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癲癇首選加硼砂良癇證,頑證也。臨證多見,並且多久病並常服西藥仍有發作者居多,醫家均感棘手而病家又要求速效,雜葯亂投。其不知年久之癇證,最為頑固。均為痰濁與氣血瘀滯所致,聚散無常,發無定時。治法當以祛痰為要,化痰理氣熄風鎮痙之法。臨床所見,癇發有輕重,病程久暫,病者體質強弱不同。古今治癇之方很多,單方,驗方,偏方,秘方,針灸,封閉,穴位注射等等,不勝枚舉。多方驗證,當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味用之比較順手,隨證加減。發作控制以後,逐漸減量。如常服西藥之患者,用中藥之時,切不可立即停葯嘗見病家服用某某醫家之丸散丹藥,停服原來所服西藥招至頻繁大發作者,誠為痛心。若久病瘀血指征明顯者,則主以血府逐瘀湯加味。調理氣血,平衡陰陽,守方常服可達治癒。臨證多年經驗,本病急性期發作當以治痰消風為要。標本兼治,常用西藥者,仍繼續服之,加中藥以治本為主,健脾,利痰,活血化瘀,祛風通絡,鎮痙安神,調其陰陽,平衡氣血。因證制宜。自能祛除病根。我治此證,每配合單方,化痰銳利之品治其標,湯藥丸散緩治其本。早年讀先賢張錫純氏之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其中論治痰諸法頗為可取,效法用之,每收奇效。其論簡而效,大約痰易辨,而寒熱難辨。急症當辨其脈,寒痰其脈沉遲,兼有閉塞之象,吐痰白而清稀。簡易方為點天突穴,手掐結喉令痰活動,喉癢作嗽,其痰出即蘇醒。或配以乾薑湯,生薑自然汁,或胡椒三錢煎湯灌之。熱痰必氣粗面紅,主以生白礬二錢化水服之,或用硼砂四錢化水服之,較白礬更為穩妥。 1984年治一程姓女患者,年十八歲,癲癇持續狀態八天未止,高熱抽搐,目瞪牙緊,氣粗面紅。在當地縣醫院住院七天治之仍未蘇醒,持續發作不止,縣醫院囑其轉上級精神病院治療。患者經親友介紹求我前往出診。至其家視其面紅氣粗,診其為熱痰。其高熱乃數日來發作抽搐所致。先給予補液,高熱即退。處方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硼砂12克化入,囑其撬開牙灌之,一夜方止,天明即蘇醒,鄰里傳為佳話。 曾治一患者徐某,年8歲,病已四年,久服西藥,仍不斷發作,經其姑媽介紹來診。其姑媽也是醫生。來診時因換了西藥品種,服後引起大發作,日發十餘次,每次約十多分鐘,嘔吐痰涎不止。家人及其姑媽恐其嘔吐服中藥難以服下,詢問有無辦法止其嘔吐。告知用伏龍肝煮水煎藥即可止嘔吐也。視其舌極淡,苔白潤,脈弦。方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去鉛丹,加丹參,代赫石,並去大黃,並因其虛寒加山萸肉,黑附片,乾薑生薑並用之,再加全蠍,蜈蚣,服後吐止發作亦止。後服月余病未再發作而停葯。 方中生龍牡被陳修園稱為化痰之神品,加生赭石,以鎮逆降痰。張錫純氏在其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盛讚之。曾多有報道用生赭石,與建神曲配伍單方。惟其治小兒及初病之人多效,成人及久病之人其效則差。化痰之葯如巴豆,甘遂,皂角,其性太烈,現代人懼怕吐瀉。故皂角刺,琥珀,鐵鏽水等均可應用。如是病久者可用血府逐瘀湯加味。必加生赭石,生龍牡,丹參,虛加黃芪,山萸肉。惟半夏最好生用,加等量生薑。蟲類葯最好研末吞服。囑其忌食辛辣,酒類,堅持服藥方能根治。

博觀古今而約取,厚積德才而薄發.方從法出,法隨證立,證取象測,藉助實驗,中西應對.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茅根白芍滋陰利水 單方重用增水行舟白茅根白芍張錫純前輩甚喜用之,且喜生用。謂其能滋陰利水。其書中載用鮮白茅根以清熱利水之處甚多,白芍治陰虛作腫脹者用至六兩。我在臨床上甚喜用白芍,白茅根,且喜用大量。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人皆知之,但用大量白芍大多人不知用也。惟用大量白芍時,每至患者初服藥時大多會有腹瀉,以生白芍可增加水分,三二日後即可消失。多數患者第一日服每致大便七八次,少則二三次。但如先向病家說明,囑之初服藥後可能有大便增多現象,患者即可放心服之。如先未說明,病家往往服後大瀉即不敢再服。亦可告之如怕腹瀉可煎好葯後,每次煎的葯分二三次緩慢服下,即可避免腹瀉如此之甚。有的患者服後腹瀉擔心來詢,告之無妨,再服必不會大瀉,病家信之,服後果然減少。亦有病家堅不肯服者。說向病家說明此方葯乃增水行舟法,此藥水分多,故初服每至大便增多,且可排出體內污垢,有何不好。繼服之體內已無污垢,故不再需排泄,因此仍服原方便不再瀉。無數病例表明此種現象。服藥後病人體內水分多了,大便便能順利排泄,此即增水行舟之法也。憶1985年曾治一王姓老者,年已七十,患癃閉證,即現代之前列腺增生合併炎症。其來詢中藥能治否。視其舌光無苔,詢其癥狀是尿點滴而下,腹脹。其陰虛內燥之徵明顯。其老者說年輕時在中藥店干過多年,中藥性比較懂,詢有何中藥單方可治之。告之白茅根,生白芍,並說要大量,白茅根最好是鮮的每劑用四兩,白芍生的用六兩。老者說我幹了好多年中藥店,從未聽說或見過用六兩白芍的,我不敢用。數日後又來,說打了一周的青黴素輸液不見效果,你那個方子能不能量小一點,讓我先服一下。告之量小則效亦小,如擔心量大可煎好後分數次服之無妨。老者說先給我一劑試試。後一周後老者來說,此方可神了,我服了一天即能感覺小便大順,並且大便亦暢通了。這一劑葯我服了一周了,每天在服,還有效力。中藥單方真是不可思議,一劑葯的效果如此之好,而且只有二味葯。告知此方只是對你的症而已,如是換了別人,效果未必皆能如此神效。因你是陰虛內燥之體,白茅根生白芍可滋陰,增加水分,你的體內水分多了,內燥得以改善,故二便得通乃順理成章之事,此即增水行舟之法也。按:現代城市藥店用茅根鮮者均不具備,故用干者以代之,其效必差,故在臨床上如能用鮮者,最好用之。

博觀古今而約取,厚積德才而薄發.方從法出,法隨證立,證取象測,藉助實驗,中西應對.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烏梅丸乃仲景名方 香油蔥白驅蟲驗方1981年秋治一張姓男孩年十歲患膽道蛔蟲症,腹痛發熱七日,西藥不能止來診。其父患支氣管哮喘經我用延年半夏湯一劑則效,服數劑則未發作故攜子來診。當時正處天秋收季節,其父說因子有病以致不能務作,很為著急。與其服西藥阿斯匹林片,止而復作,烏梅丸改湯服下痛稍緩和,思之何以能速驅蟲?忽憶「驗方新編」「香油蔥白湯」即為的對之良方也。故告知呂性男子,囑其速買上好香油一小碗,生大蔥一根,切成細絲入香油內,患兒腹痛難忍,告知服之可以治好。患兒服下,至半夜,家長請我去看,患兒排出大小蛔蟲不下百餘條,痛即大止。次早回家。數次後又來,說又有腹痛,但沒有上次重而已。問能否再服香油,但患兒這次卻無論如何說也服不下了,說太香了。視其癥狀不重,告知不服也可了,仍以烏梅丸改湯,並西藥同服而愈。病家和知之者均問為何打針輸液服藥均不見效,何以香油大蔥有如此神效?答曰單方治大病,單方氣死名醫是也。大量香油入腸,蔥白辛辣。蟲得辛則伏,得苦則死,得甜則動。患兒懼服苦藥,此方蔥白可使之伏,香油量大則腸滑,蟲即隨之出也。古書上有載,古人治了子患蟲症,諸葯不效,醫者囑病家讓患兒二三日不食,待蟲餓之甚時,與蔥油餅與葯服下,蟲即出也。眾人奇之。有一西醫同行許姓青年醫生詢之,烏梅丸改湯治膽道蛔蟲,為何效時少不效時多。回說那是需要辨證也。他將病孩帶來,視其舌苔黃,證偏熱也。告知可將方中川椒,附子,乾薑,細辛減量,連柏量加大即可。患兒服二劑即痛止病癒。許醫生詢之為何如此變化則其效不同之處?告知如舌苔白而潤滑當屬偏寒,連柏等清熱之葯減量,川椒,附子,乾薑等熱性之葯加大可也。烏梅丸是治寒熱錯雜之方也。許醫生說中醫原來還有此等奧妙,不可思議也。1988年治一表年女性,年近三十歲,來診時訴胃痛,每年大約均要發作一二次,痛則數日,時痛時止,痛時劇不可忍,止則一如常人。每次發作則上醫院,數日方止,今又發作。詳視細詢之下,告知患者此乃蛔蟲證也。患者半信半疑,當時有區衛生局郝姓與另一位工作人員在場閑坐,問我你的依據是什麼。答之曰:觀其偶有發作,發則痛不可忍,止則一如常人,不時又發,時痛時止,均為蟲病的特徵也。患者允之,處以烏梅丸改湯三劑。葯未取齊,患者突發嘔吐,並吐出蛔蟲二條。在場諸人均為驚訝,說此為蟲病無疑也。病家亦始信服。後服數劑治癒。在場諸人均廣為傳說,說李醫生斷病如此之神也。答之曰:十年讀書,十年臨證也。按:烏梅丸乃仲景經方也。方為:烏梅,細辛,乾薑,黃連,當歸,附子,蜀椒,桂枝,人蔘,黃柏等十味葯。原文「。。。。。。。蛔厥者,烏梅丸主與之,又主久利。」指出本方可用於蛔厥證及寒熱錯雜的久利證。體現了寒溫並用,安蛔止痛和止利的治療大法。近人經驗凡陽衰於下,火盛於上,氣逆於中諸證,均可隨證施用。

博觀古今而約取,厚積德才而薄發.方從法出,法隨證立,證取象測,藉助實驗,中西應對.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延年半夏湯治頑喘 易柴胡巧治胃痙攣延年半夏湯治頑喘 易柴胡巧治胃痙攣延年半夏湯,《古今錄驗方》,載於《外台秘要》。岳美中老師倡用之,主治心胃氣痛之胃痙攣有效,並治支氣管痙攣之喘息有殊效。辨證準確往往一劑見效,兩劑即愈。我要臨證時曾遇此二種病證,處以延年半夏湯原方,確有效驗。岳老經驗認為延年半夏湯治突發性陣咳作喘,痰帶白沫,舌苔白膩,症屬偏寒者有效。治胃氣痛指征為胃部劇烈疼痛。此二症我均驗之有效。1981年治一呂姓男子,年四十餘,患支氣管哮喘十多年,發作每呈突發性,來診時由其子用板車拉來,訴說病情也不能連續表達,數分鐘即吐白沫狀痰好多,說每每發作,用何葯皆不見效,每天發作無數次,每發則需持續數天或十多天,痛苦難忍。經人介紹來診。診其舌苔白膩,脈弦無力,疲倦乏力,思此症頗似岳老所論治延年半夏湯證。再加患者說屢治不效,此方既如此神妙,何不試之。乃處以原方一劑與服。方為:清半夏9克 炙鱉甲12克 前胡6克 桔梗5克 人蔘6克 炒枳實3克 吳茱萸9克 檳榔5克 生薑片9克 水煎溫服。第二天患者步行一人來診,高興萬分,說此葯真神,我已好矣,再與我開二劑。後其子膽道蛔蟲來診知其愈後年余未發。方知岳老之言確有效驗。且強調吳茱萸治咽頭部至胃部之粘液樣白沫壅盛有殊效。後遇哮喘病只要是吐白沫痰及陣發性咳喘辨證屬虛寒之證,用之屢效。岳老並說此方將前胡換成柴胡,治虛寒之胃痙攣我也曾試之。 1985年治一友人宋孝禮之妻,夙患胃氣痛,友人懂醫且在經營中藥店,其妻屢求名醫診治終未見效。有一寧姓老醫亦為宋之好友,宋說今天我請你二位會診一下,我據其在大醫院診斷為胃痙攣之特點,主張服延年半夏湯。寧醫說為何一聽說胃痙攣就主用延年半夏湯。答曰既然大醫院診為胃痙攣。察其舌脈均無明顯熱象,此方一劑即可止痛收效。寧醫主用四逆散合芍藥甘草湯。說病人是肝氣瘀滯之胃氣痛。我說病人是有肝胃氣滯之徵,用四逆散加大芍藥甘草非不對症,然其絕無速效,其數年來經醫診治均按肝胃氣滯來治未效可知,延年半夏湯一劑可效。宋友人說你二人之方均試服之,以觀其效。先服四逆散方三劑,如不效,過三日再服延年半夏湯。數日後病情依然如故。服延年半夏湯一劑即止痛,後其子隨我習醫此是後話。後於寧醫相見,談及此方何以速效,患者明是胃氣痛,肝鬱氣滯之症,何以四逆散疏肝理氣,重用芍藥,炙草各30克緩急止痛甚為對症為何無效。告知此症此湯岳美中老師論之甚詳。患者胃氣痛多年,經醫治療多認為是肝胃氣滯,服理氣疏肝止痛之葯屢矣,既不效則四逆散亦難以見效乃意料中事。屢用疏肝理氣之葯必致氣虛且寒。延年半夏湯有人蔘補肝氣,吳茱萸,半夏,生薑治肝寒降胃氣。鱉甲鎮肝,檳榔破氣舒肝,枳實桔梗一升一降,肝胃氣機得調此方之所以效速也。我說你可看岳老此論論之甚詳。寧醫看後說,書到用時方恨少。誠不我欺也。[ 本帖最後由 2004407428jg 於 2009-5-14 13:26 編輯 ]

博觀古今而約取,厚積德才而薄發.方從法出,法隨證立,證取象測,藉助實驗,中西應對.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鴉膽三七治痔出血 癌瘤瀉痢五淋毒熱鴉膽三七治痔出血 癌瘤瀉痢五淋毒熱十多年前患外痔,疼痛難忍,外科醫生手術治之。後每遇酒喝多時複發。思之不能老手術了,故用消炎藥內服外用也可治癒。2004年夏突發外痔,大如鴿蛋,站不可,坐亦不可。痛不可忍。思之雅膽子乃解毒妙品,且我曾因血脂高間斷服過數月,乃自服鴉膽子膠囊,每服三十粒,日服三次,次日即感疼痛大減,續服至三日外痔全消。此為我自治之經過。此前亦曾用過此方,惟未敢用此大量。今自服之,一日服至九十粒鴉膽子,三日晚上痔全消實出意料之外。但體虛之人萬不可用此大量也。2000年治一朋友朱興傑之嬸母,醫院診為舌癌三月,疼痛而至飯食減少來求治。視其舌邊有花生米粒大潰瘍如菜花狀,因其體質尚可,且朋友訴其家庭困難,住院放化療治不起,詢之有無偏方,單方治之。用鴉膽子膠囊,每服十粒,日三次,同時加服三七粉每日十克,服半月疼痛止,服一月潰瘍面癒合而愈。又服半月至今未發。陳某,男,患痔出血,近月來出血量多來求治。與其服鴉膽子每服三十粒日三次,三日即大效,一周血全止。鴉膽子苦寒,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滅原蟲,蝕腐肉,脫贅疣。治熱毒下痢膿血,里急後重等。因其有毒,故多外用為多。前賢張錫純氏曰:「鴉膽子,為涼血解毒之要葯。善治熱性赤痢,二便因熱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熱及腸中熱,防腐生肌,誠有捷效。。。。。。治梅毒及花柳毒淋皆有效驗。搗爛醋調敷疔毒,效驗異常,詢良藥也。」近代報道其製劑用治腫瘤,能除腸中積垢。我曾服之,每服之後所解大便皆如黑色油狀,是以知其確能排出腸中積垢也。且又能降血脂,減肥,我曾間斷服數月體重減了二十餘斤。 按:鴉膽子乃若參之種子,古人將鴉膽子去皮,用益元散為衣,名曰菩提丹,治二便下血如神,贊有其神靈之功也。其善清血熱,而性非寒涼。善化瘀滯,而力非開破,有祛邪之能,兼有補正之功。前人有詩云:「一粒若參一粒金,天生瑞草起痾沉,從今覓得活人葯,九轉神丹何用尋。」原文「雅」經我改動為「鴉」![ 本帖最後由 2004407428jg 於 2009-5-14 13:35 編輯 ]

博觀古今而約取,厚積德才而薄發.方從法出,法隨證立,證取象測,藉助實驗,中西應對.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川參通治前列腺病 局部注射如如斯響應筆者五年來,採用貴州瑞和製藥公司生產的"川參通"注射液,通過會陰部直接注射前列腺體內,治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增生合併炎症,取處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同進對有合併前列腺囊腫患者,同樣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合併性功能減退的患者配合應症中藥,達到前列腺炎症,增生消失,囊腫消除,性功能恢復之功效. 通過數百例成功治癒的患者進行臨床觀察,認為"川參通"注射液局部注射療法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合併炎症,特別是慢性細菌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時,"川參通"注射液組合相應的抗生素時,抗生素的選擇特別重要.有條件時可做前列腺液細菌培養加藥物敏感,參照葯敏進行組方局部注射效果大多非常理想,往往注射一次即可收到明顯的效果.但有的病例參照葯敏組方注射數次效果不顯,特別是細菌性與非細菌性,即合併支原體感染者,對此類患者往往通運用中醫辨證與西醫檢驗數據結合進行臨慶分析,而後確定相應的抗生素,併合用中藥內服,外用熱水坐浴的綜合療法,方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在具體運用方面,根據患者臨床特徵,採用中醫辨證,結合西醫辨病,尤其注重舌質舌苔的變化特徵來指導臨床,選擇相應的抗生素進行組合.筆者經驗認為凡舌紅紫苔白膩或黃膩的,中醫辨證為濕熱下注.舌紅紫尖邊有紅紫斑的,舌苔薄黃或薄白而乾燥的,中醫辨證為陰虛火旺,這二類患者應首選頭孢曲松鈉,頭孢拉定,頭孢唑啉較為理想.舌淡紫苔白膩而光滑或潤而不燥,舌體觀察熱象不太明顯的,應首選頭孢噻肟鈉,往往一次注射效果即顯.對合併支原體感的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可參照上述抗生素等注射數次後,舌紫苔膩現象或濕熱消退時,可組合克林黴素磷酸酯進行注射.  關於前列腺炎合併囊腫的患者,大多經B超檢查時發現.因之對主訴性功能減退明顯的患者,往往主張進行B超檢查,確定有無囊腫.經驗認為囊腫在1mn以內的,大多局部注射一療程即可消失,對大的囊腫則應加用化瘀散結之應症中藥.常用活絡效靈丹加生內金,炮山甲,滑石,蒲黃,皂刺,牛膝.對濕熱,毒熱較重的患者往往加用鴉蛋子內服,方可達到囊腫消失,性功能恢復的良好效果.  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者,應用抗菌藥物治療往往效果不佳,特別是前列腺增生合併炎症者.中醫辨證首先是氣滯血瘀,或偏於濕熱下注,或偏於陰虛火旺者居多."川參通"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清肺利水,活血化瘀的功能.組合抗生素,能使前列腺由大變小,由硬變軟.結合應症中藥,從人的整體出發,改變全身的體質,使全身氣血通順,增生,炎症和囊腫消除.因此筆者認為,對於慢性頑固的前列腺疾病,"川參通"注射局部注射療法確實是前列腺病的剋星.  韋某 男 六十歲 患前列腺增生合併炎症數年,尿細,尿無力,尿等待,尿淋漓,白天排尿不暢通,夜尿7--8次.近三月來又增尿道疼痛,尿時疼至全身汗出,痛苦萬分,多方醫治效果不顯,患者絕望,痛不欲生.後經人介紹來診,經用"川參通"局部注射一次,當晚尿痛大減,夜尿減為二次,注射六次後,夜尿增多及尿痛均消失.注射十二次後,B超示腺體基本正常.處中藥化瘀散結方鞏固.患者送感謝信並錦旗一面,上書"當代名醫風範,前列腺病剋星".  陳某  男  三十六歲,陽萎五年,尿無力,乏力,腰痛,醫院診斷為:1:慢性前列腺炎 2:前列腺囊腫(約9,7mm),患者五年來久治效不顯,經用"川參通"局部注射,中藥活血化瘀,通絡壯陽,一療程後,囊腫和炎症均消失,又服中藥二十天性功能得到恢復而治癒.[ 本帖最後由 2004407428jg 於 2009-5-14 13:36 編輯 ]

博觀古今而約取,厚積德才而薄發.方從法出,法隨證立,證取象測,藉助實驗,中西應對.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治癌腫須化瘀散結 攻補兼施乃為準則腫瘤癌症,現代人畏之,均認為是不治之證。癌症的發生,是人體臟腑氣血陰陽失調所致。所謂癌腫者,毒邪瘀結也。癌症是全身性的病變,腫物是局部的表現。中醫臨床辨證為十證:氣,血,風,痰,濕,寒,熱,虛,實,燥。即氣滯毒結;血瘀毒結;風邪毒結;痰阻毒結;濕閉毒結;寒瘀毒結;熱瘀毒結;虛極毒結;實瘀毒結;燥涸毒結。病久者多為氣滯血瘀,或兼風,或兼虛,或兼痰濕,或兼寒熱錯雜,或兼陰虛內燥。人是一個整體,治療應從整體出發,治標與治本結合,攻補兼施。初病體不虛者,攻邪為主,扶正次之,邪去則正安。用多攻少補法。衰其大半而止,謂之治病留人。久病體虛者,補虛為主,攻邪次之,養正則積自除,用九補一攻法,謂之留人治病,先保命後治病是也。癌症的治療方面,中醫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宜用綜合療法,中西結合,內外兼治,心理療法與飲食調理療法並用。中醫辨證為實可多攻者,則用破瘀攻毒法兼顧整體,西醫配用放化療法。中醫辨證為虛不可功者,則用九補一功法,西醫用免疫調節劑。本人經驗常用胸腺素,維生素C。西醫的手術,放化療法用之後,病人不能耐受者,中醫亦不可一味地清熱解毒,破瘀散結之法。應先用補益之劑,大補元氣,待飲食增多,正氣恢復時,可用化瘀散結丸,散,以攻之散之,衡沖湯,理沖湯以補之益之,西藥免疫調節製劑與大量維生素C輔助治療之。癌症手術放化療後,中醫辨證施治在抑制癌瘤擴散方面有明顯的療效。凡中醫辨證為氣滯毒結者,中藥療效最好。中醫辨證為熱瘀毒結者,用清熱解毒化瘀散結法,且西醫化療法可少用或暫用之。本人常用化瘀散結丸,散,方中主葯鴨蛋子,攻其有毒就不會中毒。用衡沖湯,理沖湯破瘀散結就不會傷正。配合衡沖湯或理沖湯中之人蔘,黃芪,山萸肉,等保護氣血,又可使清熱解毒,化瘀散結散,丸之力更流通之,是謂攻不傷正,補而不滯。凡中醫認為風,寒,實,熱毒結者西醫化療尚可少用或暫用之,不致傷人太過,其它如氣,血,虛,燥之癌瘤,西醫化療則會大傷元氣,得不償失,謂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同歸於盡矣。2005年三月,聶華平夫妻前來詢其岳父之賁門癌之治法,訴其年已七十,在四川南充確診已數月,因年高而不適手術,體虛現已只能進流食,胃脘痛脹,虛汗淋漓。多方尋醫不效。細詢病情及身體情況後,用化瘀散結解毒膠囊以解毒散結,理沖湯每日一劑。方為:紅參十克黃芪三十克生內金二十克三棱十克莪術十克知母十二克花粉十克山萸肉三十克生山藥三十克天丁三十克炮山甲十克三七十克水煎服每日一劑。西藥用胸腺肽注射液 維生素C 囑服用十五天,如有效可讓患者來深圳診治。二十天後患者來深,視其面色灰暗,動則汗出,脘痛腹脹,食少納呆,精神萎糜。患者識字不多,對其病並不知情,只是有所懷疑,故安慰病者說你得的是胃潰瘍,是可以治好的,不過要好好地治,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向其說再有半月即可大好,使其看到希望,認為能治癒。仍用上方,視其舌淡紫苔白膩,加半夏十克,生薑三片。半月後來診,飲食增加,汗出漸止,精神好轉,患者信心大增。上方出入又服用三月,諸證均減。現已能食能勞動。一年後又來深圳探親,並求為之換方,其方已破碎不能看清楚了。視其精神氣色均佳,囑其服理沖湯方三日一劑,以期帶病延年。[ 本帖最後由 2004407428jg 於 2009-5-14 13:38 編輯 ]

博觀古今而約取,厚積德才而薄發.方從法出,法隨證立,證取象測,藉助實驗,中西應對.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胃腸諸病用五瀉心 去渣再煎混沌湯穩仲景五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廣泛用於急慢性胃腸病,慢性胃炎,胃痙攣,胃出血,腸炎,上消化道出血,胃癌等症。半夏瀉心湯主治脾胃升降失常,寒熱夾雜致心下痞悶,乾嘔,腸鳴下利,舌質濕潤,苔黃白滑膩而不幹燥。生薑瀉心湯治水熱互結胃脘痞滿,主症為腹中雷鳴,干噫食臭;甘草瀉心湯主證為痞利俱重,心下痞滿而硬,下利頻作,完谷不化。大黃黃連瀉心湯為心下痞滿並見心胸煩熱,熱毒較重,其舌質紫尖邊有紅斑,苔黃白膩乾燥。附子瀉心湯為邪熱壅滯心下痞滿,而兼陽虛惡寒肢冷。早年在臨床上用諸瀉心湯時,於煎服法並未在意,以致時有患者服藥後反而有胃脘不適疼痛之感。後讀岳美中老師強調去渣再煎之義,是用以協調藥味,達到和解胃氣之目的,也就是說去渣再煎可令藥性綿和,使胃腸免去刺激易於接受。煎服法是水八杯,煎至四杯,去渣再煎至二杯,一日分兩次服。岳老認為去渣再煎是仲景和解劑獨具匠心的創作。試論胃腸病患者本來胃脘不適,如再服用大量之中藥湯劑,難免不能承受。後再用諸瀉心湯時,必交代病人務須去渣再煎,且不可服多,每次一茶杯即可。此後即很少有患者反應服後不適。曾治一張姓老者年六十歲,腸出血住院,每日大便數次,十餘天癥狀緩解,仍胃脘痞滿,夜不能眠而來求診,說你給我開一劑中藥,如服後感覺舒服,明天我就出院。住院每天花錢太多。察其舌脈均為半夏瀉心湯症,為開一劑並囑煎藥一定要去渣再煎。方為:紅人蔘10克 黃連3克 黃芩10克 炙甘草10克 乾薑3克 半夏10克 第二天病人帶著住院的用物來說,我昨晚服藥後即能安睡,真是對症一口湯啊,我住了十幾天院,花了二千多元,還是難受,不能好好吃飯,睡覺也不好,中藥真是神奇啊!早上我就辦了出院.後又服半夏瀉心湯原方九劑全愈。2000年治一王姓患者,年三十歲,患慢性結腸炎八年,久治未愈。經人介紹來診。其反覆發作,食油膩物及涼物更為加重,患者消瘦,乏力睏倦,癥狀是每日腹瀉七八次,或十餘次,有時呈黃色稀便而臭,有時則完谷不化,更有時腹痛瀉下膿狀物,腹時有疼痛服藥則好轉,稍不注意則發作。患者訴說服何葯開始均有效,但終未全愈。醫院檢查多次均診為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近來服補脾益腸丸數月,開始數月效果很好,不意最近月余又發作,日瀉七八次,再服則毫不見效。視其舌質紫而暗淡,苔白膩滑而略燥,舌尖布滿紫紅色班點,肪弦硬。面色蒼黃,辨證為寒熱錯雜,虛實夾雜。初診認為是瀉心湯症,許以一月可治癒。處以半夏瀉心湯原方再加生薑,並囑去渣再煎,服至九劑,效果明顯,大便日減為二三次且仍不爽,服至十五劑大便仍不成形。細問其大便仍粘膩,偶而仍有腹痛並膿狀大便。憶起裘沛然前輩所著一書《壺天散墨.》中曾論及混沌湯治痢疾重證取效,思此證腸中當有濕熱瘀濁積聚,半夏瀉心湯治心下痞滿,寒熱錯雜之症。本病人應當有熱毒結聚,其舌質淡暗又是陽虛明徵,其有熱毒結滯須加用通瀉之葯,其陽虛當加助陽之品,其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所致消化不良又當用補益之品。觀其以前服用消炎類葯見效,服補脾益腸丸也見效顯見是病情複雜而用藥不夠全面。半夏瀉心湯有人蔘補氣,芩連清熱除濕,半夏乾薑生薑化痰宣洩水氣,惟其毒熱結聚似嫌藥力不足,加用苦寒通泄之葯又恐傷其陽,當師混沌湯之意,加大黃三克同煎不用後下,制黑附片十克亦不先煎,竟是五個瀉心湯方葯合用的混沌湯。平日習慣用附子即加生薑,半夏瀉心湯加大黃即為大黃黃連瀉心湯。諸瀉心湯共用豈不是一混沌瀉心湯么?患者服三劑則效果明顯,又服六劑則為每日大便一次幾近正常大便,.堅持服至三十餘劑病方全愈。2005年治一陝西漢中李姓女,年五十八歲,經親友介紹詢問,訴說其身高有一米七,因患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結腸炎,現體重只有七十市斤了。每日吃飯不多,但腹痛則大便日七八次,有時瀉為完谷不化,有時則稀便,且心臟也有問題,心慌氣短,不能勞作,在漢中及西安經醫無數,治了數年,終未收效。病人遠在數千里之外,電話中交談後,知其為半夏瀉心湯證,但其病程日久且又有心臟病,故處以半夏瀉心湯方,合用血府逐瘀湯囑服一月。方用:紅人蔘十克,黃連三克,黃芩六克,乾薑六克,炙甘草十克,半夏十克,生地十克,當歸十克,川芎十克,桃仁十克,紅花十克,枳殼十克,柴胡十克,川牛膝十克,赤芍十克,桔梗十克 每日一劑,連服一個月。囑其可經常電話聯繫,如果有效最好能來診。一月後患者來深,訴服藥有效,食慾稍增多,現大便日仍三四次,時有腹痛。視其極消瘦,面黃,氣色晦暗,舌質淡暗,苔則黃白略乾燥,脈弦硬,仍以二方,加生山藥三十克,生內金十克,加減服至一個月,每日大便改為一次,方始帶方回漢中。三天後患者來電說,到家第二天則又開始每日大便三四次矣。思之漢中與深圳氣候不同,囑其加黑附片十克,三日後即恢復正常至每日一次,患者堅持又服三月,感覺越來越好,食慾增多,又過半年後來電錶示感謝,說自已體重增加了十幾斤,已和好的人一樣了,說大家都看不出我是有病的人了,葯還在間斷服呢。囑其葯還需服,可取葯十劑打成粉,用水送下,每服六至十克,日服三[ 本帖最後由 2004407428jg 於 2009-5-14 13:39 編輯 ]

博觀古今而約取,厚積德才而薄發.方從法出,法隨證立,證取象測,藉助實驗,中西應對.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程門雪論治熱痰飲 裘沛然治飲用寒涼近代名醫岳美中老師論曰 :「前人論: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但事實上溫葯和之,只適用於脾腎陽虛,水停腸胃之痰飲,並非治一切痰飲的原則。痰飲病,患者左眼上下灰黑如煤煙,就知屬寒痰;患者眼泡暗黑,知屬熱痰;患者四肢多痿痹,屈伸不自如,知屬風痰; 如上及於目、下至於腸的,為痰飲之所及;咳引脅下痛的,為懸飲之象徵;水行遍體四肢的,是溢飲之見證;上及頭目眩冒,證見胸膈支滿不得卧的,則為支飲之現象;胸脅及背下至四肢歷節痛的,為留飲之病況;平素喘咳,發則影響腰背身目的,為伏飲之癥候。其主要區別,素盛今瘐,為痰飲之特點;痛限脅下,為懸飲之獨有;身體痛重,屬溢飲之範疇;短氣不得卧,其形如腫,為支飲之大要;背冷如掌大,為留飲之確證,發則身 泣出,為伏飲之真相。溢飲表邪重者,用小青龍法,此是汗法,不是和法。支飲腹滿,內飲結實,用厚相大黃湯,此是下法,不是和法。懸飲脅痛,咳唾短氣,脈沉弦有力,飲結在里,用十棗湯;留飲欲去,自利反快,雖利續堅滿,用甘遂半夏湯,以上為攻逐水飲法,不是和法。痰飲腸間有水氣,腹滿,口舌乾燥,用已椒藶黃丸,此是涼葯,不是溫葯,是前後分消法,不是溫葯和之之法。」程門雪先生論熱飲甚詳: 「 飲病大別,只有寒熱二種。寒飲易知,熱飲難曉。姑先言其熱者。熱飲有二:有新病即熱者,有久而化熱者,久者易知,新者難曉,更先辨其新者。飲停於上,則為支滿;熱伏於中,則為煩燥。熱則作渴,飲則作嘔;熱則津不行而口舌乾燥,飲則水內留而咳逆喘息。驗之於舌:舌邊尖紅絳者,熱也;中厚白膩者,飲也。參之於脈:脈緊者,飲也;脈浮數者熱也。此飲病新起即熱之癥狀也。既見飲證,又見熱象,即當從熱飲取法立治。若徒守溫和成法,未有不僨事者。治飲宜溫,治熱宜清。飲自熱來,當清其熱;飲從外入,當祛其邪。惟是飲停未久,猶是清稀之水,未成堅結之形,一切峻攻,均難取法。欲求正鵠,其惟小青龍湯加石膏一方乎?水停心下,故用青龍;熱在胃中,故加石膏。由此推之,則知大青龍之治溢飲,亦熱飲也。水停心下,故宜溫散;水溢皮膚,則宜發汗。飲多於熱者,用小青龍加石膏法;熱多於飲者,用越婢加半夏湯,熱雖同而熱之輕重不同也。體虛者,清熱化飲之中須顧其虛,木防已湯;體實者,清熱化飲之中兼治其實,厚朴麻黃湯,熱雖同而體之虛實不同也。此飲病初起即熱之治法也。若內熱不清,外飲不去,熱煅其飲,飲從熱化,由清稀而變為粘膩,由支滿而浸成堅癖,飲熱團結,合而不分,飲即熱,熱即飲,熱非徒用寒涼所能清,飲非另用辛溫所能化,又當峻用苦辛寒泄之品,去其堅,破其結。其停結之處,脅下為最多。喘急甚者,皂莢丸滌之,葶藶瀉肺湯泄之;痛甚者,十棗湯、控涎丹逐之。停於胸者則胸滿,厚朴大黃湯主之;蓄於腸者則腸鳴,已椒藶黃丸主之;已行復結,心下堅滿,甘遂半夏湯導之;流於四肢,筋骨楚者,指迷茯苓丸消之;結於六腑久而不化者,礞石滾痰丸瀉之;若目痛如欲脫出,心煩如啖韭蒜,日夜隱已不得卧,支滿咳喘無已時,痰如稠糖,粘手不脫,一切丸治均不見效者,惟有皂莢丸一方可服,在上者吐,在下者瀉,痰實一去,即有生機。其體虛者可以補正之葯相間而用。丸以治痰,湯以扶元。其用有二:一為湯丸同服者,久虛之人,胃弱不能行葯,每用攻而不動者,一得扶正氣之葯,則藥性大行,攻力反大。若以為補正可以緩攻葯之性而偶用之,則效果每出乎意料之外矣。一為湯丸分服者,如上午丸,下午湯;今日丸,明日湯;甚或數日湯補,一日丸攻;數日丸攻,一日湯補,當以人之體格虛實為之。」 裘漬然老師深明此理,觀其論「治痰飲以寒涼」文中說:「治一痰飲患者已服藥數百劑,西藥亦服遍而未效,裘老用葶藶湯,射干麻黃湯,三子,平陳,指迷茯苓,滾痰,滌痰不效,後用控涎,十棗也未效,不得已處以黃芩生地各一兩,龍膽草五錢,二劑竟奏意外之功,又服數劑而瘳。該病系屬痰飲,又無明顯熱象,「溫葯和之」,為醫界公認的治法,然而攻逐蠲飲,溫肺化痰,理氣降逆之劑疊進而無寸效,最後乃以一般所忌用之方而愈其病,這已不是不拘一格乃是破格的治法,然而居然用此以起經年不愈的沉痾。這種法外之法使我深切感到處方的不易,醫生真是「可為而不可為」。又說:我過去治過不少哮喘病,有的是風寒上束,痰飲內阻;也有寒包熱的,有痰飲阻肺,氣陰兩傷的,有上實下虛的,有肺脾同病的,用相應的治療,一般都可得到緩解和痊癒。但是遇到有些明顯是寒飲的病,症見咳唾稀涎,喘逆不平,痰鳴如吼,形寒怯冷,苔白滑,脈沉弦,口不渴,胸脘窒悶等。宣肺降氣,溫肺化飲,通陽散寒,應該說是正規的治法,然而對於某些病人,用上述藥物,卻毫無效果,後竟用大劑量石膏,黃芩,知母,桑皮,合歡皮,蘆茅根,凌宵花等葯奏功。我執行醫術已過半個世紀,類似這種情況所見實多,漸漸體會到治療疾病,既要不離於法,又要不拘於法,因為醫理很難而用法每可變,只有懂得法無常法和常法非法這個深刻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中醫治病方法的真髓。「醫無成見心才活,病到垂危膽亦粗。」作為一個合格的醫生,應該[ 本帖最後由 2004407428jg 於 2009-5-14 13:42 編輯 ]

博觀古今而約取,厚積德才而薄發.方從法出,法隨證立,證取象測,藉助實驗,中西應對.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白虎湯一劑退高熱 虛加人蔘並治溫瘧1985治友人李炳占之妻高熱數日,西醫輸液三日,輸完則退,不數小時又高熱,如此者已三日而來求治,問中醫能否退熱。視其舌紅苔薄黃,脈數。當為白虎湯證,回答其可一劑退熱。為其處白虎湯方。生石膏90克,知母18克,生山藥30克,党參30克,元參20克,炙甘草10克,白茅根50克,大棗五枚。囑煎為五杯,每服一杯,分數次服完。次日其妻來說熱已而未再發,說你李哥讓我一次服下,說是你說的,我連服了五碗,可把我脹壞了。我說是讓你分為數次服的,沒讓你一次服下去的,幸而沒什麼事。後當地瘧疾流行,我也被感染。初始惡寒後則發熱,服感冒藥則愈。隔日又發,方悟是間日瘧也。又隔日早上注射奎寧一支至中午未效又發,思之當中西結合方可。再隔日早上先注射奎寧,後服柴胡湯一劑方才未發。本以為愈矣。時當秋季。當地一老年朋友告知我說本地人犯此病不可服食秋後的南瓜,服則犯此病。我惎疑之,故意服食南瓜數日並未發病。不料又過了數日突然惡寒發熱,第一日仍以為是感冒,服些感冒解表葯則熱退。不料隔日又發熱,明白是瘧疾病又發也。後隔一日早上又先注射奎寧,繼服柴胡湯,滿以為是愈此病的最佳方案,可一次治好,誰知竟不見效。至午則高熱,並意識不清。至晚上方退熱。思之上次為寒熱往來,此次為為但熱不惡寒, 無怪服小柴胡湯不效。當為白虎湯證。後日當服白虎湯以治之。哪知未等到後日,第二天中午則又高熱。原來間日發,今則為連發以至如此。乃急服大劑白虎湯並加党參,生山藥,元參,白茅根,煎成分數次服之,次日高熱未發。唯精神不佳,不能入眠,服西藥安眠劑方能入睡,數日方始恢復。此病至今記憶尤新。白虎湯在多年前西醫輸液未普遍應用時最為常用,我在臨床上常用之。初學醫時讀醫學衷中參西錄,受其啟發甚多。張錫純老前輩人稱張石膏,其用生石膏和白虎湯,以及白虎加人蔘湯可謂神矣。其用生山藥以代方中梗米我必用之。其主張虛加人蔘,婦女產後以元參代知母,我則不去知母再加元參,以增滋陰退熱之效,並師其意再加白茅根,熱重再加西藥安乃近片等退熱之品。惟量大時須多煎分次服下方可。我對此類病人常告知用此方分次服之,就 好像西醫輸液一樣相似。西醫肌肉注射青黴素一次注射80萬單位而已,而輸液則可用至600萬-800萬單位,因為是緩慢輸入的。中醫用大劑白虎湯也是如此,分數次服下也像西醫輸液一樣的,也是為了使藥力常繼。西醫是補液加消炎,,不過名稱不同,中醫是滋陰即是補液,如此而已,而且價格便宜,效果並不慢。而在用白虎湯時,必加人蔘或党參,陰虛明顯者或加北沙參或西洋參再加元參,白茅根,生山藥代粳米。生石膏量則最30克,多則為90克或至120克或更多,惟須多次分服而已。張氏說白虎湯常用之,而承氣湯一年也難用一次誠為可信。其遇承氣湯證也往往用白虎湯加味而治之,因大承氣湯用不對則有傷人之慮也。其變通用方葯實是從經驗之中得來,我輩當熟讀之,方能用之得心應手。而《經方實驗錄》之作者,近代經方大家曹穎甫先生對白虎湯亦常 用之。其論不可不讀:「桂枝湯為溫和腸胃之方,白虎湯則為涼和腸胃之方。桂枝證之腸胃失之過寒,故當溫之,溫之則能和。白虎證之腸胃失之過熱,故當涼之,涼之則亦能和。和者,平也,猶今人所謂水平,或標準也。失此標準則病,故曰太過等於不及,猶言其病一也。桂枝湯證腸胃之虛寒,或由於病者素體虛弱使然,或由於偶受風寒使然,或更合二因而兼有之。白虎湯證腸胃之實熱,容吾重複言之,或由於病者素體積熱使然,或由於由寒化熱使然,或竟由直受熱邪使然,或竟合諸因而兼有之。來路不一,證狀參差,而醫者予以方,求其和則同。方葯不一,而方意則同。桂枝湯有桂芍以激血,生薑以止嘔,同是溫胃。白虎湯之石膏知母同是涼胃。大棗免胃液之傷,粳米求胃津之凝。餘下甘草一味,同是和腸,防其下傳。兩相對勘,一無循形。」按:張錫純氏用生石膏治溫熱,且常合用西藥阿斯匹林,,治濕熱常於滑石合用,用治熱病下痢,瘧疾病實熱亦用之。又用治腦漏,即現代稱之鼻竇炎,治風濕熱病之紅腫熱痛與阿斯匹林合用。且用於內傷,眼病,痔瘡,氣管炎,哮喘等熱病。我輩臨床實驗經驗多年認為,白虎湯既能治細菌感染之炎症,也可治病毒感染之炎症。無所謂細菌性炎症,無所謂病毒性炎症。生石膏為涼性之品,用於清熱並不等於消炎,白虎加人蔘湯中人蔘為溫葯也未必不能消炎抗菌。現代醫學用單味藥理檢測,往往認為沒有抗病毒和抗菌的功效,豈不知中藥方劑組合在一起的神妙。西醫辨病,中醫辨證也辨病。一種病在其發展過程中,有多種多樣的變化,可能出現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不同證候。西醫辨病用藥,何嘗不是細菌用抗生素,病毒則用抗病毒藥物。甚則抗生素與抗病毒藥同用。脫水則補水,失血則補充血。而中醫治則為汗吐下和清溫消補八種方法。西醫辨病細菌性炎症需用抗生素,病毒性則用抗病毒藥物。而中醫如簡單地應用白虎湯消炎退熱則失去中醫的精髓所在。白虎加人蔘湯,桂枝白虎湯即是為表裡寒熱虛實不同之病情所設,臨證還需視其體質之強弱而確定用量之大小。西醫診為炎症,中醫不應受炎症的約束,認為西醫炎症用消炎藥,中醫用清熱之白虎湯則[ 本帖最後由 2004407428jg 於 2009-5-14 13:45 編輯 ]

博觀古今而約取,厚積德才而薄發.方從法出,法隨證立,證取象測,藉助實驗,中西應對.

Re:中醫五方演繹(李靜)

蟬衣烏蛇療蕁麻疹 牛皮癬加全蠍如神過敏性蕁麻疹,臨證較為多見。中醫稱為隱疹,時隱時現故也。中醫認為血虛血燥生風是主要原因。血虛則生風,血熱血寒則燥,受風受寒則發作。故治此證首需活血。驅風先行血,血行風自滅是也。臨床辨證舌紅紫苔黃或白膩乾燥者,屬風熱風燥,用血府逐瘀湯重加蟬退,再加地龍,僵蠶,蜂房,其效甚佳。單方用蟬退一味研粉吞服可也。如屬血寒而燥者則需加烏蛇,蜂房,全蠍,蜈蚣,效果亦速。單方用烏蛇研粉吞服。牛皮癬即現代稱之銀屑病,中醫認為與過敏性蕁麻疹病因相同,病名不同,臨證表現不同而已。故其治法是一樣的。一樣的辨證, 一樣的用藥,一樣的需要忌口。方中生地要用大量,最少需用三十克,其滋陰涼血養血是為主葯。治療皮膚頑疾如過敏性蕁麻疹,銀屑病,白癜瘋,慢性濕疹等,首選血府逐瘀湯為主方,臨證根據寒熱虛實加減運用,一般三十天一療程,均能收到極好的效果。惟病程久遠者,證狀消失後,仍需服藥鞏固,療效才能穩定。但臨床所見一般患者癥狀消失後均不願再服藥,以致複發者不在少數。這也就是俗語所云:外治不治癬,治癬要丟臉之說也。故我在臨床數十年中所治此類患者甚多,其中不乏愈後複發者,積重難返也。 牛皮癬,中醫稱為頑癬,松皮癬。現代醫學稱為銀屑病,筆者管見,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所認為的牛皮癬,初發者以血熱風燥型為多,日久則血虛風燥者多見。而有局限性與泛發性之別。局限性者單純外用或加用西藥維生素尚可,泛發性或日久之症則須內外結合,中西並用為好。臨床所見,只要辨證施治,中西結合,治癒並非難事。本病第一位醫生非常重要,如果診斷明確,恰當用藥,配合適當忌口,收效很快。而有的患者,病初不在意,病久治之,則需論持久戰方可。目前有些醫生濫用激素,使患者屢次複發,越發越重,更有甚者,用白血寧等抗腫瘤藥物暫時收效,以致患者常期應用,每有致命之報道,殊為可惜。有鑒於此,筆者每向患者說明此理,勸其忌口,西藥服維生素類,最好服用中藥。多數患者均感煎服中藥費事費力很不方便,故多年來,用自製之消風散,令患者溫開水送服,葯簡價廉,適用於銀屑病、神經性皮炎患者,每收佳效。症重者加用西藥維生素類或胸腺肽針劑療效更為滿意。 筆者將本病大致分為血熱風盛型與血虛風燥型,病初以血熱風盛型為多見,病久頑固者多見於血虛風燥型。血熱風盛型皮損多為紅色及發展迅速,舌紅紫苔白膩或黃,脈弦滑數;血虛風燥型皮損多色淡暗皮損增厚乾燥。多年來應用自製之活血消風散治療本病,服用方便,結合西藥維生素類及免疫增強劑每收佳效。 活血消風散1號:黃芩5克 白鮮皮5克 生大黃2克共為細末。視其體質強弱,每服6--9克,每日二至三次。溫開水送下。或用開水泡服亦可,但量需稍大,初服大便次數增多無妨。用於銀屑病之風血熱風盛型療效較為理想。 活血消風散2號:烏蛇4克胡麻4克 全蟲2克熟大黃2克 防風2克靈仙2克石菖蒲2克 白附子2克獨活2克甘草1克 共為細末。視其體質,每服9--15克,日服三次, 可服至每日50克,溫水送下,或製成丸劑服之。用於血虛風燥型銀屑病,療效滿意。二十年來,治療數百例銀屑病患者,初發用消風散1號,服用西維生素類,不用激素類與抗腫瘤藥物。舌紅苔薄黃或薄白而干,每服6克,日二次,體壯則服至9克,每日三次。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雞、魚、蝦、牛、羊肉類,七至十天即可收效,症輕服用原方即可,收效後仍需鞏固之,療效方易穩定。病久症重之銀屑病,用消風2號方,量可用至每日50克,如癥狀有風熱之徵則需加用消風1號暫服之。日久頑重者還需加用外用藥物,經驗認為中西醫並用,內服外用並用之綜合療法較好。有是症用是葯,中醫辨證診為血熱風燥則用1號方,血虛風燥則用2號方,或1號、2號交替服用,病情複雜者1、2、號並用,隨證加減劑量,靈活運用,葯簡效宏,服用方便。兩月為一療程 , 輕者一療程,重者則需二三個療程方可根治。 方中 白鮮皮,苦咸寒,祛風、燥濕、清熱、解毒。 治風熱瘡毒,疥癬,痒疹,風濕痹痛,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適用於風熱濕瘡毒,忌用於虛寒證。生大黃,苦寒,入血分,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氣香入氣分,少用亦能調氣,推陳出新,忌用於血虛氣弱,脾胃虛寒諸虛癥狀。 烏蛇,甘咸平,祛風濕,通經絡。風濕頑痹,風疹疥癬。酒浸焙乾研粉。全蟲咸辛平有毒,功用祛風止痙,通絡解毒,乃治風要葯。焙乾研粉。大黃酒制後瀉熱 之功銳減,化瘀行血之功仍存。 三葯合用以達活血通絡,定風潤燥之功。臨證體會,症久頑重之神經性皮炎,銀屑病,蟲類葯必用且需重用方可建功。且又以散劑服之為好,煎服則差。曾治多例頑重患者,有加服湯劑者,有用消風1號泡水飲送服消風2號者。甚有神經性皮炎患者服用消風1號每次服9克日三次,服至十天大便方始通暢,服至三月余方痊癒者。均為風濕熱並重之症。曾治一重症銀屑病患者,病程已近二十年,給服消風2號方,日三次服,三月方始收效,服至半年漸愈,囑減量續服。以竟全功
推薦閱讀:

【論文】李靜瑋|流動的共同體:論族性變化的解釋路徑
【TA說】李靜訓之墓:一個9歲女孩的驚人寶藏
選讀 | 李靜:紅樓解夢人

TAG:中醫 | 李靜 | 演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