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詳細的說一下西藏的世俗政權變遷史?


這還不簡單?佛教是階級者的政治手段,贊普們藉助宗教穩固人心,佛苯又斗。後期僧侶腐敗而導致贊普動用武力解決了宗教問題後期又因為王權內部爭鬥瓦解了圖博特帝國,然後宗教又成小派系立政權後面薩迦又與蒙古人搞了關係才有了比較清晰的政教制度嘛。中間又有帕莫竹巴類似南宋的政權又有後藏藏巴汗噶瑪噶舉政權又有蒙古人滿人扶持的甘丹坡章政權,差不多就是這樣。


不邀自來。

講述之前,首先需要強調一點,「西藏」這個稱呼出現得較晚。一般「藏」代表的是今日西藏自治區的日喀則,而拉薩、山南一帶被稱為「衛」。所以一般連稱為「衛藏」。而昌都、林芝東部地區被稱為「康」,民國之時即為西康省(還包括四川藏區)。而羌塘以北及青海藏區被稱為「安多」。另外,西藏自治區最西端的阿里地區,古時被稱為「羊同」、「象雄」、「古格」。

再者,中國歷史上不同的時期,對西藏的稱呼不同,如唐宋時期稱「吐蕃」、「西蕃」、「西番」等,元代稱「烏斯藏」(「烏斯」即「衛」,是指前藏拉薩、當雄、山南一帶,「藏」即後藏日喀則一帶。青海、甘南藏區則為「朵思麻」,玉樹、甘孜、迪慶、昌都則為「朵甘思」),明代稱「烏思藏」,清代始有「西藏」之稱。

言歸正傳。吐蕃本為自山南雅礱地區興起的一支部落,其領袖稱為「贊普」(雄強丈夫),這支王系又被稱為「悉補野王系」,到第33任(此處尚存爭議)贊普松贊干布時,悉補野部落已經十分強大,吞併了周圍的小部落,不斷擴張,此時為唐代初期,唐太宗在位之時。著名的文成公主入藏之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這個悉補野部落向西打敗了象雄,向北吞併了蘇毗和青海柴達木的吐谷渾,向東吞併了部分羌人、党項人的地盤。到了唐中期,向東南附庸了南詔,向西吞併了勃律(今克什米爾地區的巴爾蒂斯坦和吉爾吉特),向北吞併了原屬於唐朝的河西走廊和隴西、隴南,吐蕃人的足跡遍及渭河上游。吐蕃一度佔領了新疆的和田,龜茲一帶,甚至一度於公元763年(唐代宗廣德元年)攻佔了長安(贊普為了表彰達扎路恭將軍攻佔長安的事迹,特為其立碑記功。今日在布達拉宮廣場東側的古碑即是)。

但是吐蕃內部出現了宗教紛爭,從印度、尼泊爾傳入的佛教跟吐蕃本土的苯教互相爭勢,最終佛教得到贊普的支持,佔據了上風。但苯教徒不服,尤其是有不少大臣是支持苯教的。贊普赤熱巴巾篤信佛教,在位期間,大量招募僧人並建寺院,因為僧人而不事生產,百姓負擔就沉重了,這導致社會矛盾激化。終於,信奉苯教的大臣,趁赤熱巴巾酒醉勒死了他,並扶持信奉苯教的達瑪當了贊普。達瑪一上台便開始滅佛,搗毀寺院、佛像,還俗僧侶。巧合的是,同一時期內,唐朝也出現了唐武宗滅佛事件。

(此處須說明:達瑪又稱達磨,但現在普遍稱其為朗達瑪。「朗」在藏語中為「牛」,屬貶義。因為後來佛教在藏地盛行開來,而滅過佛的達瑪贊普,就被認為是佛教的死敵,後人在其名字前加了一個「朗」字,以示仇視、貶低。後來以訛傳訛,就變成了朗達瑪是一個長著牛頭的怪物)

公元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達瑪在大昭寺前被佛教徒拉隆多吉刺殺身亡,吐蕃這個強盛一時的政權瞬間土崩瓦解,陷入了分裂戰亂,一時間數不清的勢力紛紛割據,又很快爆發了藏族歷史上唯一一次也是最大一次規模的平民奴隸大起義,史稱「嗢末起義」。雖然吐蕃佛教被滅,但很快又復燃起來。因此,達瑪滅佛之前的西藏佛教時期被稱為「前弘期」,之後的則被稱為「後弘期」。但世俗政權卻再沒統一,直到蒙古人崛起之時,將青藏高原併入元朝版圖。

從公元9世紀中葉吐蕃贊普達瑪被弒殺,到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入侵的這三百多年,被稱為吐蕃的「分裂割據時期」,這也是佛教在青藏高原再度興起、藏傳佛教成型、各教派形成的重要時期,當時的藏傳佛教已經影響到西夏、遼。有關這一時期內佛教在吐蕃的再度興起,主要分「上路弘法」和「下路弘法」。但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佛教盛行的印度,北部正遭到伊斯蘭教的入侵,南部的婆羅門教也大有反撲之勢。鄰近西藏的印度波羅王朝,一直以來就是盛行佛教密宗,遭到穆斯林的入侵後,大批印度佛教密宗的教徒無路可逃,只能逃往西藏,並且帶去了大量的佛經、佛像。印度佛教密宗在西藏紮根,即形成了藏傳佛教,即西藏佛教密宗。又由於佛教法承不同,學說有異,各自所據典籍不同等原因,就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如: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覺囊派、噶當派、郭扎派等等不勝枚舉。

蒙古人控制河西走廊後,得知西藏眾佛教教派中以薩迦派最盛,因此大力扶持薩迦派。當時該教派的領袖薩迦·班智達已經年邁,但為了西藏不受蒙古鐵蹄的摧殘,與其侄八思巴共赴甘肅涼州會見蒙古軍統帥闊端。隨後八思巴很快得到蒙古人的賞識,當時還沒當皇帝的忽必烈對八思巴尤其尊崇(據說是八思巴以薩迦派法術治癒了忽必烈的頑疾)。後來忽必烈稱帝後,封八思巴為大國師,統領天下佛教,八思巴還結合藏文、蒙文的特點,為忽必烈創製了新文字「八思巴文」。滅南宋時,蒙軍以喇嘛作法事,行大黑天(瑪哈嘎拉,被視為戰神)法,大破宋軍,佔領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後,蒙古人令喇嘛楊璉真珈(此人本為西夏人)在杭州飛來峰上督造藏傳佛教的神佛石像,以鎮壓杭州的帝王之氣。楊璉真珈在江南一帶橫行霸道,惡事做盡。元代所封國師、禪師中,絕大多數為藏傳佛教僧人。因元代蒙古人大力扶持薩迦派,因此在西藏地方史中,元代這一段時期也被稱為「薩迦時期」。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也比較重視西藏一地,曾欽定烏思藏朝貢條例。因為明代西藏以帕木竹巴一系勢力最大,因此明代西藏也稱「帕木竹巴時期」。帕木竹巴屬藏傳佛教噶舉派中的一個分支派別。雖然帕木竹巴勢力最盛,但明朝並不像元朝那樣只大力扶持一個教派,而是對各個藏傳佛教教派均有冊封。繼元朝給八思巴所封的薩迦派大寶法王之後,明朝又封了噶瑪噶舉派大寶法王,薩迦派大乘法王,格魯派大慈法王,以及帕木竹巴噶舉派的闡化王、昌都貢覺(明代稱館覺)的護教王、甘南的贊善王、薩迦地方的輔教王、墨竹工卡止貢寺的闡教王等等。明朝的目的是以這種不同的冊封使各教派的勢力互相牽制,防止一家獨大的局面出現。當代學術界稱其為「多封眾建」。明後期帕木竹巴勢力衰退,被其下屬的仁蚌巴勢力、辛廈巴勢力在短時期內相繼取代,隨後16世紀中葉以後藏巴汗勢力上台,迅速佔據了日喀則、拉薩等地,並開始推崇噶舉派,打壓格魯派。

需要強調的是,元末明初,藏傳佛教的格魯派(黃教)興起,其創始人為宗喀巴(1357~1419年)。該派為藏傳佛教各派中最年輕的一個派別。其以戒律之嚴、制度之嚴著稱。格魯派興起之時,一改舊日藏傳佛教放浪邪誕之風,受到大眾的擁戴,很快便深入人心。1419年(明永樂七年),格魯派在拉薩南建立甘丹寺,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第一世達…(蟹)…賴(名為根敦珠巴,1391—1474年)在日喀則建成扎什倫布寺。可以簡單地說,諸如達…(蟹)…賴(其主要影響地為前藏)以及班禪(其影響地為後藏,主要為日喀則)的稱號,均出自蒙古人的贈稱。同時又被清廷(滿族)附以崇敬。因甘丹寺為格魯派的主寺,到清初,格魯派又得到清朝的扶持,勢力壓倒其他派別,因此清代的西藏又稱「甘丹頗章時期」。

雖然明朝打敗了蒙古人,但蒙古勢力並沒有完全退出西藏。蒙古人在西藏的勢力一直持續到清代中期。明朝末年,蒙古人固始汗(1582—1656年)曾作為格魯派的保護者,與支持噶舉派的藏巴汗兵戎相見,於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滅了藏巴汗,將西藏納入他的和碩特汗國的勢力範圍中。隨後固始汗歸附於清朝,其轄下的西藏也自然歸於清朝。這其實就是格魯派在各教派的爭鬥中藉助蒙古人的力量得以壯大。此一時期正是著名的五世達…(蟹)…賴在位時期,他於1652年(清順治九年)赴北京覲見順治帝,此舉所獲得的結果是格魯派得到了清廷的承認和支持,為「甘丹頗章」地方政府的確立打下了基礎。當時的西藏,甘丹頗章為地方政府,但又屬於蒙古人的和碩特汗國,二者又都聽命於清朝。

到和碩特汗國末代汗王拉藏汗(固始汗的曾孫)時,盤踞新疆的一支蒙古部落,叫做準噶爾部落,從新疆伊犁南下,經阿里到達日喀則,直奔拉薩而來,意圖滅掉拉藏汗,將西藏據為己有。拉藏汗輕敵,與準噶爾人作戰失敗被殺,拉薩陷落。1720年,康熙帝派清軍入藏,與當地軍隊聯合打敗準噶爾人,平息了戰事。自此,蒙古勢力在西藏幾乎不存了。清朝第二次出兵,趕走準噶爾軍。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清王朝廢除西藏原有的第巴制度,實行噶倫制度。噶倫制度一直持續到甘丹頗章覆滅。


謝邀。這個請問文史相關人士,我不懂這個。


我對西藏歷史一直有疑問,西藏前身是吐蕃由贊普統治,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個世俗政權!可為什麼往後就變成了由達賴班禪統治的政教合一政權了呢?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西藏的底層和中層乃至高層又是如何接受這樣的政權變遷的呢?

網上的資料對這個問題描述太過生硬,找不到詳細的資料。


推薦閱讀:

阿旺勒慧洛珠活佛:嗔恨
濟公活佛正傳
金山活佛神異錄
活佛師尊慈語
阿扎活佛

TAG:達賴與班禪 | 活佛 | 西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