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語言4】如何從球員名字里讀出他的語言?
來自專欄黃色舊磁帶
【體育與語言】系列文章:
【體育與語言3】外語人名音譯轉寫的規範化討論——總論
【體育與語言2】世界各國足球聯賽名稱考
【體育與語言1】體育運動中外名稱用語考
2018年6月5日,萬眾矚目的2018年世界盃全部32支球隊的大名單終於塵埃落定,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們除了欣賞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還得面臨另一個艱巨的任務——每隔四年,一下子冒出的幾百個陌生的外國人名字,如何科學地來「解讀」?
「體育與語言」系列的宗旨,就是從體育這個豐富的語言樣本庫里,挖掘出有意思的語言素材。上一篇系列文章里,我們探討了一個問題——外語如何用漢語和漢字進行表達,而本文所討論的將是另一個問題——全世界的語言如何用拉丁字母來表達,以及我們能否僅僅通過一個人寫成字母的名字,直接推測出他的語言,或者進一步判斷他的國籍?
本文以世界盃為引子,世界盃32個國家一共有大約20種語言,但本文的目的還是把這個語言遊戲擴展到全世界的語言。讀過本文後,你應該可以嘗試挑戰:給出一份球員名單(皆以拉丁字母表示),從中判斷出該隊伍的語言,在進一步信息允許的情況下判斷出其國家。
引言——世界文字與拉丁轉寫
本文開始,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識。在任何一項國際性的體育賽事里,我們所看到的人員名單,都是他們名字的「拉丁字母表示形式」。絕大多數人從小接觸的外語都是英語,人們容易把字母ABCD理解成「英文字母」,但這是完全錯誤的!世界上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不下數百種,它們使用的都是與英文相同的字母書寫系統,只是在個別的符號上存在差異。
按學術上的說法,世界上存在四大書寫系統——alphabet、abjad、abugidad、logographic。這四者都不好翻譯,我也不打算在這一塊做文章。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
東亞的書寫系統,無論中日韓,一個書寫單元都表示一個「音節」,即(輔音)母音(輔音)這樣的語音結構,這個系統叫「完全音節」文字。
以阿拉伯文和印度天城文為代表的文字(上圖綠、黃部分),它們不再以音節為基本書寫單元,但共同特點是母音的表示不獨立,阿拉伯文一般不標註母音只書寫輔音,天城文的輔音字母默認帶有一個母音,其他母音則通過在該字母上書寫附加符號表示,這樣的系統叫「半音節」或「不完整母音表示」文字。
俄羅斯的西里爾字母,以及亞美尼亞、喬治亞兩國文字,它們都有了完全獨立的母音符號,但它們的書寫限定為一個符號只表達一個標準讀音(口語中可能會有變體),這樣的系統叫做「音素字母」文字。
最後,今天世界範圍內使用的拉丁字母,則徹底解除了一切限制,可以用兩個字母表示一個音,如sh、th,也可以用一個字母表示兩個音,如q、x,甚至可以用母音字母表示輔音或反之。這個階段的文字已經成為了「自由字母」文字。拉丁字母及其前身希臘字母出現時仍屬於偏向「音素字母」的文字,但隨著羅馬滅亡後歐洲各語言的改造,拉丁字母逐漸演化成了今天的形態。
從文字的演變時可以看到,拉丁字母在如今的世界文字體系中佔據主體地位,得益於它徹底解除了字母和讀音的綁定,世界上任何一門語言,都可以利用拉丁字母來表達出自己的讀音,而不必局限於任何一門既有語言的約束。只要不明顯違背世界範圍內的使用習慣(拿t來表示k,拿a來表示u之類的),利用拉丁字母和適當的附加符號,可以表達出人類語言的任何語音。
所以,拉丁字母之前的所有文字,目前都存在有一套「羅馬化」或「拉丁轉寫」方案,也就是對全世界每一個有名字的人類個體而言,他們的名字都可以表達成最便於全世界理解的形式。但請注意,拉丁化轉寫,只代表他們的名字能夠被語言不通的其他人比較方便地寫出來,並不代表也能被準確地讀出來。實際上拉丁字母走上與音素脫鉤的道路後,字母跟讀音也就基本沒什麼必然聯繫了。
下文的具體案例,我們所分析的也就正是——世界各國語言是如何被轉寫成拉丁字母的?轉寫的過程,是否有一些明顯的標誌性線索?同時,本文的出發點是解讀人名,世界語言中對人名的標誌性表達,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另一個突破口。
突破口一:音節式名字
作為第一個突破口,這是一個最為顯著的識別特徵:人名中有明顯的按音節分隔的表示方式——空格或分隔符(-)。不過要注意,音節文字不一定是音節式名字,比如日本人的名字就通常是不分隔的多音節,但日本假名是音節文字;音節式名字的原文也不一定是用音節文字表示,比如緬甸人的名字按音節分隔,但緬甸文是「abugida」,有單獨的母音符號。
音節式名字只存在於東亞、東南亞的範圍,我們基本可以做到由單一名字判斷出其代表隊,下面是一些基本準則:
*單音節姓(少數複姓),1~2音節名,兩個連續音節間不做分隔——中國大陸、柬埔寨。
輔助判斷:中國大陸人名不會出現p、t、k、s類的輔音音節尾,音節開頭有大量j、q、x字母出現,例:Zhao Xuri、Wang Shenchao、Zhang Yuning。反之為柬埔寨人名,例:Khoun Laboravy、Ouk Sovann。
*單音節姓,1~2音節名,兩個連續音節間加連字元「-」——中國台北、朝鮮、韓國。
輔助判斷:中國台北人名也不會出現p、t、k類的輔音音節尾,由於普遍採用舊式威妥瑪轉寫而沒有b、d、g音節開頭,例:Chen Wen-chieh、Hung Tzu-kuei、Wei Mao-ting。不使用雙母音組合表示單母音、李姓寫成「Ri」、朴姓寫成「Pak」的是朝鮮人名,例:Pak Song-chol、Ri Myong-guk。反之為韓國人名,韓國的李姓一般為「Lee」,朴姓為「Park」,例:Kim Seung-dae、Jung Seung-hyun、Lee Jae-sung。
*無論姓、名,連續音節間都用空格分隔——香港、澳門、越南、緬甸。
-輔助判斷:人名中出現聲調標號則必為越南,並且越南語有衍生字母「?」,當然看到標誌性的阮姓「Nguy?n」也就必定是越南人了,例:Tr?n ?ình Tr?ng、Nguy?n C?ng Ph??ng。出現輔音+y、輔音ht、母音組合aw、oo的為緬甸人名,有不分隔的音節的也必為緬甸人,例:Aung Kyaw Myo、Kyaw Zin Htet、Tluanghup Thang。其餘為粵語轉寫的香港、澳門人名,當然港澳的代表隊都有大量歸化西方球員,從名字上一眼就能認出。
突破口二:開音節
連串的開音節(CVCVCV)也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很多人可能會把連續不分隔的開音節當做日本人名的特徵,但實際上連續開音節、缺少複輔音是太平洋上的南島語系,以及非洲的尼日—剛果—班圖普遍現象。從識別特徵來看,CVCVCV這樣的形式自然是最標準的,比如Yuto Nagatomo(日本)、Filipe Baravilala(斐濟)。通常中間的輔音位置可以插入一個鼻音n,菲律賓、印尼等語言也可能在末位以一個輔音收尾。
不過具體到各國的人名,由於非洲、東南亞、大洋洲島國都深受殖民影響,人名普遍存在西化現象,加上很多民族實際上沒有家族傳續姓氏,這導致受到殖民影響的人名會顯得更西洋化,也就沒有太多開音節的特徵了。所以在這一部分我們只能簡單處理一些識別度較高的語言,並主要通過拉丁轉寫的正寫法區別。
*人名以一個鼻音字母m或n開頭,則基本是非洲人名,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諸語言的一個標誌性特徵。例:Simeon Nwankwo(奈及利亞)、Siphesihle Ndlovu(南非)。法國隊的Kylian Mbappé、NGolo Kanté、Mike Nzonzi這些球員能明顯看出是非洲移民的後裔。
*完全不使用字母l的必為日本人名,日語的拉丁轉寫和實際音系裡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l/這個輔音,這也是日語的標誌性特徵。其他輔助判斷:日語人名沒有字母v、極少有字母p,f只以fu出現,w只以wa出現。例:Shunsuke Nakamura、Naohiro Takahara。
突破口三:特殊字母
音節特徵這條路現在已經不大好走了,我們需要換一個思路。拉丁字母解除了字母與讀音的綁定,一部分字母,如k、t、s、m、n、l等,它們自古以來的發音就比較確定,但還有一些字母,如q、x、c、j等,它們在歷史演變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與讀音的聯繫,在拉丁轉寫體系里,這也就意味著它們能用來表達任何讀音,比如我國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把j、q、x、c四個模糊字母一口氣全用上了,而現在很多人甚至把唯一不使用的字母v拿出來表示拼音ü,這可謂全方位地「物盡其用」。這一章我們主要關注q和x兩個最為獨特的字母單獨使用時給我們的突破口。
*字母q:如果人名中出現字母q與u之外的母音的組合,或字母組合qu單獨出現,除去中國大陸拼音,基本可以判定為中亞、中東至東歐伊斯蘭國家一帶的人名,包括中亞五國、波斯語(伊朗)、阿拉伯語、亞塞拜然語、阿爾巴尼亞語、馬爾他語等。不過q這個字母在這些語言里並不常見,人名中出現的幾率不大。例:Tareq Ahmed(阿聯酋)、Kamer Qaka(阿爾巴尼亞)、Mirjalol Qosimov(烏茲別克)。
*字母x:字母x在詞中通常用作輔音組合ks的合體,但基本不會出現在詞首。人名的詞首出現的x有兩種常見對應。第一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加泰羅尼亞語和巴斯克語,它們使用字母x表示ch或sh的音,通常以Xavi或Xavier的形式出現(對應西班牙語Javier),這裡給一些其他例子:Ager Aketxe、Be?at Etxebarria(巴斯克人名),Maria Teixidor、Jordi Moix(加泰羅尼亞人名)。第二是在中亞的烏茲別克、亞塞拜然和歐洲阿爾巴尼亞、馬爾他,前兩者用來表示所謂「清軟顎擦音」,但在轉寫方案里這個音通常被寫成kh,所以字母x可能不常見)。阿爾巴尼亞語有一個標誌性的組合「xh」,表示類似英語j的/d?/音,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標誌。例:Xherdan Shaqiri、Granit Xhaka(兩者都是瑞士國腳,但明顯是阿爾巴尼亞人名)。
*字母j:字母j本為寫在詞頭位置的母音字母i的變體,它的來源決定了它不容易出現在本身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的詞尾。如果字母j單獨出現在詞尾,它很有可能來自阿拉伯文、天城文等文字系統的轉寫,包括一些過去使用阿拉伯文、後來改用拉丁字母的語言,如亞塞拜然語、阿爾巴尼亞語等。也可能來自東斯拉夫國家(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這些國家語言里/j/是一個比較獨立的音位。另外荷蘭語有非常獨特組合ij,實際是雙母音/?i/。例:Salman Al-Faraj(沙烏地阿拉伯)、Adnan Januzaj(比利時國腳,實際是阿爾巴尼亞人名),Stefan de Vrij(荷蘭)。
突破口四:字母組合
拉丁字母不僅允許一個字母表達不同的讀音,它更重要的突破是允許使用多個字母組合來表示一個讀音,這使得拉丁字母的表示能力更為自由。26個拉丁字母中,最重要的組合字母莫過於h,除了我們在英語中接觸到的ch、sh、th,世界語言的拉丁轉寫系統里h這個字母幾乎無處不在,一些罕有的搭配,如gh、dh、nh等是非常有用的突破口。在h之外,z和j也時常用於雙輔音組合中。我們先從h的不同功能入手,看一下通過h確定規律的方法。
*h表示送氣:如果一系列人名中大量出現bh、dh、jh、gh等濁音字母+h組合,必為印地語、孟加拉語、烏爾都語等南亞語言人名。這裡的h就是「送氣」的符號,而濁輔音送氣也是南亞語言的一大標誌。當然清輔音加h同樣能構成送氣,所以ph、th、kh、ch等組合同樣存在。東南亞的泰語、寮國語、緬甸語、高棉語同樣用h表示送氣,但它們通常沒有濁的送氣音。例:Gurpreet Singh Sandhu、Dhanpal Ganesh(印度),Kawin Thamsatchanan、Siroch Chatthong(泰國)。
注意,單從dh、gh並不能斷定為南亞語言,dh在阿拉伯、希伯來語中表示英語里有的濁唇齒擦音/e/,gh在很多世界語言中表示與拼音h相對的濁軟齶擦音/?/。
*h表示顎化:h出現在n、h等發音較穩定的次濁字母后,表示將發音「軟化」,類似ny、ly這樣的組合。nh和lh是葡萄牙語的標誌性用法,尤其如果有lh則基本能斷定為葡萄牙語。越南語、高棉語也存在nh,不過這兩者在前面已經介紹了各自的判斷方法。例:Marquinhos、William Carvalho。
*h的其他組合:如果人名中出現三輔音字母組合sch,並且sch之後還有輔音,這基本是德語人名(注意是德語而非德國,奧地利、瑞士都有德語人口)。德語將sch這三個字母定為一個讀音/?/,而且不使用英語的sh(所以德國前國腳Shkodran Mustafi這樣的名字顯然不是德裔,而丹麥守門員Schmeichel則明顯是德裔的名字)。另外如果人名中在母音後、下一個輔音之前出現一個單獨的h,表示長母音,這也多半是德語人名(阿拉伯人名的h一般做詞尾)。例:Bastian Schweinsteiger、Bernd Schneider,Andreas Brehme、Jürgen Kohler。
*字母j的組合:如果人名中出現「輔音字母+j」這樣的組合,這大體為北歐的冰島、挪威、瑞典、丹麥、法羅群島五國的人名,但注意芬蘭不在此列。另外東歐的克羅埃西亞、波黑、塞爾維亞也有nj、lj這樣的組合,功能類似葡萄牙語。北歐的日耳曼語族語言通常將j等同於英語的h,表示sh、ch這樣的舌叶音或類似拼音j、q的顎化音。例:Simon Kj?r(丹麥)、Bj?rn Johnsen(挪威)、?ime Vrsaljko(克羅埃西亞)。北歐和東歐的區分應該沒什麼難度,至於北歐各國的人名如何區分,後面還會提到。
*字母z的組合:如果人名中大量出現「輔音字母+z」這樣的組合,這基本能確定為東歐斯拉夫民族的人名,其中尤以波蘭和匈牙利兩國為甚,而其他斯拉夫國家通常只使用dz這一個組合。匈牙利還有一個相當標誌性的組合「zs」,表示sh的濁音/?/。例:Artur J?drzejczyk、?ukasz Piszczek(波蘭),Krisztián Vadócz、Szilveszter Hangya(匈牙利)。東歐各國人名的內部辨識我們後面也還會有涉及。
突破口五:變體字母
來到這一步,我們還有一項保留的武器,這一招有識別出精確到一個國家,諸如區分丹麥/挪威、捷克/斯洛伐克這級別的精確度。我們在前面已經看到了?、ó、?這樣的奇怪符號,這些其實都是拉丁字母,只是它們都屬於改造後的字母。拉丁字母本身的表音能力其實很弱,母音字母只有aeiou五個,輔音也比較有限,雖然人們發展了多字母表單音的模式,但很多語言並不接受這種書寫和口語音素脫節的文字。於是很多語言發展了另一條路線:在原有的字母上加附加符號,或者乾脆把兩個字母連寫成一個。比如/s/和/?/兩個音,如果把後者寫成sh,難免會跟本來做輔音的字母h混淆,讓人理解成s+h兩個音,所以一些語言把後者寫成了?,這個符號表示它只發一個音,這可以讓整套字母更貼近「音素字母」的形式。
字母附加符號系統本身是一套比較科學的方案,但最大問題在於效率不足,尤其在如今的計算機時代,很多附加符號受到鍵盤輸入、網站編碼等問題限制,很可能表達不出來,最後人們只能寫成其原本的形式。比如我國的拼音方案本來規定了ü這個基於字母u的變體母音,但由於人們難以找到合適的方式表達,這個字母反倒成了形存實無的尷尬狀態,乃至很多人只能拼音不用的輔音字母v強行安到了這個母音上。
所以對於本來不是拉丁字母的語言,拉丁轉寫方案是遵從效率準則(只用既有字母但使用多字母組合)還是嚴格對應準則(使用附加符號且一字一音),這在世界範圍內分歧很大。但目前世界國家大體上還是傾向於只用既有26個字母,尤其受只用基本字母的英語影響。而原本是拉丁字母的歐洲大陸國家,傾向於帶變體字母的更嚴謹的正寫法,於是附加符號的使用,給了我們很好的識別語言和國籍的突破口。下面我們試著按照不同類別的變體字母來尋找鑒別語言的要點。
變體輔音
*有字母?的必為德語人名,這個字母表示兩個s連寫,不兼容環境會寫成ss。近年德國國家隊名單里出現過這個字母的有Kevin Gro?kreutz、Stefan Kie?ling。
*有字母D/e的必為冰島或法羅群島人名,這個字母即國際音標里的/e/,在英語里是濁音的th,不兼容環境會寫成D/d。這也是識別冰島與北歐其他國家的顯著標志。本屆世界盃冰島隊就有非常多的球員帶有這個字母,如Samúel Friejónsson、Albert Guemundsson。
*有字母?/?的必為波蘭人名,這個字母在波蘭語正字法里表示的是通常做半母音/w/,是波蘭語里非常詭異的一個符號。不兼容環境下會直接寫成L/l,導致這個音和差別很大的舌邊音/l/相混。本屆世界盃波蘭隊也有很多帶這個字母的球員,如Jakub B?aszczykowski、?ukasz Fabiański。
變體母音
*有連字?/?的必為北歐日耳曼語族人名,但是只有冰島、法羅群島、丹麥、挪威使用,瑞典並不用。本屆世界盃有冰島隊的Birkir S?varsson,丹麥隊的Simon Kj?r。
*有字母?/?的也必為北歐日耳曼語族人名,但只有法羅群島、丹麥、挪威使用,冰島、瑞典不使用,而是用?。本屆世界盃丹麥隊有Frederik R?nnow、Mathias J?rgensen。
附加符號輔音
*有字母?的基本是西班牙語人名(也可能是巴斯克語),這個符號表示顎化的n,這個輔音在法語和義大利語里寫成gn,在葡萄牙語里寫成nh,這也是西班牙語的一個識別標誌。不過在西語里這個字母並不常見,一屆世界盃往往有七八支西語球隊,但帶這個字母的人名加起來可能也就兩三個。例:Marcos Acu?a、Ramón Nú?ez。
*在C、S、Z等輔音字母上加一個彎鉤「ˇ」的必為東歐斯拉夫國家人名,但不是波蘭。這個符號的功能類似於英語的s~sh區別,通常字母上加彎鉤的「?」表示和英語sh一樣的/?/音,字母上加上提的「?」表示和拼音x一樣的顎化音/?/,一些東歐語言有兩組對立,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是s和?,波蘭是s和?,而塞爾維亞語有三組完整的對立(相當於漢語的sh/s/x)。匈牙利語則非常獨特,完全不使用附加符號的輔音,將s/?對立表示成sz/s。
另外,捷克、斯洛伐克還有?、?、?三個特有字母,捷克有?,斯洛伐克則是?。
例:Nenad Krsti?i?(塞爾維亞)、Mario Mand?uki?(克羅埃西亞)——兩個符號同時出現是南斯拉夫諸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的典型特徵。例:Tomá? Ho?ava(捷克)、Róbert Mazáň(斯洛伐克)
*在字母G上加彎鉤的「?」的必為突厥系國家(土耳其、亞塞拜然)人名,這個符號也表示顎化,但土耳其語里有這個獨特的軟化g音。另外,突厥系語言表示s/sh對立使用的符號是下加鉤的?和?,這也是突厥系的一個標誌特徵。?和?都有必為突厥語,只有?可能是法語、葡萄牙語、加泰羅尼亞語和阿爾巴尼亞語,只有?可能是羅馬尼亞語。
例:O?uzhan ?zyakup、?a?lar S?yüncü。
附加符號母音
由於拉丁字母只帶有五個原生母音字母AEIOU(當然理論上Y也是個母音字母),但語音學上的母音遠比字母複雜,所以世界語言使用的母音附加符號也比輔音複雜得多。這裡我們只選擇一些識別特徵明顯的母音附加符號母音介紹。
*有字母?的必為北歐國家人名,丹麥、挪威、瑞典、芬蘭使用,但冰島不用,這個字母表示比標準母音o開口稍大的/?/,芬蘭語里也可能表示長母音/o:/。例:P?l André Helland(挪威)、Gunnar ?str?m(芬蘭)。
*有字母?的基本是羅馬尼亞人名,羅馬尼亞還有反過來的彎鉤「?」。另一個羅馬尼亞語的獨有符號是T下加一撇的?,表示/ts/。例:Alexandru Cicald?u、Florin Ni??。
*有字母上帶兩撇的?或?的必為匈牙利人名,這個符號是上加兩點的?、ü 的變體,表示長母音。例:Gerg? Lovrencsics、János Heged?s。
*有帶下降的點號「`」的字母à和è的基本是法語或義大利語(也可能是加泰羅尼亞語),這個符號的本意是標示重音,但放在e和o上用於區分音量不同的è[?]和e[?],義大利語有ò而法語沒有。不過在義大利語人名不經常標這個音,而法語還可以見到。例:Anthony Réveillère(法國)、Nicolò Barella(義大利)。
*有波浪號字母?或?的必為葡萄牙語人名,這個符號表示鼻母音,識別特徵非常明顯。例:Jo?o Moutinho、Luis?o。葡萄牙語系人名的另一個識別特徵是登記的名字往往只是一個簡單的昵稱,如Ronaldo、Kaká、Deco,而不是西方人通常First name+last name的格式,這在看大名單時尤為明顯。
突破口六:人名詞綴
本文最後,我們來看一個比較輕鬆的識別特徵——後綴識別。這個方式簡單粗暴,比如我們常見的北歐的son、東歐的ski、i?、v、enko、希臘的s等,像希臘那樣所有人名字都以s結尾的,自然是再爽快不過了。這裡我們簡單關注一些有鮮明的民族色彩的人名後綴。
*人名都以s結尾:希臘、立陶宛、拉脫維亞人名,s作為標示男性人名的後綴。希臘和立陶宛人名一般是母音+s,而拉脫維亞人名更多是輔音+s,另外希臘語用的是希臘字母,轉寫的羅馬字基本不用附加符號,而波羅的海國家文字有大量附屬符。希臘人名不以s結尾的話一般會是o或ou,立陶則是kij。例:Kyriakos Papadopoulos、Dimitrios Kolovetsios、Marios Oikonomou(希臘),Arūnas Klimavi?ius、Daniel Romanovskij(立陶宛),Vladimirs Kame?s、Artūrs Kara?ausks(拉脫維亞)。
*人名都以v結尾:保加利亞以及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人名。保加利亞人名基本只以v結尾,而中亞國家也可能存在其他後綴。
*人名都以yan結尾:亞美尼亞人名,同樣是表示男性的後綴。亞美尼亞人名也可能出現類似非洲人名的一個鼻音m開頭的拼寫,如Henrikh Mkhitaryan,但這個m要發成一個整音節,而不是非洲語言里的鼻音化輔音。
*人名以shvili或dze結尾:喬治亞人名,這兩者都類似北歐人名常見的「son」,表示「XX之子」,比如從政的著名球員Kakhaber Kaladze。其他例子:Zurab Khizanishvili、Georgi Nemsadze。
*人名帶有冠詞前綴Al:阿拉伯國家人名,Al是阿拉伯語的冠詞,在人名中使用,表示尊貴的身份或家庭出身,類似西方的van或von。連字的Al-常見於阿拉伯半島上的沙特、卡達、阿聯酋、阿曼等君主國,而在伊拉克、黎巴嫩和北非國家很少見,埃及人名可能會寫成El。例:Mohammad Al-Sahlawi、Ali Hadi Al-Bulaihi(沙特),Mohamed El Shenawy(埃及)。
實戰挑戰
最後,我們來看一些實際的例子,每一份名單都截圖自維基百科上世界盃的國家隊陣容頁面,維基百科上儘可能保持了人名的原始形式,使用變體字母、附加符號等都沒有處理。讀者可以盡量推測出大致的範圍或推測出基本的語言歸屬,當然具體的國家也不算很難。
挑戰1:
挑戰2:
挑戰3:
挑戰4:(提示:一支參加過最近四屆世界盃之一的球隊)
挑戰5:(提示:球員可能來自不止一門語言的出身)
答案:1. 瑞典(1970年世界盃)2. 捷克斯洛伐克(1970年世界盃)3. 土耳其(1954年世界盃) 4. 安哥拉(2006年世界盃)5. 瑞士(1966年世界盃)
推薦閱讀:
※印度女學者:印度東北的7個邦國所用語言證明他們都是中國人後代
※練就嫻熟的語言技巧:實用口才全書
※來自:欣然求索齋 > 《語言文字》
※『圍爐夜話』語言深刻,終為薄福之人
※對語言文字保持敬畏
TAG:足球 | 世界盃WorldCup | 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