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大決戰》最具悲劇性人物,千里背鍋杜聿明
今天繼續談《大決戰》。
大決戰三部曲電影,裡面出場有名有姓人物多達數十個。敵我雙方統帥毛澤東、蔣介石著墨最多,形象鮮明,自不待說。解放軍高級將領方面,大家公認馬紹信扮演的林彪形神俱被,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麼,國民黨軍方面,是哪一個將領讓觀眾印象最深呢?
依我來看,肯定得是千里背鍋杜聿明。
杜聿明在大決戰系列前2部電影都有出場,而且都是救火隊長。他本來是徐州剿總副總司令,中途臨時被蔣介石叫到東北救場,失敗告終;再回到淮海救場,再次失敗,於陳官莊被俘,結束了他不太成功的救場經歷。
其實杜聿明是個軍事素養非常高的將領,尤其在抗日戰爭時期有過突出貢獻,在國民黨軍內部算是出類拔萃,否則也不會屢次被蔣介石當作救火隊長。
但跟著蔣介石,註定了他悲劇性的下場。
下面我們來詳細回顧一下杜聿明在大決戰中的表現。
上半場:臨時救場遼瀋戰役
杜聿明在《遼瀋戰役》第一次出場,已經劇情過半,是作為蔣介石的救火隊長去東北救場。
不過他之所以去東北,之前有過鋪墊。面對東北野戰軍南下攻擊錦州,蔣介石親自製定戰略計劃,要瀋陽國民黨主力向西,聯合侯鏡如自葫蘆島登陸東進兵團,東西夾擊林彪。
但是蔣介石這個計劃,衛立煌等人沒有嚴格執行。蔣介石大為不滿,先是派總長顧祝同去監督。
最終錦州被我軍攻克,東北形勢危急,蔣介石再次親臨瀋陽,面對迎接他的衛立煌,一點好臉色都不給,直接問杜聿明什麼時候來?看這二位臉色,真是......
於是杜聿明來了。
蔣介石的意思很明顯,「你好好研究一下東北的局勢」,衛立煌不聽話,你來干!
但是杜聿明接的可是燙手山芋啊。他當然知道其中利害,衛立煌不管怎麼說也是陸軍上將,東北方面總司令,他杜聿明只不過是個中將,東北將領又大多是他黃埔系同學,他來當這個頭兒,壓不住啊......
關於杜聿明此時來東北救火,為何感到如此為難。
在後面衛立煌和參謀長趙家驤(字大偉)討論局勢時候,大偉兄這麼說道
其實,這裡面就可以看出國民黨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將帥不和,上下失心,從最高統帥,到方面軍總司令,再到下面各個兵團司令,想法都不一樣。
杜聿明和衛立煌在機場和蔣介石面談,杜聿明下飛機遇到衛立煌,後者鼻孔哼了一聲,明顯是表達不滿。兩個人的心境此時表露無遺
解放軍這裡,雖然毛澤東和林彪就打錦州之間也有分歧,但最後該聽誰的,還是很清楚的。
蔣介石畢竟也是人精,知道杜聿明的困境,於是同意他平調過來做衛立煌副手。
杜聿明面對的東北局勢:錦州已經失陷,長春被圍多時,只有瀋陽的廖耀湘兵團還有一口氣。於是他去見廖耀湘
他最現實的考慮,是把廖耀湘兵團20多萬人馬撤出東北。但一則蔣介石當時還不同意,他還妄想把錦州奪回來;二來衛立煌也還想把廖耀湘栓在手邊,否則瀋陽也不保。
杜聿明想了個好法子,讓廖耀湘兵團先向西打,能打回錦州自然最好,也算是給蔣介石一個交代,不能則逐次抵抗,沿著黑山、大虎山向南,力爭站住營口,隨時可以上船跑路。
用趙家驤的話說「杜聿明聰明絕頂,竟能想出這麼一個法子」
但壞就壞在廖耀湘執行不力,先在是彰武耽擱了幾天,貽誤軍機,隨後往南向營口轉進,瞻前顧後,不夠果決,碰到東野一個縱隊阻擊,就疑神疑鬼以為遇上了主力部隊阻擊,實際上當時東野主力剛打完錦州還沒來得及過來。
這麼好的逃跑時機,廖耀湘沒抓住,衛立煌給他在遼河上準備了幾座浮橋,他又想往回跑。
戰場局勢,瞬息萬變,最怕他這種朝三暮四。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最後,廖兵團就這樣被圍殲。
杜聿明在飛機上看著廖兵團就這樣完蛋,標誌著他東北救火徹底失敗。
下半場:淮海戰場最終被俘
遼瀋戰役介紹,杜聿明回到徐州。
面對當時局勢,蔣介石決心最後一搏,在中原戰場進行最後決戰。
這算是扭轉形勢的最後一搏了。
自古守江必守淮,淮海戰役失敗,南京長江防線必不保,蔣介石雖然大戰不怎麼樣,對這個形勢還是了解的。
此等大事,蔣介石本擬讓素有小諸葛的白崇禧指揮,但桂系推脫了。蔣介石說這是要「出我的洋相」。他也只能找自己心腹愛將杜聿明來主持大局。
杜聿明剛從東北回來,就到徐州做會戰部署。
他本來提出了一個激進方案,先置被包圍的黃百韜兵團不顧,集中優勢兵力向西,先擊破我實力比較弱小的中野。
但是這個方案,萬一撲空了怎麼辦?
歷史上後來國民黨軍復盤淮海戰役,確實研究過杜聿明原定方案,但也不甚可行。因為國民黨軍重裝兵團行動緩慢,歷來和解放軍作戰,總是被我軍牽著鼻子走,機動性極差,想要抓住我軍主力,實在難以上青天。
但也有人認為如果按照杜聿明方案執行,或不會敗得如此之快,至少可以在中原戰場糾纏一時。
但國防部不能同意,杜聿明只好說,那就把全部兵力集中在徐州一側,抱團但求自保。
淮海戰役按照這個計劃執行。華中過來的黃維兵團和徐州邱清泉兵團去解圍黃百韜,被我軍阻擊。
軍神劉伯承神來之筆,搶先攻佔了宿縣,國民黨軍陷入被動。解黃百韜兵團之圍已不可取,黃維兵團也被包圍。
國民黨軍雖然裝備優良,但是在大決戰所有戰役中,都是處於被動挨打局面,從來沒有主動出擊,掌握戰場主動權。這是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面對這個局面,杜聿明頭腦清醒,再次勸蔣介石放棄黃維兵團,能把徐州的3個兵團撤退到南京附近,就算是不錯結果了。正如他在東北建議撤出廖耀湘兵團一樣。
杜聿明這是對廖耀湘兵團前車之鑒心理陰影很大。他知道,戰場上做出決定一定要果決,絕不能三心二意。如果要撤退,就要堅決撤退;如果還要打,就固守徐州靠堅固城防,做困獸之鬥,總好過野戰被包圍。
但是杜聿明怕什麼來什麼。
他剛帶領徐州3個兵團出來,往西沿著交通線撤退。蔣介石直接空投手令要他回去解黃維兵團之圍。
杜聿明知道完了,哀莫大於心死,對於蔣介石這種每到關鍵時刻就插手指揮的壞習慣,他只能恨自己跟錯了對象。
結果,杜聿明集團就在陳官莊被解放軍團團圍住。
時指冬日,大雪紛飛,國民黨重兵集團被困野外,沒有補給,士兵們連飯都吃不飽,還怎麼打仗?
被困多日,士氣低落,被徹底消滅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時候蔣介石派飛機,說要接杜聿明出去。
杜聿明沒有同意。
其實他當然也想過一走了之。
但是一來蔣介石只有口頭命令,沒有手令,也只是做個樣子,不如就隨著國民黨軍這最後重裝集團葬身戰場吧;二來下面邱清泉等將領看著呢,你司令官跑了,當我們兄弟們為何物?
杜聿明算是幸運的,他畢竟沒有像邱清泉和黃百韜那樣在戰場被擊斃。
《淮海戰役》中沒有杜聿明被俘鏡頭,但歷史上這個瞬間被留下了影像。
不過杜聿明晚年總算不錯。在功德林待了10年之後,1959年第一批就被特赦。後來作為政協文史專員,寫寫回憶錄。
1981年病逝。
首發於觀察者網:《大決戰》系列最悲劇人物,千里背鍋杜聿明_風聞社區
最近我會持續寫關於電影《大決戰》系列相關心得,慣例首發於觀網,歡迎大家繼續關注。也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在觀網專欄。
之前《大決戰》系列相關回答:
《大決戰》三部曲開頭,意味深長,回味無窮_風聞社區「我這一生,如履薄冰」--《大決戰遼瀋戰役》中攻錦州之前的林彪_風聞社區解放軍實景參與拍攝,《大決戰》氣勢磅礴長鏡頭_風聞社區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