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宮保雞丁」織金人丁寶楨的「吃」與「殺」

  織金人丁寶楨的「吃」與「殺」—— 丁宮保之墓為何遠離家鄉?  「吃」與「殺」同時出現在一篇文章中看似不雅,本來,漢語辭彙量大,有若干成語可以形容「吃」與「殺」。這裡直白書寫,將分隔生死兩端的「吃」與「殺」連綴,讓此二字相攜而入雅箋,彆扭!  但是,從生命意義看,幾乎沒有任何單個的字比「吃」與「殺」更直接更重要了!  「吃」是延續生命的第一要務;「殺」則是毀滅生命的人為手段。  活著就要「吃」,除了生存,必須要「吃」外,美菜佳肴亦能使人歡愉、舒坦、愜意而回味無窮。  至於「殺」,就可怕了。一刀之下,命喪黃泉。古代刑罰花樣翻新:大辟、腰斬、車裂、梟首、砍頭,這些都能讓人在害怕、恐懼、痛苦之中一命歸西!

  清代是中國社會「吃」與「殺」的極致,「吃」有「滿漢全席」,堪稱世界之最;「殺」有凌遲分屍,車裂砍頭。因而史書記載清代之「殺」戮,堪為世界一流。  晚清官場,「吃」與「殺」的故事精彩紛呈,其中貴州人丁寶楨的「吃」與「殺」很特別,丁寶楨是晚清官場上呼風喚雨的人物,他的宦海生涯波瀾起伏。於我而言,對他的了解十分膚淺,但他對「吃」與「殺」的理喻及操盤別具一格,讓人印象深刻。  先來說一說「吃」。  貴州有一道名菜叫宮保雞丁,而四川也有這道「同名同姓」的名菜。平心而論,貴州的宮保雞丁沒有四川的名氣大。四川在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加之川菜名揚天下,因而,國人大多知曉四川的宮保雞丁,鮮有人知貴州的這道名菜(貴州人除外)。  其實,追溯源頭,宮保雞丁說起來與貴州人丁寶楨有關。  丁寶楨(1820-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織金)人。丁寶楨成長的年代,正值晚清社會風雨飄蕩,國運衰頹,世風日下。可在貴州織金的大山之中,庭院瓦房內卻也安放得下一張平靜的書桌。誦書琅琅,丁寶楨伏案苦讀。  青少年時代在書案上的循規蹈矩,反向促成他在日後的官場上雲海翻騰。丁寶楨以蒼生為念的旨約意遠,熔鑄於他內心的家國情懷,竟然使他在日後的宦途上縱橫馳騁。他科考入仕,進翰林,因「母喪里居,」遵義楊氏反叛,寶楨「斥家財募壯士八百捍鄉里。」爾後到山東為官,捻軍「趨定州,近畿震動」,寶楨率兵北援,擊潰捻軍。  他的為官之道,把剛烈果決展現得那樣淋漓盡致。他在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任上的為官為人、功德膽識深得民眾愛戴。其豪性與錚骨亦為曾國藩、左宗棠等中興名臣讚歎。因而,在中國近代史上,丁寶楨與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沈葆楨等同為「中興名臣」。  話要說回來,當初丁寶楨於咸豐三年考中進士,即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同治二年,他升任山東按察使,次年轉任布政使。當時的山東巡撫閻敬銘愛才,閻對丁寶楨賞識有嘉,便自動申請退休,舉薦丁寶楨接替他的職務,於是,丁寶楨做了山東的巡撫。  書歸正傳,本文的主人公——山東巡撫丁寶楨本是一位偏好美食的人物,因他來自於貴州的大山,貴州山川美秀,林木蔥鬱,氣候宜人。在十分豐富的生物資源中,野生植物就有6000多種,其中能直接食用的有500多種,野生動物多達900多種,在這些優質的山鄉食材中,特別是村舍周邊山坡上放養的黑腳土雞,燜炒之後,如果配上織金一帶久負盛名的山野竹蓀、雞茸松菌,那鮮美的味道,真能讓人垂涎欲滴。  據說,丁寶楨因率精卒三千、騎旅千人,突襲捻軍,平息捻亂有功,被皇上賜予「太子少保」頭銜,而「少保」又稱「宮保」。因此,丁寶楨被人們稱為「丁宮保」。  話說有一日,山東巡撫丁寶楨微服私訪,他選中濟南大明湖一帶的村落,他沿著湖邊,走村竄寨,一路漫行。這天,他興緻甚高,與幾位幕僚邊走邊談,不覺已近黃昏。突然,一家農舍院內飄來一股濃烈的雞香,這是丁寶楨老家——貴州織金才有的飄香啊!他抵禦不住雞香的誘惑,信步走進院內,見一中年漢子正在灶房內添薪燒菜。  丁宮保此時也顧不得官高位尊,他三腳並成兩步進入灶房,向那漢子問道:「這是何菜?這等飄香?」那漢子一看丁宮保來頭,知不是等閑之人。慌忙答道:「爆炒的雞丁。」丁宮保叫那漢子揭開鍋蓋,嘗了一口:「真香,真香!」丁宮保大聲讚美:「這雞丁,為何如此鮮嫩,如此味美?」那漢子回答:「這是我從自家放養的本地笨雞的雞脯上切割的雞丁,外沾欠粉,配以花生、胡椒,加上白糖、鹽、酒、姜、蔥、蒜等調料,經旺火油爆後燜炒而成。」「好菜,好菜!」丁宮保意猶未盡,他記下了這漢子的姓名,回府後便差人聘請這漢子為廚調入巡撫院內。

  以後,丁寶楨遷升四川總督,他的這道菜也隨之由山東而到四川。眾所周知,四川人愛吃麻辣,這雞丁在四川配上花椒和辣椒後,從外色到內涵都大為改觀,發生了質的變化。上盤後的雞丁,辣椒的色澤光亮透射出撩撥人食慾大開的鮮紅,入口的麻辣鮮香傾刻刺激舌尖涎出三尺口液。食客額頭上冒出的串串汗珠,讓人嘖嘖稱奇。雞丁因總督大人丁寶楨的喜好而風靡全川。致此,這道名菜被稱為「宮保雞丁」(有人說在山東就有這稱謂,也有人說丁宮保去世以後才如此稱呼)。  自然,丁宮保的家鄉——貴州上演的「宮保雞丁」就更具野性,更具美味了!  貴州人演繹的「宮保雞丁」關鍵在辣椒的製作與使用的精緻。這是用上好的貴州(遵義蝦子和花溪黨武)辣椒製作成獨具特色的糍粑辣椒,選自山寨放養的凈仔黑腳公雞切成雞丁,用自製的土菜油短暫爆炒,之後將糍粑辣椒與姜、蔥、蒜等調料拌入鍋內,與雞丁翻炒燜熟。出鍋上盤後的宮保雞丁,在糍粑辣椒的滋潤下,洋溢出的紅色油光,映照著食客急不可耐的滿臉榮光。  鮮辣與醬香的雞丁在食客舌尖與口唇之間的糾纏,啜噎出一種吞與吐的張力。對食客來說,恨不得一口就將一盤雞丁全部吞食,而在舌尖打轉時,又恨不得反覆咀嚼反噬反芻,那種想吞又捨不得吞的回味無窮,讓人慾罷不能,念念不忘。  貴州的宮保雞丁沒有花椒,少了花生米、黃瓜丁的陪伴,更顯雞丁的純粹,這是貴州土雞的鮮嫩與特別。據說,丁寶楨更愛來自家鄉的「宮保雞丁」。  我們在這裡大談而談「吃」的講究,會不會影響丁宮保的清廉形像。其實,為官是否清廉,在於是否索賄受賄。為官之人並非不食五穀。偏好美食,乃天經地義。丁宮保的為官理念,不僅在於清廉,更看重開明。在他看來,為官之道,與民同樂。實際上,所謂清廉之官,並不像當下報界所描述的那樣,一個個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范兒。因此,大談丁宮保對「吃」的偏好,絲毫不會影響他為官為人的品性與清廉。  「吃」,是丁宮保的偏好,「宮保雞丁」的鮮辣體現了他的豪性。  從丁宮保在「吃」的豪氣上還可看出他的剛烈秉性。  麻辣鮮香的「宮保雞丁」正好展現出丁宮保的爽朗豪氣與快意恩仇。  談到快意恩仇,不得不從「吃」過渡到「殺」。  那是一出震驚全國的絕殺之戲!  卻說京城裡有一位最有權勢的太監,名叫安德海。這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他在朝中趾高氣揚,驕橫跋扈,對誰也看不上眼。同治八年秋天,慈禧太后私下遣派安德海南下採辦龍衣,為同治皇帝的大婚置辦衣料。安德海仗著慈禧的寵信,大張旗鼓地乘坐大清黃龍船,一路南下,馳向揚州、江寧、蘇州等江南富庶之地。更有甚者,安德海竟打起金烏赤免旗,一路招搖,讓沿岸的官吏登船拜謁,收受厚禮。  安德海在南下途中公然索賄,他的肆無忌憚弄得沿岸雞犬不寧,山東是安德海南下的必經之地,船到山東境內,地方官員急忙上報巡撫丁寶楨。丁寶楨性格剛烈,早就對安德海的所作所為不滿。他得知安德海收受巨額賄賂之情事後,在泰安將安德海拿下。這安德海哪裡把丁寶楨放在眼裡,他一貫作威作福,此刻被丁寶楨軟禁,他怎能俯首稱臣。他冷笑著對丁寶楨說:「如不趕快放行,貽誤置辦龍衣的頭等大事,爾等擔戴不起。」對於安德海的威脅,丁寶楨置之不理,他以「太監不得私自離宮」的清宮祖訓為由,寫出要求懲治安德海的急章,飛馬快報朝廷。

  說來安德海也該死,平時各省巡撫送來的急奏都是直接呈遞慈禧,因近日慈安太后提議,讓小皇帝同治研習奏章,試著理朝,故在慈禧看戲興頭正濃之際,內奏事處的太監怕觸了慈禧的興頭,遂將這份急章送給同治小皇帝。  同治小皇帝本來就看不慣安德海的怪聲怪氣和那副嘻皮笑臉的模樣,見奏章涉及安德海擅出皇宮索賄之事,便報告嫡母慈安太后。慈安太后對宮中關於慈禧與安德海之親密流言也有所耳聞。  宮中傳聞,慈禧與安德海之親近超出常理,甚至有宮女和太監還看見慈禧與安德海並頭睡覺。宮中有人說安德海的身子極有可能沒有凈徹底。這些傳聞使慈安太后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在她看來,若是慈禧與安德海弄出個什麼故事,這可是大清國的第一大丑聞啊!為此,慈安曾傳令太醫院對宮中所有太監複查。沒想到正要檢查安德海時,慈禧卻把安德海派出宮去,並說安德海三天都有要事,必須出宮辦理,故太醫的檢查只好不了了之。  現在可好,安德海違反祖制,出宮招搖,索賄受賄,被山東巡撫丁寶楨逮個正著。慈安急傳恭親王進宮商議,恭親王對慈禧亦有一肚子意見,平時也看不慣安德海,現在正好出這一口氣。於是毫不猶豫地說:「祖宗之法不得違背,以祖訓,立即傳旨山東,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丁寶楨接旨後,恐有後命生變,迅即將安德海押到泰安西門外丁字口街頭斬首示眾。  斬殺安德海的當天,整個泰安城沸騰了,這安德海可是天下第一寵閹啊!中國的老百姓本來就喜歡看熱鬧,到十字街頭看殺人更是傳統,加之人們對太監印象不好,而這安德海又一路乘船,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殺了他更是讓山東百姓大快人心!  據說當時把安德海拉出來,插上斬條綁上囚車,他還罵罵咧咧,他真的不相信,丁寶楨敢殺他。就是在西門外丁字口街頭,劊子手舉起鬼頭刀砍他的頭顱時,他至死都不明白,丁寶楨為什麼敢殺他!  安德海被斬首後,暴屍三日,泰安及附近各府各縣的百姓蜂擁而來,圍觀者不下百萬。  這就是山東巡撫丁寶楨「前門接旨,後門斬首」的豪氣。安德海之死讓慈禧又氣又惱,但安德海是違背祖訓出宮,公然索賄受賄的啊!丁寶楨殺他有理有節,於法有據啊!  慈禧對此也奈何不得。對於丁寶楨敢在太后寵監頭上動刀的驚人之舉,一時朝野震驚,滿朝文武莫不為丁宮保秉公執法,清除閹害而暗暗叫好。曾國藩也心生慨嘆,讚譽丁寶楨:「稚璜,真豪傑士也!」  當然,慈禧太后統治中國多年,其駕馭官場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她見丁寶楨處事果敢,文武兼備,是個中興人才。而安德海已死不能復生,既然生米做成熟飯,索性提拔丁寶楨到四川任總督。  丁寶楨果然不負聖望,到四川後,興修水利,勸課農桑;設立四川機器局,操辦洋務;大辦書院,研習儒學;重視教育,培育後生,提攜才俊。  1886年,丁寶楨死於四川總督任所,由於他一生好學,其俸金多用於辦學助教,另一部分用於扶危濟困,因而在病危時,這位德高望重的封疆大吏,上奏朝廷:「所借之銀,今生難以奉還,有待來生含環以報。」丁寶楨斯言,其情殷殷,他為官之清廉,可見一斑。對於丁宮保的辭世,四川、山東父老為之扼腕。而聖上也為之動容,光緒皇帝對丁寶楨辭世書寫「悼惜殊深!」  丁寶楨辭世的噩耗傳出,山東父老悲慟、惋惜、哀傷,以丁宮保前妻先逝時「黔亂」為由葬于山東之情事,紛紛請求朝廷將丁寶楨靈柩運回山東。  當丁寶楨之靈柩運達濟南時,士紳百姓爭相祭弔。一個貴州人,在山東為官十年,竟被山東百姓視為「鄉賢」,實屬難得,令人感動。山東父老將他的遺體與其先逝的前妻合葬於濟南九華山麓,巨大的墓碑立於墳前。前任山東巡撫閻敬銘親撰《皇清誥授光祿大夫贈太子太保四川總督丁文成公墓志銘》,刻於碑上,以昭後人。  竊以為,為官一任,若心系蒼生,百姓自然心如明鏡。丁寶楨在離開山東十年之後,仍被當地父老念想如初,堪為罕見。山東父老懇請朝廷將丁寶楨靈骨歸葬山東,為他立祠祀奉,此情此愛篤厚,令人感懷。  最為遺憾的還是丁寶楨老家的貴州人,這裡的民眾老實巴交、憨厚淳樸,有情有義無法表達、無處傾述。這些深居大山之中的貴州同胞,眼睜睜地看著丁寶楨的靈柩從四川運往山東,老鄉們一臉的茫然,一臉的迷惘,一個個不知所措的窘態,讓人百感交集。  在我看來,丁宮保的靈柩離貴州家鄉越來越遠,那安放濟南的丁寶楨墓碑及鍥刻於碑上昭示後人的文字已永存濟南史籍。讓我不解而唏噓長吁:丁宮保啊!你為何不願魂歸故里?
推薦閱讀:

宮保雞丁的做法
大廚教你做正宗的宮爆雞丁做法,訣竅在這,好吃下飯,一看就會!
「宮保雞丁」晚清名臣丁寶楨 (下)
北方家常小菜宮保雞丁

TAG:宮保雞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