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江湖之外企的好與壞

外企江湖之外企的好與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好壞, 外企也不例外,更何況在中國的外企. 外企給人的印象一向是open, fairness, trust等充滿正能量的辭彙,真實地情況如何呢?以老籮的了解,相比東亞文化的公司,歐美外企在開放,尊重,公平等方面的確是好很多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所以首先我們先從正能量方面說說外企的文化和氛圍。

先來談一談尊重,我認為這是最體現西方文明的地方。在歐美外企 (以下簡稱外企),等級觀念完全沒有東亞公司嚴重(東亞公司泛指中日韓台等),但有沒有等級呢?當然有,而且等級也非常清晰,江湖上傳言的外企一下班出了公司門就沒有等級的段子,你千萬別當真,當真只能說明你too young too simple, 不要以為你叫一聲你的boss Steven,他叫你一句 David你們就平等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不管是外企的中國人還是外企的老外,老籮見到的等級都非常明確,儘管等級明確,一般上級對下級還算比較尊重,比如開會大家基本隨便坐,很少有領導非得坐到桌頭上的,你也可以直呼其英文名,打飯大家都排隊,停車位也沒有標出什麼特別的區域,你做好報告他會給你說thank you,搞個比賽你也敢贏領導,這些方面都是比較open的, 更重要的方面是上級一般不會有特別傷害個人尊嚴的語言或肢體表達,這是我對外企最讚賞的地方,相比來說國內企業就差很多,國內企業總感覺給員工發工資,員工就屬於企業了,因此就會有很多不尊重個人的語言表達,甚至打罵(這幾年國內企業有進步,比韓企要好些,老籮親眼見韓國老闆打下屬,尼瑪,不練幾年跆拳道還真不能進韓企)。總體來說,在形式上不太刻意給等級貼標籤,在工作中也更尊重下屬, 這條應該點個贊

另外一點非常值得讚賞的地方就是遵守規則,履行承諾。這是西方契約精神的體現,也是西方商業文明發達的基礎。你作為員工進入外企工作,只要OFFER上談好的,公司都會兌現,你不用擔心公司耍賴,也不會出現說買五險一金,結果苦逼幹了幾年當需要時發現公司壓根就沒買的情況,外企一般都會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定節假日加班一般都按勞動法發雙薪,至少也會換休,業績考核,獎金髮放,薪資調整都會按照banding以及各種各樣的performance review 來,一般不會採取老闆關起門來發紅包這種讓人充滿想像空間的方式。如果你是和外企做生意,只要是雙方談判桌上講好,合同明確約定的,一般都能夠嚴格履行,這也是很多企業願意與外企做生意的原因,德國大眾在價格上對供應商的壓力是很大的,但國內還是有很多企業都喜歡給德國大眾配套,一是因為量比較大,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付款等方面能夠按照約定執行,使供應商的風險可控。總之,外企做什麼事情都有規則,一般也都按照規則來。

以上聊了老籮認為外企值得稱讚的兩點 (當然不止這兩點),那麼外企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當然有,因為老籮是做獵頭和職業規劃的,所以主要從這方面來講。

老籮認為在中國的外企最大的問題就是員工發展與企業發展是割裂的 (有些外企在這方面做的還不錯,如果讓你碰上了,可以偷著樂了),外企在中國基本上都是一個個的製造基地,從九幾年進入中國到現在,老外真的是賺翻了,很多企業還能牛X的活著都是中國的功勞,但儘管企業發展迅猛,利潤豐厚,作為他們全球的一個工廠,你永遠都是螺絲釘,最多做個大螺絲釘,你很少聽到誰成為了某個外企的董事,獲得了多少股權激勵,相比阿里巴巴,華為等一眾牛X的民營企業,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很多骨幹搖身一變都成了億萬富翁,你往往獲得的是一句good job,再加20% salary increase 和 幾個月工資的bonus. 隨著國內企業的迅猛發展,一些企業也開始尊重人才,重視人才,最近這幾年一流的人才開始往有前景的國內企業跑,總結一下就是你在外企養家糊口可以,如果想大富大貴,有遠大抱負可能要讓你失望,如果想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你要早做打算,外企是建造豪華的鳥巢,你飛不起來,游泳也只能在泳池裡。

除此之外,外企的另一問題是人情味。老籮一直有個百思不得姐(解)的問題,為什麼外企工資,福利,工作時間等各方面都不錯,但離職率卻遠高於民營企業?老籮認為人情味是硬傷,我這麼說估計很多外企朋友會鄙視我不懂外企,不是老籮不懂,且聽我慢慢給你講,外企有很多的team building, family day, 也有年度旅遊等活動,這些都不錯,但是不夠,人情味和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可不是一兩場活動或吃頓飯就能搞定的,老籮的分析是外企的GM/plant manager 都是打工的,而且一般3-5年就要換掉,所以他們最關注的是任內KPI,老籮從來沒有見過哪個GM把和員工的感情作為KPI的,可以說整個企業都是圍繞KPI轉的,這些都是冰冷的數字,質量投訴多了換質量經理,OEE不行換生產經理

(國內企業也會換,但一般是換崗,外企的換基本就是離職),在這種情況下,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人會給你講人情味,員工對企業毫無歸屬感,遇到不順心的解決方式就是跳槽,在KPI的壓力下,企業對員工也沒什麼耐心,表現不好直接辭退,每座工廠都像一台運轉的機器,缺乏人情關懷,老籮與很多外企民企的朋友交流,整體外企人內心更焦慮,更缺乏安全感。總之,外企員工把企業視作職業旅程中的一站,隨時準備換車,而企業也真的定位在贏利的旅站的角色,而不是港灣。

優點缺點見仁見智,老籮嘮叨這麼多也是拋磚引玉,供那些在外企或準備進外企的朋友參考,最後還是一如既往地感謝大家對老籮的支持。


推薦閱讀:

職場焦慮:你不能忽略
數據分析的出路在哪裡
那些裸辭的職場人,後來找到工作了嗎?
分析師需要掌握的35個商業模型(一)
德魯克:每個人都需要從思想和行動上成為自己的CEO

TAG:職業規劃 | 職業發展 | 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