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形意拳」內修外練
06-25
論「形意拳」內修外練 形意拳是我國傳流武術中的優秀拳種之一,是以其簡單的動作,而有很豐富的內涵,剛柔相濟、明快有力、內外兼修,形意合一的特點,鍛煉內在的精、氣、神、意、勁為宗旨。使內在的意、氣、力與外形的頭、肩、胯、肘、膝、手、足高度統一和結合。同時更要將形意拳中的拳理、道理、醫理三者慣聯相通,不但能夠健肌壯骨、伸筋拔力,而且能改變人體氣質,疏通經脈,促進新陳代謝,強身健體之功能。同時更能鍛煉人的意志,勇於拼搏、臨危不懼,培養「眼明手快」,化滯為靈,收發自如的技能效應。 形意拳先輩發明了形意拳之後,經過了不斷的創新,改進和發展、逐步走向完善和科學,以非常簡單的動作。如主要的五行拳,五個動作,而它的內容、要領且非常豐富和深奧。即三尖相對(手尖、腳尖、鼻尖相對)。三頂(頭上頂、舌上頂、指頂)。三扣(足心內扣、掌心內扣、胯、膝要扣)。三抱(丹田要抱、心中要抱、兩肘要抱)。三提(足跟稍提、膝稍提、肛上提)。三圓(虎口圓、兩臂胸圓、脊背圓)。三沉(氣沉丹田、肘向下沉、兩肩向下沉)。三到(心到、手到、腳到)。它的特點於現代的拳擊,簡單的動作有相類似的一面,所以按照現代科學說法,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至,等於「絕招」,但是要以嚴格、正確、技巧、方法的掌握和運用以及名師的指點,循序漸進的觀念。形意拳大師,原民國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長高振東先生所傳奚鑫法老師的形意拳,要求非常嚴格,奚師以浙江省國術館高標準嚴要求施教,特彆強調學武者首先以「武德」為先,沒有武德不能學武,也學不了武藝。所以他首先把先輩精傳的「劍指」學說「忠、義、禮、智、信」作為學武者的根本理念。同時強調「精拳者必精於道、精道者必精與醫」,既要知拳理,又要懂道理,更要精醫理,只有將拳理、道理、醫理三者結合相通,才能把形意拳的既要求外形、外氣、外力,即肩胯、肘膝、手足相合。更要求內意、內氣、內勁相合,以達到「六合」之目的,才能真正掌握形意拳之真諦。 所謂內修,是養生之術、健身之方、形為運動之道、攻防之法,有內無外不成拳,有外無內難成術,要使內意待以正確地發揮和運用,也必須在求內的同時,兼顧外練。兩者缺一不可。但是內修不僅僅是為了掌握和運用養神之術,通過內在的意、精、氣、神、勁的合理應運,其真正把握意為人體之領,精為人體之營,氣為生命之本,神為儀錶之威,勁為人體之用。內勁是外勁之源泉,如果沒有內勁,氣就難到。氣若不到,勁力也就無法產生。而且在實踐中,每一個動作(身法、手法、步法、角度、尺寸、進退、出入、起鑽、落翻、開合、視向等)都是由心而動,由意而變。正如先輩老師所言「心為元帥、意為號令、氣為先鋒、力為將士」之說法。「精拳者必精於道、精道者必須精於醫」。因為形意拳是內家功夫,是採用了道教中丹田術的功法,就必須與醫學中的氣血,經絡學說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要了解人體中有關經絡血脈,經筋骨骼,肌肉皮膚,以及精、氣、神的物質基礎和互相轉化的過程。古人云: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道家在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練神還虛的功法中,就是以人身中的精、氣、神三者為鍛煉對象。精氣充足了,才能為壯神奠定物質基礎,使人精神飽滿,氣血旺盛,儀錶光澤,神態威武,周身脈絡暢通,使人逐漸形成和積縮其內功。 形意拳中的無極樁功是形意拳內修的重中之重,通過正確方法的站樁,能使人的中樞神經得到有效修整和優化。任督二脈更為舒展有序。十二經絡,奇經八脈等脈絡、氣血、津液循行暢通,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再通過氣的催功作用把血液、津液有序地運送到人體的各個部位。以至能達到伸筋撥力之功效。加速新陳代謝,同時調動內在的真氣,聽從意念的支配,按照一定的經絡線路運行方法,在人體經絡中進行較強制性的循環,逐步將一些被阻滯的經絡穴位打通。例如在小周天(即煉精化氣)的功法中,就是要在真氣充盈的基礎上,用舍氣從脈,神脈相合的功法,將精化之氣以意導引下行毛際達於會陰,過下鵲橋(穀道),經尾閭(長強穴),夾脊(轆轤)關,玉枕(鐵壁)關入上丹田泥丸宮。下丹田華池之精好比是海中之水,煉精化氣好比是日照海水,真氣升於乾頂(泥丸),好比是水蒸氣上升於天,當真氣於泥丸官復降時,就會變成甘露(口水),由上丹田經上鵲橋(鼻栓至口一段)過重樓而降於中丹田土釜。真氣於泥丸下降時好比是天空雲層遇冷之後而變成雨水下降於地。以滋潤灌溉萬物而使其生生不息,所以真氣上升於乾頂,則可達「還精補腦」之效。若能使頭腦冷靜,萬慮皆空。那麼升於鬧宮之真氣,同樣會變成甘露(道稱玉液)而復澤於土釜黃庭(黃為土、土在臟為脾---這裡即指中丹田),可謂「玉液還丹」。若能如此日日循環不止,生生不息,以至能達到伸筋撥力,延年益壽之功效,實乃是內修之目的。 形意拳的本身就是意和形的結合統一,意為形之總領,形為意之體現,意就是內,形就是外。有內無外不成拳,有外無內難成術,說明了形意拳在內修的同時,更要注重外練,即:外形、外氣、外力,那就是外「三合」。要練好外「三合」,那必須要了解正確的理論,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武術本身,它既能強身鍵體,又能提高技能,防身自衛,更是一門科學。首先要遵循先輩老師所傳的學武者,禮節為先,武德為重,調整心態。不能急噪和急於求成,必須按照形意拳中的八個「三合」要領以及拳術運動中的動作進退、起落、跳躍、翻轉、伸縮,吞吐、開合、虛實、含蓄、動靜、角度、尺寸等等標準練習。「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同時要做到勤學苦練、刻苦鑽研、持之以恆、相互切磋、學無止境的高難度藝術追求理念。同時把形意拳中的各個要點,結合在平常生活工作中,進行實際運用。例如:在平時行走時,人體保持立身中正,頭始終上頂,腳趾向下抓地,全身有勁有意識提肛等等。使每天的鍛煉能容入到平常生活當中有意識地進行,逐步形成習慣。這樣能迅速掌握和提高拳藝水平,真正做到拳不離手、隨身所欲。 形意拳的「三體式」樁動和五行拳是形意拳外練的重要基礎,正所謂「寫字練間架,建房先築基」,而且形意拳中的基本要點都從「三體式」中體現,眾所周知,人體自出生以來,筋骨是連通的,但是,由於人們原先的生活用力習慣,沒有將自身的筋骨進行良好地整合鍛煉,不能有效地運用。通過站樁,一可以增大上臂的支撐勁力;二可以增加下腿肌肉、骨骼、經筋的堅韌性;三可以使腰脊提高勁力;四可以有助於兩肋的擴展;五可以通行氣血於周身,貫通十二經絡,奇經八脈;六可以儲氣壯力,同時還可改變和調整人們的用力習慣,讓自身的筋骨發生根本的變化,也就是生理性的變化。其主要表現在筋腱的放長變粗,骨的密度增高變硬。俗話說筋長力大,筋粗力大,骨重精靈。同時又能去除不合理的僵力、拙力。逐步提高本能的整體活力。 所謂筋骨,筋即是筋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韌帶,它是連接肌肉和骨骼的一種堅韌組織。筋腱不但質地堅韌,而且又富有彈性。因此,人體四肢能夠伸縮,五指能夠開合,兩足能夠行走,兩腿能夠跳躍,形意拳中爆發出來的力和彈抖力,除了氣、骨骼和肌肉的共同作用外,筋腱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神運經》中講:「伸筋以撥力」,「松筋者渙也,漢筋者萃也,松渙者軟之極也,漢萃者剛之極也,松如繩之系,漢如冰之清」。《皇帝內經?靈柩》中所言「筋為剛」,都講到筋的作用,說明人體的力量來源於筋和腱,所以筋腱不但是四肢伸縮傳動的主宰,也是整體力量的源泉。骨骼和關節對人體起著支撐的作同。骨骼與關節的粗細及強壯程度,直接關係到勁力發揮時支撐力量的大小。所以要將骨質的密度增高變硬,必須經過科學正確一定時間的樁功鍛煉和骨架整體組合,以此來達到「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之目的。 對於筋骨鍛煉的一個先決條件,除了形意拳很多內容要領外,對人的肢體放鬆和含蓄也是很重要的,但千萬不要誤解,這個放鬆不是絕對的「松」,它要求「松而不懈」,在內意緊的狀況下松,即所謂的「意堅形松」、「肌松力綳」。所以,身體放鬆是基本前提,樁架的正確定型是筋腱拉伸的關鍵。例「三體式」前手在鼻尖,肘部微曲下墜,肩部放鬆,這個角度,剛好手臂大筋和腋下大筋以及背則大筋相對拉。頭部上頂,臀部下坐,形成上下對拉,再通過含胸、撥背、扣胯、提肛、項堅等鍛煉,將脊椎骨和前胸後背大筋拉起,再加前腿膝蓋順腳尖方向前頂,與後胯對拉,前手與後手對拉,形成前後斜面爭裹之力。腿部大筋將迅速拉起,同時再經過長時間的正確框架定型:從量的增長,以達到質的變化,再結合「神意」、「勁力」的含蓄,貫穿到樁功中去,使人的本能和意識無論在任何姿勢和環境下都能處於含蓄、待發的狀態,使其逐步形成一個快速反映,隨時發力的習慣。真正掌握其內修、外練之奧秘。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形意拳前輩功法摘要
※意拳習練雜談
※王永祥意拳普讀(續)
※意拳的活步試力
※姚承光先生回憶上世紀80年代意拳強化訓練,揭秘什麼是真正的意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