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不懂林教頭,讀懂已是中年人

少年讀不懂林教頭,讀懂已是中年人

中國人有句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年少氣盛讀水滸,總喜歡那些血氣方剛的英雄:武松、魯達、李逵......

而談到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心裡頭總有些不待見,就這麼一個「慫人」也能稱之為英雄?

直到而立之年才發現,絕大多數的我們,都活成了林沖的模樣。

有些事情你不曾到了一定年紀親身經歷,永遠也不會明白。

人到中年,無非一個字——「慫」。

一眾小人推推搡搡,又拉又勸,林沖只得按捺下怒火,甚至連魯智深聞訊而來替他助拳,還主動上前勸解:

「原來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一時間無禮。林沖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

「你卻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酒家三百禪杖了去!」

想必每一個少年人看到這一段,都會有感於魯提轄的俠肝義膽,熱血沸騰;反而會被林沖氣得吐血三升。

林沖肯定也曾是一位任俠仗義的少年,否則他也不可能和魯智深這個「花和尚」初次見面就情投意合,但是魯智深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他林沖不能。

少年不識愁滋味,中年才知萬事難。

人到中年,有家室負累,再有本事的人,也會掩藏住自己的鋒芒。

看看那個躺在床上病入膏肓的高衙內就知道,林沖並非浪得虛名。

不怕官,只怕管。

高衙內的幫閑富安有一段話說得讓人背脊發涼:

「衙內怕林是個好漢,不敢欺他,這個無傷。他見在帳下聽使喚,大請大受,怎敢惡了太尉,輕則便刺配了他,重則害了他性命。」

人到中年,工作就是你的命脈。

所以,你可以看到林沖明明知道自己和高家已經牽扯進很深的恩怨,依然對高俅唯命是從,甚至被人陷害,帶刀進入軍機重地白虎堂,仍舊一副懵懂無知的模樣。

有人說他很傻很天真,可誰又看見,一個中年男人背後的隱忍和委屈。

中年,是一種責任。

他需要這份工作,因為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他才能夠完成對家的守護。

知乎上有個提問:「有哪個瞬間讓你覺得自己的人生毀了?」

有網友留言道:「35歲,失業了。」

人這一生中,你可能會遇到無數艱難得無法走下去的時刻,對於中年人來說,當一大家子需要你照顧的時候,你卻失去了經濟來源,這恐怕會成為你一輩子也無法忘卻的陰影。

於是,在臨發配之前,林沖做了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休妻。

人到中年,生命中屬於「自己」的位置會一步步向後移,他們的卑微,他們的懦弱,只因為他們愛得太過深沉。

人道三十而立,可是人到中年的林沖卻經歷著一生中最為凄慘的時光。

六月盛夏,發配前的棒傷複發,一路上兩位解差董超、薛霸還對他百般凌辱、虐待。

按照常理,若林沖想要反抗,即便有枷鎖束縛,收拾起兩個三腳貓功夫的衙役還不是手到擒來?

但是,無論董薛二人如何刁難迫害,他都是逆來順受。

以至於最後被董薛二人欺騙,捆綁在樹上,即將命喪黃泉的時候,竟然「淚如雨下」。

「我與你二位,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你二位如果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年輕時很是費解,本應是一個大英雄,即便是死,也應該是慷慨就義,怎會淪落到向兩個小人搖尾乞憐?

直到多年以後,才明白:有一種悲傷,叫睫毛再也承受不起眼淚的重量。

螻蟻尚且貪生,更何況林沖還心懷「夢想」,如果能夠活下去,他還是有機會和自己的家人團聚的啊。

金聖嘆曾言:「四字(淚如雨下)寫盡英雄盡頭。」

中年人,其實比誰都怕死,比誰都惜命。

以至於後來,林沖大難不死,又得到柴進的關照後,對生的希望就更加濃烈起來:他唯唯諾諾,逢迎討好差撥、管營,無非就是四個字「明哲保身」。

這是一個中年人的「圓滑與世故」:

貪生,是因為活著才有希望;

怕死,是因為我們不僅僅為了自己而活著。

林沖的結局我們都很清楚,「陸虞侯火燒草料場,林教頭雪夜上梁山」。

我們驚艷於林沖大殺四方,淹沒進雪夜的背影,卻怎知其深藏心頭的逼不得已,如若能夠回到那一年岳廟還願前的歲月靜好,他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將自己的後半生交給浪蕩的江湖。

而他和妻子的分別,便是永別,這也成了他永遠無法癒合的傷。

年少不懂林教頭,讀懂已是中年人。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另一半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

人到中年,沒有誰能逃脫得了一個「慫」字。

當我們年少輕狂的時候,我們可以找到無數理由瞧不起林的「慫」,而那時的我們也從未想過,我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快意人生,不過是有像林沖這樣的中年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才會去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中年人的「慫」從來不是為了自己,他們甘願用盡餘生一切的隱忍和無奈,只為了換取現世的一點安穩,讓自己愛的人獲得長久的幸福。

如果你的身邊也有像林沖這樣「慫」的中年人,請溫柔以待,對他說一聲「辛苦了」。

?

推薦閱讀:

致敬汪曾祺:雞湯鼻祖,原來在這裡
張義祖列傳
蔣益軍 追求寧靜人生
易學春秋——追溯從天文到人文的易學發展之路
人文歷史常識: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TAG:文學 | 人文 | 水滸傳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