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刃上竟有自帶字幕的小劇場?17世紀緬甸覆圖工藝長刀鑒賞

刀刃上竟有自帶字幕的小劇場?17世紀緬甸覆圖工藝長刀鑒賞

來自專欄冷兵器研究所

17世紀中期的東南亞,緬甸人用鋼鐵、銀或其他金屬煉製裝飾物的技術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與鑲嵌,鍍金和黑金(在紫銅中混入少量黃金,再浸入特製的溶液著色,就能獲得一種藍中透紫具有絲綢光感的黑色金屬)等其他裝飾技術不同的是,他們將需要覆蓋的金屬擱置在打磨好的表面上,再通過加熱進行燜火。這樣就有種層層疊加的效果,給人以立體的感覺。根據E.N. Bell在上個世紀初的文章,應用銀裝飾技術起源於緬甸中部曼德勒省米丹村的一個家庭。按此推算,這項技術的起源大約是公元1650年。

▲出現疊加圖案的剪刀、小刀,檳榔刀

最常見的材料還是鐵或銀,銅和黃金比較少見,而製作時並不是直接放在器物上錘擊成鑲嵌的圖案,而是先加工成相對粗的金屬絲和箔後,再覆蓋到粗糙的表面,併當做漿料、漿糊或薄片被反覆塗抹直至滲入嵌體。

▲在刀背上的精美裝飾刻痕

▲運用同樣技術裝飾的手柄

在所有緬甸刀中,最常見的有三個基本裝飾圖案:植物(葡萄藤最常見)、動物以及帶有人物的故事圖。

還有一些混雜多種元素,植物、動物同時出現,相映成趣。

但其中最精美也最複雜的當屬展示有民間故事的刀片,甚至有些可以串聯成一個劇場小故事,並自配「字幕」。可見當時人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是多麼的無與倫比。

以下是刀具欣賞:

刀片長59厘米,整體81.5厘米。手柄底料象牙,兩頭採用鐵箍。刀片上覆的蜿蜒的植物圖案有銀和銅交映,刀脊以黃銅覆以少許文字。

刀片長49.5厘米,整體68厘米。覆蓋在銀色平板上的刀片上穿插著飛行的燕子。

刀片68厘米,整體約97厘米。刀柄是黃銅包裹的漆木,看起來很有質感,刀脊上以簡單的波浪圖案覆蓋,刀片上則是更複雜的阿契克紋。

刀片51厘米,整體79厘米。象牙柄,銀箍和蓮花座手柄。這把刀上的內容略為豐富:人,老虎,野兔,獅子,鹿,猴子,半人,半人半鳥,公雞,很難想像他們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刀片62厘米,整體83厘米。刀上的插圖來自於《加塔卡公主貝蒂的故事》(Jataka story of Princess Bedi)。6. 刀片61厘米,整體82.5厘米。銀色的握把,鑲嵌著當地特色的裝飾圖案,圍繞著躍躍的猴子、獅子和飛翔的小鳥。

刀片65厘米,整體91厘米。刻有文字,圖案講述的是當地故事。

刀片51厘米,整體78厘米。為近現代產物,劍刃上的銀色裝飾層顯示了瑪哈·班多拉(Maha Bandoola)的故事,並附帶著文字。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顧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在緬甸的遭遇
最後一個漢人皇帝:流落緬甸 慘遭吳三桂殺害的永曆帝
緬甸簽單之行,差點成了游擊隊員
緬甸學者:緬甸不會全面倒向美國疏遠中國

TAG:製造工藝 | 緬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