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業距春天還有多遠
2013年,曾經一度低迷的中國出版業能否因莫言-諾獎的刺激,以及文學重入公眾視野、讀者的高度從眾心理而扭轉現狀、有所復甦?諸多出版人紛紛發表意見。
文學閱讀被置於金字塔尖
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報告文學家、作家出版社前社長何建明認為,莫言獲「諾獎」對於文學類圖書的出版無疑注入了「正能量」。一方面,它使文學工作者在「生產」作品的環節,精益求精,好中求好,相信最近幾年會有更多的純文學精品出現。另一方面,它也使出版工作者更有底氣,使以中青年為核心的文學閱讀市場十分活躍。中國文學類圖書的出版狀況一度十分低迷。一般來說,一本書如果銷售到2萬~3萬冊,就算很不錯了。在市場中能否銷售至20萬冊、產生一定社會影響的作品當屬鳳毛麟角。而近期,圍繞著文學出版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亮點。
何建明說,最關鍵的是,諾獎使世界關注了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尤其是中國文化中的民族性部分,這使得中國作家有更多的自信和自覺進行創作。他們會從原先的「我是世界的中心」進而考慮「我離世界有多遠」。這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內驅力。
中國文聯出版社編輯室主任、詩人洪燭說:「一輪新的出版潮的出現往往是需要契機來啟動的。莫言-諾獎對於2013年中國出版業最實質性的影響是——純文學被重新置於金字塔尖,文學閱讀也被置於金字塔尖。因為,經濟唱主角,文學被邊緣,『掙錢』是『主流』,已有相當長的時間。這個文化事件似乎有『扭轉乾坤』的意義。」他說,以前逛書店會發現,擺在顯著位置的全是大眾暢銷書、勵志讀物、富豪傳記,或者「舌尖上的美食」。而現在卻被替代為莫言作品——這將會帶動一場文學閱讀熱。當然,它對於其他作家的影響則有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就像珠穆朗瑪峰帶動喜馬拉雅山脈一樣」。
洪燭看好2013年的中國出版業。他說,以往,互聯網上的文學寫作已經升溫,如,博客寫作、微博寫作,幾乎掀起了一場全民寫作熱,但這是自下而上的。莫言獲諾獎確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文學變革。兩者將共同推動出版業的發展。
一個人不可能拯救一個行業
洪燭表示,以往,中國出版業所追求的,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當前,從社會效益來看,純文學升溫,出版業水漲船高。從經濟效益來看,拉動了市場銷售鏈條。最重要的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大眾曾一度懷疑現當代文學的價值和意義,反而對古代文學高山仰止。這個文化事件正是一場「造山運動」:為當代文學建造一座高峰。一個莫言出來了,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創造中國文化的高海拔。
然而,北京經典博維文化發展公司負責人之一史翔,卻冷靜地直接從市場銷售上談到,莫言獲諾獎已經對出版業形成了一段時間的刺激。如,賣場銷量上漲、網路閱讀量上浮、書店人流量增長等。同時,與此相關的印刷業、造紙業、物流業被拉動。「但這種畸形的暢銷會逐漸趨於平淡。不可能指望一個人拯救一個行業。」
在出版的延伸行業之一的雜誌社裡,相關編輯也感到興奮。《長篇小說選刊》編輯馬季說,在促進出版業發展的同時,作家作品的版權問題不容小覷。無論是誰,出版商一窩蜂開始印書,缺乏必要的市場評估,資源就會過度集中在一個人的作品上,造成資源浪費。隨之而來的版權大戰,更是凸顯無序競爭的急功近利。中國出版業應在法規上規範強化,遏制亂的局面。
馬季說,這段時間,一批1980年代成長起來的成年讀者,似乎回到年輕時代——理想復甦,夢想升溫。當然,對於作家本身而言,還是要冷靜、踏實地寫作。以往作家似乎總是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總是慢一拍。現在,中國的「移動閱讀」量從18億攀升到30億。讀者和作家都搭上了時代的列車。
翻譯作品「自覺」走向世界
何建明指出,優良、貼切的翻譯,有助於中外文化溝通。對於中國出版來說,以往的情況是:中國引進外國作品多。如,幾乎九成以上是「走進來的」,只有一二成是「走出去的」——圖書貿易逆差大。而且輸出的作家、作品也顯得比較單一。如,外國讀者似乎只知道余華、莫言、《狼圖騰》等作家或作品。當下正是改變這種現狀的開端。
「中國出版人的眼光,更具有了世界性,心境與胸懷更加寬廣。作家的寫作,也不只局限於一個地區、一個事件、一個領域,而是有可能放眼到國際視野中去書寫、去刻畫、去記錄。走出國門成為一種自覺。」
何建明相信,2013年,國外出版商會對翻譯中國作品更感興趣。「國際圖書博覽會」中的版權交易,會有更多的「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正能量。
史翔說,作為目前大陸莫言作品的授權出版方,他深感規範市場版權亂象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們會梳理合約,依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進行版權維護。」
推薦閱讀:
※印媒體評論「中國兒童讀物『很黃很暴力』」,國內兒童讀物市場現狀如何?兒童讀物的內容把關該由誰來負責?
※書籍裝幀設計師在國內出版界的地位如何?
※我寫了一本很實用的對外漢語教材,生存級別,適合零起點來中國工作的外國人。如何出版?
※祝賀魏昱歆(箐芸)著《紫清齋詩文》詩詞集,出版發行!
※書籍出版前都是如何校對的?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