島和馬提尼克島在內的西印度群島的少數島嶼。

1763年,隨著七年戰爭的結束,美洲被瓜分完畢。在瓜分美洲的過程中,法國是最大的輸家,英國是最大的贏家。

七、終於成為美國的土地

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美國有自己的特色。「美利堅民族」似乎只是一個虛幻的代號,它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在血緣、宗教、語言、文化上各有特色,不像西歐民族國家那樣是由「同文同種」的人民組成。然而,它又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存在。當1776年獨立戰爭的槍聲響起的時候,當1812年英軍火燒總統府的時候,當1941年日軍的炸彈落在珍珠港的時候,當2001年世貿大樓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飛機撞毀的時候,一旦危機中的國家發出召喚,所有的美國人民都會義無反顧地做出響應。此時,他們之間已經不再有種族、膚色和宗教的差別,有的只是一個共同的名字——「美利堅民族」。

作為一個近代民族國家的美利堅合眾國,它也同樣可以說是16世紀席捲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的間接產物。當時,在英國信奉加爾文教派的人們創立了清教教義,主張純潔教會,反對國王專權教會事務,要求建立民主教會組織。這自然招致了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天主教會和君主專制政府的聯合迫害。於是,一些清教徒便漂洋過海,希望能夠在新大陸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凈土。1620年,一艘名叫「五月花號」的三桅帆船搭載著35名清教徒和66個急於發家致富的男女,來到了北美大陸。登陸前,船上的51個男人簽訂了一份契約,作為建立和管理殖民地的基本原則,這份文件就是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在公約中,這些人雖然也自稱為是英國國王的「忠順臣民」,但是卻明確宣稱自己將建立的殖民地是一個「民眾自治團體」,並且僅僅保證遵守與服從「有益於本殖民地總體利益的一應公正法律、法規、條令、憲章與公職」,而沒有提到必須遵守英王陛下的旨意。因此,在第一批移民踏上北美大陸的時候,作為近代民族國家基本原則的「主權在民」思想也隨之到來。而西歐封建君主專制國家中的「君權神授」、「朕即國家」的主張,在還處於氏族部落社會時期的北美大陸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就近代民族國家的建立而言,這裡的阻力是最小的,可以說是一片真正的「凈土」。

隨著越來越多的移民到達北美大陸,北美殖民地的數量也迅速增加。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移民人數達到300萬。在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戰爭」後,英國擊敗了法國,又進一步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法國殖民地,成為北美大陸上勢力最大的殖民國家。不過,英王陛下的政府對於殖民地人民的自治願望似乎並不感興趣。在13個殖民地中,只有羅德艾蘭和康涅狄格可以由有產者選舉總督,以及賓夕法尼亞、馬里蘭、特拉華的總督由業主指派、英王批准之外,其他8個殖民地都被列為英王直轄殖民地,總督由英王指派,代表英王行使權力。「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政府對於北美殖民地的控制不僅沒有放鬆,相反還進一步加強。它嚴禁殖民地人民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移民,加緊對殖民地徵稅,限制殖民地的對外經濟活動。

1765年,英國頒布印花稅法,要求所有印刷品都一律要貼印花稅,給殖民地人民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造成了直接的損害。1767年至1768年,英國又3次頒布唐森德稅法,對輸入殖民地的紙張、玻璃、鉛、顏料、茶等貨物課稅,企圖徵稅4萬英鎊以補貼殖民地官吏和駐軍的費用。對於英王陛下政府而言,北美殖民地僅僅是它的錢袋和市場,是它的私有財產,然而,這是那些來到北美以爭取自由發展機會的移民們所不能接受的。因此,隨著英國政府控制的加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運動也不斷高漲。移民們組成了「自由之子社」和「自由之女社」等組織,把稅吏遊街示眾。1765年,9個殖民地代表在紐約召開反印花稅大會,提出「無代表即不納稅」的口號,對母國的權威發出直接挑戰。

存在一個美洲的被發現在歐洲引起了一陣激奮的浪潮。對許多歐洲人來說,新世界為財富、權力和冒險提供了各種機會。歐洲統治者和商人們意圖取得對西半球資源的控制權以便增加他們的財富。統治者們還想獲得新世界的領土,並從而增加他們的權勢。基督教牧師們則渴望把他們的宗教在印第安人中傳播。探險家和其他把新世界看作是冒險家的樂園的人們也想因此更好地揚名和交個好運。在很久以前,一些國家的歐洲人航海越過大西洋來到北美探險並建立貿易據點和殖民據點。有關早期探險的詳情,請見探險條目。

探險者來到西半球的北部並沒有象西班牙在南部那樣發現黃金和其它財富。他們也沒有發現偉大的印第安人文明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實際上,他們發現的是一由個印第安人散居的荒原。

最早的移民們在準備沿東海岸建立殖民地時遭遇到許多艱險。他們無法得知在他們的移居地後面有著廣闊的、不可思議的富饒和多樣的土地。然而後來,這塊新領土上的資源——它的肥沃的土壤、豐富的水資源,以及豐富的礦藏——將有助於美國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和最繁榮的國家之一。

八、重要年代

1492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向西半球航行。歐洲人尊稱他是美洲的發現者。

1497約翰·卡波特從英格蘭首航北美。

1500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到達現今的巴西。

1513西班牙的龐塞·德.萊昂開始在佛羅里達探險,尋找傳說中的長生不老泉。

1521西班牙征服者亨南多·科爾特斯擊敗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

1534法國的雅克·卡蒂埃成為第一個到達加拿大聖勞倫JacquesCartier斯灣的歐洲人。

1540-1542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科羅納多(FrabciscoCoronado)在北美的西南部探險。

1565西班牙人在佛羅里達建立了聖奧古斯丁,這是歐洲人在現今美國領土上建立的最早的永久性移居點。

1585沃爾特·雷利爵士在美洲建立一個永久性的英屬殖民地(SirWalteRaleigh)未獲成功。

1607.5英國倫敦公司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個永久居留地。

1620.12.26 英國清教徒移民乘「五月花」號輪漂洋到達普利茅斯,在船上通過了五月花號公約。

1636.10.28 美國第一所大學——哈佛大學在馬薩諸塞的坎布里奇成立。

1740丹麥人維特斯·白令受俄國人僱傭,抵達阿拉斯加進行探險。

1765英國頒布印花稅條例。因遭到抵制而在次年3月被廢除。

1767英國頒布唐森德稅法。1770年廢除,只保留對茶的徵稅。

1773.12.16 波士頓發生傾茶運動,以抗議茶葉條例。

1774.9.5第一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抗議英國的行為,呼籲人民起來鬥爭。

1775.4.19列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對英軍進行反抗,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

1776.1.9托馬斯·潘恩發表小冊子《常識》。

1776.7.4大陸會議通過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草案。

1784.8.30 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抵達中國的廣州進行絲茶貿易,中美關係由此開始。

1784.9.21美國第一份日報《賓夕法尼亞郵船和每日廣告》開始發行

1786.12.26 馬薩諸塞州爆發由丹尼爾·謝斯領導的起義。

1787.5.25 制憲會議在費城召開,草擬了新憲法。1789年3月4日,憲法正式生效。

1787.7.13 聯邦國會通過西北土地法令。

1789.4.30 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喬治·華盛頓就任第一屆美國總統。


推薦閱讀:

鄭和發現美洲?
印第安語與美洲地名文化
11人美國西部自駕之旅
美洲豹從27野狗嘴中奪食 為躲圍攻爬上樹
南美洲一夫多妻的印第安部落 男人可娶八個老婆(組圖)

TAG: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