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拍攝學與思

手機拍攝學與思

一切始於一張手機拍的視覺日曆。

高函:[手機後期Snapseed30] 視頻演示--手機日曆製作?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關注高函老師很久了。

上月同學聚會照片,我模仿著他的視覺日曆也製作一張並洋洋自得地發給他想求贊同或漂揚

這張是同學來時,製作的第一張日曆,為了紀念。不單純泥於日曆的這種形式。

老師只說:水平線斜了。

然後發了一鏈接。

掌控手機後期1-剪裁和整形?

www.zhihu.com圖標

認真讀完,羞愧不已:

買單反已兩年有餘,拍了不少旅遊照,之後又買了85mm人像王。但總感覺進步不大;

日常使用手機拍,不時發到朋友圈,從不被認可到增加了點贊數,並引以為洋洋得意;

後期也自學了李濤高手之路。看了圖蟲網、蜂鳥網的講座,但都是支離破碎地學。甚至有時不知拍什麼好。

連水平線這最基礎的照片都拍不好,那以前的贊有什麼意義?

明白了後期才能拍好前期,同感高老師語。

我下決心走出這個瓶頸期,開始科學、系統地學習高老師的講座。

就從手機攝影后期開始。

一.《掌控手機後期1-剪裁和整形》學與思(20180610之前)

(一).預習

1.【手機後期Snapseed-2】變形、剪裁和修飾

以上三個步驟可視為一個大項,就是完善畫面(也可稱造型或整形)。對於人像類的圖像,【美顏】操作也應該在此階段進行(後續將有「人像後期」一節詳細介紹)。至於【模糊】、【復古】、【懷舊】等效果濾鏡的使用,要在手機後期的最後階段進行,並可統稱為「特效」。

2.【縮放】。由於手機多配備廣角鏡頭,當拍攝主體距離稍遠時難以充滿畫面(如圖16-6所示)。而使用【縮放】的放大功能,不剪裁就可以橫向、縱向放大使畫面充滿。另一方面縮小也有應用可能,如人像的快速瘦身處理。可橫向縮小,讓場景中的人物變苗條。

3.巧用透視功能

手機使用全景模式(數碼相機拼接拍攝),當稱為圖像(文件)捕獲--獲得超大尺寸的圖像文件。捕獲的圖像文件經過後期製作,可滿足4K、5K(如5120 x 2880)顯示器全屏顯示;即便縮小圖像用於手機、平板顯示,也因圖像密度高而清晰無比。

(二).拍本書

補學高老師的《掌控手機後期1-剪裁和整形》後,第一次作業是拍一本書。

我認為很簡單,其實不然。

我拍的作業是《紐攝》這本書。老師點評:棄之。我始認為是書內容太老,後來一想確實沒有達到要求。

1.前期拍照怎麼才能做到橫平豎直?

設備上講,手機的攝像頭大都在右上部;習慣上講,每次拍照時要養成參考水平線或垂直線的習慣,這樣後期才不費事;色彩上講,蘋果最不偏色,華為還行,小米或其他色就不正了,我沒有測試過,高老師這個測試後的結果可能是正確的;技術上講,需要掌握府仰角度、遠近距離等...

上面這張第二次作業,是我上班路上在華洋堂旁邊的小學門口拍的。下面的日曆和說明也不和諧。前期拍攝時注意到了參考線,後期很容易做到橫平豎直。這張人物是主體,當時有意拍的虛些。

2.手機也能把運動的物體拍清楚嗎?

我最初認為應該提高快門速度,把動作中的小男孩拍清楚些。

但高老師如是說:

不去嘗試,憑腦袋想,是想不明白的。攝影是動手--思考,而不是用腳去想,好啊哈

拍運動物體(羽毛球乒乓球手機也能拍,足球你拍不了,因為你拿手機近不了場),最重要的是關鍵時刻點一下快門,多拍多思考才能把運動的物體用手機拍好、拍清晰!

攝影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凝固時間。所謂虛化而增強動感,是背離攝影本質的

攝影早期有一些經典,是有虛影、虛化背景等等。但別忘了,那時候相機的功能有限啊

卡帕名言:你拍的不夠好,是你距離不夠近。1920年是至理名言,沒有長焦鏡頭。現在你拍新聞體育的,你近得了嗎?

這張是我在好友的母親過70壽宴上拍的。

3.視覺日曆布局如何做到和諧?

製作視覺日曆,要做到和諧。

字體大小、顏色、留白位置和日期、說明的位置等。

感謝群內的同學橙子和中味幫我解決了一個困惑我幾天的難題:製作文字縮小時怎麼也縮小不到合適的大小。

逗號加空格鍵!!!

就這麼簡單。

這招真靈!(excel類似問題也用同樣的辦法解決過,怎麼沒想到呢?)

這張是早上游泳時,把手機裝在跟屁蟲里,在江水裡拍的。

4.如何利用變形工具突出主體?

高老師認真細緻,一對一的回答也非常耐心。

所以作業也不能馬虎。

高老師評:利用變形工具把遠處的樓房拉近,以突出主體。

晚飯後散步時發現火燒雲!即使是發出的成品圖,也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有些樓還是歪的。

5.養成良好的拍攝習慣之一

手機拍攝使用HRD和全景模式,可獲得得更多的細節。

因為全景模式有球形畸變的缺陷,後期使用變形工具,難度特別大:左右上下,拉直了一個,另一個又樓歪歪了。

老師評價:樓快倒了,快跑!

汗顏!

解決的辦法:拍攝時把握好俯仰角度和機位的遠近。

不要超過180度,120度就可以,事先控制好。不貪,越寬,變形越大,同時還容易出現光柵現象。

多練習。別無它。

6.用好用熟主要的工具

如果使用HRD和全景模式拍,使用不了專業模式怎麼辦?

老師答:手機里的專業模式就是個噱頭,要不單反就沒有用了。後期ACR、ps和snadspeed等軟體里抓住主要的工具,其它是開發者為完善而設的,可以不用。

通過一周多的學習實操,感覺可拍的東西漸漸多了起來。這張抓拍把動車上的那道藍線割到脖子上了。注意細節!!!

7.會後期,才知道拍什麼和怎麼拍。

8.觀點:前期拍攝一定要有剪裁意識。

二.《RAW 轉換的專業指南和詳細方法》

1.為什麼要系統、科學地學習?

這樣可以提高的更快

可以明白自己的不足

可以掌控重點

可以夯實基礎知識

可以在明了後期後,知道前期拍什麼?怎麼拍,不至於抓瞎。

可以在講座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攝影和後期的前進方向。

可以避免猴子掰包穀現象,避免走彎路。利用有限的時間汲取更多、更好有用的東東。

例如:ACR中常用的快捷鍵省時省力;打開RAW的三種方式可以不費眼力,輕鬆打開。

又如:常用的工具和一些設置。

2.為什麼要設置參數?

設置不對就不能很好地後期。RGB一定要設置成ADOBE RGB(1998).

3.上側最常用的工具

雖然面板最上面的工具有11項,但最常用的也就是旋轉、裁剪、拉直。其它的在PS里有更專業的工具去調整。像漸變濾鏡之類的就不要去學了,因為沒用,不是正規的工具,是開發者增加的小功能。

4.ACR中基本面板中重點是對色調控制:

色調需要調控的是高光、陰影、白色和黑色,還有曝光和對比度。即基本面板中最中間的那幾個選項,而且要看著直方圖去調整,直方圖不能缺欠溢出和色調分離。至於飽和度等幾項放在PS里去調整。要明白ACR畢竟是過渡的一個軟體,精細的調整還是要靠PS,而且看不出痕迹。

正確曝光的色調控制:

一是正常曝光,二是寧欠勿過,不推薦使用。三是向右曝光。

4.消除色差和雜色

勾選「啟動鏡頭配置文件校正」可以消除部分色差。色差一般存在的位置是高反差區域和線條密集的高頻區域。一般放大100%至200%,消除雜色,且顏色和明度都要調整,但不要太大,否則會犧牲清晰度。

5.鏡頭暈影

即暗角,是由早期的鏡頭不完善的結果。初學者像我以前就喜歡使用。但要明白,加角暗帶來飽和度顏色降低。解決的辦法是右移數量和中點,擴大明亮區,然後使用遮擋法(加減光或使用蒙板)來突出主題。

6.細節調控

噪點在後期是可以控制的,即在「細節調控」上。

掌握了這個後期技術,前期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高感的ISO的,這樣可以換取高快門速度以獲得清晰的圖像。即使是使用長焦拍攝。

三.掌控手機後期2-全局色調控制(20180610)

(一)預習:《從認知色調和直方圖開始》

手機後期第二講報名後,為了預習,學習了這個講座。

重點是《直方圖缺失論》

1.明白色調的實質

色調不是指美術設計中的色調傾向,而是明暗關係的總稱,256個色階越多,色調越豐富。作品越耐看,尤其是黑白圖像。

2.明白色調術語

自左而右:暗部、暗調、3/4調、中間調、1/4調、高光和鏡面高光。一幅圖像中灰度是否達到或接近254個色階,決定圖像的品質。

3.直方圖的溢出、缺失和色彩分離。

其中上側溢出是噪點和色差造成的(放大後看)

色彩分離是後期如調整色階、曲線、對比度等工具不當而引起的。

4.養成拍照後只看直方圖的習慣

拍完回放「三不看」:好看不好看、構圖、焦點不實。這些都沒有意義。

只看直方圖!

第一步是估算景深並選擇光圈。

其次是對焦。

再者是拍攝並回放直方圖。

最後調整曝光補償後再拍攝。(大多數使用AV檔)

街拍.有朋友說,起名看了又看。最後命名:不看了...使用了旋轉、裁剪變形、HRD、調整圖片、畫筆、突出細節等工具

5.直方圖左右溢出的控制

一是使用曝光補償;

二是使用向右曝光。因為向右曝光採集的信息量大。就5D3來說,一般有輕微的溢出,後期是可以挽回的,經測試,1又1/3和曝光補償是可以挽加的程度,一旦完成此項設置後。一般不要動了。向右曝光後,直方圖很少出現左溢出。

三是拓展曝光。在確保景深的前提下,應用大光圈比使用小光圈可以採集更多的信息量。譬如:在距離大於100米,使用f/5.6比使用f/11要大,尤其是霧霾天,反正遠處也看不清楚。

如果光比大,側使用HRD去解決。

四是使用包圍曝光

尤其是重要的場景。這是最好的曝光方法。此法也可以解決高動態的HRB 的問題。

6.用哪種測光模式直方圖表現的最准?

中央重點平均測光。

7.儲存方式如為RAW+JPEG,直方圖會表現哪種?

答,會出現JPEG的直方圖,不會出現RAW。

所以一定只選擇RAW格式儲存。

8.在PS里要做到無損編輯需要注意哪些環節?

16位色深;

使用調整圖層和智能對象;

使用高級蒙板技術,對蒙板邊緣進行控制。

至於使用套索、羽化後再改變選區色調和顏色等都是嚴重的有損編輯。

預習(二).HRD渲染

1.前期用HRD拍攝的照片,後期仍需HRD渲染嗎?

是的!

前期開啟HDR可以獲取高光和暗部的更多的細節。尤其是日出日落或者人物時,否則要麼黑死,要麼過曝。同時在低頻光線下,前期拍攝也要使用,因為可以避免直方圖的缺欠。

後期的渲染,是對圖像的調控,使之不出現偽色,暈光、色調逆轉等弊病。

(三)掌控手機後期2-全局色調控制

1.色調的基礎概念

2.直方圖缺欠論。(見上)。

可控項。

3.HDR

高動態和非低動態情況下都要開啟HDR拍。

做好HRD的關鍵節點是什麼?

在做完剪裁、整形後,

  • 控制全局色調的關鍵節點之一

控制高光!

第一步,調整圖像-降低高光-確實不溢出。如果不缺欠,就不調整直方圖。

第二步,色調對比-降高、中、低色調左移為0-保護高光右移(經驗值50左右)

  • HRD渲染

因為渲染後,圖片變得更亮、更多飽和更強,所以

濾鏡強度,降到20-30之間,可降低噪點(一般分布在低頻區域);亮度降到不超過20,可減少明度噪點;飽和度不超過10,可減少顏色噪點(具體看不同的圖像而調整,這三個指標經驗值都是20-30之間)。關鍵是看效果。

可以比較哪種樣式比較適合,初學的使用自然或精細樣式。

還可使用蒙板。關鍵點是倒置、提高濃度來觀察修飾的效果。可以使用分區蒙板。

  • 完善色調

再度調整圖片,完善直方圖。左或右移動高光、陰影,讓它撞牆後,再回拉。左右拉調整氛圍到合適的效果,也要兼顧暗部提亮些。

如果直方圖出現了鋸齒形狀,用「氛圍」調,就不會有了。

5.課後互動的相關問題:

A.鍛煉攝影眼,觀察力很重要。

B.高老師提醒:

一幅手機作品的品質主要是由色調和顏色決定的。色調及其色調範圍是數碼影像品質的第一要素,但需要通過直方圖才能準確判斷,所以全局色調調控,就是通過完善直方圖去完善色調範圍。

C.色調對比度中,高中低三種色調為什麼要清零?

PS中有【亮度/對比度】工具是一個嚴重的、導致色調分離的工具,也是被專業後期棄用的工具。snapspeed與ps一樣,【色調對比度】也會導致色調分離,所以除保護高光外,其它絕不使用。

D.打牢基礎。

絕不做《傷仲永》中的仲永。

E.一幅圖的畫質好不好的標準是什麼?

採集的信息越多,越耐看,當然像素越大,信息越多。開啟HRD獲得的信息越多,後期的動態就越大,後期就更細緻、直方圖就更完善。目前的電影、電視等幾乎都是使用HRD來拍攝的。

但要把控好度,防止偽色,光暈,色調逆轉弊病的發生。

10號晚,聽完課後。總感覺自己拍的或者後期哪些地方不對,反正是照片不太好,與老師相比。

於是,我私信高老師,發了幾張自己近幾天拍的照片。

他答:只有8號那張是好片?咱倆打個賭:未來到本月末,每天最少拍一幅最多三幅,但絕對不允許有天空!

我納悶:有時天空很美的!為什麼?

高老師:到時候再告訴你。

我應允。(太感動了)

跟隨去野吧到谷城大谷峪村去溯溪,露營。原圖天空很多,故意剪裁一些,以突出主題。

12號游泳完後,我到拍了幾張。晚上發給了老師。

第一張

原圖

我後期的圖

高老師後期了的圖,上下剪裁了,也突出了紅車。

高老師評:攝影作品肯定沒有必須的畫幅規定。畫幅主要是為了影像表達和突出主題,而由攝影師自己控制的。(交的這三幅作業都是4:3格式,且我沒有剪裁的意識和整形的意識)。

我重作後期後,把最有特點和詩意的紅色自行車給裁掉了,所以高老師最後給我發了一張他做。果然主體突出,色彩合理,耐看。

第二張

原圖

我的後期。高老師提示:以後拍人,將機位放低,相機要平視或仰視對著人!

第三張

原圖

我的後期。高老師點評:你滿腦子都是風光看攝影的思維,要有光!是吧?我答:有光,不對?

今天沒有滿意的,就用單反拍的這張吧

13號作業點評:

早上游泳完,按照昨天老師說的低角度拍的原圖

按照老師的點評:動動腦筋,再剪裁,能出故事的。後期就剪裁成了這張。突出白衣太極者。後面那個男的在學。所以拍照要有故事性、有紀念意義。

在魚梁洲鹿鳴島富人區拍的原圖

高老師:這幅圖不緊湊,因為上面一道橫牆不和諧。遇到這樣的畫面,能避開那牆就避開,不能避開就不拍。

原圖

高:好。拍出一種結構,讓人看了再看,總覺得怪怪的,或覺得這圖有意思。於是做了第二的視覺日曆。

高老師最後總結說:後期剪裁,是每二次構圖。突出主題,也裁掉無意義的內容。請重新聽第一課。

看來我是沒有完全領悟到第一課的精髓!

14號作業點評

原圖

照片沒有表現、表情

照片沒有表現、表情

原圖

原圖

左剪裁,不行。拍花卉,最好是逆光和側逆光,花瓣才透亮!

變形後,不行。從明天開始,平視或稍仰拍。因為你今天拍的片子都是俯拍。

右剪裁。裁剪當然影響像素了,越剪越小。一個技巧是用【變形】更關鍵是促進思考:拍時怎沒想到?!拍時也要有剪裁意識。

這幅稍好。但還是站著拍的。使用全景模式拍最好。

我用展開增加了竹林,但這是無奈之舉。明天用全景平或稍仰拍

使用了這一張做視覺日曆

15號作業點評

說好的用全鏡模式拍的。我確實是用全景拍的。但豎著都能拍。要拍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東東。明天用橫條的全景拍。

低稍仰角度拍。後期過暗了,這個可以很好調

還好,人可有可無,若有衣服鮮艷才好

挺好,竹子也要這樣拍。

於是做成了視覺日曆。這張拍了四次反覆比較才得到高老師的稍贊。

四.掌控手機後期3-精確控制顏色

第二講全局色調控制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

(一).預習

色調對比度是保護高光的方法之一。如果沒有高光,這一步可以少用。

HDR後,調整直方圖中的氛圍,要左右移動看效果,為局部調色打下基礎。

(二)正課

1.溫故而知新

問題一是沒有剪裁意識,二是HDR過度,過於飽和。把控一個度。

2.精準控制顏色

第一節 全局顏色校正

【白平衡】-【自動調整】(是較準的。另兩個工具稍複雜)向左移動是偏藍色,向右移動是偏紅色-【著色】是可以糾正手機偏色的問題,右移是解決偏紅色,左移動是解決偏青色(日系就是這樣偏青色)。

【調整圖片】-【暖色調】向左移動是偏藍色,向右移動是偏黃色。有了【白平衡】後,這個很少使用了。

第二節 飽和度的概念和調控

【調整圖片】的飽和度是全局的調控,很少使用。但年輕人喜歡的調子是:降低飽和度,【著色】向左偏,,使圖像發青。實際上這是一種膠片時代,曝光不足產生的一種弊病。應該到正常的飽和度去調控。

第三節 飽和度和色溫的調控

方法一:使用【畫筆】來調整【飽和度】和【色溫】。

【畫筆】(有四個特效)-【飽和度】-使用蒙板來觀察提高或降低畫筆的範圍。多動手。

【畫筆】-【色溫】,一般情況下,陰影部分色溫是低的,高光部分色溫是高的。日出日落的色溫是高的。通過色溫的調控來增加對比度。暗部降低色溫,高光部分增加色溫。

方法二:曲線蒙板調控顏色

錨點。

後期流程

第一步驟.剪裁整形

節點:剪裁-校正-修復

第二步驟.全局控制顏色和色調

  • 一是節點:保護高光
  • 【調整圖片】(只看高光有沒有溢出)
  • 【色調對比度】(只使用高光保護,陰影可以不管)
  • 二 是【HRD渲染】。再使用【光暈}營造一種光暈的效果。
  • 三是完善色調,再度觀察直方圖。達到不缺失、不溢出,色調達到256的豐富色調。分圖像不一樣,選擇色溫。

第三步驟:局部的色調和顏色調控。

  • 使用畫筆的【加減光】、【色溫】、【飽和度】等。

第四步驟:突出細節(達到清晰和有質感)

【結構】

  • 增大【結構】值「15(左右)」,圖像結構等部分不僅變得清晰,且質感得到強化。一般先調控【結構】,目的是讓圖像的結構區域清晰明了,當然同時要避免圖案邊緣出現「銳化光暈」弊病。經驗值是【結構】值一般不超過「15」或「20」。
  • 再調控【銳化】,使圖像低頻區域及全圖提高清晰度和物質質感,但同時要避免「光暈」、「褶皺」、「偽色」等銳化弊病出現。經驗值是【銳化】值介於「10--30」,低則不見銳化效果,高則容易出現弊病。

第五步驟:加框。結束。

待續,修改中……


推薦閱讀:

建築物拍攝攻略——基本心得
乾貨 | 關於色溫的那點事兒
畫框藝術 除了鏡頭外的空間美學攝影知識|拍攝技巧
像專業人士一樣拍攝人像照片
如何拍攝煙花 攝影技術

TAG:拍攝 | 藝術 | 手機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