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風水大起底——翠亨高揚大龍旗(二)
當地人世代相傳,翠亨村北最高最尖的山峰名為「犁頭尖山」。山高而尖的犁頭尖山,從本身尤其是山的上半部看,與形派風水所說的「犁尖」樣貌相符,故稱之為犁尖,亦無不可。
宋代風水大師張子微認為,犁尖,為耀星的一種。《玉髓真經》有云:「犁尖,短短小小穴前生,平頭向內尖向外,定作省元立功名。或在本身生脫體,端端對穴似列城,此是狀元高科位,宰執官資家富榮。卧立之異分輕重,側立之別定正斜。」
官居宰相的宋代風水大師蔡元定完善了張子微的看法,他說:「官星亦有犁尖。然官星屬龍虎,就龍虎外微出石尖如犁尖,故力量全輕。此乃是特出之耀,故力量加重。而卧立側正,又分輕重焉。犁尖大於斧,故所應不同。如側卓之斧則金小,而斧柄則亦卑矮,所應止於武,而不見於文。側斧出神童,而又不能顯達。犁尖則大於此,而全是火祿所發,故所應皆文而不為武也。屬火則為文,屬金則為武。斧多屬金,犁皆屬火,故側斧亦屬火,則亦出神童,特埋沒不振而已。」
犁頭尖山,其風水意義僅僅是平常所見的犁尖這麼簡單嗎?顯然不是。黃地師自己也不那麼看,否則他就不會將此山看得如此貴重了。
從後峙的帳幕與自身二、三公里範圍的局部看,犁頭尖山形如龍頭,頗見不凡。高峻尖挺的犁頭尖山,風水上除了具犁尖之形、有龍頭之象外,還蘊涵著什麼玄機呢?
綜合分析,這是一面蓋天旗。
蓋天旗,平山而來,陡然聳起,旗杆高插,旗帶在兩邊飛舞,像一面豎立的大旗,舒展悠揚,鋪天蓋地,遮蓋地下。周圍有群山環護,兩旁鼓角擁從。龍身攜帶或前朝有蓋天旗,風水上預示其後代將名揚四海,聲名顯赫。
位於孫敬賢墓申方引領群山衝起的西天馬,奔跑至犁頭尖山西南約三、四公里處,稍作停歇,著手迎送過峽,經歷第二次跌斷,爾後重起。眾山於坤、兌卦連綿而去,旗海萬山,此起彼伏,與犁頭尖山於未位接合,丁峰特起。
領跑的天馬山
尤為奇特的是,約二、三公里長,自西南起逐次升高的蓋天旗,至犁頭尖山為最高峰,是為旗杆,然後以山頂為中心,向東北方向經數次頓挫,再次降勢而去,形態與西南方向的來龍相仿,長度也相近,整體構成了一面正面十里寬的大旗。為了使這面大旗更加紮實牢靠,犁頭尖山東南方向,有一山腿拖撐,又為一面舒展的大旗。山北,五葉蓮花帳東西排列,橫枕於後。周展橫布十里之遙的犁頭尖山,旗帶飄揚,下連鼓、印,層層疊疊。
西、南、東三面皆旗,後靠帳幕的犁頭尖山,呈蓋天旗狀高居丁方映照著百米之內的孫敬賢墓,山頂有巨石,堅不可摧,更倍增其威勢。孫敬賢墓白虎起尖峰,驚世駭俗,卻宛如旗手右手高擎大旗,揮動自如且堅強有力,勢不可擋。與之相對應,孫中山作為中華民族的傑出領袖,其擁有的號召力無人能敵,一生磊磊落落,光照千秋。
南看犁頭尖山
對於大旗在風水中的作用,風水名著《玉髓真經》舉了項羽祖墳作為典型例子來加以說明。名震天下的項羽,祖墳右前方一面高昂巨大的旗幟勁插。張子微認為,正是這面大旗,有力地掀動兵勢,成就了項羽戰場上幾乎所向無敵的赫赫威名。當然,也由於單列一旗,無鼓等吉星應之,旗烈而貴不持久,項羽最終還是免不了敗亡的結局。
項羽祖墳(載《玉髓真經》
孫敬賢墓的結作形態,並非「牛眼龍穴」,而是呈蓋天旗狀,結旗形令字穴。旗形穴,徐試可有詩曰:「貪狼三變似飛旗,頓起尖高落處微。或在旗心成淺穴,兩邊飛帶合朝之。忽然直落伸前去,頭上玄微穴最奇。更有重重禽落起,富榮世代貴隨之。」也就是說,在這種地方卜穴,應選擇兩旗帶包裹之內,緊靠旗心而下。作為旗杆的犁頭尖山,旗下有節,逐次而下,孫敬賢墓就坐落在其東北山腰的陽坡,位於大旗旗帶包裹的旗心,面東南而結。
(待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