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的創新思想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中,曾提出有關階級和階級鬥爭的學說,而且強調說這是馬克思主義學說體系中,根本性的理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七大理論思想系統之一的階級和階級鬥爭觀點。

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面對或看待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要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去進行考察、研究。研究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和對革命的態度,才能透過現象,認清本質,找出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對革命鬥爭的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辨別是非,分情敵我,明確政治方向,制訂正確路線、政策和策略。

不用階級分析的方法,也就是不站在無產階級的階級立場、觀點去看待問題,就會失去主心骨,就不能分清敵我界線,也認識不到自己的盟友,就不能孤立敵人,壯大自己的力量而一定會導致革命的失敗。這就是毛澤東的精闢論斷:「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過去馬克思主義認為,這一理論思想,是廓清人類在階級社會階段,萬千種使人迷離惘惑現象和問題的指路明燈,是人類先進思想理論寶庫中的瑰寶,必須加以全面繼承和發展的。,任何研究人類社會的學說,如果不用階級和階級鬥爭的觀點和方法,那他的學說就沒有什麼科學的價值。

由於近些年來,資本主義的西方多國,因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而誣說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是提倡暴力革命,就一概地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和階級鬥爭理論。因此他們提出用「階層分析法」來代替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所謂的「中產階級」說,就是階層分析理論的產物。

西方資產階級國家,就是意圖混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界線,使人們,特別是在較為廣大的白領知識分子階層中,在認識上產生錯覺,以為自己就是中產階級,也就是中等資產階級,造成思想上的混亂。中國的理論思想學術界,不要跟著洋人打哈聲,也說中國已經有了什麼大批「中產階級」之類的沒有起碼的科學知識的話。

國內一些馬克思主義研究理論刊物,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和階級鬥爭學說,對之進行了一些批判(見中央馬列主義編譯局等出刊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等刊物)。但由於沒有全面系統地發展馬克思主義,仍然教條主義地重複馬克思主義在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中的許多缺陷,不能有創新之見。

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想體系來分析,對於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既要認識它所存在的許多重大缺陷,也應充分認識它的重大意義,它是人類較為科學地認識世界的里程碑。

科學發展觀首創性地提出:馬克思主義在這樣的理論思想基礎上,提出「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中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力量」;「階級鬥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等論斷(以上內容,皆引自《辭海》940頁),卻是錯誤的。

這是由於馬克思主義的這一重大理論思想,產生於馬克思主義生產力學說的重大缺陷的基礎上,因而存在重大的缺陷甚至錯誤,必須加以彌補(容後分析論述)。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人斯大林和中共黨的領袖毛澤東,因把階級分析和階級鬥爭看成革命的中心問題,以至於提出「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路線,在人類社會經歷過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過程中,走過很大一段彎路。(後文將做全面的列舉和分析)。

科學發展觀認識到,由於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的中心,故從其誕生起,就把階級的使命當作主義的使命。

於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上,就以堅持並服務於無產階級的階級革命也就是政治革命鬥爭,為主要任務;並因此而發展為一條所謂「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的最高鬥爭形式的基本路線:建立無產階級的革命政黨,領導武裝的暴力革命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並隨之而剝奪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為公有制,建成社會主義社會。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學說中所謂的「巴黎公社的永恆原則」。

馬克思主義的這一所謂「永恆原則」,後來成為列寧領導蘇俄革命的指導思想,並創立「社會主義可以在一個國家先獲取勝利」的列寧主義的主要理論思想;後來取得蘇俄革命勝利,和試驗建設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這一理論缺陷,是造成蘇共斯大林時代,及其影響下的中共建國後的領導層所犯錯誤的理論根源:

由對社會生產力學說的理論認識的模糊,發展為領導集團的實踐認識和理解的簡單化,造成了蘇共和中共建國後的兩大基本錯誤:

一方面實踐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的主要錯誤:

認為在階級社會裡,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階級鬥爭,因而全力強調進行階級鬥爭的偉大作用:

當舊的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發展時,階級鬥爭就發展為推翻舊制度的革命,通過變革舊的生產關係,解放生產力,把社會推向前進。

並進而推論說: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階級鬥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只有通過政治鬥爭的最高形式——暴力革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才能建立無產階級專專政(參見。

因此革命應以階級鬥爭為中心,於是提出「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

二方面,以為只要簡單地拔高生產關係,就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

列寧繼承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和生產力學說,在蘇俄進行「一國先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的理論實踐和試驗,曾取得十分輝煌的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但後來這一試驗仍然失敗了。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重大教訓,主要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學說,沒有做全面系統的分析研究,看不到它存在的缺陷,也就不能加以彌補和糾正;也就不能夠真正發展馬克思主義;最終主要由於違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在經過70多年的努力後,蘇俄革命仍然歸於失敗。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學說和階級鬥爭學說諸多缺陷造成的的結果。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想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階段,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應該有思想的、經濟的和政治的等多方面的鬥爭形式。而無產階級的這些階級革命鬥爭,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文明財富的發明創造內容,但並不是最主要的或者說唯一的內容。

由於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生產力學說,所限定的生產力只是用體力勞動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範圍,只指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因而對人類社會的生產力的基本要素的範圍,限定得很狹窄;因此對社會生產資料所設定的範圍也很狹窄。上文已做了詳細論述,這兒簡單地說,所謂生產力即人的勞動力加工具(鋤頭或榔頭、車床等),主要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生產力。它作用於勞動對象的生產資料便是土地或工廠、機器,礦山等,便形成生產關係,生產出物質財富來。。

這樣的思想,是對人類社會生產力學說的理論認識的重大缺陷:以為人類的社會生產只有物質資料生產;其所形成的生產關係就是人類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生產關係。其所引發的階級鬥爭革命也主要是在物質資料生產範圍,這當然是完全不符合社會客觀實際存在的。

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想認為,首先是關於「階級」的理論,馬克思對此未做何種詳細解釋,只是在社會五階段發展學說中,提出私有制的產生,使社會發生階級分化,產生了擁有生產資料的階級剝削和壓迫不擁有生產資料的階級。

論述到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時,伴同著資產階級的產生,它的掘墓人的無產階級同時誕生。同時在科學社會主義革命這一部分的理論思想中,提出無產階級代表著人類最先進的生產力,是最革命的階級;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夠解放自己等觀點。這些觀點都有重大缺陷。

列寧對「階級」一詞,做了這樣的定義:

「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對生產資料的關係(這種關係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領得自己所支配的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於他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

列寧對於階級一詞的定義,也存在重大缺陷。用科學發展觀所創立的發明創造學理論思想關於階級的新論述:

1、列寧對「階級」就是「一個集團」的說法,是不準確的。不知是翻譯的錯誤,還是原意即是如此。上文所引述的列寧認為所謂階級是「相同利益的集團」,從詞義上說,一般所說的「集團」,多指有組織、有紀律的集群人眾;例如武裝集團是指軍隊或各種軍事組織;國家集團是有一定條約的國際組織;販毒集團或黑社會集團皆是有嚴密組織的犯罪團伙。這些所謂集團都是有嚴密組織、紀律的。

而任何社會的各種階級的形成,都沒有任何社會集團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一方面,階級不是有嚴格組織和紀律的「社會集團」;階級社會裡的任何一個階級,只是具有相同社會經濟特點,但同一階級內經濟和政治等層次差別巨大的的鬆散的群體,他們可能有其代表人物組成的政權或是政黨,來代表他們的思想觀點和政治經濟利益。任何社會的任何階級都不能夠組成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集團的。

2、其次,從內容上說,列寧的對「階級」一詞的定義,除了集團之說的缺陷外,整個解釋冗復而不明確。

用科學發展觀與發明創造學的理論思想分析,階級社會的產生,主要是由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制出現而決定的;任何階級社會的階級劃分,也主要由對生產資料的掌握情況所決定的。掌握該社會主要生產資料的階級,就是該社會的統治階級。而代表其整個階級利益的思想就是該社會的統治思想。

而且科學發展觀還提出了這一階級就是該社會的主導階級的理論(以上思想,見後文有關論述)。

科學發展觀還根據人類社會的六種文明財富生產的社會生產力學說,對一般階級的分析認為:

任何一個階級社會裡,組成這一社會的階級,是複雜的多樣性的;不能夠簡單地區分為只有佔有生產資料的剝削階級和沒佔有生產資料的被剝削階級這兩個階級。

也並不一定以直接佔有生產資料,並通過所佔生產資料去佔有另一些人的勞動為標誌。因而任何社會的主體階級,所包容的社會階層都很複雜,特別是現代社會,無論是資產階級或是工人(無產)階級,都有許多的階層或類別,所謂一個社會的一對主體的對立的階級陣線,並不是十分清晰分明的。

以工人(無產)階級而言,凡是不掌握任何生產資料而以出賣勞動為生的人,都是這一階級的成員。如果單純以進行物質資料生產來劃分,就只能指在工廠里進行體力勞動的產業工人這一部分人。

殊不知即使只限定物質資料生產一種勞動,在一般的工廠里,除了完全單純用體力(這在現代化工廠里幾乎是不存在的)進行勞動者之外,還有大量的不用體力而是憑技術操縱機器(也要用體力但已主要是腦力)或憑腦力進行勞動的工人(其中包含直接掌握或不直接掌握或根本不掌握生產資料的各類專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及從資本家的廠長、經理、董事長到各類組織、經營、管理人員)和參與服務性勞動的人員等。

160)當代世界由於生產資料的含義的擴大,是不是掌握生產資料的情況,已有很大變化,許多工人已不同程度地擁有生產資料;許多掌握生產資料特別是政治和精神文明財富生產的生產資料的人,也應該是資產階級者,卻也和工人一樣,既沒有個人財產,也都在進行各類勞動形態的勞動。他們都應該是工人無產者。

可見即使僅指產業工人而言,也就有許多階層的差別;還有進行多種物質文明財富生產其他的工人群體,其階層就更為繁多。

何況還有進行其它五種文明財富生產的不同群體的人呢?

 

而要進行六種文財富生產,必須運用六種勞動形態,則使用不同層次的勞動形態進行勞動的群體,其階層的分別更為繁多(詳見發明創造學的新階級論有關論述)。

關於階級剝削的科學認識,科學發展觀也提出全新的理論思想: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認為掌握生產資料的階級,就是利用其生產資料對不掌握生產資料的階級的勞動,進行剝削。馬克思甚至用整部《資本論》來論述資產階級利用資本進行商品生產產生利潤實現對無產階級的勞動的剝削。因而把工人(無產)階級稱為勞動階級,而把資本家稱為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這是因為對人類勞動的不科學的認識所造成的理論缺陷(參見前文有關勞動的論述)。實際上在任何階級社會裡,掌握生產資料的階級(排除其腐化墮落部分)也都是參加各類勞動(而且是參加主導性勞動)的階級。因此既要認識掌握生產資料的階級利用其生產資料對廣大勞動者的剝削壓迫的一面,也要認識這一階級也是勞動者的一面。

科學發展觀對資產階級的組成,也提出全新的理論思想:除掌握物質資料生產的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外,尚有掌握精神文明財富生產的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掌握政治文明財富生產(其中包括兩類階級鬥爭)的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主體是各類官員和公務員等);掌握金錢(資本)財富生產的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

人口財富生產卻是排除性服務和性暴力之外的有生育能力的男女互為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生產。

科學發展觀首創性地提出「勞動人民」的新概念:在當代掌握六種文明財富生產的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雖是利用所掌控的社會生產資料對無產階級(包括所有不掌握生產資料的工人和廣大群眾)進行剝削的階級,但排除這一階級的腐化墮落部分外,大都不是不勞而獲的群體,他們參與領導、組織企業或掌控政權及多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科學文化的教學、研究或著作等勞動,進行多類財富的生產和發明創造勞動。因此他們也是勞動者,即是勞動人民。

因此說勞動人民一詞也應包括資產階級。則勞動人民這一用詞,顯然當不是和剝削階級對立的群體。

科學發展觀首創性地對應於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提出無產階級的新概念:這一新概念不同於馬克思主義原來只指在現代大工業中進行勞動生產的產業工人才是無產階級。這一概念應該包括不掌握生產資料的所有工人和廣大群眾;在中國及其它發展中國家,還包括廣大農民。

不過,當代世界,許多工人和農民群眾,也因多種原因而或多或少地掌握各種不同類型的生產資料,則應按他們掌握和利用其生產資料,進行生產所獲得的利潤的多少,來決定他們,是屬於資產階級的範圍,還是的無產階級的範圍。

科學發展觀首創性地提出,當代世界各國的大部分的知識分子,只要在各類行政及企事業單位獲取了領導工作的,則基本上都掌握各類不同的生產資料,因此大都是資產階級的論斷。沒有取的領導工作又沒有其他重大經濟收入的的則是無產階級;但一當他們獲取領導工作職務,階級地位又變為資產階級(當代社會,任何階級成員都在不斷變化,見後文論述)。

這一概念中所指的知識分子,他們既不同於過去把知識分子歸結為因為政治思想和經濟上附屬於資產階級,所以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也不同於把新中國的知識分子都認定為無產階級知識分子。

首創性地論定所有的擔任大小領導職務的知識分子,都是資產階級的根據:因為知識分子一般都可以從兩個方面掌握生產資料:一方面,除了掌握政治、經濟等權力和多量生產資料的部分(所有的政府機關公務員和企事業的領導)外,即使是一般的知識分子,因掌握較高的多學科的科學文化技術技能知識,易於被選拔為各級各種領導;較之真正意義的沒有任何生產資產階級與科學技術文化知識的無產階級群眾,都享有工作和經濟收入等的優勢地位,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就都可以進行基金、股票等金融運作和其它商業等的投資,成為掌握一定的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

二方面是一般知識分子作為主要的生產力要素,和他們所擁有的各類科學文化技術技能知識等生產力要素結合,再加上一定的工具(部分即是生產資料),就能夠形成具有一定科學技術含量的社會生產力,除了在物質財富生產中擁有重要地位,就不同於一般工人、農民等無產階級群眾所具備的簡單的社會生產力。因此他們多參加企業的技術性的指導和管理等工作,或成為高層領導與資方代理人、經濟人等,基本上都擁有一定的產權而成為資產階級。

而參與其它幾類文明財富生產的知識分子,只要他們參加生產工作,獲取領導職務,就基本上都是掌握各類財富生產的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

165)科學發展觀還首創性地分析認為,階級鬥爭不能直接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下列重要理論依據:

最重要的是應該認識到人類不單只進行了物質資料的一種生產,還進行了六大文明財富的生產的客觀實際。如沒有這種科學認識,就不能夠正本清源,得出使人信服的結論。

馬克思主義在創始階段,因為只把物質資料的生產看成人類的唯一生產,列寧也認為人類只有物質資料一種生產。因此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係,認定為只有無產階級和資本家階級兩大敵對階級。而所謂無產階級又主要是指大工業的產業工人。

這些觀點沒有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即使是物質資料生產,除了工業生產外,還有農業和手工業等千百類物質資料生產,和交通、金融等直接參与一、二產業服務的第三產業的生產。

在這些生產和服務產業中,其所存在的階級關係,就十分複雜化,其中既有掌握生產資料的資本家階級,也有沒有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既有完全沒有掌握生產資料的無產階級,還有很多雖說掌握生產資料,但卻不是資產階級的其它階級;也還有既沒有掌握生產資料,也不是無產階級的其它階級。

科學發展觀首創性地提出,因此所謂的階級鬥爭,一般情況下,都只是該社會對立的階級的某一部分的鬥爭,即被剝削階級的一部分和掌握生產資料的階級的一個部分之間的鬥爭;除了波及到眾多階層的最大規模的階級鬥爭之外,一般的階級鬥爭並不是整個被剝削階級和整個剝削階級的鬥爭。

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時代,不能明確認識世界,也未能準確解釋世界造成的重大缺陷。

推薦閱讀:

創新的來源
瞻望2012:直面現實 中國創新社會管理推向縱深(3)——中新網
得到|第365期丨保密和創新
論學習、創新與教育
2017年第一季度晚間新節目創新特點

TAG:創新 | 思想 | 階級鬥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