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婉約詞人李清照

婉約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女作家。在士大夫大力提倡的封建禮教、控制婦女思想、扼殺婦女才能的宋代,她並沒有被馴服。她不僅掌握了廣博的文化知識,而且敢於干預閨房以外的事情。她的詞主要繼承了婉約派詞家的道路發展。由於她一生的經歷比晏幾道、秦觀等更加艱苦曲折,加以她對藝術的力求專精和在文藝上的多方面才能,詞的成就也超過了他們。她後期的詞有時還兼有豪放之長,使她能夠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世的影響也較大。

一、 李清照的生平和思想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以文章受知於蘇軾,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李清照自少便有詩名。她和大學士趙明誠結婚後,雙方共同校勘古書,唱和詩詞,或鑒賞書畫鼎彝,生活比較美滿。靖康二年,她和趙明誠相繼避兵江南,喪失了向來珍藏的大部分金石書畫。後來趙明誠又病死在建康,這對她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她就輾轉漂流於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孤苦凄涼中度過了晚年,最後死在金華。

李清照是詩、詞、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的還是詞。她早年寫的《詞論》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一系列作家。她認為「詞別是一家」,在藝術上有它的特點,要求協音律,有情致,這是對的。問題是她看不到歐陽修、蘇軾在詞創作上的革新精神,這就未免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創作成就。

二、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

(一)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詞》已經失傳,現在輯錄的也只有七十多首,其中還有一些不可靠。她的詞以南度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詞描寫了她在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一首記游賞之作,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過了她早年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把讀都帶到了一個美好的文學天地。「常記」兩句自然和諧,好像在面對一位知已娓娓敘述。「常記」二字表示追述,地點是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透露出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地傳達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誤入」一句,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在我們的面前呈現出了荷花叢中一葉扁舟搖蕩的美景。一連兩個「爭渡」,表達出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到正確路徑的焦灼心情。正是「爭渡」的快捷,所以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作者只是擇要敘述了這次游賞活動中的幾個片斷,側重寫景,融情於景,讓讀者去分享她對自然美的感受。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也是一首記游賞之作,也寫了醉酒、花美。同樣也是以她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這是女詞人自「編」自「演」的一幅美好的圖畫。她上來先交待了昨夜雨狂風猛的背景。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得借酒消憂,賴以排遣。酒喝多了,覺也睡得濃了——一覺醒來,天已大亮。這時她已聽得外間的侍女收拾房屋,啟戶捲簾,於是她急忙問: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看回答說:「還好還好,一夜又是風又是雨,可海棠花沒動。「女主人聽了,嘆道:「傻瓜孩子,你可知道什麼!你再細看,難道看不出紅的見少了,綠的見多了嗎!?」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有這樣的記載:李清照把重陽《醉花陰》詞寄給趙明誠。明誠非常讚賞,自認為自己趕不上她。於是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三夜,寫了五十首詞,把李清照的《醉花陰》混在一起,給友人陸德夫看。德夫仔細玩味,說只有三句最好。明誠問他哪三句最好,回答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正是李清照作的。這個故事未必可信,但說明這首詞是頗有藝術特色的。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詞人深秋時節的孤獨寂寞之感。實際上她所表現的是在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

先從天氣寫起,「薄霧濃雲愁永晝」是說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陰沉沉的。這天氣讓人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獃在屋裡。「瑞腦消金獸」轉寫室內的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呀!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然變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和夫婦團聚時的溫馨真不可相比呀。上片寥寥數句就把一個閨中少婦的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摩出來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呆在家裡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捱;坐不住,睡不寧,真是最難將息。究竟有什麼心事呢?原來是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下片詞人回過頭來寫重陽那天賞菊飲酒的一幕。她在家裡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她邊飲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香,也不能送給那勞燕紛飛的遠人。「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於是離開東籬,回到閨房,晚來風急,把帘子掀起來了,人感到了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鬥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些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此詞藝術上的一個特點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在結構上,都是鋪敘筆法。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作於丈夫遠離後。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作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這一兼寫戶內外景物而景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開頭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它的感情色彩。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誰」字自然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這嘆。又可知是無人寄。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中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黑夜,也不論在舟中還是在樓中,都是縈繞於詞人的心頭的。「花自漂零水自流」承上啟下,它既是即景,又是比興。它所展示的是花落水流之景,而所喻的是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有「水流無限似儂愁」之恨。詞的下片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後面的五句,轉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一處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已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正因為人已分為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獨上心頭」了。

(二)、從靖康元年起,李清照連續遭到國破、家亡、夫死的苦難,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寫出了更其動人的詞篇。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風住塵香花盡」它告訴我們在此以前曾是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日子。在此期間,詞人肯定被這無情風雨鎖在家中,其心情之苦悶是可想而知的。「塵香」它不僅說明天已晴朗多時,落花已化為塵土,而且寓有對美好事物遭受摧殘的惋惜之情和對自身「流蕩無依」的深沉感慨。「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的外部動作和神態。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和她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離開人世,自已隻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以及趙明誠留下來的《金石錄》和別的一些文物。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於梳理。「欲語淚先流」,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後讓淚水奪眶而出。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而出,具有一股感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聞說雙溪春尚好」是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在流淚,可是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春正明媚、遊人如織的時候,她這個平時喜愛遊玩的人遂起了出遊之興,可是又擔心雙溪的舟載不動她的許多愁。可見愁之深之廣。作者將愁搬上了船。

才女李清照的人生故事

李清照(公元1084年---約1151年),自號易安居士,宋朝濟南(在現在山東省濟南市)人,四十三歲以前,她的生活比較安定,後來飽嘗了國破家亡憂患,晚年生活非常清苦。她一生寫了許多詩詞,尤其是詞,感情真摯,思想清新,還有很多充滿愛國情調的佳作。李清照是我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詞人。

童年趣事

李清照的童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鄉故土度過的。濟南是一座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古城。明鏡般的大明湖,雄偉的千佛山,還有七十二處噴珠吐玉似的泉水,把古城裝扮得分外嬌美。傳說,他家就在城西南著名的柳絮泉畔。平時,她除了和姐姐弟弟一起寫字作畫、吟詩填詞以外,最愛到柳絮泉邊遊玩。

有一年夏天,氣候非常炎熱。一天下午,李清照做完母親布置的功課,就向姐弟建議到外面去玩。

「姐姐,捉迷藏去!看我一下子就能把你抓住。」弟弟李hāng高興得大聲嚷嚷。

李清照聽後,笑著搖了搖頭。

「那就到後花園盪鞦韆去!比一比誰盪得又快又高。」姐姐知道李清照愛玩鞦韆,又出了這個主意。

李清照聽後,還是笑著搖了搖頭。

「那你說玩什麼好呢?」姐姐和弟弟同時眨巴著眼睛問道。

李清照並不立即回答,只見她隨手提起筆來。在紙上寫了「划船游湖」四個字。姐弟一看,樂得拍手大叫:「好主意!好主意!」

經過母親同意,姐弟三人像出籠的小鳥,手拉著手跑出屋去,登上了停靠在柳絮泉邊的遊船。

「開船嘍!」弟弟一聲吶喊,李清照立即奮力劃漿,船就沿著堤岸向前駛去。

這柳絮泉原是個天然池塘,和大明湖相連,周圍有著形狀不同的怪石,池水非常清澈明凈。李清照劃著劃著,不顧岸邊丫頭們的勸告,慢慢地把船划進了水池中央。姐弟三人一面呼吸著清新芬芳的空氣,一面欣賞著四周美麗的景色。過了不一會兒,太陽落山了,整個湖面變得暗淡起來。姐姐正想催促李清照趕快回去,忽然發現妹妹正對著池邊的怪石出神,忙問道:

「喂,你怎麼啦!」

「姐姐,我在給它們起名字呢。」李清照說著,忽然興奮起來,「你們看,那塊怪石像不像天上的仙女?我看就叫它『怪女石』吧!」

「噯,那邊的一塊真像一隻大鐘,該給它取個什麼名字呢?」弟弟大聲問道。

「就叫它『金鐘石』好啦!」李清照隨口回答。

姐弟三人給岸邊怪石,逐個取著名字,什麼「老壽星」啦,「小駱駝」啦,真是看不完的怪石,取不盡的名字。忽然,姐姐大聲驚叫起來:

「不好,天黑啦,再不回去,我們可要分不清東南西北,回不了家啦!」

「哎呀,回不了家,我們怎麼辦哪!姐姐,快走吧!」弟弟帶著哭聲對李清照說道。

眼看天色越來越昏暗,李清照也著急起來,連忙用力划動雙槳。誰知因為心慌意亂,小船竟闖進了荷花叢中,把躲在裡面的水鳥嚇得大聲驚叫,一齊「撲愣愣」地飛向夜空。姐姐和弟弟嚇得變了臉色,李清照卻樂得大笑起來。

後來,李清照還專門寫了一首《如夢令》小詞,記下了這次游湖趣事。

初露才華

李清照的父母都精通古代詩文,在他們的影響下,李清照從小就喜愛文學,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書籍,尤其在寫詩填詞方面,基本功很紮實。到了十五六歲,她更是整天不離詩文書畫,把古今名家的詩詞,讀了一遍又一遍,抄了一本又一本。

有一年,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在京城做官。為了教育女兒,他經常把李清照帶在身邊。一天,李格非和幾位朋友一起到匡山去遊覽,回家以後拿出一首詩對李清照說:

「這是我的好朋友張文潛寫的詩,他是當今有名的詩人,大家都說這首詩寫得很好,你拿去好好讀讀。」

李清照接過詩稿,認真讀了起來,發現這首詩歌頌了唐朝的繁榮昌盛,寫得很有氣派,值得自己好好學習。但是,當她反覆讀了幾遍以後,對它的內容卻產生了不同的想法。她以為不能光是歌頌唐朝的繁榮昌盛,也應該指出唐朝君臣腐敗的一面。於是,她按照詩的原來格式,接連寫了兩首和詩,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不久,李格非在家裡和朋友聚會,大家邊喝酒邊談論詩文,氣氛十分熱烈。李清照也坐在一邊,抓緊時機向長輩們學習。這時候,一個賓客對李格非說道:

「格非兄是當今有名的才子,您的女兒一定也是位能詩善文的女才子,今天何不讓她顯露一下才華呀!」

李格非聽了,就吩咐女兒把她最近寫的詩文拿來,請客人們評閱。李清照猶豫了一會兒,拿出了那兩首和張文潛的詩。客人們爭著傳閱以後,都一致叫好。有的說:

「一個年輕姑娘,敢對當今大才子的詩,提出不同看法,說得很有道理,真令人敬佩!」

「詩里用詞造句都很精妙。不知底細的人,粗粗一看,一定以為是大才子寫的呢!」

聽著客人對女兒的讚揚,李格非也著實高興。從此以後,他更加重視對女兒的培養了。

一張畫

李清照十八歲那年,同丞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了婚。趙明誠不但詩文寫得好,還特別喜愛收藏文物。剛結婚的時候,他正在京城太學讀書,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就時常把自己的衣服換了錢,去買喜愛的碑文和字畫。李清照為了幫助丈夫收藏文物,也盡量節約家庭開支,吃穿都很儉樸。夫妻倆情趣相投,感情很好。

有一次,兩個人把三個月積蓄下來的一千五百錢,用來買了一張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跡。不久,又有一人拿了一幅古畫找上門來說:

「這是大畫家徐熙畫的《牡丹圖》,聽說你們很喜歡收藏名畫,是個行家,今天我特意送上門來。」

李清照和趙明誠展開古畫,共同仔細地辨認,斷定確實是徐熙親手畫的珍品。畫上的牡丹形態不一,花瓣艷麗逼真,莖葉嫩綠可愛。特別是花朵上的粒粒露珠,畫得晶瑩閃亮,像是在滾動似的,而空中的蝴蝶,也和真的一般。倆人越看越喜愛,忙把那人迎進客廳,問道:

「這畫確是真品,不知你要多大的價,才肯賣呢?」

「二十萬錢。」那人回答。

「這麼多?少一些不行嗎?」

「不行。少一文也不賣。」

趙明誠和李清照對看了一下,就請那個人先在家裡住下。晚上,夫妻倆商議起來,李清照說:

「畫是好畫,只是錢太多了。」

「是啊,我們哪有這二十萬錢呢?」

「讓我來算一算。」李清照把家裡能賣的物品核算了一下,可仍然湊不起那筆錢,只得嘆了口氣。

「那就不要買了。」趙明誠泄氣地說。

第二天,他們把畫還給了那個人,讓他走了。兩個人為這件事惋惜了好幾天。

志同道合

李清照和趙明誠經常在一起討論學問,互相鼓勵和促進。每當飯後飲茶,他們愛做一種有助記憶的智力遊戲,取名「賭茶」。就是由一方說出某件事,另一方要很快指出這件事記載在哪部書、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說對了,可以先喝一杯茶;說錯了,要承認自己讀書還不夠專心致志。李清照經常在「賭茶」中取勝。

趙明誠對妻子的學問很敬佩,但是有時候也並不完全服氣,總覺得自己的詩詞並不比她差。

有一年,趙明誠在青州(在現在山東省益都)做官,李清照沒有同去。不久,她寫了一首詞託人捎給丈夫,表達對他的思念。趙明誠接到這首詞後,很受感動,也寫了幾首詞回送給她。當他提筆寫的時候,忽然想起來:

「我是宰相的兒子,又是當了官的人,一定要比她寫得好才行。」

於是,他花了好幾天的時間,終於苦心寫成了五十首詞,還把李清照寫的也重抄了一遍,和自己的混在一起,想先請人評論一下,看哪一首寫得好。恰巧他的詩友陸德夫來了,趙明誠忙把這些詞全拿給陸德夫看。等陸德夫看完以後,趙明誠問:

「您看,我寫的這些詞哪一首最好?」

「很難分出高低,寫得都很見功力。」好友誇讚說。

「那總有幾句寫得最好的吧?」

「依我看其中三句寫得最好。」

「哪三句?」趙明誠忙問。

陸德夫隨口念道: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三句恰恰是李清照寫的。這麼一來,趙明誠對妻子真是打心眼兒里佩服了。李清照的詞,用詞自然巧妙,感情細膩真切,確實高人一頭。

災禍臨頭

公元1126年,趙明誠在淄州(在現在山東省)做官,李清照已經有四十三歲了。在這以前,他們的生活比較安定,李清照寫了許多著名的詩詞,還幫助丈夫收藏了許多文物,編寫了一部有關古代歷史文物的著作——《金石錄》。不料,這時候北方的金王朝舉兵南侵,爆發了一場災難深重的民族戰爭,打破了李清照的寧靜生活。

一天,趙明誠從外面急匆匆趕回家來,李清照感到情況不妙,忙問:

「看你的神色,一定又得到了什麼壞消息了?」

「是呀,仗越打越糟。」趙明誠氣喘吁吁地說,「兩個皇帝都成了金兵俘虜,大宋王朝危急萬分!」

「怎麼無人抵抗?那些文官武將都是幹什麼的?」李清照焦急地說。

趙明誠長長嘆了一口氣:

「事到如今,還有什麼好說的。聽說康王趙構早帶人往南逃走了。」

「那我們怎麼辦?」

「這裡待不下去了,得趕快到南方去。」

「可這些國寶怎麼辦?」李清照指了指滿屋的珍貴文物,心情十分沉重。當時他們已經收藏了二十多間屋子的古代珍貴文物。

「只有一個辦法,趕快包裝起來,設法轉移!」趙明誠果斷地決定。

這一年,李清照是在惶恐不安中度過的。她和丈夫一起,天天整理文物,並且小心地一件件包裝起來。第二年,趙明誠得到母親病故的消息,急急忙忙地動身到南京奔喪,李清照則回到青州,照看餘下的文物。沒多久,金兵攻克了青州,她帶著幾十車文物逃離了青州城,到了南京。剩下的文物全讓戰火燒毀了。

痛悼明誠

李清照在南京住了一年以後,又跟著丈夫流亡到了池陽(在現在安徽省)。有一年,南宋高宗皇帝給趙明誠下了一道聖旨,封他做湖州(在現在浙江省)知府,還讓他立即趕到南京拜見皇帝。李清照只得暫時留在池陽,等待丈夫的消息。

一天,李清照正在給趙明誠寫信,她的丫頭喜氣洋洋進來報告說:

「夫人,老爺派人送信來啦!」

「快請他進來!」李清照說著,自己先迎了出去。見到南京來的人,第一句話就問:「老爺身體可好?」

「啟稟夫人,老爺身體欠安,特派我來送信給夫人。」

「啊!老爺得了什麼病?情況怎樣?」

「這是老爺的書信,情況都寫在上面。」

李清照拆開信一看,立即驚叫起來。原來趙明誠趕到南京,因為路途疲勞,很快就病倒了。李清照估計丈夫的病情一定很重,連夜乘船趕到南京。這時候,趙明誠已經骨瘦如柴,連話都講不清了,沒幾天終於離開了人世。李清照撫著丈夫的屍體,悲痛地大哭起來。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舉目無親,在床上一連躺了兩三天,哭一陣,停一陣,茶飯不進。以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呀?她獨自守在窗前,感到彷彿丟失了什麼寶貝,到處尋找,也沒有下落。黃昏時候,天上又落下了一場瀟瀟秋雨。李清照更增添了對丈夫的思念。後來,她寫了一首《聲聲慢》的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這首詞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品,把當時國破家亡和離鄉背井的愁苦之情寫得多麼傳神啊!

慘涼的晚年

在國破家亡的處境中,李清照飽嘗了生活的艱難。後來,她跟著弟弟來到了南宋都城臨安居住。

由於長期的心情憂悶,李清照又患了好幾種病,連死後的棺材也準備好了。可是她仍然頑強地生活著,關心著國家的命運。當時的南宋朝廷採取逃跑和退讓政策,不敢和金國抗爭,李清照對此十分痛心。她寫的一首《夏日絕句》中說: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詩里借歌頌古代英雄項羽打了敗仗也不肯過江的精神,諷刺了貪生怕死的官員。多少年來,這首詩一直被人們傳誦著。

李清照是個很有骨氣的人。晚年,為了不給弟弟增加負擔,她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文人。可沒料到,張汝舟為人很不正派,不但沒有趙明誠那樣的學問,還經常行賄受賄,甚至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利用職權謊報軍情,貪污大筆軍餉。不但如此,他還經常打罵李清照。

李清照氣憤到了極點。她寧可孤身一人度過餘生,也不願和這種人共同生活。於是,她揭發了張汝舟的罪行,毅然和他脫離了關係。

從此,李清照開始了默默無聞的生活,一直到她離開人世間。

李清照故事三則

一、在南京,傳說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婦倆在下雪天,常穿著大紅披,踏雪、賞梅、吟詩。一天,在城腳遇到一賣劍的老人,趙明誠問他:「劍賣多少錢?」老人說:「不要錢,要以劍換書。」

趙問:「換什麼書?」老人說出了書名。恰巧這本書是趙明誠收藏的。但是,趙不想以這本書換劍,又很想收藏這把劍。就問老人:「這本書是不是你的?」老人說:「正是我家傳家之書。我的父母說,我家什麼都可以丟,就是這本書不可丟。」

趙明誠很感為難,就和李清照商量。李清照說,容我們考慮。

李清照「考慮」了七天,老人去見李清照、趙明誠夫婦。李清照拿了兩本書,一本是老人要的原書,一本是李清照依原書抄的「手抄本」。老人被感動了,他說你們想要的是原書,我拿去也是收藏起來,既然你們能認真地收藏,我就把原書和寶劍都贈給你們吧。說完,就拿了李清照的「手抄本」,留下原書和劍就走了。

二、在嵊縣,傳說李清照對有些家鄉文物的複製品,擺在地攤上賣,她也照樣喜歡,有時去買。

嵊縣的田野邊,有些小吃攤,擺些小桌子,賣些蘭花豆、豆腐乾和酒。經常看到李清照背一個布袋,在這些攤上喝酒、看書。她那個布袋中,裝的是書,不是敬神的香燭。

三、在金華,傳說李清照在金華續寫《金石錄》時,她已經六十多歲。民間已在流傳她的詩詞,有的婦女在紡紗時吟唱,有的小孩會唱,有的人家寫對聯也用她的詩詞。

傳說陸遊的二夫人——王夫人曾師從李清照讀書。王夫人的母親勸王夫人不要從李清照讀書,因李清照是寡婦,命太苦。這事,對李清照刺激很深。

每年棗子熟了,就看見李清照出現在棗園,想她何時北返中原。傳說,現在流行的一種蜜棗雕花,就是李清照創製的。

在金華傳說李清照不顧朝廷的禁令,夜祭岳飛。

淺議李清照婉約詞的風格

所謂婉約,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來抒發含蓄微約的感情,簡言之即「曲徑通幽」。

我國詞壇是一個群芳競艷,奼紫嫣紅的百花園。多彩多姿、千嬌百媚的婉約詞,為我國古典詩歌增添了無限光彩,也為我國文學的發展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自唐五代以來,直至近代,婉約詞繼承民歌的優良傳統,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可歌性」是它的顯著特點。婉約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新體詩,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跟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天才的作家們既有文學素養,又都洞曉音律。每填一闋,往往錘字鍊句,審音度曲,把如畫的意境,精鍊的語言和美妙的音樂緊密結合起來,既表情達意,又悅耳動聽,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婉約詞便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宋時期,婉約詞空前繁榮,風靡全國。柳永的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之。可見當時傳播之廣。直至近代,婉約詞依然具有「可歌性」。這是它的突出特點。

言情,是婉約詞的傳統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它以情動人,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文采燦爛的《花間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作家們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與歡愉,通過抒情的婉約詞,曲折細膩地透露出來,贏得古今無數讀者的同情與共鳴。

愛情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寫愛情,反映在封建禮教統治下,人們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時的悲愁與哀怨,也就成為婉約詞的重要內容。對愛情的大膽追求與歌頌是它的首要表現。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是對愛情的表露,抒寫她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多情的詞人,往往通過抒寫離愁別恨,歌頌愛情的真摯。

婉約詞還抒寫感時傷世之情。作家們把家國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艷情,或寓於詠物,表面看似抒寫愛情,描摹物象,實際上卻別有寄託。

婉約詞的另一個特點是「以美取勝」。它以語言、形象、意境美,展觀自然美與生活美,歌頌人物的心靈美。作家們把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諧地統一起來,創作出大量具有詩情畫意的絕妙好詞。如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聲聲慢》)等等。

愛美是人之天性。美的藝術形式,是溝通人類感情的橋樑。創造美的意境,是婉約詞的基本特徵。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把讀者帶入美的意境。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這美的意境中再現出來,鮮明、真切,如在眼前。「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凄涼意境,令人銷魂、斷腸。作者以美的語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讀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李清照(約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她是宋代可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詞人,作品散失很多,今傳《漱玉詞》一卷。

以1127年的大變化劃界,李清照前後期作品有顯著的區別。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較狹隘,多囿於閨情一類。到了後期,凄涼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響了她的創作思想,風格突變。

詞之為本,委眇宣修,本以妍媚聲姿,貴陰柔之美。李清照為女子,尤其能得其天性之所述。

李清照在創作上的詞抒情,以女性特有的筆觸,抒寫離情別緒,感時傷懷。她不依傍古人,自出機杼,以情制勝。詞作里飄溢著淡淡的幽香,含悲的絮語中充分體現出女性意識及女性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素有「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之說。李清照正是以對真情實感的抒寫和清新自然的語言特色,使她最終成為宋代詞壇的傑出作家之一。

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抒寫女性情懷。

婉約詞頗多描繪女性生活的作品。然而,宋詞作家多為男性,以男性作家描繪女性生活,由於對女性的思想、內心缺乏深入的了解,頗有越徂代庖之感,李清照詞作的問世,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她以女性敏銳的洞察力,特有的筆觸,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為基礎,開始了對女性內心世界細緻入微的描繪。

李清照少女時代是在文學藝術氛圍十分濃厚和思想教為活躍的仁官組織家度過的。這樣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她的才能的發揮與身心的發展。因而,她具有較強、較積極的女性意識。這種思想在她的筆端自然流露。這在她早期的詞作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如《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纖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綺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表現了一位少女真正的個性,它是不符合封建社會中名門閨秀的禮儀規範的。李清照通過這少女一系列的動作的生動描寫,展現了少女羞澀而非出於禮教束縛的內心。給我們留下了一位天真活潑的少女形象。可以說,這樣的形象在宋詞中是罕見的。秦觀、柳永的倚紅偎綠之作是無法比擬的。因為男詞人不可能了解女性在溫柔羞澀的外表裡,珍藏著一顆真正的女性的心。正是如此,李清照以其細膩的描繪,展現了一位清純的少女形象,體現了其作品的女性美和女性意識。

李清照的一首《如夢令》是寫她和姐弟們在家鄉濟南遊大明湖晚歸的情景: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攤鷗鷺。」

這首詞全篇無一處正面描繪少女的音容笑貌,但讀罷掩卷,其天真活潑的神情和清春純中略帶野味的形象卻宛然在目。

封建時代,個人存在的價值是被否定的,尤其是婦女更缺少人格的獨立和個性的自由,被束縛於封建禮教的桎梏。李清照的這兩首小詞,都寫的是少女離開深閨的室外活動,表現出其天真活潑、熱愛自由的個性。一改傳統的閨愁春怨之類情調,給宋代詞壇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

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層樓。她的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趙明誠的父親也在朝為官,兩家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就像陸遊的《釵頭鳳》為我們留下愛的悲傷一樣,李清照為我們留下了愛情的另一端——愛的甜美。這個愛情故事,經李清照妙筆的深情潤色,成了中國人千餘年來的精神享受。

《減字木蘭花》可見她婚後夫妻的恩愛,生活的幸福與甜蜜。

再看這首送別之作《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表現的是銘心刻骨的相思之情,愛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種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歡樂,怎一個「甜」字了得。這蜜一樣的生活,滋養著她綽約的風姿和旺盛的藝術創造。

南渡後,詞人經歷了家國的變化,情感比以前更深沉痛切,所抒出的愁懷以不是往日的閨情可比。《菩薩蠻》之「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如,添字採桑子》之「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受損離人,不慣起來聽。」充分表現出孤獨、凄清、悲苦的心情。至《聲聲慢》(冷冷清清)寫出了她在黃昏時分,對著風急天寒,黃花滿地,梧桐滴雨,雁過長空的凄瑟景象,獨自守著窗兒,很難熬到天黑。女詞人抒寫的感情很真切,很凄婉。這些作品與她早年作品寫愁怨不一樣,那時多系無聊閑愁,暫時離愁,而這裡所寫的卻是飽受戰亂流離之苦,面對國破家亡的現實,心中難以訴說的哀愁。此時悲懷萬種,實不是一個「愁」字所能形容。正如粱啟超所說:「那種孑獨的景況,非本人不能領略;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咽下。」(《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李清照的身心在歷史的油鍋里忍受著痛苦的煎熬。 這些,都是以婦人為語氣真實地反映了婦女的生活,精細地描述了婦女的心理狀態,微妙地表達了婦女的思想感,這與文人們的模擬婦人聲口的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

清冷的景,委婉的情

從來沁人心脾的詞,都在於生動地描寫自然景物,真實地道出自己的心曲。在李清照詞作中,很多對景物的描述,景隨情移,詞人繪景物的情感,以生命景中流動著詞人的意識,顯示著詞人形象。在《漱玉詞》中,往往出現「黃花」、「梧桐細雨」、「紅藕殘荷」、「」玉簟紗廚「、」蕭瑟西風「……女詞人用這些秋之景物營造一個清秋的意境,以次凄冷來宣洩心中的愁緒。

如「紅藕香殘玉簟秋」渲染了孤獨冷清的環境氣氛。「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以花比人之憔悴,揭示詞人在憂傷中度日的情景,同時,也融入了女詞人高雅清淡的性格形象和審美意趣。同是黃花,「在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中則有所不同,那盛開的菊花紛紛凋殘折損,已不再是清秋枝頭「雅瘦」之花了。人也經常喪亂而憔悴,如滿地堆積的黃花。「花因晚來風急」而「憔悴損」,人因國破家亡而「憔悴損」,真是花自凋零人自愁。花即人,人似花。

李清照還善於在詞中通過對香爐香煙的細節描寫,表現主人公的不同心情。如「玉鴨熏爐閑瑞腦」(《浣溪紗》)、「玉爐沉水裊煙」(《浣溪紗》)、「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念奴嬌》)、「夢斷偏宜瑞腦香」(《鷓鴣天》)「陳香斷續玉爐寒,拌我情懷如水」(《孤雁兒》)「瑞腦消金獸」(《醉花陰》)…….或表現詞人的春情與秋怨,或表現她心情的無聊和相思纏綿。這些內心的情愫體現在這些日常的事物之中,當讀者聞到縷縷清香之時,也體味到寫此佳句的詞人的絲絲心緒。

以景象來點染環境,表達心情,將客觀景象與主體感受化為一體,,使渲染的氣氛更濃,愁情隱隱可見。這是其他詞人所不能比擬的。如李清照《一剪梅》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與南唐李瑾的《浣溪紗》的首句「菡 香消翠葉殘」都是以景物點明季節,以景象來渲染愁情。但李 詞全句是景語,而李清照這一句中「紅藕香殘」是客觀景象,「玉簟秋」是主觀感受。女詞人以她特有的纖細的感覺,將主體感受融於客觀景象中,可謂精秀特絕。

再如「薄霧濃雲愁永晝」,從情與景的結合著筆,點出愁情。如《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同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女詞人晚年之作,詞中反映了國破家亡的現實給她帶來的無邊愁情。從上篇的「乍暖」句以下,直到「梧桐」兩句,寫主人公對環境的種種感受,寫天氣於人之不適,寫她借酒消愁,而酒淡風急,無濟於事,依然寒意襲人,清冷孤獨,愁反加濃。見到舊時傳書帶信的雁兒,悲從中來。見到滿地零落的黃花,撕人心肺的梧桐夜雨,悠悠愁情以成千千結,怎一個「愁」字能了。

全詞首尾直抒情懷外,中間層層渲染愁情時又無不是情景結合,將主觀感受融入客觀景象之中。真乃人愁,景亦愁,景愁,人更愁。這些情景交融的詞作,與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餘香,更得些時。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清平樂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憶秦娥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添字採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卧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玉樓春 紅梅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臨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蝶戀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蝶戀花 昌樂館寄姊妹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瑞鷓鴣 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念奴嬌 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長壽樂

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看綵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行香子 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人嬌 後亭梅開有感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慶清朝慢

禁幄低張,雕欄巧護,就中獨佔殘春。

客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

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

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歹帶〕東君。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

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多麗 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推薦閱讀:

李清照詩詞評註
李清照的的詩詞全集、詩集(90首全)
康震評說李清照——夫婦擅朋友之勝
詩詞曲賦: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與趙明誠

TAG:李清照 | 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