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系列講座(十七)得了自閉症的小孩治癒的可能性有多大?

孤獨症系列講座(十七)得了自閉症的小孩治癒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般說來,孤獨症患兒的預後好壞與發現疾病苗頭早晚、疾病嚴重程度、早期言語發育情況、認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藥、是否訓練等多種因素有關。

心理學研究發現,孤獨症的實質的損害是認知障礙,表現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為上。

  分享性注意是指與他人共同分享對某種事物的興趣,當孤獨症面對一種物品時不是與他人分享興趣,而是要得到它,這種障礙是孤獨症的早期癥狀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講到的那樣,不會進行扮演性遊戲也是孤獨症的早期表現之一。如果能發現早期癥狀,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無疑會對預後產生積極而有效的影響。

孤獨症患兒沒有獨立交往的能力,不會根據環境要求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來適應環境,這種障礙隨著年齡增大顯得更為突出。伴有嚴重智力低下者,無任何言語功能、無法剋制和難以治療的尖叫、自傷等行為持續存在,直接威脅著生存,給教育和干預帶來障礙,作為家長,是很容易辨認出孩子的這些異常的。

一部分患兒到青春期以後癥狀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為減少,社會交往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現為與人交往困難,獨來獨往,迴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時,也能幹好某些簡單、機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確診為孤獨症之前已有較好的語言或言語功能者預後較好。儘管疾病本身使他們發展語言的潛能受到限制,但他畢竟是具有這種潛能或基礎,使用藥物效果比較好。

觀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獨症預後較低功能水平為好,報道16名6歲以下,IQ大於65的孤獨症患兒,有半數可完成大學學業,能獨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獨症兒童,其業餘活動面或活動內容也是有限制的,不會做建設性的決策或提建設性意見。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癲癇、肝腎損害、結節性硬化等預後較差,伴有聽力受損、特殊生活技能問題者預後較差。 兒童孤獨症的判斷標準

美國兒科學會公布了11種最新的兒童孤獨症特徵,其中語言能力滯後、缺乏人際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現。

如果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以下特徵,那麼極有可能患上了孤獨症。

  一、當嬰兒盯著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時,卻沒有表現出高興的反應。

  二、5個月左右的孩子,不發出交流的咿呀聲。

  三、不能辨認出父母的聲音,當爸爸媽媽叫他名字時沒有反應。

  四、不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

  五、9個月後才發出咿呀聲。

  六、說話前很少配合手勢,如揮動小手。

  七、拿著某樣東西,反覆重複一個動作。

  八、16個月大時還不能說出一個字。

  九、一周歲時仍不會發出咿呀聲,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勢。

  十、兩周歲不能說兩個字的詞語。

  十一、即使會說話了,但卻缺乏語言技巧。

  為何訓練對自閉症效果最為明顯

目前國內外許多人認為,治療自閉症最為有效的方式是訓練。而事實也確實如此,許多教育界人士針對自閉症進行行為訓練,以期望能達到正常人的行為標準,回歸社會。

  雖然不是針對每個孩子都有效果,但這是目前公認的最有效的辦法。一般只要正確的干預,都能趕上同齡的孩子。


推薦閱讀:

家長應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ABA
推薦:自閉娃注意力訓練方法——舒爾特方格法
自閉症的重要特徵——語言障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個自閉症家長的吶喊
周六推薦:韓國版的《海洋天堂》:最愛你的人永遠會在你身邊

TAG:心理學 | 自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