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教學常規管理 ,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抓好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一、備課
有句話說:「教」得成功,必「備」字先行。
但我們也有部分老師只備教材,不備學生;只備教法,不備學法;更談不上寫教學後的心得和反思了。甚至有些老師的教案全部是從網上下載,純粹是為了應付檢查,缺乏針對性,從而也失去了有效性。為此,我們學校就備課這項工作提出了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力求做到 「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
(一) 備教材
備教材的實質是對課程目標與教材編寫意圖的領會與貫徹。為此,就要求我們老師全面通讀整套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超前一周認真閱讀課程標準、教師參考書、教本裡面的注意事項、教學要求、教學建議等。弄清教材的體系、本冊、本單元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特級教師斯霞曾說:教學實際是一個人內在文化素養的外化,如果我們的老師備課時不僅僅是讀課本、看教案、學教參,而是博覽群書,多方面吸納備課信息的話,那我們任何的教學都能達到從容輕鬆,出神入化的境界。為了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和採取多元化選拔形式,推動高考制度的改革,從2003年開始,我國就有22所高等院校實行了自主招生,今年還增加到了80所大學,我們廣西大學今年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北大、清華、武漢大學、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人數比例已達到了10%。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一要過報名資料審核、二參加自主招生學校的綜合素質考核,三要獲得分數「優惠」、參加高考這三關,才能進入理想的學校。而綜合素質的考核主要體現在自主招生院校的面試中,比如清華大學的面試題目有「杭州到上海,光速需要多少時間?」、「如果你家裡連續幾天沒人,怎樣才能讓花盆裡的花不被乾死?」、「父親和母親哪一個對你影響比較大?」復旦大學的「洗衣機由哪幾部分組成?如果百分之九十的台灣人選擇了獨立,結果會怎麼樣?」上海交大的「范跑跑現象你如何看待?如果你是老闆,有200名員工,在金融危機下,你會怎樣裁員?近期溫家寶總理在劍橋大學演講時被打斷,你如何看待?……這些面試問題似乎都不難,但卻著實考住了一批「書獃子」學生。這些問題就不是僅僅憑藉在學習課本的知識就能夠答得出來的,而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時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更多、更廣的知識,學生在平時對多方面的知識廣泛吸取、積累、內化才行。
(二)備學生
有些老師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對教材備得很熟,教案寫得很詳,課也講得很細,可學生就是學不會。這是怎麼回事呢?也許就是因為你沒有了解學生,沒有做到「目中有人」。所以在備課時,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基礎,優、中、差生的比例。了解學生具備的已有的知識經驗,了解本節內容是在哪一年級、哪一冊、哪一個舊知識基礎上引出來的,教新課時要用到哪些知識來鋪墊,學生會產生那些困難和障礙,我們要準備那些教具、設計什麼樣的問題,組織那些探究活動,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怎樣啟發學生思考,例題怎樣處理等等都要我們進行充分的考慮。
(三)備教法
都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此我們必須選擇適合本學科、本內容、本班實際的教法進行教學。比如低年級多用演示法,實驗法。中年級多用談話法,引導發現法。高年級多用探究法,講解法,自學法。
(四)備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摸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教具、挂圖、卡片、板書、多媒體等等輔助教學,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
(五)倡導集體備課。
我們堅信1+1形成的合力就會產生大於2的效果。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一句:「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都得到了兩種思想。」套用這句話,我們在教學上也可以說:你有一種教法,我有一種教法,互相交換我們都得到了兩種教法。為此,我校強調了年級裡面堅持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既發揮了個人的創新精神,又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實現了資源共享。
(六)寫好教後反思
葉瀾大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抄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優秀的教師,而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為此,我校從2005年以來,就一直要求教師每節課後,要根據課堂教學情況寫好教後反思。但老實說這也一直是我們難以突破的瓶口,因為我們很多老師說不懂得寫些什麼。那教學反思該寫些什麼呢?其實就是上完課後思考:我這節課教學有效嗎?學生得到進步了嗎?學生學會了嗎?這節課成功在哪?失敗在那?有哪些靈敏的教學機智,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然後作好記錄,使今後的教學能從「成功」中提升有價值的經驗,從「失敗」中找到更理想的教學策略。
(二)要構建高效的、以生為本的課堂
1、什麼是高效的、以生為本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這兩年我們的課堂教學話題談得最多的便是如何實現高效課堂、以生為本的課堂。比如去年玉林教科所就和玉州區聯合研究了這個課題。那現在請我們老師在心中描繪一下,你心目中「高效的課堂、以生為本的課堂」是怎樣的呢?前段時間我們全國優秀民辦學校,也就是翔宇教育集團的校長盧志文在接受中國教師報記者採訪時曾說過一段話: 「高效課堂」就是 「圍繞學生、服務學生、激發學生、通過學生、為了學生」的課堂。傳統課堂中,教師抱著學生走,或者牽著學生走;高效課堂中,教師激發學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攙扶著一起走。傳統課堂中,教師是「背桶人」,學生是「敞口杯」;而高效課堂中,師生都是「挖井人」。 傳統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是相對固定的,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高效課堂中的教師,既是老師也是學生,高效課堂中的學生,則既是學生也是老師。他們的角色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轉換,從「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傳統課堂中,信息傳遞的方式,是「師對生,一對多」;高效課堂中,信息傳遞的方式既有「一對多」,也有「多對一」,更有「一對一」、「多對多」。
「以生為本的課堂」就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尤其要尊重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尊重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尊重被孤立和被拒絕的學,尊重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 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善意。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善待每一位學生,善待每一位學生無意中的過失,善待每一位學生犯的小錯誤。曾經有一則外國幽默是這樣的:【校長告誡新來的老師說:如果一位學生學業優秀,你要善待它,他可能是未來的科學家,對社會有所貢獻;如果一位學生學業良好,你也要善待它,他可能會返校當老師,成為你的同事;如果一位學生學業一般,你也要善待它,他可能會賺大錢,給學校捐一筆巨款;如果一位學生學業很差,而且調皮搗蛋,你更要善待它,他將來很可能競選總統,成為國人敬仰的領袖。】但多年來所形成的「黑貓白貓論」至使學校, 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考試分數、升學問題,而忽略了學生的認知、思維和能力、品質的全面發展。但在2004年,美國的哈佛大學把中國的高考狀元拒之門外,竟提前錄取了復旦附中400多名學生中成績排名在100名的學生湯玫捷,這自然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哈佛看中她的是什麼呢?據說看中的是湯玫捷那開朗的性格、能言善辯的機智、球場上的活躍分子,演講台上的明星,被美國人稱為「學生領袖型的人才。香港著名歌星鄺美雲,曾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獲得了第三名,在舞台上,有位記者提了一個尖銳的問題:「鄺小姐,聽說你讀書時成績不好,你是否很笨?」鄺美雲卻回答:「你注意到沒有,讀書時成績一流的人畢業後幹什麼呢?他們可能當工程師、律師、醫生;而成績二流的學生畢業後又幹了什麼呢?他們很多已當了工程師、律師、醫生的老闆。從這些事足以看出分數和能力並不能划上等號。也足可以反映出現在國際人才培養的新趨勢。
2、培養學生熱愛學習
曾有個學者不是說過一句話嗎?你教的學生考得0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讓這個學生一輩子討厭學習。有個學生曾在網上發布了一篇名為《木木的日記》,點擊率非常的高,日記里寫:我的名字叫「木木」,木頭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 我最討厭上課。我們每天的課程安排得太緊,每節課都是老師從頭至尾地講,我們只是獃獃地聽,一個老師接著一個老師對我們輪番轟炸,炸得我們頭暈腦脹,媽媽整日逼我吃那些太陽神,眼鏡里全是圈圈。我討厭上學,討厭!討厭!還有前幾年,在北京一個中學的班會課上,老師讓同學討論「什麼是幸福」。本想啟發大家感受今天的幸福,可一個男同學語出驚人的說:如果現在從天上掉下一顆炸彈,把咱學校炸了那就幸福了。全班同學贊同得還鼓起了掌。就在老師的臉色由白轉青時,另一個男同學又加了一句:「對,要不,地震也行。」從這些例子足以看出學生對我們的教育是多麼的壓抑,對學校是多麼的厭惡。這種狀態使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做些深刻的反思,反思怎麼樣才能讓學生把『要我學,變我要學』,反思怎樣才能使學生把「厭學」變為「樂學」呢?盧志文校長在他的一篇博文里說:一個好教師應能夠著眼於誘導,變「苦學」為「樂學」;著力於引導,變「死學」為「活學」;著重於疏導,變「難學」為「易學」;著手於指導,變「學會」為「會學」。著會與組織,變「孤獨學」,變成「合作學」。
我曾看過一個小故事:【馬不想喝水,那如何讓這匹馬喝水呢?第一種方法就是強迫,將馬頭強按到水裡,但這方法誰也不會選用。第二種是許諾,對馬說:「喝吧,喝完了給草你吃,但馬不經過訓練,它不懂。第三種是給馬吃草,在草中放鹽,馬吃了鹽,就會口渴,口渴了,自然就想喝水,這時你不讓它喝還不行呢!】從這個故事可看出,只要方法選對了,效果就明顯了。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年級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一二年級做好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規範書寫養成的指導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再有教學要以課本知識為主,創設充滿童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四年級的學生學習不穩定因素比較大,兩極分化最嚴重,因而既要進一步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又要做好防差補差工作不讓學生掉隊,謹防學困生隊伍的擴大。五六年級的教學要注意廣泛收集信息,研究教學策略,在抓基礎落實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綜合能力的培養,結合生活實際,適當增加開放題的練習,拓寬學生知識面。
3、課堂上要用充滿關懷、呵護、鼓勵的語言點燃學生自信、好學的火焰。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學生幼小的心靈。台灣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責怪他人。
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膽怯。
在羞恥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容忍。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在稱讚中長大的孩子,知道感激
老師,你能給孩子些什麼?
都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何不讓我們用甘泉般的語言去澆灌我們的學生呢?
4、上課不能隨意拖堂。
我曾在一位老師的教學日記看到這樣的故事:一位語文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最想設計……》。有個學生是這樣寫的:我最想設計一種機器,下課鈴聲一響,讓黑板上的字自動消失,機器手友好地把老師請出教室,若老師不出,機器手就把他推出去,還給我們一個完整的課間休息…我想聽到這裡,相信每位老師都會暗暗反思:我是否也經常拖堂了呢?
(三)作業布置與批改
1、作業的布置
說到作業的布置,我又想到曾在一本書上看到的兩母子的對話,媽媽說:兒子,你真幸福,媽媽小時候用的都是紙袋子,可沒有這麼漂亮的書包。兒子說:媽媽,你才幸福,用紙袋子就不用裝這麼多作業了。為此,我校在作業布置這一環節的要求就是:每一次作業的布置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數量要適當,高年級的可多些,低年級的則要少些。至於家庭作業我們提議嘗試分層布置,比如尖子生可多布置些深難度的題目,學困生就布置些基礎性的題目。有人就把這比作抱西瓜,力氣小的學生抱一個,力氣大的學生可抱兩個,如果硬要每個學生都抱兩個,到頭來會打得粉碎,一個抱不著。對於作業的布置,現在國家級示範重點中學也就是山東省濰坊中學就提出了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則。三布置就是:1、布置發展學生思維的作業。2、布置引導學生探究的作業。3、布置拓展提高學生能力的作業。三不布置就是:1、不布置重複性的作業。2、不布置懲罰性的作業。3、不布置超過學生合理學習限度的作業。
2、作業的批改
作業的批改要及時,出現錯誤超6人以上的題目,老師在批改時,一定要作好記錄,進行原因分析,然後及時的有針對性評講,並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方法,防止學生不懂的知識越積越多。作業批改後,盡量寫上有針對性的、鼓勵性的批語,因為我們都知道「賞識」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成功,「抱怨」會導致學生學習的失敗。
(四)抓好檢測與講評
測試過關落實是夯實基礎和提高能力的主要環節,檢測既可以查學生某一部分知識學得如何,水平怎麼樣,通過答卷上就能得到體現,同時也是考查我們老師在某個知識點教得如何,存在什麼共同性的問題,同樣也會反映在學生的答卷上。而學生卷面上集中存在的問題也正是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那我們就要再花一定的時間,一定量的類型題來加強訓練學生。考查後要及時進行分析、評講,幫助學生及時訂正、修改。並對學生的缺漏部分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五)認真輔導
輔導是面向全體學生,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措施,它應滲透於課內外,教與學的各個環節。輔導的對象不光是學困生,還應包括有較大潛力的尖子生。尖子生本身就聰明、勤奮、成績優秀。為此,我們要善於利用尖子生的有利資源,因勢利導,從解題的思路、方法入手,從知識寬度的拓展,知識深度的挖掘,使尖子生的發展更上一層樓。還有每個班都有學困生,這就需要我們做大量的艱苦細緻的工作,多給他們補差補缺,開展一幫一活動。真正做到抓兩頭,促中間。輔導學困生和培養尖子生的工作需要我們老師早抓、實抓。所以,我校在開學的第一周就要求老師根據上期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好學困生、尖子生的輔導對象,定好輔導計劃、輔導內容,然後進行實施。
(六)認真教研
有人說:只教學不搞科研的教師,其教學是膚淺的,只搞科研不教學的老師,其科研是空洞的。為此,我校鼓勵教師積极參加課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實踐,逐步使自己成為科研型的老師。積极參加聽課活動,認真寫好聽課記錄,及時記錄聽課體會,每人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5節。平時注重收集信息、積累資料,每學期寫好一份有質量的學科論文。寫好一定質量的教後感,案例分析,教學隨筆。使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更上了一個台階。
推薦閱讀:
※全球「精子質量」暴跌!你的生育力可能只剩1/4
※口語的質量與水平
※月經前睡眠質量差和這些因素有關
※如何提高你的正手擊球質量?
※「忠誠反對」攸關民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