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自己的成功埋下了哪些隱患?
來自專欄靜靜教主
01
你正在拼盡全力做的那件事
可能讓你離「原目標」越來越遠了
2個月前,我辭職,目標是:以自己的公眾號為主,做一個瀟洒的自媒體。
但現在,我的公眾號還是像2個月以前一樣,沒什麼成長和進步。
呈現這樣的結果,不是因為我努力做了,沒有做到。
而是因為,這段時間,我的精力和重心都跑偏了,以至於自己離「原目標」越來越遠。
做自由職業,最怕的就是每個月沒有固定收入,所以,為了擺脫這種焦慮。我希望自己能做到多面開花。
一開始,我設想:花40%的時間去給各大平台寫稿,留60%的時間來做自己的公眾號。
但現實很打臉:一旦把「命運」交到別人手裡,你就會很難掌控自己的時間。
所以,在和平台的拉拉扯扯中,最後我80%的時間都用來給平台供稿、改稿了。而在平台漫長的審核機制下,稿費遙遙無期。
我離自由越來越遠,也離自己的公眾號越來越遠。
最近看了幾本時間管理的書,其中有一個觀點很扎心:真正能成就自己的人,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都會考慮到自己的長遠目標。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恰恰為了做事,忘了長遠目標。
你還記不記得,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你特別希望自己能多接觸一點,能面面俱到。
但實際上,這樣的狀況持續久了,只會讓你看起來像個打雜的。
在亂忙的過程中,你忘了自己最初想成為什麼。
於是,你沒有一技之長;
於是,時間一久,你就對自己的職場和人生產生了持續的焦慮。
在《只做最重要的一件事》中,有一句話:
「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能高效利用自己的時間,什麼叫高效?
就是把自己所有的行動和精力都緊緊圍繞著自己的目標,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聚焦目標。」
怎麼才能做到聚焦目標?想清楚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5年後,10年後,你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第二個問題:如果想達成這個目標,你需要持續不斷地做哪件事?找到這件事之後,把每天80%的時間都放在它身上就可以了。
如果你現在恰巧覺得自己很努力,但卻越來越焦慮,那麼很可能是你把全部的力氣用在了「看似正確,其實錯誤」的地方。
02
不管你正在做什麼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在生活中,有一類人,特別喜歡說一句話:做一件事,要麼我就做好,要麼我就不做。這種人看起來是完美主義的化身,但實際上90%都是拖延症晚期患者。我就是一個典型。
今天這篇文章,我寫了3天。每次都覺得寫的不夠好,於是一遍遍推翻重來。昨天晚上改稿改到想放棄,內心OS:既然寫不好,那我乾脆不寫了。
但在這個時代,你過分苛求完美,只會讓自己錯過一波波的機會。
「Doing is better than perfect」是Facebook企業文化中的一條。直譯成中文就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而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成功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踐行了這句話。
電影《社交網路》講述了Facebook的創業史。其中有一個片段:
扎克伯格在哈佛上學的時候,某天晚上10點,開始在宿舍動手做一個叫FaceMash的軟體,做完之後,當天凌晨立即上線,清晨4點,網站的流量異常,弄垮了哈佛的校園網,驚動了校方的管理人員。
6個多小時的時間,從設計,到開發,到上線,不可能做出多完美的產品,但扎克伯格就這麼迅速地執行,然後把它推向了市場。
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扎克伯格能打敗Winklevoss兄弟成為社交領域的領頭軍。
因為,當Winklevoss兄弟還在猶豫是否要全身心投入做社交網站的時候,扎克伯格已經開始動手做Facebook了。
所以,真正決定人生高度的,是你做事的速度。
你做的不好,可以不斷修正,但如果你在機遇存續時期,連粗糙版的成果都拿不出來,那就別用「完美主義」來當擋箭牌。
在互聯網時代,做任何事情,完成都比完美更重要。而強迫自己完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每一件事都設定一個deadline。
期限一到,即便你做成了shi,也要拿出來讓大家看看。
03
你正在做的事
是否會有指數級增長效果
2017年年底,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在新榜內容創業大會上說過這麼一句話:
「不要做線性生意,要做成本有限,增長無窮的指數型生意。讓第一次研發的結果,成為第二次研發的基礎」
這段話其實很像經濟學中的複利效應。指的是一筆本金產生利息之後,在下一個計息周期內,把之前產生的利息也算作本金來計算下一期利息的一種方法。
前幾天,有粉絲在微信群里問,現在公眾號到底還能不能做成了?
借用知乎上成甲老師的一個回答:寫公眾號這件事,其實也是複利模型在生活中的應用。做好了,就能得到指數級的回報。
比如,你寫了一篇文章,質量過硬,誘發了讀者分享的行為。一開始,可能只有10個用戶會分享這1篇文章,但假設你能長時間、穩定地產出高質量文,那麼慢慢地就會變成,1000個用戶來分享你的100篇文章。這時候,想做成一個大號還難嗎?
現在,是個全民寫作的時代,有很多人都希望學會寫作之後,能給平台投稿,賺稿費,稿費越高,誘惑越大。
但事實上,很多稿費高的平台,是不給署名的。與其這樣,真的不如把高質量的文章留給自己。因為高質量的東西是會有複利效應的。
有時候,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那些看似正確的謬誤。
所以,作為成年人,想成功,就一定要考慮:你現在所走的每一步,是否都是在為自己的下一步打基礎?
推薦閱讀:
※突然成為了一名自由職業者
※為什麼一定要讓我的肉體去公司上班(2)
※斜杠青年?soho族?網賺人?威客?別亂叫他們了,他們都是自由職業者。
※我是自由職業從業者,我是一名旅行臟辮師,聊聊您否合適自由職業
※做一個自由職業者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