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夫少妻~大趨勢

老夫少妻~大趨勢

老夫少妻~大趨勢

本文來自互聯網

音文整理/少年夢

進入二十一世紀,老夫少妻的比例不斷增加。成為一種新的潮流數據提示:90年代老少夫妻的比例是80年代的2倍,1990年,年輕夫妻中男大女5歲以上的為5.9%,男大女10歲以上的為0.36%。而到2000年,兩組數字都有了近一倍的增長:分別達到9.6%和0.77%。

科學論證的觀點~可以寫成整整一本書,這裡只提取一些主要精華~敘述一些結論~是真理~

1-

-年紀大點的男人特別是三十歲以上的男人,性格上面已經基本定型,不象年紀輕時性格,輕挑和衝動等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而且大點的男人人生經歷,通常比較成熟穩重,懂得珍惜體貼人,已他不像性急的男孩一樣時常跟你吵架,你可以在他面前任性、撒嬌,他寬容大度,充分滿足你的戀父情結。他顯得很幽默,很有知識,談人生的時候,那聲表示「一言難盡」的嘆息讓想像力豐富的小女孩砰然心動。

2-

-經濟學家:老夫少妻在經濟上對雙方有互補作用,中年人在經濟上的穩健成熟,不像年輕人存在經濟上的嚴重壓力,有助於勻衡社會財富和按需分配,直接減少貧苦人口2/3,促進社會穩定。同時,雙方的融合可以減少一方體力精力的不接,促進家庭經濟的延續和發展。

3-

-心理學家:中年男子自然喜愛青春少女,是不爭的事實。只是礙於傳統的一夫一妻制,阻隔了兩者的相互接近。因此,返璞歸真,順其自然,鼓勵倡導大男少女的婚姻模式最大程度地滿足男女心理相愛。事實上,年長的一方從年少的異姓身上獲得的心理滿足感、持久性和穩定性,反而年齡相近的婚外戀,有不斷上升趨勢,那心理補償作用幾乎成為沒必要,因此可以將婚外戀、婚外性行為減少2/3。儘管熱戀是熾烈,但年齡相近組成的婚姻最為不利,大約有2/3的家庭在孩子出生後大約四年夫妻感情趨於平淡,甚至消失殆盡,愛情名存實亡,只有責任,沒有感情。以中國上海最為明顯,相近年齡的離婚率較50年代到現在增長20倍以上。

4-

-從性學的觀點看來,老夫少妻非但不是壞組合,反而好處相得多:首先

年長男人通常是會以緩慢的方式來回應調情。女性也會覺得溫存緩慢的調情,令人銷魂。其次

年輕女子不僅會產生陰水,而且也可堅持較長時間。而老男勃起過程緩慢,故結束也慢,因此雙方可以稱為超級組合。第三

年輕女子散發的青春氣息和新鮮感也容易使年長者興奮,而年長者會促成平靜而自信的氣氛,缺乏經驗的年輕人反而很少做到這一點。 第四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年輕女子較緊,能抓住和激發年長而富有經驗的伴侶。使得夫妻雙方都很滿足。和諧滿意的夫妻性生活更有利於夫妻相愛,有利於家庭和睦,有利於夫妻彼此心裡,總想著對方。反過來,女人通常45歲後就會停經,而男人即使到了70多歲也有精液產生,如果同是老年男女組合,這樣就會因為老年女子難以保持旺盛的性慾,她們不能充分潤滑,通常只能勉強應付,使得彼此都不太愉快,即使互相體諒和理解也難免有點遺憾。

5-

-從心理學觀點來看,老夫少妻組合,更有利於心理互補,有利於雙方健康 美國奧克拉瑪大學的心理學家福斯特(D·Foster)與其同事的研究發現,在同輩的長壽男人中,「少妻」是一個常見的因素。他們根據全美最新戶口調查的統計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對於男人來說,「少妻」型婚姻者的壽命在比預期的高得多,這種男人的健康狀況比「標準」型婚姻的男人要高14%,相反,「老妻」型婚姻的男人,其健康狀況則要比同齡「標準」型婚姻的男人要低19%。 有「少妻」作伴的男子會具有某些心理上的好處,這可以使男子保持年輕的活躍,積極的心態能夠使他更加健康。而且,高齡男子天生就喜歡照顧和關心小妻子,使得老夫少妻組合的家庭更加和睦溫馨,有利於夫妻的共同健康。正因如此,在婚姻組合中,幾乎所有人都喜歡是男大女小,只是年齡差多少的問題.

6-

-醫學家:男女雙方的大齡差產生智能超越、體格優質的後代。如老夫少妻生男(平均幾率70%),則男孩子的智商平均超出同齡人60%(可達120-180);生女(平均幾率也是70%),則女孩子的智商平均超出同齡孩子40%(可達100-150)。雙偶制的實施可以強力提升整個國家民族的智力、健康水平。

7-

-歷史學家:丹麥一位學者收集世界歷史上兩千名天才人物出生時父母的年齡。天才人物中,有政治家、科學家、哲學家、作家、詩人、藝術家等等,他們在各自領域裡立下了豐功偉積。調查發現,他們夫母年齡相差都較大,最少的差7歲,最大的差50歲,例如我國古代聖人孔子的父母相差54歲、柴可夫斯基的父母相差著18歲,居里夫人的父母相差11歲、果戈里的父母相差14歲、愛因斯坦的父母相差11歲、貝多芬的父母也相差十多歲。

國際學術界對歷史人物的研究發現

神童與父母年齡差距有密切的關係。其解釋就是後代的智力遺傳大多來自父親,高齡父親的智力相對更為成熟,而年輕的母親則能給胎兒在母體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有利於胎兒的發育,這樣就易出天才人物。

男女優生結合產生神童公式是

男人年齡÷2+7=女人的年齡。根據對世界著名傑出人物(如牛頓、愛迪生等)的統計,90%以上的人類天才誕生時,其母親的年齡減去父親年齡的一半的差值的分布範圍5.5-8.5之間。「神童」出生時,母親的年齡一般在22-28歲範圍,父親的年齡在35-45歲範圍(此年齡段的智力、經驗、學識乃至財富等所有方面都能達到一生中最成熟的高峰)。也就是說父親比母親平均大15歲最有利於產生「神童」的後一代。

孔子-

-父親72歲,母親18歲,年齡相差54歲。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影響中國三千多年,至今仍是中國人的行為準則。

柴可夫斯基-

-父母年齡相差18歲,俄羅斯最偉大的音樂家。以《天鵝湖》、《胡桃夾子》享譽於世。

果戈里-

-父母年齡相差14歲,俄國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俄羅斯散文之父。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外套》、《欽差大臣》和《死魂靈》。

貝多芬-

-父母年齡相差14歲,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交響樂世界之王。代表作有《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九交響曲》等。

居里夫人-

-父母年齡相差11歲,波蘭最出色的女性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种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

-父母年齡相差11歲,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他的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許多男人和女人都喜歡

「小鳥依人」、「春藤繞樹」般的感覺,男人喜歡女人溫柔、嬌媚,女人希望男人的臂彎是她堅強的依靠。一位比妻子大13歲的丈夫說,「雖然她年輕、在我面前挺任性,也不會照管女兒,全都要心。但不管怎麼著,這是一種迷人的幸福。」妻子原來是他的學生,她理直氣壯地說:「我就是要找個比我大得多的老公,男人大才知道疼人,現在我老公什麼都疼我。不然,找個年齡小或差不多的,你疼他還來不及。」

老夫少妻婚戀

是不計較年齡的,在「老少配」的夫妻中,不乏其樂融融、享盡天倫者,魯迅與許廣平、徐悲鴻與瘳靜文,都相差20多歲,但他們有共同的理想、有感情基礎,生活不是很美滿嗎? 鴻林心理健康諮詢研究所諮詢員韓立分析說,因為老夫少妻受生理因素影響小、又更易促進婚姻關係的穩定,年齡差距也有利於夫妻雙方彼此寬容,所以年齡差距的有利因素和社會的寬容度使老夫少妻還會增多。

當然

建立在沒有任何情感基礎之上的婚姻並不值得提倡。一個女孩說:我喜歡比我大的男人,現在我就愛著一個比我大19歲的男人,他成熟、有魅力,也很體貼人,跟他在一起我覺得好開心好幸福,他有錢但是我看中的是他的人,也許不理解的人肯定認為我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我不管別人怎麼理解,只要自己心知肚明就行,我們在一起已經快兩年了,從來沒有覺得年齡是個障礙,我從來沒有後悔過。 女人總是喜歡有安全感的男人。其實不在於你年齡的大小,而是那種依賴的感覺是否足夠。如果一個男人可以給女人足夠的信任,以及依賴感,我想,是不介意這個男人真實的年齡。男人的人生經歷和本身的素質(有文學品行修養)才是最為重要。

孔子父親為什麼不選擇30歲左右女性?而選擇只有18歲的黃花閨女?是貪戀年輕?又是好色?或是為將純潔基因傳遞下一代?嘿嘿```朋友們運用智慧想想吧,但無論怎樣,孔子父親選擇總算正確吧,創造出一代偉人,衷心感謝孔子父親,為中國文學界帶來輝煌一頁。也感謝孔子好知、好問和好學精神,成為一代偉人。

製作:竹海雅檐

裝飾資源來自互聯網

事理分析:

據歷史記載已有二千多例老夫少妻,所生的孩子智商高於一般人,在智慧和體能上往往超越常人。據網路文章寫有「在國外有部分運動員,也運用於此方法來提高運動員的數質」。本文只列舉幾例與大家交流參閱。

老夫擁有成熟個體,也擁有一定知識和人生經驗,對人、對事和對情輕重有度;少妻的嬌氣和任性得到丈夫的理解和包容,總是被維護著,成就共生。懂得為妻子做到有益妻兒的事。

當妻子遇到困難時,極力幫助和保住妻子的自尊,不與相近年齡的丈夫一定見識,大吵大鬧,老夫會耐性地將事理解釋給你聽和開解於你,成就共存。那不完美的結局嗎!!!

對孩子而言「得到父親成熟的基因,也得到年輕母親良好的孕育生長空間」。成就一代高智商的孩子。

感言:

老夫少妻是乎雙方怎樣的心態,怎樣面對世人?怎樣去處理世事?先學會《怎樣做人》,其實很簡單「生活簡單就快樂、平淡就是福,這樣才能擁有您們生活過程的愛與樂趣」。

反過來說「世人用怎樣的眼光看待這樣夫妻?怎樣言論?」那就見仁見智,簡單點說「相同的年齡,有不相同的心靈」。平實一句話「別用無知庸俗的心態對待別人哦」。

忠言:

其實做人懂得遠離《七種不宜交往的小人》,那您們夫妻和孩子會擁有更多的幸福快樂。

推薦閱讀:

「慈父嚴母」新主題趨勢.
賺大錢靠趨勢而不是能力
互聯網醫療的困境和趨勢
趨勢線的畫法
中美髮展模式的比較及其趨勢探討

TAG: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