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東餅和炒糕
來自專欄老福州的飲食記憶
我小時候又饞又懶,於是,家母就給我講了個故事。說:過去,有個地主家的傻兒子,非常懶,吃喝拉撒都要媽媽伺候,有一回,地主兩口子要出趟遠門,傻兒子一個人在家,他媽怕他餓,就給他做了一塊很大的征東餅掛在脖子上,餓了就啃一口。結果,等老兩口四五天回到家,傻兒子都快餓死了,咋回事呢,這小子只吃他脖子底下那一圈,吃完了都懶的轉一下。。。。每次家母都說我,你啊,就是那個傻兒子托生的。
征東餅,也就是大號的光餅,但是不似光餅烤的那麼焦,分甜咸兩種口味(記憶里我一直吃的是甜的,據說有鹹的征東餅),這東西指責簡單,在麵粉里拌上糖或者鹽,揉成碗口大的一塊餅子,進爐烘製就可以了。做出來的餅子口感柔軟,很香,麵粉的甜香和白糖的甜加在一起,特別可口。而且,這東西不容易變質,就算幹了,掰一點泡在熱湯里也很好吃。
當年戚繼光在福建沿海打日本仔,因為要經常機動行軍,就發明了光餅作為乾糧。後來,日本仔打到福建的時候,中國軍隊在大湖和日本仔激戰三天三夜,福州老百姓做了20萬塊的大號光餅送上前線勞軍,這才把日本仔打退了,所以這大號的光餅又叫征東餅(打東洋鬼子的餅),雖然這個也就是個傳說,不過,聽名字也覺得蠻解氣,,呵呵。
征東餅製作簡單,但吃起來卻絲毫不差,小時候,家母經常把征東餅用刀從中間破成兩片,然後用豬油煎。把其中一面煎的微微焦黃,焦香和甜味混合在一起,有股子特別的氣息。我大約十多年沒吃過征東餅了,可是,即使現在,我閉上眼,就能回憶起家母做的征東餅的味道。
征東餅煎好,家母就會做一碗豆腐海蠣湯來。用剛煎鍋餅子的油鍋,再放兩粒拍扁的大蒜進去煸香,然後放水,再丟幾塊豬油渣進去,等水燒開,放切成塊的水豆腐。再次燒開的時候,馬上下海蠣子,然後再倒用地瓜粉調成的水芡攪勻,稍微滾兩滾,關火,加點蝦油味精,再點兩滴香油,倒蔥花和芹菜末進去就起鍋。這樣一鍋濃稠的豆腐海蠣湯就做好了。
一碗湯,兩塊餅,一碟豬油拌空心菜。這就是我幼年時最家常的一餐午飯。
以前,父親經常帶我出去吃席,那時候我長的比同齡小孩要高大,所以總不屑於坐兒童桌(福州辦酒席的時候會專門做一桌給小孩吃的席面,裡面的菜大多也都是小孩愛吃的)所以總是站在我父親旁邊看大人吃喝,順便幫幾個叔伯斟酒,然而,我還是時不時關注下兒童桌那邊的情況,因為那邊一會將要上一道我必須吃的甜品——炒糕(就是題圖上的那個點心)
炒糕,是用地瓜粉調了紅糖或者白糖水,然後放到豬油裡面不停的炒出來的。要不停的翻炒直到糖水凝固成一團軟軟的美妙的糕點。說起來簡單,可極其考驗廚師的功夫,稍微火候掌握不好就會炒焦或者炒糊。炒的快熟的時候,廚師會放入梅舌(染成紅色冬瓜糖屑)和一些果仁,炒熟後,再撒一層瓜子仁和白芝麻。放涼就可以吃了。
原來我住的大院里有口很大的水井,有時候我那個做廚子的舅舅會到家裡來,我放學回來看見舅舅來了,便低眉臊眼地求媽媽請舅舅做炒糕吃,舅舅很擅長做這道點心,做好了以後,我就拿一個陶瓮裝半瓮炒糕,拎著水桶直奔井邊,打半桶水,把陶瓮放到水桶里,然後再把水桶吊回水井,就這麼半浮半沉地在井水裡鎮著炒糕,然後,耐心地等。吃過晚飯,把炒糕重新拎上來的時候,那時,才是盛宴的開始。
現在,這兩樣東西在福州幾乎都看不到有賣了,估計都是嫌這些東西比較油膩而廉價罷。而恰是這些廉價之極的東西讓我對故鄉的回憶變得美好而真切。
推薦閱讀:
※在福州 最具本土菜肴烹飪風味的小吃是什麼
※看似冷盤,吃起來卻燙嘴的怪菜——太極芋泥
※元宵
※外地人來福州旅遊,吃不習慣海鮮,作為東道主,應該請他們吃什麼?
※福州地方傳統小吃——元宵,伍佰裡帶你吃出福州味