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越打越小的理由--沈行佐 沈行佑-太極庄 - 功夫傳承 傳統養生

拳會越打越小嗎?幾十年打下來了,似乎有這感覺!老了?抑或身體條件變了?一直在追尋。 當年風華正茂時,追求的是如何把勁打出來,於是乎,為找勁苦練樁步,練單發勁,抖杆子。在拳架上求美,求正,求達位。在器械上練招式,比靈,比巧,比厲,比震。經歷了一個武者的所有心路歷程和體悟感受,磨練了意志和心性。那種造化塑成了一對雙胞胎,於是武林中有了一雙「黑白雙煞」的現代版稱呼。 隨著年齡的增長,銳氣漸漸磨平了,對拳路、對勁路有了其他的認識。這種認識契合了年齡、身體、心性的特徵。由凹凸不平,趨向了平原山坡,於是沿路能夠看到許多風景,覺察到了自然。啊!無限風光在自然啊。 太極拳的美麗在無形當中,太極拳的要意在無意之中。太極拳的妙法在自然當中。 太極拳不是玄法。最近弟在看了文章後對「聽」勁的描述提出了一針見血的看法,聽勁不玄,不複雜,是方法問題,不是道路問題。我們道路沒錯,方法有待提高,於是我們進行了切磋比劃,進而對拳越打越小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也造就了今天這篇文章。 太極拳中的陳、楊、吳、孫、武,從架式上看,一個比一個小,但勁一個不比一個弱。架小而勁厲是普遍的武術原理。 舒展大方的拳架在練習時給人勃發的感覺,騰挪閃展的動作給人美的享受,奔騰跳躍是影視作品的渲染。真正的格鬥無非是抓拿摔打,不會精彩到哪裡去,往往一二三,加上器械也不過四五六罷了。 試想一下楊式的單鞭在用法上能有多少的全部展開了,倒不如吳,孫、武式來得實用。架小勁實。 武術的觀賞作用決定了大多數武術的架子。武術的實用又限定了某些動作的幅度。這是中國武術的一個悖論,這樣也許花架子的看法就不奇怪了。 綜觀動物的搏鬥,人類的搏擊,精彩往往在追擊中,在計謀上。真正的打擊精彩的少。 和國外的實戰效果方面看,拳架不是必然的,尤其整套動作。醉心於搏擊的武者更應該有自己的練習方法和對拳路、勁路的的理解。 循著對拳路的理解、勁路的掌握、熟練,拳不會越打越大,不大可能越打越大的理由也產生了。當然,獵奇的除外。 在人生的這本書上,由薄到厚,再到薄,是人生經歷的路程。在練拳的歷程上也是由簡到繁,繁又簡的過程。 由不懂到懂,由懂到精的太極拳經歷上,是由粗到細,細又化簡的路徑。決定了拳不可能越打越大。 由注重動作的標準,到用意、用氣行拳的理念,對細節的追尋,決定了勁路的開闔。這又是一個不能往大里打的理由。 在對練中的成熟,教訓以及慣用動作的成型,會使人「心」往小里拉,這就是俗稱「小心」。不經過這些,人的狂勁往往就不會收斂。 得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外有世的道理。人的拳路、勁路以及心性,會相對變謹慎了,這也是小的表現。 隨著對拳路、勁路的不斷深化,經歷的豐富,對開闔的體驗會不斷提高,也許自如了,更多是歷練了。 開闔的三個方面,拳路的開闔,勁路的慎密,心路的張弛都決定了太極功夫的高低水平。 這裡反覆提到的勁路,我是這樣認識的。首先太極拳是處處講勁,勁在處處的拳種,拳路和勁路是不同的。看上去一樣的拳架,勁路的感受不一定一致,使用也不一樣。所以有一人一太極的說法。對於過於糾拳架一直難以認同。得到的可能一致性,抹殺的是太極拳的真諦。這不是危言聳聽。 當然對操沒有這方面要求。 運勁用腰。熟練的太極拳者對腰的運用是有體會的,腰動勁動,腰轉勁轉,腰升勁提 ,腰落勁沉,身隨腰動,勁隨腰轉,「太極無手」是腰的功能的發揮所致。所以動作幅度不會大起來。隨著對聽勁的細緻入微,隨化隨發功夫的提高,化即是打的毫釐勁的運用,拳會越打越小。小是精華,小是濃縮,其意自明。
推薦閱讀:

什麼是太極總論
太極思維的內核是它,可挖到寶了
王宗岳太極拳論釋義太極拳譜一大抄
三種太極步的練習要領
太極自學摘編

TAG:養生 | 傳統 | 功夫 | 傳承 | 理由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