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方證應用心得
□ 高廣明 河北中醫學院
河北中醫學院閻艷麗教授擅長治療肝膽、脾胃、心血管等諸系統疾病,筆者發現臨床常用四逆散為底方進行加減治療,且效果較為理想,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特點。下面對其四逆散方證應用經驗做如下介紹。
撥亂反正
閻艷麗認為,要想真正理解《傷寒論》中的精神,要從「讀白文」開始,即弄清原著對該方證的描述。四逆散見於《傷寒論》少陰病篇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有人認為,該方證既不屬於少陰病的寒化,如四逆湯類證;亦非屬於少陰病的熱化,如黃連阿膠湯、豬苓湯證等;既非手少陰心經的病變,亦非足少陰腎經的病變,故推斷其非少陰病,又因該方證的病機為肝氣鬱滯,故將其劃分為厥陰病。
閻艷麗則認為,學習《傷寒論》應該尊重原文,不可妄加推測。從古至今,尚無將四逆散歸為厥陰病篇的版本,一些後世醫家將其歸為厥陰病似屬臆斷,並非原著的含義。
原著分析
原文所述之四逆有寒熱之不同。本條四逆既非陰盛陽衰之寒厥,又非「熱深厥亦深」的熱厥,乃是肝鬱氣滯,陽氣不得外達所致。熱厥重在於「熱」,寒厥重在於「寒」,本條則側重於「郁」。該方證以「四逆」為主證,其他則為或然證,此或然證或有或無,或輕或重,本條連用5個「或」字,說明氣機逆亂,陽氣阻遏。由於氣機郁滯,升降失調,病邪逆亂於內,故可見諸種不定之症,心胸陽氣失於宣通,則或咳或悸。《素問·靈蘭秘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氣鬱水道失於通調則小便不利,氣機不暢則下重。凡此種種皆有氣滯陽郁,升降失調所致,故用四逆散以宣暢氣機、通達郁陽為治。正如張令韶《傷寒論直解》云:「凡少陰四逆,俱屬陽氣虛寒,然亦有陽氣內郁,不得外達而成四逆者,又宜四逆散主之。」
方葯擷英
四逆散方由炙甘草、枳實、柴胡、芍藥組成。方中柴胡疏肝理氣,透達郁陽。芍藥斂陰柔肝,緩急止痛,與柴胡合用升散而不耗傷陰血。枳實理氣解郁,泄熱破結,與柴胡相伍,一升一降,增調暢氣機之功,並奏升清降濁之效;與白芍相配,理氣和血,使氣血調和。甘草益脾和中,與白芍相配,酸甘化陰,緩急止痛。四葯相伍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氣血調暢,清陽得伸,四逆自愈。方有執《傷寒論條辨》曰:「柴胡以解之,枳實以瀉之,芍藥以斂之,甘草以和之也。」且方後注中的諸或然證,都有相應的藥物加減法。這正合張仲景所述「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原則。且後世在此基礎上衍化出不少疏肝方劑,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
臨床應用
關於四逆散之臨床應用,範圍在日益擴大,依據《傷寒論》條文,閻艷麗將其應用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是呼吸系統疾病:見於胸中陽氣失於宣通的咳嗽、胸悶等。如《素問·咳論篇》言:「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凡見咳引兩脅疼痛的,可用四逆散加減治療。二是心血管疾病:見於心陽失宣引起的心慌、驚悸等,若兼見情緒不穩,可用四逆散加減治療。三是泌尿系統疾病:見於膀胱氣化失司引起的小便量少、尿頻、尿急等,可用四逆散加減治療。四是精神疾患:見於肝氣鬱滯引起的失眠、煩悶等,可用四逆散加減治療。五是消化系統疾病:見於肝木乘土引起的腹痛、腹瀉等,可用四逆散加減治療。六是婦科疾病:見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痛經、閉經等,可用四逆散加減治療。
以上系統疾病只要兼見情緒不穩,存在肝經的病變,辨證為肝氣鬱滯都可用四逆散加減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尤其是在消化系統的疾病,如肝炎、膽囊炎、膽結石、慢性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等疾病療效更加顯著。
驗案分享
翟某,女,46歲,於2012年11月25日初診,末次月經2012年11月20日已凈。胃不適日久,胃壓痛,喜悲傷,盜汗,烘熱,乏力,短氣,心悸,喜飲,寐差,易驚醒,晨起腰酸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滑。檢查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膽汁反流,十二指腸球炎。處方:柴胡12克,白芍15克,炒枳殼10克,桑寄生15克,生龍牡各20克,陳皮10克,佛手花10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15克,合歡皮10克,川斷15克,珍珠母15克,合歡花10克,五味子10克,麥冬15克,党參10克,炒棗仁20克,生甘草6克,小麥30克,大棗3枚,此方加減治療1個月,胃不適、心悸無,烘熱、盜汗亦無,睡眠偶有夜夢,囑放鬆心情,加以鍛煉以鞏固療效。
按:此患者患有消化系統疾病同時伴有心血管系統疾病,且明顯具有情志方面的問題,故辨為肝鬱氣滯,處以四逆散。見烘熱、口渴喜飲、乏力、氣短等,乃為氣陰兩虛,故予二至丸與甘麥大棗湯以補氣養陰,生脈飲以氣陰雙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年過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同時患者年已近七七天癸竭之年,故加川斷、桑寄生之輩以補腎強筋。全方照顧全面,辨證精準,故取得較好療效。(高廣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