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
《登高》與《登樓》比較《登高》是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登樓》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寄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都從空間著眼,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登樓》賞析這首詩寫於成都,時在代宗廣德二年(764)春,詩人客蜀已是第五個年頭。上年正月,官軍收復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長安、立傀儡、改年號,代宗奔陝州事;隨後郭子儀復京師,乘輿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維、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繼而再陷劍南、西山諸州。詩中「西山寇盜」即指吐蕃:「萬方多難」也以吐蕃入侵為最烈,同時,也指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廷內外交困、災患重重的日益衰敗景象。 首聯提挈全篇,「萬方多難」,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點。當此萬方多難之際,流離他鄉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雖是繁花觸目,卻叫人更加黯然心傷。花傷客心,以樂景寫哀情,和「感時花濺淚」(《春望》)一樣,同是反襯手法。在行文上,先寫見花傷心的反常現象,再說是由於萬方多難的緣故,因果倒裝,起勢突兀:「登臨」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起下面的種種觀感。 頷聯描述山河壯觀,「錦江」、「玉壘」是登樓所見。錦江,源出灌縣,自郫縣流經成都入岷江;玉壘,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縣。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著蓬勃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湧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起滅正象古今世勢的風雲變幻。上句向空間開拓視野,下句就時間馳騁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而且,登高臨遠,視通八方,獨向西北前線遊目騁懷,也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 頸聯議論天下大勢,「朝廷」、「寇盜」,是登樓所想。北極,星名,居北天正中,這裡象徵大唐政權。上句「終不改」,反承第四句的「變古今」,是從去歲吐蕃陷京、代宗旋即復辟一事而來,明言大唐帝國氣運久遠;下句「寇盜」「相侵」,申說第二句的「萬方多難」,針對吐蕃的覬覦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詞嚴義正,浩氣凜然,於如焚的焦慮之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尾聯詠懷古迹,諷喻當朝昏君,寄託個人懷抱。後主,指蜀漢劉禪,寵信宦官,終於亡國;先主廟在成都錦官門外,西有武侯祠,東有後主祠;《梁甫吟》是諸葛亮遇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篇,用來比喻這首《登樓》,含有對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佇立樓頭,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蒼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廟、後主祠依稀可見。想到後主劉禪,詩人不禁喟然而嘆:可憐那亡國昏君,竟也配和諸葛武侯一樣,專居祠廟,歆享後人香火!這是以劉禪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魚朝恩,造成國事維艱、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劉禪信任黃皓而亡國極其相似。所不同者,當今只有劉後主那樣的昏君,卻沒有諸葛亮那樣的賢相!而詩人自己,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身之路,萬里他鄉,危樓落日,憂端難掇,聊吟詩以自遣,如斯而已! 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繫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藉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體現著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這首七律,格律嚴謹。中間兩聯,對仗工穩,頸聯為流水對,讀來有一種飛動流走的快感。在語言上,特別工於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錘鍊。首句的「傷」,為全詩點染一種悲愴氣氛,而且突如其來,造成強烈的懸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時、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義,也包含著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來」,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盪胸撲面的感受。四句的「變」,浮雲如白雲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一字雙關,引人作聯翩無窮的想像。五句的「終」,是終於,是始終,也是終久;有慶幸,有祝願,也有信心,從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滿令寇盜聞而卻步的威力。七句的「還」,是不當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語氣,表示對古今誤國昏君的極大輕蔑。只有末句,鍊字的重點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卻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寫詩人無可奈何的傷感,與第二句的「此」字遙相呼應。 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這兩個字在詩的構思方面起著突出的作用。全詩寫登樓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從空間著眼:「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樣就兼顧了空間和時間,增強了意境的立體感。單就空間而論,無論西北的錦江、玉壘,或者城南的後主祠廟,都是遠處的景物;開端的「花近高樓」卻近在咫尺之間。遠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詩的境界闊大雄渾而無豁落空洞的遺憾。 歷代詩家對於此詩評價極高。清人浦起龍評謂:「聲宏勢闊,自然傑作。」(《讀杜心解》卷四)沈德潛更為推崇說:「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唐詩別裁》卷十三) 《登高》賞析 《登高》是杜甫於公元767年在夔州所作。杜甫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是一片混亂。時代的不幸,個人的多病,加上壯志未酬,使杜甫內心極為苦悶與憂愁。為了排遣心中的鬱悶,詩人帶病登台的,想藉此排解苦悶與憂愁。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登高」或者「登台」都有著思鄉寄情之意。《漢樂府民歌·悲歌》中寫道:「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意思是說,想回家沒有辦法,心中悲痛,因而暫時用悲歌代替哭泣,用遠望代替回鄉。可以說,這首詩歌通過登高對所見所聞的秋江的描寫,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單之愁。 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意思是說,詩人放眼長天,從遠處的山中,傳來一陣比一陣急促風,不時還夾雜著哀囀的猿鳴聲;俯視江面,水中的小洲清晰可見,江邊的沙灘白茫茫的一片,還有幾隻水鳥沙灘上在盤旋地飛著。這是詩人眼前所見所聞。「猿嘯哀」是說猿猴聲音凄涼,這樣的聲音讓聽者心情凄楚,真有「猿鳴三聲淚沾裳」之感,這是從聲音的角度營造氛圍。「鳥飛回」就是說,到了傍晚時分,鳥兒就知道回家,詩人從視角上營造的一種氛圍,即鳥兒到了這時都要回家,可是,詩人卻漂泊在外,難以回到自己的家中。可以說,這種氛圍是慘淡而凄清的,通過環境的描寫,正面表現出詩人的凄涼之感。
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寫詩人仰望,那茫無邊際的樹葉蕭蕭而飄落,俯視奔流不息長江之水,滾滾而來。句中那「無邊」的秋色,「不盡」的江水,前者從時間上作筆,表明一年將盡,從秋葉中感受到光陰易逝,人生易老,從而產生了凄涼之感。「秋」在中國文學中,多是表現生命將逝,或者葉落歸根引發的思鄉之情。後者從空間上作筆,滾滾江水,晝夜不停,跨越時間,從而感受到人生短暫。在中國文學中,「流水」這一意象,多是表現時光的流逝,暗示著人生的短暫。這樣,通過時空的交錯,不但使詩歌跨越時空,而且使詩歌的的境界更為開闊,從而更好地表現出詩人長年飄泊的無盡生涯。 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上句「萬里悲秋常作客」,「萬里」不但說明漂泊之遠,是從空間的角度來寫的,表明詩人遠離家鄉。「悲秋」不但是說時間上展示一年又一年的羈旅生活,而且暗示著詩人內心的苦悶與思鄉之情。「常作客」表明長年飄泊之苦。下句「百年多病獨登台」總的是寫老病孤愁。「百年」人生與「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無窮的自然相比,也許太短暫了。這一聯寫到了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生出無限悲秋之情,對人生苦短的感嘆。這一聯,詩人為了更好的表達這種思想情感,運用了對偶的手法。「萬里」與「百年」相對,「悲秋」與「多病」相對,「常作客」與「獨登台」相對,不但從時間、空間兩個方面把詩人的憂思表現得如此深廣,而且表現出廣闊的詩歌意境,從而表現出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思鄉之情難以割捨,因而「獨登台」以此慰藉自己。 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意思是說,在這混亂不堪的世道里,詩人已經是窮困潦倒,兩鬢白如霜雪,本想借酒消愁,可是因病停下了濁酒。「艱難苦恨」在這裡既指個人的身世的艱難,生活的困難,也指社會現實的動亂。「繁霜鬢」是說頭髮很白很白,如同霜一樣。這裡,表現出詩人飽嘗艱難潦倒之苦,為「國難家愁」而憂鬱,白髮增多,再加上因病不能喝酒,本應借酒消愁,卻有無法喝酒,因而悲愁更難排遣。 在審美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情景交融,形象生動
在古代詩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常見的手法。這首詩歌也不例外。在詩歌中,前四句寫登高所見。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後四句寫登高的感慨。頸聯從時空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尾聯又從白髮日多,因病無法喝酒,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這樣,詩歌不但富有形象性,而且詩人的憂國傷時之情便躍然紙上。 其次,對仗工整,境界開闊 在律詩中,首尾兩聯可以對,也可以不對,但中間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登高》這首詩,從首聯到尾聯全詩都對仗,而且顯得流暢自然,所以後人推此詩為唐人七律第一。比如,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不僅上下兩句相對,「風急天高」對「渚清沙白」, 「猿嘯哀」對「鳥飛回」,十分工整,而且還有句中自對,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有表示天象的,有表示名物東側,有表示色彩的、也有表示物態的。這樣,短短兩句,不但形象生動、自然和諧,而且審美意境開闊,增加了詩句的情感張力。 再次,言簡意豐,意蘊深刻 「言簡義豐」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特點之一,也是杜甫詩歌的主要特點。在《登高》這首詩中,可以說每一句都表現出言簡義豐的特點。就千古傳頌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這一聯來說,宋人羅大經說這兩句具有八層意思。其大意是說,「萬里」,離家之遠,「悲秋」言秋天讓人感到悲涼;「作客」點出了羈旅之愁,「常作客」說明了半生飄零;「百年」喻指有限的人生,「多病」指百病纏身;「登台」登高遠眺,表示思鄉情懷,「獨登台」表示孤獨的境遇。可見,兩句中所表示的意義是如此豐富,意蘊更是如此的深刻,足見其言簡義豐的特點。相關試題及閱讀答案
1.請分析詩中「無邊」「不盡」兩個詞語的妙處。(3分)答:「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的聲音,長江洶湧的場景,更能讓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遲暮的感傷。與下聯「萬里」「百年」呼應,詩人的羈旅之愁與孤獨感就像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答出一點即可。2.結合詩歌內容,寫出「萬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層含義。(3分)答:他鄉作客,一可悲;經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當此重九節,沒有任何飲酒等樂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親朋凋零,孤零零地獨自去登台,六可悲;身體健旺也還罷了,卻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這病又是經常的多種多樣的,八可悲;光陰可貴,人生不過百年,如今年過半百,只落得這般光景,九可悲。3.根據「艱難苦恨繁霜鬢」句,聯繫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認為杜甫的「艱難苦恨」包含著哪些寄寓?答:包含著:對個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嘆;對終生壯志難酬的激憤與哀怨;對祖國多災多難現實的憂愁與焦慮;對人民艱苦命運的關切。4。首聯兩句中,「渚清沙白鳥飛回」既有「渚清沙白」這樣的靜態描寫,也有「鳥飛回」這樣的動態描寫,整句屬於動靜結合 的寫法。而「哀」字寫猿嘯聲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緒,這裡採用的是 寓情於景寫法。頷聯兩句中,「蕭蕭」寫出了秋風掃落葉的聲態,「滾滾」寫出了大江東去的雄邁氣勢,這兩句意境更加雄渾開闊 ,感情更加慷慨低沉蒼涼悲痛 。整首詩充分體現了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5、這首詩的首聯用了什麼描寫景物的藝術手法?請作分析。答:這兩句從秋風、高天寫到江水、沙洲,俯仰結合,視野高遠闊大;猿猴哀嘯,飛鳥迴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動靜相映,聲色並茂,氣韻生動。六種景物構成一幅蒼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圖。6、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寫景和抒情是怎樣緊密結合的。答:前四句描寫了蒼茫遼遠,蕭瑟衰颯的深秋景象,烘托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苦,憂國傷時的情懷,情與景和諧統一,創造出沉鬱悲涼的意境。7.首聯寫了哪些景?景的特點如何,給人怎樣的感受?(5分)答: 風急-冷 天高-人渺小、孤獨 猿嘯-哀 鳥飛回-孤獨8.應如何理解頷聯的「木」「江」這兩種景物?(5分)答: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暫 。江:時間無窮,更顯人之渺小、生命之短。9.頸聯中「作客」怎麼理解?(5分)答:此處的「作客」是飄零、流浪在外,客居他鄉的意思。10.杜甫為何「新停濁酒杯」?(5分)答:多病,潦倒,愁苦無法排解,只能抑鬱在心頭。1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一聯共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12.有人認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句中的「無邊」「不盡」純屬多餘,請你結合詩歌意境的有關知識,談談看法。答:有此二語,詩的境界更廣闊深遠,把詩人韶光易逝的感覺、長年漂泊的鄉愁、壯志難酬的苦痛包含無疑,用語精當,氣象宏偉。13.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認為,籠罩全詩的是一種「悲」情,你同意這一說法嗎?為什麼?答:同意。猿聲哀婉,飛鳥徘徊;落葉飄零,萬木蕭疏;江水滾滾,韶華易逝;常年作客他鄉;一生多災多病;獨自一人登高;時局艱難,兩鬢如霜,因病戒酒等,無不體現一個「悲」字。14、這首詩首聯寫了哪些景物?其作用是什麼?(5分)答案:風、天、猿、渚、沙、鳥。寫出了登高見聞,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點,為後文抒登高所感、寫內心之愁做鋪墊。15、「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兩句詩中的「無邊」「不盡」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6分)答案:詩人仰望無邊無際、蕭蕭而下的樹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地傳達了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16. 從表達方式上看,詩前兩聯重在 ,後兩聯重在 。(每處2個字)(4分)答:寫景/抒情(遣懷)17.任選兩聯賞析詩人是如何感秋寄情的。(6分)答:首聯捕捉高天、急風、嘯猿、清渚、白沙、飛鳥一組意象,再現三峽肅殺秋景,詩人感秋而心生流寓無依的悲涼;頷聯凸顯落木、長江兩大景象,俯仰間,有宇宙恢弘、歲月流逝、人生末路的感傷。頸聯特寫萬里一老儒,以秋為底色遣懷,即感傷長久的飄泊,又表現老病的孤獨。尾聯卒章言志,因悲秋而生「艱難」之思,有對自我命運飄零和亂世生民塗炭的無盡憂患。(6分,一個賞析點3分)二: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首句的「風」「天」「猿嘯」分別與下句的「渚」「沙」「鳥飛」對仗,讀來富有節奏。B.尾聯的「繁霜鬢」對「濁酒杯」,能使讀者在深沉重濁的韻調之中,體味出詩人顛沛流離的痛苦心情。C.全詩情景交融,筆法錯綜變化卻又相互照應。但落筆的角度相同,都圍繞著詩的中心——「悲秋」。D.本詩對偶工穩,音調鏗鏘,琅琅上口。尾聯兩句的對偶給人以一種神清目爽整飭對稱的美感,在抑揚有致的韻調中,表達出詩人需要抒發的感情。2.下列對《登高》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 )A.首聯精選意象,多角度寫景,既寫出了深秋時節的典型特徵,又借景抒發了凄涼、孤寂之情。B.頷聯氣象雄渾,境界開闊,為頸聯、尾聯抒發情感創設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個人的痛苦在這個背景下顯得分外渺小,倍添悲涼。C.頸聯中「悲」是全詩的詩眼,它集中表達了詩人在全詩中蘊蓄的複雜情感,詩歌所抒之情纏綿悱惻,動人心弦。D.詩歌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抒情,由情選景,寓情於景,情與景渾然一體,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憂國傷時之情。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麼,「不盡長江」則應該是指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4、賞析:「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四句詩寫了風、天、猿嘯、渚、沙、鳥、落木、長江八種事物。詩人分別用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落木「蕭蕭下」、長江「滾滾來」,在短短28個字里,詩人就描寫了八種事物,而每種事物都各有各的特徵,而這些各有特徵的事物很好地傳達出了詩人當時的感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5.賞析詩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此聯上句寫羈旅之愁。「萬里」,說明夔州距離家鄉非常遙遠,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在前兩聯寫足了秋意之後,順勢帶出,並應合著「登高」之時節;「常作客」,表明詩人多年漂泊、居無定所的處境。下句寫孤病之態。「百年」,猶言一生;「百年多病」,遲暮之年百病纏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獨」字,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感。此聯中的「萬里」「百年」照應上聯之「無邊」「不盡」,使上聯之景與此聯之情融為一體。詩句詞簡意豐,敘述自己遠離故鄉,長期漂泊,而暮年多病,舉目無親的處境,秋季獨自登高,更生許多愁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