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類簡史》(10):好奇,是被煎熬的熱情
今天是周末,整個下午的時間都在看這本書。可能是看的時間比較長,竟然越看越緊張,越看越惶恐。
作者竟然能夠從物種進化,宗教哲學、歷史演化,地理變遷,科學進步、政治秩序和經濟體制等多個角度去推演人類的歷史,並在字裡行間迸發出他縱橫馳騁的想像和文炳雕龍的文采。
當你揭開時間的簾幕,便會不由自主的躍入歷史的洪荒。
然後越看越覺得自己知識的匱乏。讀此書的過程中,能強烈感受到一種被煎熬的熱情,叫好奇。
從兩百萬年前的人類起源,到七萬年前的認知革命,從天人合一,狩獵採集的部落,然後漂流到農業革命所形成的漁村,經過馴化的羊群和小麥莊稼地,領略到封建社會所構築起來的政治、經濟和宗教的秩序殿堂,仰望燦若星辰的天文學和物理學的巨匠們,感受到科學革命如歷史混沌中一股清流呈現。
接下來,歷史的走向突然變得壯闊、激蕩而又瘋狂。
帝國與科學的聯姻,資本主義的教化,工業的巨輪,能源的消耗與再生,消費主義的興起,真是應接不暇。
我花了差不多一個下午的時間,算是把脈絡框架做了一番梳理。
科學革命的發生,就在於承認未知並保持探求和研究。而科學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經費,多半是因為有人認為這些研究有助於達到某些政治、經濟或宗教的目的。例如在16世紀,國王和銀行業者對於前往世界各地進行地理探勘可以說是揮金如土,但講到要研究兒童心理學可就一毛不拔。
不過在18世紀之前,各個宗教仍然認為死亡和其影響是生命意義的核心。但從18世紀開始的宗教和意識形態,像是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就已經對來世完全失去興趣。
總之,科學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識形態聯手,才有蓬勃發展的可能。顯然,意識形態能夠讓科學研究所耗的成本合理化。
在驅動科學革命的發展中,兩股力量特別值得關註: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在過去500年間,科學、帝國和資本之間的回饋循環無疑正是推動歷史演進的主要引擎。
現代科學和現代帝國背後的動力都是一種不滿足,覺得在遠方一定還有什麼重要的事物,等著他們去探索、去掌握。科學能夠從思想上讓帝國合理化。現代歐洲人開始相信「學習新知」一定是好的。正因為帝國不斷產生新知,讓他們自以為自己的管理代表著進步、正面、積極。
從此之後,不只是歐洲地理學家,歐洲幾乎所有知識領域的學者都學會了留白這一套,誠實面對自己領域的無知,並試著加以填補。他們開始承認自己的理論還不完美,一定還有什麼尚未得知的重要信息。
他們如果真想控制這片廣大的新領地,就一定得收集所有相關地理、氣候、植物、動物、語言、文化、歷史的龐大數據。在這些時候,不管是基督教《聖經》、過時的地理書籍或是古老的口傳知識,都無用武之地。
發現美洲,對於科學革命是一大奠基事件。這不但讓歐洲人知道實際的觀察比過去的傳統更重要,而且想征服美洲的慾望也讓歐洲人開始求知若渴。
在18、19世紀,幾乎每一趟從歐洲出發的軍事遠征隊都必定有科學家同行,科學家的目的不在打仗,而是科學研究。例如拿破崙1798年進攻埃及的時候,就帶了165位學者。
古羅馬人、蒙古人和阿茲特克人之所以積極四方征討,為的是權力和財富,也不是為了新知。相較之下,歐洲帝國主義之所以要前往遙遠的彼岸,除了為了新領土,也是為了新知識。
除了帝國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支持著科學的發展。而且,歐洲各個帝國能夠蓬勃興盛,原因也不僅僅是科學而已。不論是科學還是帝國,它們能夠迅速崛起,背後都還潛藏著一股特別重要的力量:資本主義。
在新的資本主義教條里,最神聖的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生產的利潤,必須再投資於提高產量。」
亞當·斯密推翻了傳統上認為財富與道德彼此對立的概念,這下天堂的大門也會為富人而敞開,而有錢也就是有了道德。在亞當·斯密這個版本的故事裡,人會變得富有不是因為剝削鄰居,而是因為讓整塊大餅變大了。隨著大餅變大,人人都能受益。
一開始,科學和資本主義的思考方式還沒有什麼明顯優點,但歐洲人就已經習慣順著這兩個理路來思考。所以,等到科技發展成熟,就像是個取之不盡的大礦藏,而歐洲人開採這處礦藏的能力也遠勝其他。
於是,帝國資本主義開啟了奇妙循環:信貸資助新發現,新發現帶來殖民地,殖民地帶來利潤,利潤建立起信任,信任轉化為更多的信貸。
的確,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信任」,而信任這種東西總是得面對種種的坑蒙拐騙。光靠著自由市場本身,無法避免詐欺、竊盜和暴力的行為。更無法體現對私有財產的承認、尊重和保護,這一點至關重要。這些事得由政治系統下手,立法禁止欺詐,並用警察、法庭和監獄來執行法律。
如果國王或政府行事不力,無法做到適當的市場規範,就會失去信任、使信用縮水,而經濟也會衰退。不論是1719年的密西西比泡沫,還是2007年美國房地產泡沫帶來的信用緊縮和經濟衰退,都一再提醒著我們這些教訓。
另外,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不足之處還體現在無法保證利潤會以公平的方式取得或是以公平的方式分配,貧富差距和勞動力剝削日益加劇,於是共產主義的思潮開始出現,並發動一系列革命並建立政權。
科學革命表明,人類的經濟在整個現代時期就是這樣不可思議地持續指數成長。唯一的原因,就在於科學家總是能每隔幾年就取得另一項發現,提出另一項發明,像是美洲大陸、內燃機引擎,或是運用基因工程的羊。印鈔票的是銀行和政府,但最後埋單的是科學家。
回到整個人類發展的歷程來看,驅動歷史向前的動力,正是不斷超越的想像,和不斷堅固的信任。
推薦閱讀:
※棄兒與行人——一對人類心理原型
※能欺負毒蛇的無毒蛇,王錦蛇卻被人類欺負成菜花蛇?
※36年!人類終於「飛出」太陽系
※一夫一妻制並非人類的本能
※佛陀及佛教向人類究竟昭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