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好主管?
如何做一個好主管?
常見許多主管工作認真負責,但人緣不好、團隊整體表現不佳。仔細從工作中發現,無論在會議上或是辦公室內,下屬如有其他的不同見解,或是工作上出現問題,經常直接指責下屬缺點,長久下來員工紛紛求去,而工作的執行並沒有因此而順遂運行,反而造成計畫的延宕與資源的耗費。
不可否認,現今大部分的管理者只依照一口令一動作的原則安排工作,他們要求下屬奉命行事,並緊握職權嚴懲那些不聽話的員工。下屬產生貢獻,沒有適當表達謝意,而是向上爭功;反之,一旦執行工作上遇到狀況,則向下推諉卸責。下屬在得不到成就感,又擔心背負所有過失責任的情況下,是形成公司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們有太多的主管,卻沒足夠的問題解決者。作為一位管理者,不要把自己定位在主管的頭銜上,應該要把自己設定為一位問題解決的專家。每位員工在任事的風格、個性與思維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對於工作的內容與目標,難免會有發生誤解的情況產生,當下屬在工作上出現差錯時,我們必須要理解一個事實:絕大部分是主管或公司的錯!沒有員工會故意犯錯,誰不想在工作價值上被認同、被尊重、被賞識呢?
工作進行會發生困難,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而這兩大原因均是由主管所造成的:一是方向不明確,二是缺乏回饋互動。
當您下達的命令不清楚、不明確、沒有完成期限,下屬就無法明白主管的期待與標準,在工作進行中,自然難以精確地、有效率地達成主管期望的目標。即便員工會在方向與目標上側重與掌握的程度有所偏離,或是在排定輕重緩急的優先次序環節上不夠正確,只要在指示的過程中,讓員工準確地清楚知道主管要的是什麼,發生狀況的比例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當員工出錯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暴跳如雷地怪罪或指責,在沒有得到完整全面的資訊之前,千萬不要輕下斷語,片面認定發生的原因。任何事情均有合理的解釋,應當先以同理心與支持的態度,傾聽發生事情的過程,進而探究發生的原因。仔細瞭解員工的動機、採取的行為與產生的結果,並通過這個機會來找出錯誤的根源。實際上,解決犯錯的根源比解決問題的本身更為重要,並且有助於日後在明確工作指示方面,能夠降低誤解與模糊地帶的產生。
其次,一個優秀的問題解決專家必須能抓住對方的想法,認識到每一個人的個性均是不同的,越能設身處地與人相處,彼此就會有共通點,才能在溝通的過程中,掌握好回饋互動的技巧與員工行動上的修正尺度。不僅如此,從觀察下屬的特質,按照個人的特性與長處賦予任務,這是訂定工作目標的基礎;讓員工追求的目標與工作期望結合,也是主管與下屬之間溝通互動的最終目的。
與下屬溝通不良的結果,常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對立和衝突,導致基層不服,中層幹部不敢負責,主管被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累死。凡事事必躬親的管理者,過於著重枝微末節,長期下來使員工工作態度僵化,人人抱持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消極心態,形成了行政效率低落的不當現象。
溝通的重點,是激發起員工的活力。在工作進行中,員工期望主管能對他們所完成的部分作出肯定,提升自尊與強化信心,管理者除了要利用溝通互動的機會,讓下屬體驗完成的喜悅與成就感之外,提供員工好的建議與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其勝任能力的方式之一。除了工資和成就感之外,下屬還希望主管能夠讚賞他所做的貢獻。適時地表達肯定與感激,是讓員工深刻感受到主管對其工作表現的最佳回饋,同樣地,員工做得不好,也期待主管能告訴他們錯誤的地方。沒有任何一個員工會忍受漠視工作表現的主管,一旦不滿的情緒爆發,主管仍然要承受救火的惡果。保持員工高度的工作熱忱,是回饋溝通的重要任務,如果要避免員工一開始就誤解了工作內容,而執行了錯誤的行動步驟,那麼管理者絕對不能拋棄積極溝通的責任,這是彌補指令不夠明確的唯一方法。
管理者的工作是解決問題,並且不能讓問題一再發生。所以,並須把焦點放在未來而非過去,關注在如何解決而非去責怪誰。當下屬表現不良,或是無法達到預期表現的時候,先以假設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的角度來看待全局,就能迅速地從方向是否明確、溝通是否有效這兩個方面,輕鬆地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網路流傳
推薦閱讀:
※從明星員工到落魄主管,50%的人都邁不過的職場晉陞陷阱
※2014馬年主管的旺運風水
※中餐標準服務流程?及主管培訓服務員資料 ``````要詳細的
※剛入職不久,一直被主管刻意忽略,犯錯就會被一頓痛批。感覺無力和疲憊,該怎麼調整心態?
TAG: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