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應鏈以何為重?

智慧供應鏈以何為重?

流通領域智慧供應鏈,以規範信息與平台建設為重要抓手

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相關配套政策將陸續出台,供應鏈迎來歷史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當今時代的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採購、生產、銷售及服務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和最大的貿易國家之一,我國新流通領域的創新發展正走在世界前列,現代流通供應鏈服務體系正在形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

基於以上背景,結合流通領域信息化發展現狀,考慮到物流業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的行業,也是最早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物流作業智能化、網路化、和自動化的行業。在流通領域發展智慧供應鏈順應歷史潮流,也符合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自動化、網路化、可視化、實時話、跟蹤與智能控制的發展新趨勢,符合物聯網發展的趨勢。

在硬體完善的基礎上,必須認識到現代供應鏈體系已經步入到由數據、信息為支撐,通過演算法分析獲得最優路線與運行節奏決策的智能時代。我國在這方面還非常初步,大格局上依舊是人工經驗驅動為主,最多做到以公司為單位在各自的內部進行數字化推動,嚴重缺乏全國型的綜合數據基礎平台,強硬體弱軟體的不均衡配置將帶來後續運營資源的巨大浪費和效率降低。

痛點一:物流信息標準體系不健全

智慧物流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標準化基礎之上的,這就要求在編碼、文件格式、數據介面、電子數據交換(EDI)、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相關代碼方面實現標準化,以消除不同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障礙。國外發達國家已經在條形碼、信息交換介面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較實用的標準,使物流企業與客戶、分包方、供應商更便於溝通和服務,物流軟體也融入了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業標準,為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創造了良好環境。而我國由於缺乏信息的基礎標準,不同信息系統的介面成為制約信息化發展的瓶頸,導致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很不完善,物流信息化業務標準與技術標準的制定和修改跟不上物流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很多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統遵循各自製定的規範,導致企業間、平台間、組織間很難實現信息交換與共享,"各自為陣、圈地服務"的情況比較普遍,整個電子化的物流網路之間難以做到兼容,數據難以交換,信息難以共享,使得商品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等各個環節難以形成完整通暢的供應鏈,嚴重影響了流通領域的管理與電子商務的運作。

痛點二:信息技術落後,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平台

目前,條形碼、射頻識別、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的應用不理想,多數企業物流設備落後,缺乏條形碼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導向車系統、貨物自動追蹤系統,與國外的智慧物流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物流信息技術缺乏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支撐,物流雲平台使用較少,缺乏基於大數據技術的數據挖掘平台、數據開發平台的使用,手機移動定位技術和手機物流移動服務終端產品使用較少。

政策導向

基於對現代供應鏈的正確分析與認識,財政部辦公廳與商務部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開展2018年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提出:按照「市場主導、政策引導、聚焦鏈條、協同推進」原則,以城市為載體,聚焦民生消費行業領域,開展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通知要求充分發揮「鏈主」企業的引導輻射作用,供應鏈服務商的一體化管理作用,加快推動供應鏈各主體各環節設施設備銜接、數據交互順暢、資源協同共享,促進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和合理配置,整合供應鏈、發展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發展大市場、大物流、大流通,實現供應鏈提質增效降本。通知強調要圍繞供應鏈組織形態推進供應鏈體系的標準化、智能化、協同化和綠色化,推動供應鏈體系的標準統一、物流規範、採購協同、信息互通、平台共享。

《通知》要求:加強信息化建設,發展智慧供應鏈。一是規範信息數據和介面。加快推廣基於全球統一編碼標識(GS1)的商品條碼體系,推動托盤條碼與商品條碼、箱碼、物流單元代碼關聯銜接,實現商品和集裝單元的源頭信息綁定,並沿供應鏈順暢流轉。二是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動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與供應鏈融合,發展具有供應鏈協同效應的公共型平台,支持上下游用戶的生產、採購、倉儲、運輸、銷售等管理系統相對接,平台與平台之間相對接,實現相關方單元化的信息數據正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橫向可對比,發揮供應鏈對優化生產、加快周轉、精準銷售、品質控制、決策管理等作用。

作者/風 (zhanghui277273微信號)

推薦閱讀:

倉庫基本知識(5)倉庫分類
順豐在國際物流行業中的地位是怎麼樣的?
德邦物流披露IPO招股書透露了哪些信息?
倉庫布局規劃02-庫位規劃
進行有效的儲位管理

TAG:供應鏈 | 物流 | 供應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