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無意識理論 榮格

集體無意識理論 榮格

來自專欄玖爺的哲學筆記

精神分析的祖師爺弗洛伊德是最先總結的,之後就把精神分析給忘了,臨到最後感覺還是要補一下精神分析的課,畢竟這一派對20世紀各種文論都有方法論上的啟迪……

zhuanlan.zhihu.com/p/34

精神病態是心理學起源時關心的核心,如果說弗洛伊德看到的都是壓抑之下產生的瘋狂,那麼榮格看到的則是因為難以抑制的慾望帶來的偏執,而且這種偏執來源於一個外來的神秘源頭。而且精神病理論並非把自己的應用範圍限定於個體心理領域,弗洛伊德和榮格更希望證明他們眼中的精神病是普遍存在與社會當中而呈現為結構性的病症——簡而言之,人類社會病了。

榮格本來和弗洛伊德保持著多年的好朋友,但他逐漸對弗洛伊德強調性動機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最終這種懷疑發展為對弗洛伊德力比多=原始性慾觀點的公開反對。榮格認為力比多直接解釋成抽象的心理力量就好,何必把它和性掛鉤,於是倆人兒就鬧掰了——榮格難受了整整三年,然後站起來說qtmd弗洛伊德,老子單幹了,之後自己建了一套理論,其中集體無意識這個概念影響頗大,比如著名樸素思想——也就是,naive——文論家弗萊就是榮格的擁躉。

不過榮格本人對藝術的看法是非常神秘的,他有一套自圓其說的藝術創作理論,雖然這套理論的大體框架被後世不少文論家接納,但其具體觀點充滿了對文藝扭曲的理解。

|榮格的人格結構和人格類型理論

榮格認為人格是一個整體,被稱為精神,是具有原始統一性的,其包括自我、個體無意識還有集體無意識三個部分。

自我就是我們自覺到的部分,其構成了意識域的中心,使人格能夠在時間流中保持自我同一。除去自我以外,精神中還有無意識部分,其中個人經歷過的卻被壓抑隱藏的經驗是個體無意識,更深層的無意識是與生俱來的,來自於人類作為一個集體在歷史進程中的集體經驗,是一種超越個性的心理基礎。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指強調個體經歷,這在榮格看來是不夠深入的。

個體無意識中提供動力的機制是情結,它是一組相互關聯的觀念和思想,有力地驅使人的思想和行為。情結會造成人的偏執,但這種偏執不全是壞事,其有可能成為靈感的源泉。個體無意識中的情結是來源於也就是集體無意識的。

集體無意識的核心機制則是原型,或者說是原始意象,這是集體無意識那種原始經驗給個體人格確定好了的先天心理形式,是心理結構的基本模式。原型不是具有內容的意象,而是不具內容,只是傾向的形式。原型是眾多的,而榮格認為有四種是最重要的,其分別是:人格面具、阿尼瑪/阿尼瑪斯、陰影和自身,其中自身是整個人格的中心。(其中陰影意象我把它稱為埃爾德里奇意象,象徵了人心的沉澱物和人性的幽邃)

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集體無意識,人可以通過夢和幻覺來認識它,從而達到對人性的理解。

榮格按照主體與世界關係的傾向,把人格分成內傾型和外傾型兩種,又根據四種心理功能,也即感覺、思維、情感和直覺,把人格分成四種。加以組合後,榮格認為人格分為八種,其中內傾直覺型人格的典型就是藝術家。

由此,我們就進入榮格的藝術創作理論。

|榮格的藝術創作理論

榮格對藝術的描述……怎麼形容呢,全面倒是挺全面的,各個方面都有涉及,但其具體觀點真的是……很神秘

我們按照從作品到手法,再到作者及其集體無意識,最後社會功能的順序來介紹榮格的藝術創作理論,其中除了四號位沒涉及(整個文論史就也就那麼兩三個人注意到了四號位),其他的領域榮格都有自己的看法。雖然具體觀點神神叨叨,每個領域內部也不老全的,但是整個構架還行。

榮格對作品的分類非常籠統,只分為寬泛的兩種,一種是心理模式,完全服從於作者創作的特殊意圖,反映人類的意識經驗,其意義能夠被充分理解,另一種則是幻覺的,作者被來自於無意識的意象所淹沒,反映了人類心靈深處的陌生的原始記憶。前者會讓人回憶起人類的日常生活,後者則使人回憶起心靈深處的幽邃。這也是榮格對創作態度的區分,榮格對前者並不在意,他只關心後一種。

作品的手法則也分成兩類,分別是移情和抽象象徵,前者預設對象的空洞性,並企圖用自己的主觀情感灌注生命,使得這個世界更加美好,後者預設對象是有生命的,並對宏大而神秘的對象感到恐懼,因此退縮到自身之中,建立一個抽象世界與之抗衡。前者態度是外向的心理傾向,後者態度是內向的心理傾向。

這就引出了榮格對創作主體的認識,他認為藝術家總是內向直覺型人格的典型,他同現實隔絕退回自身,把自己幽閉在原始意象的世界中,這導致了作者人格的退化。不過這種退化不是弗洛伊德解讀的那樣,回到個人的兒童階段,而是回到人類的遠古階段,回到歷史的童年。在這一過程中,作者人格受到了情結的絕對驅使,藝術創作的動力就來自於無意識中的自主情結,表面上主體是有意識的,實際上受到無意識的操縱。而情結來自於集體無意識的原始意象,創作者於是被理解為集體無意識的工具,只是把那原始經驗轉換為相對恆定的藝術意象符號。藝術家人格的二重性就這樣被揭示出來,藝術家作為個人追求一般人的幸福,但是藝術家的個體慾望卻受到其創作激情的殘酷踐踏。

將以上加以總結升華的則是榮格的藝術象徵理論。榮格認為只有在象徵中,藝術才有深層次的意蘊,這一深層次之物就是原型。弗洛伊德認為象徵只是一種慾望的移置,但是榮格認為象徵則揭示了更加深層次的東西,那就是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尤其在詩歌中(詩歌看來絕對是文論重災區),幻覺性的意象尤其顯明,藝術意象是無意識和意識在幻覺這一心理狀態中的瞬間連通,是原始意象在意識層面的顯現。因此作者在直覺和幻象中超越了個體意識,而深潛入遠古以來的無意識,此時的作家是人類的靈魂在對全體人類說話。

因此榮格認為真正偉大的藝術作品應當在其藝術意象中,體現出全人類的經驗,回歸到人類精神中的原型。榮格由此批評弗洛伊德把作品和作者個體心理對應的做法,認為他忽視了作品和人類精神原始意象的內在聯繫。

最後是榮格的對藝術功能的看法,他認為藝術是人類的夢,現代人對現代文明的失望和不滿使得人要通過藝術之夢返回集體無意識。現代文明使人患上普遍的焦慮症,這種神經官能症要通過藝術來治療。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發揮了類宗教的啟示和治療作用,理性使人失去生命力,藝術的審丑(反向性藝術)則專門作為一種感性對理性的反動,來對人類的靈性進行啟示,使得意識和無意識真正融合。

總結完之後我只想說這是什麼鬼東西……精神分析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本來挺簡單一個道理被他給說神秘了,弗洛伊德是這樣,榮格是這樣,拉康呢……下一個就是拉康


推薦閱讀:

人終究都是要成為他自己。
心理學中很受啟發的28句話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
習得性無助,為何令人陷入困境?
社交和戀愛的內功心法:身份認同!

TAG:心理學 | 榮格 | 精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