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 什麼才是最適合人類的健康飲食 | 野獸生活研究所

VOL.1 什麼才是最適合人類的健康飲食 | 野獸生活研究所

來自專欄野獸生活

大家好,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全新推出的科普短視頻欄目。為了方便,欄目名稱依然叫做「野獸生活研究所」。

說到飲食和人體,最基礎的概念肯定就是進化論了。所以今天這期節目,我們就想先從進化論的角度,分享一個看起來很大,但其實與每個人切身相關的話題:

「什麼才是最適合人類的健康飲食」

WIFI 黨 or 流量壕,猛戳視頻

https://www.zhihu.com/video/986314421534228480

流量告急沒關係,貼心文字版送給你

請你思考一個問題:

什麼樣的飲食方式,才是最適合人類的健康飲食呢?

你可能會覺得:這還不簡單?健康飲食不就是膳食指南說的均衡飲食嗎,多吃蔬菜少吃肉,多吃雜糧少油膩...這可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常識啊。

問題是,常識就一定是對的嗎?

如果你去看看那些每天吃菜、喝粥、堅持運動的中老年人,你就會發現:

雖然他們的飲食非常符合大家常識中健康飲食的標準,卻依然還被糖尿病、高血壓等等各種慢性病纏身。

那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膳食指南不對么?

其實,想搞清楚究竟什麼樣的飲食方式,才是最適合人類的健康飲食,我們或許應該先回去看看,歷史上的人類祖先都是怎麼吃的

#1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飲食革命

雖然現代人一個個看起來光鮮亮麗,除了特殊情況,幾乎很少為食物和水源發愁。但如果把時間軸拉回到三四百萬年前,那時候,我們人類都還是一群整天生活在樹上,到處蹦來蹦去的「猴兒」,或者說猿人。

這個時候的猿人吃的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從我們的近親,大猩猩手裡借份兒食譜拿過來參考。沒錯,當時人類主要的食物就是一些野果,實在沒得吃的時候,還得從地里刨出樹根兒,將就著啃一啃。

吃野果?聽起來好像沒那麼糟?

錯。

那個時候的野果和現在的水果可完全不一樣。

現在的水果是很多代人的馴化和改良後的結果。不僅外皮變薄了,果實的含糖量也變高了,而那個時候的野果非常粗糙,不僅外殼很硬,咬也咬不動,啃完外皮,在果實里也找不到多少糖和營養。

可以想像,當時這些猿人們除了在睡覺,就是在堅持不懈的找東西和吃東西,才能獲取足夠的能量維持生存。

看來祖先們的日子並不好過啊。——在食物上的困難不僅消耗了它們的時間,還阻礙了大腦的發育。

因為大腦本身是一個非常奢侈的器官,它雖然只佔體重的2%,但它需要消耗總能量的25%才能良好的工作。就算你在座位上葛優癱,吃著爆米花看著復聯三,大腦也會一刻不停地運轉,消耗掉 1/4 的熱量。

所以回到當時那種食物稀缺的情況下,就可以想像,那時候的猿人們腦容量自然都很小,做起事來也傻乎乎的。你要是想像不到那個場景,就再回去看看大猩猩蠢萌的生活吧…

那麼人是怎麼從這種傻乎乎的狀態,變得像現在一樣聰明呢?

這就聊到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飲食革命,也就是從猿人到狩獵採集者的轉變

說起來,這次革命之所以能發生,最應該感謝的可能還是 閃電。閃電噼里啪啦穿透雲層,點燃了樹上的枝叉兒,森林燒成了大火,跑的快的動物趕緊狂奔逃走,沒跑走的那些就在火中被活活燒死。

這個場景聽起來有些殘忍,可是在荒蠻的自然界,這些動物的犧牲 卻給當時的猿人奉獻了一次炭火烤肉的盛宴。烤肉比起生肉,微生物更少,也更好消化,不容易吃壞肚子。好奇的猿人發現了這片殘骸,有生以來第一次吃到了飽滿多汁,鮮嫩可口的肉食!

肉里的蛋白質幫助人建造了骨骼和肌肉,那些珍貴的脂肪,就是促進大腦發育的最大功臣。所以,正是從吃果子到吃肉的這次大規模變化,幫人類打開了一扇智力進化的大門,讓速度不快,牙齒不鋒利,力量也很弱小的人類,有了能夠站上食物鏈頂端的機會。

退一步想想,如果不是開始吃肉,現在的我們可能還不知道是在哪棵樹上蹦過來蹦過去,撓痒痒呢。

#2 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飲食革命

聽到這兒,你或許又感到奇怪了。誒?你把吃肉這事兒說的這麼好,那為什麼今天我們的飲食,卻至少有一半兒都是麵條大米這類穀物呢?

這是因為,吃肉的那段歷史大約持續了幾百萬年之後,人的智力已經完全超越了同時代的其他生物,活動的範圍也比以前更廣了。在大約一萬年前的時候,人類突然發現了小麥。聰明的大腦一算賬:

同一片土地,如果是狩獵抓野兔,可能只養活得了很少一部分人。可是如果種小麥,單位面積產出的能量顯然要高多了,還能養活更多子孫後代,大家一起種小麥,整個一個良性循環啊!

所以,就是從這兒開始,原本以狩獵採集為主業的祖先們紛紛換了工作,正式變成了農民。這件事就被稱為「農業革命」,也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飲食革命。

第二次飲食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和整個地球的發展進程。因為有了耕地,食物的來源就比以前穩定多了,碳水化合物在飲食結構中的佔比大幅上升

人們住進了房子,睡覺的時候再也不用提心弔膽,擔心被大型動物吃掉。作息變得更有規律,家庭的生育率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在過去的一萬年里,人口數量出現了爆髮式的增長,人類這個群體的規模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擴張。

可是什麼事都有兩面性。以小麥等穀物為主要能量來源的人類,除了飛速發展的生產力,空前發達的文化和經濟這些好的方面,其實更像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放出了各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病。比如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這些問題在農業革命後的一萬年里集中出現,而在歷史上卻從沒發生過。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的作者,人類學家賈雷德·戴蒙德就曾經說過:

農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錯誤

特別是工業革命後的近200年,食品工業開始利用人類愛吃甜的天性,沒命兒地往食物里加糖,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進一步上升,更加速了人類健康的惡化

有同學聽到這兒,心裡肯定還會有疑問:

你說糖不好我能理解,可是尤其是中國,一直以來可是以5000年的農耕文明而自豪的啊。吃了這麼多年的穀物,現在突然被說成是疾病的根源,這有點兒聽不明白啊?

其實,不只是你不明白,早些年科學家們也是不明白的,圍繞著這件事提出了各種假說,比如我們熟悉的「脂肪假說」就是其中「成績斐然」的一個。

但脂肪假說後,爭論也一直沒停,直到這幾年,生物學界才逐漸達成共識,那就是,現代人類的飲食其實是違背了人體的生物學規律的,用一個名詞概括,這叫做「進化失調」

我們現在正處在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史上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最高的一個時代。而且,從吃肉吃脂肪到吃穀物吃糖的飲食轉變來的太突然了,只有短短的一萬年,這段時間比起人類的基因迭代所需要的時間簡直九牛一毛,也就是說,人類還沒來得及進化出能夠適應這種飲食的生理機制

嗯...是不是突然感覺有點兒毀三觀?突然發現以前自己吃的竟然都不對?

#3 我們正在面對的第三次革命

我們來總結一下。

前兩次飲食革命,第一次,人類從吃野果的變成了吃肉的,大腦得到了發育,智商碾壓了地球上的其他所有生物。第二次,人類又從吃肉的變成了吃穀物的,人口規模和生產力都達到了歷史巔峰,個體的健康水平卻降到了歷史谷底。

接下來的第三次飲食革命,其實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正在面對的變化。不同於前兩次,這一次的飲食革命,是真正由科學推動的。

隨著科學的發展,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意識到糖的危害,認識到高碳水飲食對健康帶來的影響,大家開始逐步放棄高碳水的食物,拒絕添加糖,探索更適合人類,也更健康的飲食結構。

比如,我們可以直觀看到:最近便利店的無糖茶越來越多,而且都被擺在很顯眼的位置;一些傳統的高糖飲料生產商,現在也都對曾經高糖的飲料做出了一些健康改進,推出了高纖維的新版本...

所以,如果此前你還一直站在低碳水門外觀望,現在有了幾百年萬曆史的佐證,應該可以你讓放心,開始試試。如果你已經是個低碳水飲食者,接下來的幾年甚至幾十年,飲食趨勢的低碳水化都會是一個重要課題,不妨和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看看我們之前寫的 科普乾貨

斷食 | 低碳水 | 營養 | 減脂 | 三餐

訓練 | 痘痘 | 糖癮 | 大姨媽 | 健康 | 網紅

脂肪肝 | 高血壓 | 糖尿病 | 痛風

漢堡 | 果汁 | 肥肉 | 食用油 | 麵食

關注野獸生活研究所,回復「吃」看健康的低碳水,應該怎麼吃!

推薦閱讀:

哪些藥物會導致營養素流失,該怎麼補回來?
一個公式,測出寶寶營養
懷孕手冊:懷孕前應該補充哪些營養?
【臨床營養】實用營養學腸內營養製劑的種類
【權威觀點】—國際運動營養學會(ISSN)立場聲明 | 營養時間選擇(上)

TAG:健康 | 營養 | 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