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的古幣大全圖文欣賞及古幣分類知識

中國古代錢幣萌芽於夏代,起源於殷商,發展於東周,統一於秦代。中國的古錢幣文化內容豐富多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稱道,並由此而產生了頗具中國特色的錢幣之學。

今天就來看看各種古幣都長什麼樣吧!(內容都比較基礎,僅供參考)

海貝

銅仿貝

蟻鼻錢

鬼臉錢

齊刀

尖首刀

燕明刀

磬折刀

六字刀

三字刀

三孔布

方足布

橋足布

秦半兩

榆莢半兩

榆莢半兩

四銖半兩

西漢五銖

東漢五銖

小泉直一

第布八百和次布九百

大布黃千

太貨六銖

太和五銖

布泉

五行大布

永通萬國

周元通寶

唐國通寶

隋五銖

開元通寶

乾封泉寶

乾元重寶

乾元重寶(背朱雀 )

乾元重寶(背星文)

大曆元寶

宋元通寶

淳化元寶(金幣)

皇宋通寶(九疊篆)

政和通寶

建炎通寶

嘉定通寶(折十大錢)

淳祐通寶(大錢)

天祿通寶

承安寶貨1、2

正隆元寶

淳化元寶(草書)

淳化元寶(楷書)

大觀通寶

皇宋通寶

至道元寶(行書)

至道元寶(草書)

紹聖元寶(對錢)

泰和通寶

阜昌通寶、阜昌重寶

至正之寶(權鈔錢)

天佑通寶

大中通寶

洪武通寶

洪武通寶當十錢

天啟通寶

永昌通寶

隆武通寶

永曆通寶

崇禎通寶

道光通寶

同治重寶

咸豐元寶

咸豐重寶

咸豐大錢

乾隆通寶

下面是一些古幣中的一些術語。

隱起文

錢文因澆鑄不勻致筆畫高低不平,低處「隱」沒,高處突「起」,遂稱「隱起文」。如「嗣統通寶」中即有典型隱起文者。

聚頭

錢文四字頭部均朝向穿孔,此現象俗稱「聚頭」,以厭勝錢文多見。如八卦錢等。

並腳

錢文四字底部均朝向穿孔,此現象俗稱「並腳」。如越南「明命通寶」之「美號錢」中即有「親老長幼」等背文均為並腳。

倒書

錢文中有一二字倒寫,或面文正書、背文倒寫者,均稱「倒書」。此例在背文或合背錢中較多見。如「天朝通寶」背文倒「永」「光緒通寶」合背鑄倒書等。

接廓

錢文筆畫與穿廓相連以致重合者,曰「接廓」。如「北魏「永字五銖」「永」字下部一撇一捺、「安」字頭上寶蓋均與穿廓相連重合而為一;北齊「常平五銖」「平」字上橫即與穿廓重合,此類現象均屬「接廓」或「借廓」。

離廓

錢文不與穿廓相連,而且離得較遠者,曰「離廓」。如元代「元統元寶」小錢即為典型之「離廓

寄廓

或曰「擠廓」,指面文與穿廓擠靠得很緊者。如劉蜀「直百五銖」,元蒙文「大德通寶」、漢文「天曆元寶」等均屬寄廓錢。

各類古幣的稱呼。

年號錢

面文鑄帝王年號的錢。東晉十六國成漢李壽漢興年間所鑄「漢興」錢為我國最早之年號錢。其後如唐「乾封泉寶」、宋「宣和通寶」、明「永樂通寶」直至清末「宣統通寶」等,均系「年號錢」

國號錢

面文鑄有國號的錢。自戰國時期「東周」布、「齊法化」刀直至五代十國的「大齊通寶」、「唐國通寶」,以及此後南宋的「大宋元寶」、蒙文「大元通寶」、南明的「大明通寶」等,均為「國號錢」。國號年號錢 集國號、年號於一體的錢。如東晉十六國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所鑄「大夏真興」錢,其後遼天祚帝天慶年間鑄「大遼天慶」,及至清咸豐年間寶福局所鑄「大清咸豐通寶」,均為國號年號並鑄錢。

記重錢

面文標明錢體自身重要的錢。如戰國後期的「重一兩十二珠」,秦「半兩」、「兩甾」,漢及六朝「五銖」、「三銖」等,均屬「記重錢」。然此類錢鑄行未久即多為省銅而減重,更有始鑄即不足稱量者,私鑄錢尤甚,故錢文所記重往往與實稱重要不符。

記值錢

錢文標明自身當值的錢。如新莽「小泉直 ( 值 ) 一」、「大布黃 ( 當 ) 千」,三國劉蜀的「直 ( 值 ) 百」、「直百五銖」等,均為記值錢。

記年錢

錢背銘文標明鑄行年代的錢。如南宋「淳熙元寶」背文自「元」至「十六」,表明各錢系從淳熙元年至十六年間所鑄。南宋各錢以背文記年者多見。

記地錢

背文銘記鑄地簡稱之錢。自唐「會昌開元」背鑄「京」、「洛」、「荊」、「越」等 22 地始,至宋「宣和通寶」背「陝」錢、明「洪武通寶」背「漸」、「豫」、「北平」等,莫不為記地錢。

記監錢

錢背銘記鑄錢監察司署簡稱的錢。如南宋「乾道元寶」鐵錢背「同」字即記舒州同安監,淳熙元寶背「春」字為記蘄州蘄春監,「紹熙通寶」背「漢」字系記湖北漢陽監等。亦有記監兼記年的,如「慶元通寶」背「春三」,即為蘄春監、慶元三年鑄。

合背錢

面背鑄有同樣錢文的錢。如「崇寧通寶」錢背亦鑄「崇寧通寶」四字,看來彷彿兩枚崇寧錢的背貼合在一起,故稱「合背錢」有時背文會出現倒書、橫書現象,均系澆鑄時合范有誤所致。另有兩面錢文年號不同者,如面「泰昌通寶」、背「天啟通寶」,稱「異號合背錢」。

合面錢

錢的兩面都是背文,彷彿兩枚錢的正面貼合在一起,故稱「合面錢」,亦系製作有誤所致。如「乾隆通寶」中有面、背均鑄滿文「寶泉」者即為合面錢。近代出土的大批早期新莽「貨泉」中,即有兩面光板之無文合面錢。

合號錢

面文無「通寶」二字而出現兩個交叉的年號,如「泰昌天啟」四字,此等集兩個年號於一錢者,謂之「合號錢」。

剪邊錢

亦稱「剪輪錢」。為盜銅而剪去邊廓的小錢。傳世以東漢「五銖」為多見,故稱「剪邊五銖」。

磨廓錢

亦稱「磨邊錢」。指邊廓經磨銼取銅的窄邊或無廓錢。以西漢「五銖」為多見,故稱「磨邊五銖」。

延環錢

以專用圓鑿鏨去錢心後留下的圓環,叫「延 ( 音延 ) 環錢」以東漢五銖為多。新莽「貨泉」及六朝「五銖」中亦有 環錢。 環鏨下後主要用於回爐重新鑄錢而不作市場流通用,故存世頗少。漢至六朝官私爐均營此道。

對文錢

被鏨去延環後留下的錢心叫「對文錢」。因其僅剩一半之錢文可與對環對接,故稱「對文」。傳世可見「對文五銖」、「對文貨泉」。對文錢多混雜於惡劣小錢中在市場流通,今不難見。

對錢

又稱「對子錢」,日本泉譜謂「符合泉」。對錢中一枚多為篆書錢文,可與另一枚異體文 ( 真、草、行、隸均可 ) 配為對子;除面文書體不同,余大小厚薄、內穿外廓以至銅質漿色、製作風格均基本一致,故謂「對錢」。最早自南唐「開元通寶」始,為一篆一隸;至北宋形成「對錢」製作高潮,如天聖、明道、元豐、熙寧、政和、宣和等,計有小平、折二等數十百種配匹之對錢。日本《符合泉志》更列出千種以上,蔚為大觀。

平錢

俗稱「小平錢」、「小平」。即為一枚當一文使用的基礎小錢。一般徑 2.4 ~ 2.6 厘米,重 2.8 ~ 3.6 克。系歷代古錢中鑄量最大、傳世最多的品種。常見的如開元、熙寧、大定、康熙等通寶錢均為平錢。

折二錢

一枚當二文即兩個平錢使用的錢。形體稍大於平錢。一般徑 2.7 ~ 2.9 厘米,重5 ~ 8克。折二錢總量不少於小平,以北宋所出為最多,常見有元豐、政和等折二錢。

折三錢

一枚當三文、摺合三個平錢使用的錢。一般徑 2.9 ~ 3.2 厘米,重 8 ~ 12 克。品種及數量均少,如北宋慶元、 南宋嘉泰及明大中錢中,均有折三錢。

折五錢

指一枚值五文、摺合五個平錢使用的錢。一般徑 3.2 ~ 3.6 厘米,輕重不一。如南宋嘉定、元代至五以及明代洪武錢中, 均有折五錢。亦有稱「當五錢」者。

大錢

泛指「當十」以上、包括「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在內形體較大的高額錢。此類錢之大小輕重無一定規律,且時有大小錯出、輕重倒置現象,多系經濟困頓、通貨膨脹的產物。自唐代當十開元到清朝當千咸豐,歷代大錢層出不窮,名類繁多。至於新莽的「大布黃 ( 當 ) 千」、「一刀平五千」,三國孫吳的「大泉當千」以及五代劉守光的「應天元寶」背「萬」即當萬錢,更是徒有虛名、變相榨取民間財富的虛值大錢。

榆莢錢

又稱「莢錢」,指錢體輕薄如榆樹之莢 ( 榆錢 ) 的小錢。如西漢初年所鑄薄小「半兩」,民間即呼為「榆莢錢」。

鵝眼錢

或稱「雞目錢」。錢體輕小如鵝眼、雞目之類的劣錢。如從東漢末年至六朝間所出劣質特小「五銖」錢,一般被統稱為鵝眼錢或雞目錢。

男錢

舊時傳說婦女佩之可以生男的錢。如十六國後趙石勒所鑄「豐貨」,因錢文壯實豐滿,又含富裕吉祥之意,遂被稱為「男錢」。

女錢

南朝梁武帝所鑄「五銖」,因其輕薄弱小而被稱為「女錢」又謂系對「男錢」而言,婦女佩之可以生女。然均傳說,不足信。

稚錢

三國蜀漢「五銖」 ( 一說梁五銖 ) 中有種錢體輕薄、文字纖弱、穿孔特大之「五銖」,被稱之為「稚錢」。與「女錢」一樣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婦女及兒童的鄙薄與輕視。

官爐錢

由國家或地方政權機構設爐監鑄的錢。如自西漢上林三官「五銖」至清末戶部寶泉局所出「宣統通寶」均屬「官爐錢」。歷代少數民族、封國或割據政權監錢機關督察鑄行的錢幣,一般也被視作官爐錢。

私鑄錢

民間私爐盜鑄的錢幣。因意在牟利,私鑄錢一般比官爐錢輕小粗惡;從銅質到文字都明顯劣於同時官爐所出之錢。然各代私鑄錢雖禁難止,存世數量均不為少。

後鑄錢

後世啟用前代年號補鑄或重鑄的錢。如「大中通寶」部分記地錢,即於洪武年間按洪武錢制補鑄的,「泰昌通寶」系泰昌帝死後由其子天啟帝補鑄。此類錢幣即為後鑄錢。

鎮庫錢

鑄錢工場正式開爐澆鑄前,為進貢、紀念或避邪而先行特製的大錢。如「大唐鎮庫」、「咸豐元寶」特大「鎮庫」錢等。鎮庫錢一般製作精美,存世絕少。

套子錢

通過不同組合排列可以配套成龍的錢。配套形式甚多。如新莽之「六泉」、「十布」以幣值等級配套;全昌開元以背文鑄地配套;「唐國通寶」可以不同字體配套;「淳熙通寶」可按記年、記監配套;「順治通寶」可據五種版式各自成套等。不同的收藏家亦可按自己藏品的品種、數量及風格自行配套。其中以王莽的「六泉」、「十布」為最有名、最珍貴的「套子錢」。

厭勝錢

又稱「厭勝錢」。「厭勝」意即「厭而勝之」,系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由此而鑄成錢幣形態的避邪品、吉利品或紀念品統稱為「厭勝錢」。一般僅供佩帶玩賞用,而不作貨幣流通。我國自漢代起官、私爐均行鼓鑄,品類甚多,且有發展,其中吉語、八卦、供養、撒帳、打馬格及春錢等數種傳世甚豐。除銅錢外尚有以金銀製作者,不一而足。

吉語錢

厭勝錢屬。一般分以通用錢號添鑄吉語以及吉語為文、加鑄圖像兩類。如「五銖」錢面添鑄「君宜侯王」、「長宜子孫」等吉語;「嘉慶通寶」背鑄「萬年天子」、「天下太平」等。另一類則面文為「長命富貴」、「龜鶴齊壽」,錢背則見各種吉祥及辟邪圖像等。

八卦錢

厭勝錢屬。錢面為八卦圖形及卦名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字;背文多為地支十二字 ( 子丑寅卯等 ) 及對應生肖圖 ( 鼠牛虎兔等 ) 。穿孔圓形。民間多以此錢可避邪保安,所鑄甚多, 大小版式各異,精粗互見。

撒帳錢

厭勝錢屬。舊時女子婚嫁儀典上,女賓以金錢彩果拋撒其新房帳下;此種特鑄拋撒之錢謂之「撒帳錢」。此俗始於唐代公主出嫁,後為民間沿襲。錢文多系「金玉滿堂」、「忠孝傳家」、「五男二女」等,大小各異,面背或有各類吉祥圖案裝飾其間。

供養錢

厭勝錢屬。亦稱「供佛錢」、「廟宇錢」。舊時官方或寺院所鑄用以供奉佛殿神像之錢幣。以元代所出最多。錢面除沿用年號、國號文字者,更有「香花供養」、「大安福寺」、「寶珠菩薩」、「進香直社」等;背文則有「神」、「護聖」、「香殿」等等。此類錢製作粗疏,形體偏小,傳世不多。

馬錢

亦稱「打馬格錢」。或面或背鑄有駿馬圖像;錢文為武將或良馬名,如「魏將吳起」、「唐將散騎」、「追風之馬」、「千里之馬」、「飛黃」、「渠黃」、「赤兔」、「龍駒」等數十百種。馬錢為宋代前後作打馬遊戲用,格局類似棋牌,惜今已失傳。

春錢

面背鑄有男女交媾秘戲圖像,間有文字如「風花雪月」等。舊時由長者授於新婚子媳,或作傳授房事促其多子多孫用,類乎古代春宮圖識或風月定鑒等。

冥錢

又稱「羨瘞 ( 音義 ) 錢」、「明器」。專為死者殉葬鑄制之錢,有銅、銀、錫、鉛、陶、泥數種。自秦漢特小「半兩」、「五銖」起,歷代均有所出。除「消災」、「太平」等類錢文,近代出土遼代之「清寧二年」、「大康六年」均為記年之冥錢珍品。

連錢

指一爐所鑄因未曾鏨開而連在一起的兩枚古錢。如戰國晚期的「四布當 」、新莽的「 刀」等均有「連錢」。

錢樹

指一爐所出因未曾鏨切而與槽銅連成一體的一串錢,看去彷彿枝葉對稱的小樹,狀如「 」,故稱「錢樹」。存世有「祺祥通寶」錢樹等,極為珍罕。

大樣

同一年號和等級的錢因鑄造地點和爐次不同,出爐後較正常錢徑大 0.1 ~ 0.2 厘米者,稱「大樣」錢。如系平錢即叫「小平大樣」,折二錢則為「折二大樣」。

小樣

與「大樣」相反。同一年號及等級的錢因鑄地、爐次不同,所出錢較正常錢徑小 0.1 ~ 0.2 厘米,則為「小樣」錢。如「小平小樣」、「折二小樣」。大、小樣幾乎各類錢都有,不勝枚舉。

雕母

手工雕刻的母錢,亦稱「祖錢」。六朝後造錢不再使用大型整體銅、石錢範澆鑄,而改用母錢翻砂造型澆制。最初用銅、錫、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為「雕母」。傳世可見歷代銅質雕母多種。形體稍大,銅質精良,雕工細膩,邊廓峻深,文字纖勁。是為古錢中至珍之品。

鑄母

一般通稱「母錢」。系由雕母直接翻砂澆鑄以供成批造錢用的母錢。鑄母雖稍遜於雕母,然其質地、品相依舊異常精美。

鐵母

鐵錢的母線。一般均據雕母以優銅翻鑄而成,以兩宋鐵母為多。錢體較鑄制出的鐵錢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鐵錢精整美觀,甚珍罕。

子錢

以母錢翻砂大批澆鑄出來的銅錢或鐵錢。一般正用品及傳世品均系「子錢」。 樣錢 可分兩類:由造錢主管機關呈送帝王以供審閱、抉擇的樣錢叫「進呈樣錢」,多由銅、蠟、牙、木等雕制而成。由中央頒發至各地造鑄爐場當作樣品或母錢的樣錢叫「部頒樣錢」。樣錢亦具母錢精良優美的特性。

試范錢

鐵錢 (含銅錢) 正式開鑄前先以銅汁試澆的錢樣,亦稱「試樣錢」。

初鑄錢

最初以錢範或母錢範鑄出來的子錢,或謂「頭爐錢」。此類錢較後鑄者顯得精整,文字峻深,邊廓堅挺,品相佳美。

銹色

古錢表面著銹後呈現出的色澤。因古錢遭際不同而各有千秋。銅錢遇酸性環境呈現出的綠銹有「松綠」、「瓜皮綠」或「靛藍」色;遇喊性環境則顯現紅色,可見「硃砂銹」、「雞血斑」等;在中性環境中因表層氧化可顯出水銀色,俗稱「水銀古」。古錢年久生成的銹色自然、透徹,銹層堅硬板結,與作偽者所造的浮泛脆弱、生硬刺目的假銹不同。

生坑

出土未久呈現新鮮銹色的古錢謂之「生坑」。或雖出土有年然銹色未遭損壞,一如現坑時模樣者,一般也稱「生坑」。

熟坑

出土多年表層雖受磨損、氧化,但依舊留存部分銹跡的古錢,稱為「熟坑」。舊譜又釋為「老生坑」,文義欠精當,以統用「熟坑」為宜。

傳世古

古錢出爐後從未著土,因長期氧化致使錢面牢結一層黑膜,猶塗過黑漆一般烏黑髮亮,是謂「傳世古」,又稱「黑漆古」。此類錢若經長期把玩撫摩,而使錢文及內外廓露出紅潤銅色,錢肉依然黑亮,則為「傳世古」中之上品。

足陌

「陌」與「佰」、「百」通。錢幣交易中每吊錢十足支付一千文,每百文一枚不短缺,謂之「足佰」。 短陌 意與「足陌」相對。以不足一百之數充作百文行使,俗稱「短陌」。舊時一般短陌定數以八十文為陌。

省陌

即「省佰」。以不足短佰定數 ( 八十字 ) 之錢充作百文行使更稱「省佰」。省佰初以七十七文為百,後更為減至七十文以至六十文為「佰」的;實質是金錢交往中政府對百姓或富者對窮者的一種盤剝現象。

制錢

明清兩代按本朝法定的錢幣體制由官爐鑄行的銅錢,概稱「制錢」。以此區別於前朝歷代舊錢及本朝的私鑄錢,並對舊錢、私鑄錢進行取締和制約。如「永樂通寶」、「康熙通寶」等官鑄錢均屬制錢。

普爾錢

「普爾」為維吾爾語,意即為「錢」。清乾隆年間新疆始鑄方孔圓錢,因用其地所產紅銅鑄造,故錢色發紅,遂又稱「新疆紅錢」。其時先後鑄制紅錢即「普爾錢」的有伊梨、阿克蘇、葉爾 、喀什葛爾及庫東等局。

阿堵物

即錢。「阿堵」為六朝時口語「這個」意。時人王夷甫因雅癖而從不言「錢」,其妻故將銅錢堆繞床前,夷甫晨起,呼婢「舉卻阿堵物」 ( 搬走這個東西 ) ,仍不言「錢」。後人遂有以「阿堵物」戲稱錢者。


推薦閱讀:

談中國茶分類
錦鯉的分類(三)
分類批斷八字(簡體字)
誰知拉丁舞起源?分類?如何欣賞?
get | 關於皮鞋的4大分類,讓你腳上也光彩

TAG:知識 | 分類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