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勞損

慢性腰肌勞損或稱「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主要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症,從而引起腰背部一側或兩側的瀰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多見於青壯年,有時外傷史不明顯,常與職業和工作環境有一定關係。

【解剖生理】

參考急性腰肌扭傷節。

【病因病機】

(一)慢性勞損:慢性腰肌勞損是一種積累性損傷,主要由於腰部肌肉疲勞過度,如長時間的彎腰工作,或由於習慣性姿勢不良,或由於長時間處於某一固定體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韌帶持續牽拉,使肌肉內的壓力增加,血供受阻,這樣肌纖維在收縮時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補充,產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謝產物得不到及時清除,積聚過多,而引起炎症、粘連。如此反覆,日久即可導致組織變性,增厚及攣縮,並刺激相應的神經而引起慢性腰痛。

(二)急性損傷之後未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或反覆多次損傷,致使受傷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復。局部存在慢性無菌性炎症,微循環障礙,乳酸等代謝產物堆積,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癥狀,受損的肌纖維變性或疤痕化,也可刺激或壓迫神經末梢而引起慢性腰痛。

(三)先天性畸形:如陷性骶椎裂使部分肌肉和韌帶失去附著點,從而減弱了腰骶關節的穩定性;一側腰椎化或骶椎腰化,兩側腰椎間小關節不對稱使兩側腰背肌運動不一致,造成部分腰背肌代償性勞損。

(四)風寒濕邪侵襲:可妨礙局部氣血運行,促使和加速腰背肌肉、筋膜和韌帶緊張痙攣而變性,從而引起腰痛。

【臨床表現】

(一)腰部疼痛:長期反覆發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鈍性脹痛或酸痛不適,時輕時重,遷延難愈。休息、適當活動或經常改變體位姿勢可使癥狀減輕。勞累、陰雨天氣、受風寒濕影響則癥狀加重。

(二)腰部活動:腰部活動基本正常,一般無明顯障礙,但有時有牽掣不適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勝任彎腰工作,彎腰稍久,便直腰困難。常喜雙手捶擊,以減輕疼痛。

(三)急性發作時,諸症明顯加重,可有明顯的肌痙攣,甚至出現腰脊柱側彎,下肢牽掣作痛等癥狀。

【檢查】

(一)壓痛點:腰背部壓痛範圍較廣泛,壓痛點多在骶髂關節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橫突等處。輕者壓痛多不明顯,重者伴隨壓痛可有一側或雙側骶棘肌痙攣僵硬。

(二)X線檢查:除少數可發現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椎體骨質增生外,多無異常發現。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病史、癥狀以及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的特點,本病診斷一般並不困難。應與以下病症鑒別:

(一)增生性脊柱炎:腰痛主要表現為休息痛,即夜間、清晨腰痛明顯,而起床活動後腰痛減輕。脊柱可有叩擊痛。X線檢查可見腰椎骨鈣質沉著和椎體邊緣增生骨贅。

(二)陳舊性腰椎骨折:有外傷史,不同程序的腰部功能障礙。X線檢查可發現椎體壓縮或附近骨折。

(三)腰柱結核:有低熱、盜汗、消瘦等全身癥狀。血沉加快,X線檢查可發現腰椎骨質破壞或椎旁膿腫。

(四)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動受限,脊柱側彎和腱反射異常,皮膚感覺障礙等神經根受壓癥狀。

【治療】

(一)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溫經活血,解痙止痛。

(二)取穴及部位:腎俞、腰陽關、大腸俞、八髎、秩邊、委中、承山及腰臀部。

(三)主要手法:流、按、揉、點壓、彈撥、擦法及被動運動。

(四)操作方法

1、循經揉法:患者俯卧位,醫者先用深沉而柔和的滾法、揉法沿兩側足太陽膀胱經從上向下施術5~6遍,然後用掌根在痛點周圍按揉1~2分鐘。

2、穴位按壓:醫者以雙手拇指依次按揉兩側三集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膀胱俞、志室、秩邊等穴位,以酸脹為度。從而達到提高痛閾、解痙止痛的目的。

3、腰部斜扳法:患者側卧位,醫者與患者面對面,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再仰卧位,作屈髖屈膝被運運動,以調整腰椎後關節紊亂。

4、活血通絡法:患者俯卧位,醫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兩側膀胱經,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達活血通絡之目的。最後用桑枝棒拍擊腰骶部,結束治療。

【注意事項】

(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姿勢正確,儘可能變換體位,勿使過度疲勞。

(二)宜睡硬板床,同時配合牽引及其他治療,如濕熱敷、熏洗等。

(三)加強腰背肌肉鍛煉,注意局部保暖,節制房事。

【按語】

慢性腰肌勞損是一種動靜力性損傷,主要由於腰肌疲勞過度。大多發生於姿勢不良或長期從事彎腰和負重勞動者,引起腰背部肌肉和筋膜勞損。也可因先天畸形和腎虛而致。推拿治療本病有較好療效,但關鍵是要消除致並不能因素,即改變原來的腰部超負荷現象,才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推薦閱讀:

腰肌勞損有何治療方法
急性腰痛怎麼辦?
腰痛?不存在的,10分鐘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腰肌勞損貼什麼膏藥
腰背痛反覆發作或是腰肌勞損

TAG:慢性 | 腰肌勞損 | 腰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