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師】錢穀融:從山野散人到文學泰斗
編者按:世界知名城市都有他們的文化象徵。其中最深入人心、最具有城市個性具象意義的,往往是城市名人。即日起,我們推出"上海文學藝術獎"獲獎者專訪,走進大師的日常生活,並請他們為青年人開出書單,對青年學子談談他們最想說的心裡話。
圖片說明:長風公園的那片湖水是錢穀融先生最愛的,每天下午他都會拄著拐杖,精精神神地來湖邊散步。
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北王南錢"聲譽卓著,"南錢"指的正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穀融先生。錢穀融先生1919年生於江蘇武進,是著名的文藝評論家、理論家和教育家,著有《論"文學是人學"》、《文學的魅力》、《散淡人生》、《<雷雨>人物談》等。不久前公布的中國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錢先生的名字赫然在列,再次印證了先生在當今文壇德高望重的地位。
如今,這位96歲高齡的文學理論界泰斗,家住長風公園附近的老式公寓,安靜地享受著四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先生愛笑,而且中氣十足,這是見到錢先生的第一印象。對於筆者的登門拜訪,錢先生很開心,客氣地招呼吃茶,還很貼心地詢問"我坐在哪裡好?""不開燈會不會太暗?"精氣神完全不像一位近百歲的老人。
圖片說明:錢先生愛笑,特別是抱著重孫的時候,笑得格外開懷。
錢先生的一雙兒女都在國外,目前家裡還住著外孫一家三口。於是,每天看書、聽戲、逛公園、逗重孫,成了生活中最大的樂事。錢先生笑言,我一生愛自由,懶懶散散、無所用心、隨遇而安,如今這樣沒人打擾的生活才最自在。
智者樂,仁者壽。二者兼備,錢先生是也。
被批判38年,淡然以對
曾經,無心插柳的兩篇文章讓錢先生遭到批判,一批就是38年,而他也當了38年的講師。散淡的性格幫助他度過了這段難熬的時光,"做老師其實很幸福,上課的時候看到學生很專註的聽著你,覺得特別幸福。"
"我這個人的確是無能懶惰、得過且過,喜歡是喜歡的。不是為了做學問而做學問,也並不好名,我就是要過的自由自在,文章也是逼我寫才寫。《散淡人生》那些都是大學作文。大學讀書的時候,老師要求兩個禮拜寫一篇作文,之外自己主動寫的文章很少,基本不寫。《論文學也人學》也是華東師大要開科學討論會,系裡動員一人要寫一篇文章,這也是我的第一篇論文。那時候學術氣氛好,因為我對文學一直有看法,自己也很喜歡的,那麼就把自己的看法寫出來,那個時候氣氛也比較活躍,也沒想到那麼厲害,我一下子就被抓住了。"錢先生回憶起當年,淡淡地說道。
1957年,"雙百方針"提出不久,華師大舉行科學討論會號召教師提交論文,錢先生就寫了《論"文學是人學"》一文。當時文學成為階級鬥爭的工具,一提人就覺得是人性論,所以立刻就被批判。"只有一個大四畢業班的學生,我的學生陳伯海最後站出來反駁,為我辯護了幾句,我感到很敬佩",他回憶說。受批後,錢先生曾經幾次胃出血,他甚至動過自殺的念頭,"第一次受批判特別受不了,特別在開始的時候,甚至想過自殺,許多年紀比我大很有威望的人都在被批判,就想開了。"
批判的浪潮持續多年,後來他評論當時的話劇《雷雨》寫了《〈雷雨〉人物談》,結果又遭到"宣揚人性論"的批評。在這些批判中,錢先生卻依然堅定,他相信自己的觀點,在風暴中淡然以對。錢先生認為,做學問和做人一樣,第一要正直,第二要誠懇,做人不能弄虛作假,讀書尤其不該弄虛作假。
最終,時間證明了他這些理論的正確性和預見性--中國文學三十年的變化,茅盾文學獎等一大批新時期以來的獲獎作品,皆可見文學的以人為本。
看書全憑愛好,無欲則剛
錢先生對於學問的堅持,也表現在對學生的"挑剔"。在錢穀融先生看來,文學不可無"我",他帶學生時尤其重視這點。"我收學生最看重作文,作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天賦、才情,有沒有培養前途都能看得出。所以別人都不會考作文,我就會考作文選拔學生。許子東的作文就很不錯。"錢先生坦言會出寬泛的題目,讓學生自由發揮,從文章里看看他們是不是有"靈氣"。
談到如今做學問的環境,錢先生認為大概是對名利看得更重些,"做學問一定要真的愛好,愛好了學問才能做的好,不愛好那做出的只會是假的一套,為了趨時。"
圖片說明:在家的時候,錢先生喜歡看書、聽戲。
圖片說明:幾年前因為房子重新裝修,錢先生將幾千冊藏書送給了學生們,只剩下這個書架上的這些。
圖片說明:這兩本《世說新語》是錢先生最常看的書。
在先生看來,好的文學作品不外乎"情理"二字,不能單純說教,因為文學藝術最忌說教,這點和教書不同。然而,如今"情理"兼備的好作品越來越少,因此先生更願意看解放前買的原版英文書,此外,就是留在身邊一直翻閱的兩個版本的《世說新語》。
"看書主要依照個人的愛好,我比較喜歡托爾斯泰的小說,俄國的小說。看得比較多的是英文原版的書,因為中文翻譯很多翻譯的不好。現在經常看的是《世說新語》,它是一段段的,適合平時翻翻。"錢先生拿起桌上國學大師余嘉錫的《世說新語箋疏》,他說余的版本有眉批是最好的。
"世界範圍內20世紀的東西我都不太喜歡,我覺得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應該融為一體,現在是思想力量蓋過感情的力量。"錢先生認為20世紀文學家中魯迅和周作人比較有代表性,當代文學如莫言的《紅高粱》,他認為"莫言放得開,有他可取的地方"。
做一輩子的"山野散人"
圖片說明:錢先生常常自嘲"懶惰"和"無能",嚮往閑雲野鶴的生活。
錢先生從小愛讀書,四五年級就開始看《水滸》和《三國》,常常沉浸在故事裡,連吃飯都忘記。他回憶道:"當時在農村裡,夏天乘涼的時候大人都來聽我講故事,我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他們覺得很有勁,我也很高興。"那時他對隱居卧龍崗的諸葛亮尤其嚮往,小小年紀就給自己起了個綽號叫"山野散人"。
如今,長風公園的那片湖水是錢先生的最愛。每天下午步行十分鐘走到公園,在湖邊坐一坐,這個習慣堅持了幾十年。採訪的當天陽光甚好,錢先生愉快地邀請筆者一同去公園散步。
圖片說明:出門前,先生習慣先去信箱里拿上當天的晚報。
圖片說明:公園門口,錢先生熟絡地與門衛打招呼。
圖片說明:錢先生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
"過去這裡人很少,我喜歡一個人坐在湖邊放空,目無所見心無所想,風雨不改,覺得很好。"多年來,錢先生有固定的長椅,夏天陰涼、冬天避風,他坐下指著湖對岸說道,"那裡從前是田地,現在全是高樓,再遠就看不到了。"
圖片說明:錢先生望著這座湖,說它原本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碧蘿湖"。
同大多數老人一樣,錢先生也常常會陷入回憶里。他說這座湖原本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碧蘿湖",是動員了華師大全校師生挖出來的人工湖,1958年錢先生在師大教書,於是響應號召一起來這裡挖湖。他又指著另一側的山丘說道:"這是湖裡挖出來的土堆成的,以前叫鐵臂山,取自毛澤東的詩詞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不過現在都不這麼叫了,大家只知道那個山、那個湖。"在錢先生看來,美好的名字就應該被記住,可是社會變化太快了,就像湖對岸不知什麼時候豎起來的高樓,再也沒人有空在乎"那個湖"到底叫什麼了。
錢先生沒有再想下去,而是抽出剛剛從信箱里收到的晚報,靠在長椅上細細地讀起來。
圖片說明:錢先生還喜歡靠在湖邊長椅上安靜地看報紙。
編者按:世界知名城市都有他們的文化象徵。其中最深入人心、最具有城市個性具象意義的,往往是城市名人。即日起,我們推出"上海文學藝術獎"獲獎者專訪,走進大師的日常生活,並請他們為青年人開出書單,對青年學子談談他們最想說的心裡話。
圖片說明:長風公園的那片湖水是錢穀融先生最愛的,每天下午他都會拄著拐杖,精精神神地來湖邊散步。
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北王南錢"聲譽卓著,"南錢"指的正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穀融先生。錢穀融先生1919年生於江蘇武進,是著名的文藝評論家、理論家和教育家,著有《論"文學是人學"》、《文學的魅力》、《散淡人生》、《<雷雨>人物談》等。不久前公布的中國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錢先生的名字赫然在列,再次印證了先生在當今文壇德高望重的地位。
如今,這位96歲高齡的文學理論界泰斗,家住長風公園附近的老式公寓,安靜地享受著四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先生愛笑,而且中氣十足,這是見到錢先生的第一印象。對於筆者的登門拜訪,錢先生很開心,客氣地招呼吃茶,還很貼心地詢問"我坐在哪裡好?""不開燈會不會太暗?"精氣神完全不像一位近百歲的老人。
圖片說明:錢先生愛笑,特別是抱著重孫的時候,笑得格外開懷。
錢先生的一雙兒女都在國外,目前家裡還住著外孫一家三口。於是,每天看書、聽戲、逛公園、逗重孫,成了生活中最大的樂事。錢先生笑言,我一生愛自由,懶懶散散、無所用心、隨遇而安,如今這樣沒人打擾的生活才最自在。
智者樂,仁者壽。二者兼備,錢先生是也。
被批判38年,淡然以對
曾經,無心插柳的兩篇文章讓錢先生遭到批判,一批就是38年,而他也當了38年的講師。散淡的性格幫助他度過了這段難熬的時光,"做老師其實很幸福,上課的時候看到學生很專註的聽著你,覺得特別幸福。"
"我這個人的確是無能懶惰、得過且過,喜歡是喜歡的。不是為了做學問而做學問,也並不好名,我就是要過的自由自在,文章也是逼我寫才寫。《散淡人生》那些都是大學作文。大學讀書的時候,老師要求兩個禮拜寫一篇作文,之外自己主動寫的文章很少,基本不寫。《論文學也人學》也是華東師大要開科學討論會,系裡動員一人要寫一篇文章,這也是我的第一篇論文。那時候學術氣氛好,因為我對文學一直有看法,自己也很喜歡的,那麼就把自己的看法寫出來,那個時候氣氛也比較活躍,也沒想到那麼厲害,我一下子就被抓住了。"錢先生回憶起當年,淡淡地說道。
1957年,"雙百方針"提出不久,華師大舉行科學討論會號召教師提交論文,錢先生就寫了《論"文學是人學"》一文。當時文學成為階級鬥爭的工具,一提人就覺得是人性論,所以立刻就被批判。"只有一個大四畢業班的學生,我的學生陳伯海最後站出來反駁,為我辯護了幾句,我感到很敬佩",他回憶說。受批後,錢先生曾經幾次胃出血,他甚至動過自殺的念頭,"第一次受批判特別受不了,特別在開始的時候,甚至想過自殺,許多年紀比我大很有威望的人都在被批判,就想開了。"
批判的浪潮持續多年,後來他評論當時的話劇《雷雨》寫了《〈雷雨〉人物談》,結果又遭到"宣揚人性論"的批評。在這些批判中,錢先生卻依然堅定,他相信自己的觀點,在風暴中淡然以對。錢先生認為,做學問和做人一樣,第一要正直,第二要誠懇,做人不能弄虛作假,讀書尤其不該弄虛作假。
最終,時間證明了他這些理論的正確性和預見性--中國文學三十年的變化,茅盾文學獎等一大批新時期以來的獲獎作品,皆可見文學的以人為本。
看書全憑愛好,無欲則剛
錢先生對於學問的堅持,也表現在對學生的"挑剔"。在錢穀融先生看來,文學不可無"我",他帶學生時尤其重視這點。"我收學生最看重作文,作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天賦、才情,有沒有培養前途都能看得出。所以別人都不會考作文,我就會考作文選拔學生。許子東的作文就很不錯。"錢先生坦言會出寬泛的題目,讓學生自由發揮,從文章里看看他們是不是有"靈氣"。
談到如今做學問的環境,錢先生認為大概是對名利看得更重些,"做學問一定要真的愛好,愛好了學問才能做的好,不愛好那做出的只會是假的一套,為了趨時。"
圖片說明:在家的時候,錢先生喜歡看書、聽戲。
圖片說明:幾年前因為房子重新裝修,錢先生將幾千冊藏書送給了學生們,只剩下這個書架上的這些。
圖片說明:這兩本《世說新語》是錢先生最常看的書。
在先生看來,好的文學作品不外乎"情理"二字,不能單純說教,因為文學藝術最忌說教,這點和教書不同。然而,如今"情理"兼備的好作品越來越少,因此先生更願意看解放前買的原版英文書,此外,就是留在身邊一直翻閱的兩個版本的《世說新語》。
"看書主要依照個人的愛好,我比較喜歡托爾斯泰的小說,俄國的小說。看得比較多的是英文原版的書,因為中文翻譯很多翻譯的不好。現在經常看的是《世說新語》,它是一段段的,適合平時翻翻。"錢先生拿起桌上國學大師余嘉錫的《世說新語箋疏》,他說余的版本有眉批是最好的。
"世界範圍內20世紀的東西我都不太喜歡,我覺得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應該融為一體,現在是思想力量蓋過感情的力量。"錢先生認為20世紀文學家中魯迅和周作人比較有代表性,當代文學如莫言的《紅高粱》,他認為"莫言放得開,有他可取的地方"。
做一輩子的"山野散人"
圖片說明:錢先生常常自嘲"懶惰"和"無能",嚮往閑雲野鶴的生活。
錢先生從小愛讀書,四五年級就開始看《水滸》和《三國》,常常沉浸在故事裡,連吃飯都忘記。他回憶道:"當時在農村裡,夏天乘涼的時候大人都來聽我講故事,我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他們覺得很有勁,我也很高興。"那時他對隱居卧龍崗的諸葛亮尤其嚮往,小小年紀就給自己起了個綽號叫"山野散人"。
如今,長風公園的那片湖水是錢先生的最愛。每天下午步行十分鐘走到公園,在湖邊坐一坐,這個習慣堅持了幾十年。採訪的當天陽光甚好,錢先生愉快地邀請筆者一同去公園散步。
圖片說明:出門前,先生習慣先去信箱里拿上當天的晚報。
圖片說明:公園門口,錢先生熟絡地與門衛打招呼。
圖片說明:錢先生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
"過去這裡人很少,我喜歡一個人坐在湖邊放空,目無所見心無所想,風雨不改,覺得很好。"多年來,錢先生有固定的長椅,夏天陰涼、冬天避風,他坐下指著湖對岸說道,"那裡從前是田地,現在全是高樓,再遠就看不到了。"
圖片說明:錢先生望著這座湖,說它原本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碧蘿湖"。
同大多數老人一樣,錢先生也常常會陷入回憶里。他說這座湖原本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碧蘿湖",是動員了華師大全校師生挖出來的人工湖,1958年錢先生在師大教書,於是響應號召一起來這裡挖湖。他又指著另一側的山丘說道:"這是湖裡挖出來的土堆成的,以前叫鐵臂山,取自毛澤東的詩詞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不過現在都不這麼叫了,大家只知道那個山、那個湖。"在錢先生看來,美好的名字就應該被記住,可是社會變化太快了,就像湖對岸不知什麼時候豎起來的高樓,再也沒人有空在乎"那個湖"到底叫什麼了。
錢先生沒有再想下去,而是抽出剛剛從信箱里收到的晚報,靠在長椅上細細地讀起來。
圖片說明:錢先生還喜歡靠在湖邊長椅上安靜地看報紙。
推薦閱讀:
※台灣佛光山創始人星雲大師的書法和他的人生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明心見性,自凈其意! 蓮宗第十二祖徹悟大師語錄摘釋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語錄】凈土在心中
※念佛伽陀弁言倓虛大師宣講
※趣兒評 I 張永和的垂直玻璃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