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70kg的我,怒拔車後輪丨橫穿阿里中線(一)
來自專欄摩旅指南
亮子
本文作者
阿里的美,是一種粗獷的美,藏北的景色超出了以往我對美的理解。接下來的旅程風雨塵沙,習以為常,但內心的煎熬比身體的疲憊來的更實在。老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就是逆境,它能教會你重新認識自己。逆境乾杯!
古格王朝—藏屍洞
塔爾欽—札達縣
西藏以西,翻過岡底斯山,進入屋脊的屋脊,阿里扎達縣。古格王朝遺址坐落於扎布讓村,象泉河南岸,距縣城19公里。在一座高300多米的黃土山上,佔地約183萬平方米。
古格王朝的遺址下方,不遠處的山壁上有一個詭異的藏屍洞。這個乾屍洞是現在已知最後被發現的古格王朝遺迹,根據考古確認該洞距今已有300-400年。這個洞的來歷沒有文字記載,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舊西藏的人們在屠殺中尋找文明,為了領土,宗教,在血雨腥風中不斷繁衍。
一個曾經輝煌的古格王國被趕盡殺絕,乾屍洞作為這場殺戮的見證,不知道有多少具屍體被砍頭堆進洞穴里。任隨時間流逝,洞里的無頭屍體都緊緊抱在一起。
洞口開鑿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溝崖壁上,洞口很小,寬0.8米,高1.2米,洞內由三個洞室組成 。時隔幾百年後,站在洞外仍能夠聞到一股濃重屍體腐爛的味道。
洞內滿是破碎、風乾的屍體,骨骼還有衣服的碎片。把頭探進洞口,看到乾癟的遺骸散落在洞里,緊接著一股強烈的惡臭,呼吸也不暢,有點類似古埃及的木乃伊洞穴的感覺。
這些屍體沒有一具是完整的,幾乎所有的屍體的頭顱都不翼而飛。傳說當年古格王城被拉達克人攻破,城破之後拉達克人把古格的王室成員及僧侶全部砍頭,屍體丟入藏屍洞,而頭顱則扔到野外。也有傳說是當時古格王朝的士兵不投降,被砍頭了。
因為藏區信奉佛教,佛教認為人被砍掉了頭顱就不能轉世投胎,所以身首異處則更是一種嚴重的詛咒,把屍體扔進洞穴,怨氣無法消散,靈魂則盤桓於洞內永世不得超生,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
古格王朝,距今1300多年前建立,因為吐蕃王朝崩潰,王室後裔逃亡到扎達縣後,建立起的一個偉大王朝。
古格遺址的大門,由此石階而上,從半山腰處進入唯一的隧道才能抵達山頂處的皇宮和寺廟。
山坡上眾多的洞穴,一個洞穴住著一個家庭。可以想像,幾百年前的古格是一個繁華的城市。
洞內至今還保存著大量當年人們生活的痕迹,卻沒有發現什麼寶貝。 右圖為洞內被焚燒的痕迹。
早已風化了的殘垣斷壁,所有建築都是由土坯和木料建造。
殘破的佛像雕塑是古格消失前人們所供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惡化,古格內的很多遺迹飽受風沙侵蝕,一些土質城堡建築物已搖搖欲墜。
王宮高高在上,海拔4200米,唯獨一條隧道可以通到山上,這一方面是為了防禦,另一方面也象徵著國王當年至高無上的權力。
▲登頂王宮,距離地面約有300米
爬上歷史的至高點,怎能沒有感嘆,缺氧加穿越的感覺,不可思議。雖然累,但很滿足。
▲極目遠眺,望而生畏,整座城堡盡收眼底
在風雪和雨水的衝擊之下,不知道它還能屹立多少年,也許不久的將來,它會轟然倒塌,隨風而去。
古格王朝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後的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藏傳佛教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古格的建立到最終消失,先後傳承20餘代國王,跨越700多年的歷史。
很多人認為1630年那場戰爭並不是毀滅古格王朝的文明的真正原因,即使能夠讓古格王朝覆滅,但也無法將古格的文明毀於一旦。當年古格王朝的十萬之眾的臣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絕對不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荒蕪之地。
我們有理由相信,是後來地理環境發生力巨大的災難性變化,古格肥沃的疆土變成如今的荒漠,古格王朝的文明以及更多的證據也因此被深深掩埋在地下某處,也許某一天,古格考古更深入地展開,終究會發現古格王朝消失的真相。
▲托林寺旁的象泉河谷邊上,有108座南北排列的佛塔,塔身雖已嚴重風化,但氣勢依然壯觀
▲夜宿托林寺
▲札達縣的小旅店眾多,覺得這一家裝修風格很有特色,床軟並且乾淨
▲與托林寺隔窗相望,步行1分鐘路程
托林寺始建於公元996年,今年1021歲了,藏語意為飛翔寺。古格第二代國王為振興佛教而興建該寺,它也成為了阿里地區最古老的寺廟。
運氣好,遇見了鑰匙管理員,帶我進入寺廟未對外開放的部分,見到了托林寺的鎮寺之寶中,麋鹿角,巨大個,有一米多高,寬接近兩米,很難想像當時這隻鹿有多大!鹿角不許拍攝,沒能向大家展示。
托林寺融入了印度、尼泊爾、西藏本土的建築風格,一千年經歷了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最為嚴重。
由於大殿文革期間被當做糧倉,所以裡面的壁畫有幸被完整的保存下來。真的沒有想到文革之手竟然能延伸到阿里地區。
主殿的壁畫儘管歷經無數劫難,倖存的部分依然美得不可思議,色彩艷麗栩栩如生的神象,美的我轉了一圈又一圈。
▲此壁畫中展示了古老的藏族人,天葬、水葬、火葬和樹葬四種葬式。但如今,樹葬已不常見
▲離開扎達,途經那不如,前往日土縣班公湖
▲小雨,搓衣板連綿不斷
阿里地區對限速的管控非常嚴格,主要管控方式有三種:一個常規電子測速,二是區間測速。第三種最為嚴格與原始,在起點發放路條,路條上寫好車輛信息和起始時間以及到達下一個檢查點時間。這張路條千萬要保存好,丟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返回起點重新開。在高海拔地區走回頭路不是件容易事。
▲摩托車,不僅可以消除民族間的隔閡,還能拉近人與人的心
天色還早,到達日土縣,就近選了一家旅店。班公湖位於縣城以北約13公里處,10分鐘車程。日土縣地處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區西北部,是邊境縣之一。
住宿條件超出預期,停車安全,最重要的是可洗澡,24小時不會斷電。
▲進入阿里,心情變好,食慾大增,有變肥的趨勢
班公湖—弧力無援
札達縣—班公湖
班公湖雖美,但措不及防的陷車卻給我留下了此行最深刻的印象,孤立無援,不得不去敬畏大自然的力量,不得不一個人去面對所有困境。
班公湖,是中國日土縣與克什米爾交界的國際性湖泊,湖水東淡西咸,日土縣境內為淡水,西部克什米爾交界處為鹹水。長約15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湖面海拔4240米,最大水深41米。
湖邊數以萬計的蚊子撲面而來,儘管包裹的嚴絲合縫,有一絲破綻,蚊子便無孔不入。
▲清澈、通透,能見度大概能有3至5米
▲從前以為印度很遙遠,沒想到就在那湖岸之間
▲激動得呆在湖邊發傻,忘乎所以,一時不知該幹什麼好了
▲沉醉在夢幻般的仙境之中。這裡屬於西藏的最西邊了,因為高海拔,又路途遙遠,幾乎沒幾個遊客
▲湖水的最邊緣清澈見底,漸漸地由淺綠到深綠,再到墨綠
2017年7月7日 15:00,行至班公湖以西10公里處發現一個美麗的鹽湖,湖水顏色比班公湖還要綠。經驗不足的我,歡天喜地騎下路基,直奔鹽湖而去...
距離鹽湖越來越近,突然後輪完全扒不住地面,微微的空轉,與地上的泥巴輕輕摩擦著。路基下泥土河灘看似堅硬,實則柔軟的爛泥,滿載300kg的GS在低速下完全無法抗拒泥巴的吸引力。
漸漸的車體下沉,事情開始不對了,立刻卸下箱子減輕負重。我麻溜竄上車,悶頭擰起油門,這時的輪胎與石子劇烈摩擦,散發出一股令人絕望的味兒.........
▲好了,這下徹底陷住了。對於自己的愚蠢,後悔萬分
潛能在這個時候得到爆發。體重70kg的我,怒盡全力拔起260kg重的車身後輪。將車身放平,拖動。使後輪盡量的遠離坑窪。
我屢敗屢戰,經曆數次對抗後,終於爛泥贏了,耗盡我95%的體力。在高原,做任何事都需要意志力的支持。泥沼中自救GS,每次的掙扎,猶如平原扛起100斤大米一口氣飛奔上10層樓的感覺。
稀泥和水擠滿了地面,如席夢思般柔軟,吸力很強。
體力透支,自救很難現實。無奈只能向1km外的公路蠕動,尋求幫助。
這一下午,往返陷車地點與公路之間3次,過往的自駕車輛不少,卻無人理睬令人心寒,更無心踩剎車,司機在我身邊畫一碩大的字母「S」,絕塵而去。 通過這種現象反應出我們的社會缺少人與人之間那份友善與信任,缺少舉手之勞。
干吧,決定做最後一次的嘗試。沒人幫忙必須自己救自己。
無力回天,全軍將要覆沒之時,一輛三輪車經過,結果便出現轉機。我呆立原地,使勁揮動帽子,喊著(當時真的沒報希望),三輪車卻實實在在的停下了,遲疑片刻迅速開下路基,奔我駛來。三輪車顛簸的聲音至今還清晰記得。
三輪車直至我跟前。心中的感動無與倫比,語無倫次。
一對年輕的藏族夫婦,年齡和我相當,帶著兩個可愛的娃娃。小伙五官清秀,靦腆,名叫白瑪次仁,沒問緣由,下車直接淌進泥沼地。
我們嘗試著找點石頭把右後輪空隙塞得滿,跨上車再次嘗試起步。
發動機嘶吼著,後輪仍然發瘋似得空轉,飛濺的泥巴時而如傾盆大雨,時而狂風撲面。次仁兄弟在後左騰右閃, 甩泥一臉,帥的不成樣子 。
幾經折騰,終於,後輪陷得比之前更深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把深陷的車輪成功的墊高,雙手在後輪前挖出一條車轍。然後如馬拉松臨近終點衝刺一般,掛擋、松離合、轟油門,18:30,車在我們的歡呼中逃離泥沼,開上了硬地。泥沼留下深深的印記。
▲完全被泥巴裹住,還看不出輪胎有多大的磨損
一次終身難忘的陷車,讓我理解何為真情,何謂危難之中一雙手。
分別時的擁抱,我格外用力,友誼在這一刻印上烙印。很多時候,男人之間的感情,不需說太多,一個擁抱足以表達一切。次仁兄弟,後會有期,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車身鹽跡斑斑,鹽鹼對車身和輪胎的腐蝕很厲害,得抓緊清理
至此我實實在在的收穫了許多溫暖,這段經歷令我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加願意去幫助別人。你一個善意的舉動或許會給身處困境的人無窮力量。
說這麼多,只希望我們感受到陌生人的善舉帶來溫暖的同時,也能將這份溫暖傳遞下去。我渴望再次啟程,渴望力所能及的去幫助、報答他們。
▲泥巴太厚,失去動平衡。無法正常行駛
▲回來後檢查清洗,車毫髮無損。人卻筋疲力竭,癱軟在地,大口喘著粗氣.....
重回泥沼地,心中一通感慨,鹽湖依舊平靜。
翻越松西達板,海拔5248米,至此意味著要真正告別西藏了,心情各種紊亂,不安。
原計划去往喀什,但葉城方向嚴重塌方。
下山時雨夾雪,一路逆風前行。再沒有西藏帶來的歸屬感,天氣越來越來越糟,景色全無。
溫度接近零度,終於體會到摸發動機取暖的悲壯豪情。
提醒大家在高原地區駕車,下山以及轉彎一定遠離大貨車,超車要果斷。
赫赫有名的「死人溝」檢查站,海拔5150米,氣候條件非常惡劣。當地人傳說50年年前,解放軍進藏先遣部隊從新疆進藏的連隊曾在泉水溝全軍覆沒,一個營的士兵長眠於此,於是改名叫「死人溝」。
-未完待續-
▼《致敬岡仁波齊》
引言 承德避暑山莊
啟程,一路南下
被撿回家
關注微信公眾號:摩旅指南,可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推薦閱讀:
※【路書推薦】熱浪來襲,騎行隆福寺!
※摩托車風擋玻璃的面積、形狀、顏色是如何確定的?
※『聊騎行』怕壓彎?教你六個提升彎道信心的實用技巧!
※你參加過最難忘的摩托車聚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