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妙語游黃山

程亞星《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04月15日 第10 版)

余光中拿著自己的筆和「夢筆生花」合影台灣中山大學教授、84歲的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是當今詩壇的泰斗級人物,4月4、5兩日,余光中夫婦結束了池州三月三詩會後,由浙江大學江弱水教授陪同,來到了神往已久的黃山,我亦有幸陪同上山。神仙的後花園這是余先生第一次來黃山。他說:我的身體雖然是第一次來黃山,但我神遊黃山已經多年,從書中、從詩中、從影視里,還有攝影家的圖片展里。纜車剛剛啟動,余光中先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車廂里不停地站起身,轉動身體看不同方向的景色,還轉過頭來問我,這是不是看黃山最好的地方?我笑而不答。當天下午,我們到排雲亭和西海大峽穀穀口一帶遊覽,當余光中先生看到黃山最著名的古楹聯「豈有此理,說也不信;真正妙絕,到者方知」時,他幽默地說:「別說『到者方知』,我就是到了,看了,仍然不信,這一切彷彿是在夢中一樣。以前看黃山就覺得太神奇了,簡直不可思議,今天到了黃山,覺得更加不可思議了。這些松樹、石頭竟然長成如此奇妙的形狀,簡直沒有道理、沒有理由、甚至沒有借口。」余先生還風趣地說:「你看神仙的『仙』字就是一個『人』字和一個『山』字,黃山簡直就是神仙的後花園。」美麗的轄區風雅的責任余光中先生對黃山風景區的生態、環保非常關注,傾聽介紹時不斷詢問,垃圾是怎麼處理的,遊人多時怎麼管理,黃山有多少管理人員。看到路邊的消防水池,他也好奇地湊上前去看,甚至撿起小石片,在碧綠的水面上打起了水漂。那一刻,全然不像是一個80多歲的老人,更像是一個充滿童趣的少年。就餐時,黃山管委會的程光華先生告訴遠來的詩人,我們在山上吃的東西都是從山下挑上來的,吃剩的東西還要挑下山去處理。余先生趕忙告訴服務人員不要上菜了,並且不顧自己已經吃飽了,又多吃了一些。余光中先生問我在黃山工作多久了,上山多少趟了?我告訴他我在黃山工作已經20年,上山將近300趟。他羨慕地說:「這是上帝賜給你的福分,這是一個美麗的轄區,你們承擔的是一份風雅的責任。」恩愛是一生的營養余光中先生和夫人范我存女士的恩愛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的。到黃山的前兩天,余光中先生在浙江大學講課。席間,余先生為大家朗誦了他創作於1971年的經典詩篇《鄉愁》,詩的第二段里有一句「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吟唱完這首詩的最後一個字後,他卻補充了一句:「今天很特別,我在這頭,新娘也在這頭。」余先生把他的夫人稱作是他相伴了55年的新娘。對於愛情,余光中先生是這樣看待的:「人如果太絕情,老是理性地慧劍斬情絲,也未免太乏味了,像是不良的導體;但若是太自作多情,每次發生愛情就鬧得天翻地覆,釀成悲劇,又太天真了。愛和美不一樣——愛發生於實際生活,美卻要靠恰好的距離。水中倒影總比岸上的實景令人著迷。」我要用這支筆寫那支「筆」黃山「夢筆生花」是由下端30多米高的筆峰和頂端的擾龍松組合而成的一個奇妙景點。1982年初,擾龍松在艱難存活了300多年後壽終正寢。1984年,黃山人在擾龍松原址安置了一棵塑料模擬樹作為替身。2004年3月24日,黃山園林人在擾龍松原址的石尖上移植了一株真松,使得夢筆奇景再生花,創下了石頭上種樹的奇蹟。聽了這棵神奇之松的傳奇故事,余光中先生從胸口掏出自己常用的筆握在手中,站在「夢筆生花」景點前留影,並且很認真地說,我要用這支筆寫那支「筆」。
推薦閱讀:

徽州印象
1安徽省黃山市
大美黃山40幅,美醉了!
黃山區楹聯選萃
黃山新家族--西海大峽谷

TAG:黃山 | 妙語 | 余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