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收藏系列之「以何來斷代」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漫談收藏系列之「以何來斷代」 在我們古物鑒定時,有很多標準,這些標準有的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有的是參考書上論述,有的是自身在實踐中的體會,經驗和感悟,由於各人水平不同,經驗不同,眼力不一,因此在鑒定中常會出現張三說對,李四說不對,玩家說對,專家說不對,爭論不休,沒有統一標準。 故宮博物院李輝炳先生在《明宣德五彩與青花釉里紅瓷器》這篇文章里提出的幾個問題,筆者認為很好,這也體現出一位真正的文物鑒定專家應有的態度,打破舊框框,打破陳舊觀念,以科學的態度來面對千變萬化的文物市場,來認真鑒別每一件古物,無論是對還是錯?都應該擺出明確的觀點,而不是含糊其辭,亂加斷代,這才是一位學者,名副其實的專家。 對於我們這些收藏家來說,早就有些看法,只不過地位不顯,權威性不高,再說十遍百遍也無人認可,在藏家隊伍里也有一部分追隨著那些權威們的陳舊觀念,隨身附和,津津樂道,以為專家的斷代與看法總是對的,因此在文物鑒定中出現混亂的現象不足為奇。 李先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未見過的依據需要考慮」文章中指出,明清官窯器的斷代主要以明清帶年款的官窯瓷器為標準器,用類型法的方法排比出來的,然而帶年款的官窯瓷多為傳世瓷器,這就不可避免地給鑒定帶來一定局限性,儘管鑒定專家的經驗是可貴的,甚至無可替代,但仍有限的,因此專家若以「未見過」作為自己鑒定時的理由和依據是不對的。 這一問題是專家在鑒定時的通病,所謂的標準型學把自己的目光和思維固化了,許多收藏者也被之誤導,凡是認為自己沒有見過的,沒有標準器對比的通通不承認,一律定為仿品,贗品,這是鑒定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問題,筆者也碰到過。 就拿陶瓷類做比喻,泱泱中華古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國土這麼大,窯口眾多,產品不計其數,我們看到的只是滄海中之一粟,能包羅萬象嗎?假如有人說沒有自己沒見過的東西,那是標準的吹牛,扯淡,若沒見過的就不存在,沒有標準器對照的就不是真的,這些很淺顯的道理,有些人就是硬不承認,寧可把許多沒見過的真品通通說成假的,仿品,以為這樣就保險了,不會犯錯誤,其實這個錯誤犯得更大。 很多專家都是考古專家,他們的知識與經驗大部分來自於出土文物中,出土文物來源不會懷疑,不需要技術,更不需要知識就可確定其是真的,目前博物館藏的大多數來自出土器,也是標準器,然大部分來自民間的藏品器型更多,造型更美,沒有對比之器,在這一情況下,他們毫無識別能力,識別不了只能一律否認或不認可了,這是最為簡單的識別方法。 第二個問題是「以青花顏料為斷代依據需加分析」文章中指出過去一向認為宣德以前的青花瓷器是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成化以後才是國產青料------這個問題可能有些收藏者也不大清楚,其實宣德青花有進口料,國產料,以及兩者混合料,因此不能用什麼料來作為鑒定結論,同時指出宣德的五彩瓷與青花釉里紅都是人們少見的品種,五彩瓷中有青花加彩和青花填彩(鬥彩)二大類,這些介紹對那些沒有見過宣德青花五彩和釉里紅瓷的人很有好處,筆者認為民間收藏中這二大類瓷器都有,而且並不在少數,其各方面特徵均符合宣德瓷的工藝和鑒定標準,但無人認可,由於此類器物博物館少見,有些專家自身也沒有藏品,對沒見過的如此精美之器,哪敢輕易下結論? 第三個問題是「文物的多少不應作為斷代標準」文中指出「文物以稀為貴,常常被鑒定家們視為一個重要標準--------有些文物過去不見,一時又突然大量湧現,更容易被人們懷疑為贗品或現代仿品。 這個問題提得很對,也普遍存在,筆者親眼目睹,在一些專家的論著中也經常出現,值得大家好好思考,如汝瓷全世界不過六七十件,元青花全在國外,最多不過三百餘件,琺琅彩為宮廷用瓷,民間不可能有--------如果一旦出現則全是現代仿品,這些觀點在一些專家心目中就是這麼認為的,但依據何在?根據什麼測算出存世量?不是感到可笑嗎? 在一些專家眼中,好東西不可能太多,特別是那些稀有,精美,價值連城的寶物,好像什麼好的瓷器只有一件,如果出現另一件便不認可,然而做為產瓷大國,幾千年的文化,窯口眾多,怎麼可能汝瓷才67件?怎麼可能有百年歷史的大元帝國生產的瓷器全都出口了?自己一件不留?國內沒有精品?怎麼可能每個樣式的瓷器只生產一件?這些問題只能是某些專家個人保守幼稚的見解,無法證明他們的論述是對的,更不用談什麼權威性了。 反過來,有些專家明明知道自己的論述是錯了,但有礙臉面,死不認帳,李輝炳先生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值得敬佩,李先生最後呼籲"走科學鑒定之路刻不容緩』他已經認識到專家們保守固有的觀念和僅有的認識,學識,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真假難分的情況了,不然是容易犯錯誤的,他承認「只靠過去,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經驗是不能較好地完成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走科學鑒定之路,刻不容緩。」 由於一些專家的保守思想與判斷失誤,大批國寶級文物都判為仿品,贗品,有的堂而皇之走出國門,出現在國外的拍賣會上,屢創天價,這就是保守固化所造成的後果,值得大家深思。/*0324 BlogMore*/img{ border:none}.moreArticles {margin-top:50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ul{ list-style:disc;}.moreArticles ul li{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h2 { margin:0px; padding:0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height:30px; }.moreArticles h2 a{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nBg_oth{ position:absolute; left:505px; top:505px; width:644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6d6b6a; z-index:900; background:#fff;}.editMya{ width:642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a8bac1;font-size:12px;}.editTop{ background:url(../images/box_top_bg.jpg) repeat-x; height:22px; padding-top:3px; padding-left:12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color:#4e7786;}.editTop span{ float:right; padding-right:6px; padding-top:2px;}.editLeft{ width:396px; float:left; padding-left:12px; padding-top:12px; font-size:12px;}.f000{ color:#000;}.selectAticle{ height:25px;}.selectAticle .fright{ float:right}/*0324 BlogMore*/
推薦閱讀:
※納蘭公子清愁何來
※潘偉君:何來拋盤(03.11.15)
※祖上姓氏是從何來?
※客人不表態,如何來斷卦
※讀者實錄:只有到了離婚時,才知男人心可以這般狠,何來夫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