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拖沓?一招巧妙解決,還培養孩子的執行力!

早晨拖沓?一招巧妙解決,還培養孩子的執行力!

來自專欄蒙特梭利愛之旅

1.

一日之計在於晨。回想以前自己的大學時代,每天早晨起來跑跑步念念書,再去點一份豆腐花加油餅,然後心滿意足地去學校。那是何等的幸福。

然而這一切在有了孩子以後就變成了幻影。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是給一家人準備早餐和午餐。老公則帶著孩子們吃早餐、洗臉刷牙、換衣服,一環扣一環。只有等這一切都做完了,我們才能喘口氣,然後老公去上班,我帶孩子們去學校。

早上的時間是如此的寶貴,孩子們也一定是深有同感。在床上躺了最無聊的十個小時後,終於可以起來接著玩了!一吃完早餐,兩個小傢伙就把新入的恐龍工作書翻出來,拿著蠟筆寫寫畫畫起來。

「快洗臉刷牙去了!」只聽得老公在一旁說。然而兩個小傢伙並不買賬。老公被晾,火氣冒上來,聲音也高了八度,「要我吼你們嗎?!」

正在做飯的我趕緊把他叫住。帶著幾分沮喪幾分怒氣,老公說,「我不管了,交給你了。」我說,「好!」然後接著做飯。

讓孩子們玩了兩分鐘後,我用愉快的聲音喊他們,「快來看,乳酪拉絲了!」這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都跑過來看新鮮。家裡緊張的氣氛頓時消散了。

又過了幾分鐘,我把大家的午飯準備好。他們還在寫畫。我走過去,對他們說,「現在每個人選擇做一個瑜伽姿勢。」我自己先示範坐在地上,兩隻手搭在膝蓋上。姐姐選擇了站姿,並且教弟弟怎麼樣做眼鏡蛇姿勢。

等大家都做好自己的姿勢,我接著說,「早上起床,我們都吃完了早餐。想想看,現在該做什麼了?」兩個小傢伙想了想,啥也沒有說。我便做出刷牙洗臉的動作提醒他們。這時候神奇的一刻出現了。姐弟兩都大叫一聲,「哦!」然後便超浴室跑去。弟弟一邊跑一邊還說,「easy-peasy !」(太簡單了!)

等我終於完工去找孩子們,五歲半的姐姐已經做完所有的事情。快四歲的弟弟已經換好衣服,卻還賴在床上不肯刷牙。我問他,「剛才你選了一個眼鏡蛇的姿勢,還記得怎麼做嗎?」等他做好姿勢,再問他,「接下來該做什麼了?」弟弟思考了一下後回答說,「洗臉刷牙。」我問他,「你需要爸爸幫忙還是媽媽?」「媽媽!」然後便十分順利地自己完成。

2.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讓孩子們做瑜伽姿勢。早上的時間本來就已經很緊張,再讓孩子們做瑜伽,豈不是更浪費時間了?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的大腦究竟是什麼樣的吧。

有研究證明,人對時間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想像一下開車行駛在時間大道上,我們能看到前面多遠的距離呢?有研究發現,2歲孩子只能看到當下,3-5歲孩子可以看到5-20分鐘,一年紀小學生可以看到幾個小時,二年級到五年級可以看到8-12個小時,中學生和高中生可以看到2-3天,大學生可以看到2-3周,23-35歲則可以看到3-5周。

具體怎麼理解呢?舉個例子,一個2歲的孩子和5歲的孩子在一起玩,你問他們,接下來該做什麼了?2歲的孩子多半是一臉懵懂,而5歲的孩子很可能會給出正確答案。

2歲孩子的大腦只能處理當下的事情,他們根本沒有額外的腦力去思考「下一步」。而5歲孩子的大腦已經發育到了某種程度,除了應對當下事情之外,他們還有額外腦力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的問題。不過他們也只能想到大概20分鐘之內要做的事情,再長遠就想不到了。

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活在當下,對未來的預見度和計劃性就越弱。

孩子們吃完早餐,翻出書開始塗寫的時候,他們的大腦已經被書填滿,根本沒有餘力去想自己接下去應該做些什麼的。這是他們大腦發育程度決定的,真的不是他們故意和家長對著干。

這時候,如果家長提醒或者催促,孩子們有時候會配合,有時候卻未必配合。為什麼呢?

要孩子做一件事情,首先需要孩子能夠從他們的當下活動中抽離出來。他們的大腦才能夠有足夠的空間來處理外界信息。如果當下活動太吸引,這個抽離過程會變得更加困難。這個現象,即使在成年人也常常發生。一個打遊戲的人,和一個無所事事的人,他們對外界的反應肯定是不一樣的。

當孩子專註於某件事情的時候,光有聲音的刺激顯然不夠。這時候讓孩子改變身體的姿態,孩子的肌肉會通過神經系統給大腦發送信號,提醒大腦,現在該為下一個活動做好準備了。這時候,孩子就能更加容易地從當下抽離出來。

3.

從當下活動抽離出來以後,要怎麼樣和孩子互動才能最好地幫助到孩子呢?

這就要說到另外一個概念:執行力。執行力是認知性控制自我行為的一系列的認知過程。包括以下這些技能:計劃、組織、時間管理、工作記憶、後設認知、反應抑制、情緒控制、持續專註、任務啟動、彈性,以及堅持達標。

執行力對於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執行力強的人能更好地達到自己的目標。可以說,執行力直接決定孩子上學後是否能夠按時完成作業,決定孩子的書桌是雜亂無章還是整齊有序。

執行力有先天差異。我觀察自己的兩個孩子,就發現了非常明顯的區別。但好消息是,執行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增強的。

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即使是非常簡單的事情都需要一定的執行力。比如說,聽從簡單指令,在父母幫助下收拾房間,做簡單的日常事務(刷牙洗臉穿衣服)。執行力強的孩子往往能夠更主動地做完這些事情。執行力弱的孩子卻需要更多來自外界的壓力。

然而外界的壓力,如果使用不當,雖然能一時讓孩子完成任務,卻反而會破壞執行力的培養。如果家長總是嘮叨孩子,逼著他們做這做那,孩子即使照做了,也難免產生逆反心理。即使不產生逆反心理,也恐怕會變成習得性無助。

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增強執行力?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把每天造成必須要做的事情列舉出來,找到相應的圖片(孩子需要形象認知),讓孩子剪下來,然後按照順序貼好。這些圖片就可以幫助增強孩子的認知力。

有了基本的認知力還不夠。孩子還需要足夠的任務啟動能力。這時候,引入瑜伽便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邀請孩子做一個瑜伽姿勢,可以讓孩子愉快地從他們當下的活動中抽離出來。改變了身體姿勢以後,尤其是處於一個相對靜止的姿勢時,大腦是相對空白的。這時候的空白非常重要,意味著孩子有能力思考了。

此時,家長問孩子,「我們已經完成了**,接下來該做什麼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能夠有效地進入孩子的大腦,啟動孩子思考。

如果孩子一時回答不出來,家長也千萬不要著急替他們回答。可以做一些動作來提示孩子,但是不要發出聲音。孩子看到你的動作,會繼續思考。請記住,我們要做的是啟發孩子思考,讓孩子在腦子裡對自己說話(這就是執行力的核心所在)。

如果這時候家長說出了答案,就等於打斷了孩子的思考過程,變成了孩子聽家長的話(而不是聽自己的話)。孩子的執行力剛剛萌芽,又被掐斷了。

4.

家庭里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瑣碎事情。如何處理這些事情,看起來無關大局,然而卻在隨時影響著孩子大腦的活動。

在兒童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大腦的活動會直接修飾腦神經細胞的突觸連接,影響大腦結構。

也就是說,家長和孩子的互動方式,會影響孩子的大腦構成,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拖拉是個很常見的問題。在抱怨之前,我們是否應該首先反省一下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是在培養還是在破壞孩子的執行力呢?

另外,瑜伽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增強mindfulness(增強對當下的覺知,接受自己的感受、思想和身體感覺),非常推薦哦。

如果你對這執行力和mindfulness話題感興趣,別忘了給我們留言繼續討論。

歡迎關注愛之旅家庭教育

用哈佛精神研究家庭教育

用愛心和知識幫助萬千家庭收穫幸福


推薦閱讀:

嫌棄下屬執行力差,你該做的這五點你做了嗎?
實操項目——汽車配件項目玩法月入10萬+
如何有效提高執行力
如何解決執行力差(價值1000元李笑來內容分享)
不同年齡段人生規劃的落地執行方案

TAG:執行力 | 兒童教育 | 拖延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