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心情 去看畫展

換個心情 去看畫展

來自專欄蝴蝶媽媽寫寫畫畫

最近看了幾個畫展,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青睞具象的西方人越畫越抽象,迷戀抽象的東方人越畫越具象。很有點兒意思。

很多人問:看畫展有用嗎?

也許有的人心底里還有另一個聲音,覺得看畫展就是裝叉用的。就像別人不了解你工作一天後還要不眠不休熬夜打麻將的樂趣在何處一樣,別人沒有稱你為賭徒,你也不能說別人裝叉,各有所好,各得其樂,如果好奇,就走近去了解,如果沒興趣,就對未知的事物保持緘默的尊重,也很重要。

對於我們這個文明開化了數千年、見過各種「世面」的民族中人來說,有沒有用,是我們做事的標準和原則。我常覺得「***有沒有用」這類問題難以回答,因為我認為很多事都難以用功利的現價去界定,放在時間的長流中積累,總有那麼一天會輸出它自有的價值,從廣闊的意義上來講,沒有一件你用心去做的事是「無用」的。

如果一定要回答,我只能說,看畫展有用,很有用。

看畫有用。跟人一起去看畫展時,他們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很多畫我真是看不懂啊!」我心想:其實我也看不懂啊!嘴上還要硬氣的說:「為什麼一定要看懂呢?我覺得很多畫作者自己都未必搞得懂,否則也沒那麼多畫叫《無題》了。」話雖玩笑,但是道理沒歪,繪畫之美本就是一種感受,而不是一種懂得,在麻木的課堂里我們已經接受了夠多該懂得的東西,在思維的束縛之外,給我們的感受力一點自由馳騁的空間,這不是很好嗎?

缺乏耐心感受,這幾乎快成為一種社會病,人們著急,從出生的嬰孩,到耄耋的老人,各有所急,社會新聞躁動得沒法看。憑你有五千年的文明,老外羨慕得口水滴滴嗒嗒,我們只在乎上這個培訓班能提高几分,學那個東西考的級證有多大用處,就算身處於美與歷史之中,也只顧著照相。我們馬不停蹄,有東西抓在手裡才覺得踏實,沒空感受。缺乏感受力是巨大的損失和悲哀。

並不是只有畫畫的人看畫展才「有用」,美好的東西人皆可以感受。

看人有用。如果我說我我看畫展的大多數時間其實都是在看人,你會不會覺得我很業餘。沒錯,我就是這麼「業餘」^_^

就像我上大學時很喜歡泡圖書館,但是只有少部分時間是在學習,大多數時間都是翹著個腦袋四處看人,然後在本子上記錄無數隨意的片段。很多年後的某天某個時間,我在寫些什麼的時候腦中突然跳出當年的某段練筆,恰好符合此時要書寫的情節情緒,你看,這就回到了開頭,沒有一件事是沒有用處的,連走神亂看都是^_^

流連在美術館、圖書館的人,臉上有最少的慾望,最多的平靜,心境沉得越深,散發出越多的平和甚至純真。並非他們都是出塵之人,清凈了六根斷絕了慾望,而是對一件物慾之外的事的專註可以舒緩焦慮,收斂職場和社會上的進攻性和目的性。你我皆是凡人,各有所欲,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滿足自己的慾望,當它強烈卻暫時無從滿足,在精神世界裡能找一個寄託,很幸福。

某個畫展,途遇一位老師,領著一群熊孩子,嘰嘰喳喳在我旁邊吵個不休。我一路尾隨邊看邊聽他給孩子們講畫,高更塞尚莫奈雷諾阿畢沙羅馬蒂斯畢加索,一副又一副挨著講,我跟著一副又一副挨著聽,不僅僅是因為他解讀畫解讀的好,而是那種傳授的狀態、那種發自肺腑的教他的孩子們發現美、認識美、懂得美的勁頭,實在是太美了。

我看倫敦大英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視頻時,常常見到這樣的孩子,他們不拘小節,席地而坐,他們的老師會充滿感情甚至跪在藝術品前極盡所有的語言為孩子講述藝術之美,觀者動容——物質滿足的人們只會為精神跪拜。

我希望有那麼一天,在我們的城市裡,也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老師,帶著我們的孩子,引導他們體驗,感受,欣賞。人有生命,而藝術則是生命凝就的永恆。從孩童時代仰視中的無限聯想,到垂垂暮年回望里的斑駁回憶,那些色彩,那些線條,都是光影和畫筆留給生命的記憶痕迹。

來吧,換個心情,去看畫展~

weixin.qq.com/r/Dzj-51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繪畫 | 美術入門 | 學習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